【第1句】:【吃人不吐骨頭】(慣)形容人極其貪婪、陰險和兇殘。 也作“吃人不吐核兒”。
【第2句】:【 鼉鷥不吃鷺鷥肉】比喻同類不相傷。明代《西游記》:“悟 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了方情。常言 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是不在,攪亂他做什?”
【第3句】:【打獵的人有鳥吃】指職業上的方便,有利。王統照《山 雨》:“他還圖這點小便宜?犯不上!人家干的什么,打獵的 人沒有鳥吃?每年到鎮上做這份生意的誰不得送上三五 兩?”
【第4句】:【狗逼急了跳墻,馬逼急了趵蹄】(諺)趵:踢。比喻人逼到急處,就會失去理性控制,什么事也能干得出。 也作“狗急了跳墻,兔子急了咬人”。
【第5句】:【桌子底下放風箏——出手就不高】(歇)比喻起點低,條件差,事情不會做好。
【第6句】:【差之毫厘,謬之千里】(諺)毫厘:計算長度的最小單位。謬:謬誤。差錯在起始時極其微小,發展到最后就會大得不可思議。指規劃運籌,貴在起始時準確無誤。
【第7句】:【板上釘釘】(慣)板上釘釘子,十分牢固。1形容態度堅決,或說話算數,決不更改。2形容做事實在、牢靠。
【第8句】:【好漢怕賴漢,賴漢怕急漢】(諺)賴漢:死乞白賴、胡攪蠻纏的漢子。 急漢:生性急躁或被逼急了的漢子。指不要臉面的無賴、性急拼命的人是什么事都能做出來的。
【第9句】:老鴰落到黑豬身上——光看別人黑
【第10句】:【仕無中人,不如歸田】見“官無中人,不如歸田”。
【第11句】:【人望高頭,水望低流】(諺)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之理;人往高處奔,這是人情之常。指人總是有向上的心理。 也作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往高處水往低。
【第12句】:【 只打蒼蠅,不打老虎】欺軟怕硬。特指職位低的人違法犯 罪,受到查處,對于地位高的人違法犯罪,卻不敢過問。《天 怒》:“你是反貪局的干部,雖然只打蒼蠅,不打老虎,但有你 們這樣一個機關,那些貪官污吏不能不收斂點,要不他們怎 么會對你下毒手呢!”
【第13句】:【氣不打一處來】(慣)指心中所有的怒氣一起爆發出來。
【第14句】:【小卒子過河不回頭】原為象棋規則,卒子不能后退。借指 只能前進,不能后退。香港唐人《金陵春夢》:“偶有幾莖白 發,心情微近老年;做了過河卒子,只得拼命向前。” 藝高人膽大技藝高超,心里沉著,就增添了勇氣。海外 陳若曦《二胡》:“司機是個年輕小伙子,仗著藝高人膽大,把 一部半新舊的日本小豐田當做跑車駛。”
【第15句】:門縫里看大街——眼光狹窄
【第16句】:【鐵匠沒樣,邊打邊像】(諺)樣:樣子,樣品。本指鐵匠干活沒有供模仿的樣品,靠經驗和技巧,打著打著就合乎要求。比喻做事沒有固定的模式,邊做邊摸索,總會成功。
【第17句】:【好時是他人,惡時是家人】(諺)人在春風得意時,外人自會來百般奉承結識;到了逆境困厄時,全靠自家人扶持關照,共渡艱難。
【第18句】:【不怕年災,就怕連災】(諺)年災:當年農作物遭受災害。連災:接連數年遭災害。指一年遭災,災情雖重容易渡過;接連數年遭災就難以活命。
【第19句】:【抱粗腿】(慣)指攀附有錢有勢的人。
【第20句】:【外頭擺浪子,家里老婆啃家子】(慣)擺浪子:擺出浮浪子弟的派頭。家子:家什,這里指餐具。指男人在外面擺闊顯富,老婆在家里挨餓。
【第21句】:暑假里,爺爺帶小明到很遠的親戚家去。臨走時,太陽火辣辣的像個大火球,爺爺卻帶把雨傘,小明感到很奇怪。爺爺說:“晴帶雨傘飽帶飯——有備無患嘛!”(江蘇·響水)
【第22句】:【越丑越愛】戴花指人總想掩蓋自己的缺點。周立波《暴 風驟雨》:“談到韓老六說自己腳正不怕鞋歪時,小王哈哈大 笑道:真是人越丑越愛戴花。”
【第23句】:【 沒理攪三分】不講理,耍賴。成語: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攪,也說:占。趙樹理《鍛煉鍛煉》:“誰給提意見,馬上跟誰 鬧,沒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
【第24句】:狗見了主人——搖頭擺尾
【第25句】:【逼牯牛下仔】要求苛刻,辦不到。類似的:逼公雞下蛋/ 逼雞下金蛋。成語:強人所難。《艾蕪短篇小說選》:“這簡 直是逼著牯牛下兒啦!你們睜眼看著,這鬼地方會出一顆 半顆谷子么?要五斗米,不是要人家的命?”
【第26句】:【好賬不如無】(諺)好賬:別人不討還的債。借人家的債,即使人家不討還,也總歸是個負擔。指不負債是最輕松自在的。
【第27句】:白銀子扔人——銀(人)打人
【第28句】:【頭醋不釅徹底薄】(諺)釅:液汁味道濃烈。釀造的醋如果頭茬酸味不濃,那二茬、三茬的醋味肯定很淡。比喻事情如果起點低,往后就定然高不了。 也作頭醋不酸,到底兒薄。 頭醋不酸,二醋不辣。 頭醋不酸,徹底皆薄。
【第29句】:【一事到官,十室牽纏;一人入獄,一家盡哭】(諺)因一件事告入官府,鄰居左右受連累;一人坐牢,全家痛苦。指舊時訴訟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
【第30句】:【 閻王不嫌小鬼瘦】貪婪榨取。類似的:老虎不嫌黃羊瘦/ 黃鼠狼不嫌小雞瘦。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閻王不嫌鬼 瘦,虱子也不嫌我們的血苦。”
【第31句】:【充耳不聞】“充耳不聞”漢語詞典解釋是“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詞典也有望文生義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滿耳道,它來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稱為冕,它的形狀就像我們今天見到的大學生畢業帽,在古裝劇中經常見到。冕的造型非常講究,最上面的木板稱為冕板,前圓后方,代表天圓地方,象征天子必須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傾斜形狀,提醒國王應該時刻關懷百姓。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并在笄的兩側系上絲帶,在頜下系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聽信讒言,具有象征意義,這就是“充耳不聞”這個詞的來歷。
【第32句】:家雀進籠子一有翅難飛
【第33句】:【一個鼻兒的罐子,豁著掄了】釋義:比喻不顧一切,與人相拼。例句:既然走到這步棋上了,就得一個鼻兒的罐子,豁著掄了;他成心要我死,我臨死也要皎他兩口!
【第34句】:【地憑文約官憑印】(諺)文約:契約。印:印章。指土地的所有權,憑的是契約;當官,憑的是官印。 也作“地憑文書官憑印”。
【第35句】:【 神仙下凡問土地】借指深入調查。古華《姐姐寨》:“神仙 下凡問土地公。這狀子就是寄到州里,省里,京里去,也要 轉回來,轉到你阿爸手里,這是如今辦事的規律。”
【第36句】:天鵝愛的是湖泊,英雄愛的是祖國。
【第37句】:【心窄得放不下顆黍子】(慣)形容人心胸狹窄。
【第38句】:【肚里有墨水兒】(慣)比喻人有知識,有文化。
【第39句】:六月里戴手套——保手(守)
【第40句】:【亂七八糟】“亂七八糟”是人們常用的口頭語,用來形容雜亂無章、一片混亂的一個詞語。這詞源自歷史上的兩次叛亂,一次是西漢時的“七國之亂”,一次是西晉時的“八王之亂”。西漢景帝時,膨脹起來的諸侯王勢力已危及到皇帝的統治。漢景帝采納晁錯的意見,削減諸侯王的領地和特權,引起諸侯王的強烈不滿,吳王劉漳串通楚王、趙王、膠東王等六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來叛亂。漢景帝聽信讒言,錯殺了晁錯,仍不能退兵。最后,派大將周亞夫領兵平定了這場叛亂。史稱“七國之亂”。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他的兒子司馬衷做了皇帝,司馬衷昏庸無能。有一次他外出,聽到青蛙的叫聲,便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是說這些青蛙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侍從聽后,哭笑不得,只得說,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這樣的皇帝當然掌不了權,結果大權落到其外祖父楊駿手中。司馬衷的皇后賈后野心勃勃,欲掌皇權,她設計謀殺了楊駿,請汝南王司馬亮輔佐,后又對汝南王不放心,便派楚王司馬韓殺死了汝南王。后來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殺死賈后,自立為帝。這又引起其他一些諸侯王的強烈反對,先后又有五個王參與了這場叛亂,最后,以司馬衷被毒死,另立一個新皇帝結束。這場叛亂持續了十六年,先后有八個王參與了叛亂,史稱“八王之亂”。 “七亂”、“八亂”,人民災難深重,將社會搞得一團糟,后人將兩次叛亂聯系起來,造出一個“亂七八糟”的詞來。
【第41句】:【倒插門】(慣)比喻男子到女方家里結婚落戶。 也作“倒踏門”。
【第42句】:【拔了蘿卜帶出泥】(慣)比喻在查處某一問題的過程中,也順帶發現了其他問題。也比喻由于辦事不當而惹了麻煩或連累了他人。
【第43句】:【二十一天不出殼——壞蛋】(歇)孵化小雞一般要二十一天。 本指壞了的雞蛋,轉用來罵人不是好東西。
【第44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諺)褶:包子上端的折紋。指包子的肉餡在里面,好看的褶上卻沒肉。比喻看人與物要看實質,不要看表面。
【第45句】:【關起門來做皇帝】妄自尊大,獨斷獨行。巴金《家》附錄: “在大小軍閥割據的地方、小規模戰爭時起時停的局面下, 長一輩的人希望清朝復辟,下一輩人不是‘關起門來做皇 帝’,就是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年輕一代卻立誓要用自己的 雙手來建造新的生活,他們甚至有‘為祖先贖罪’的想法。”
【第46句】:長頸鹿的腦袋——高人一頭;突出;仰(揚)得高
【第47句】:娃娃魚上樹——左看右看不像入
【第48句】:【 扁擔橫在地上,不知道念個一】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相關 的: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一個大字不識。成語:目不識丁。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一個莊稼人,扁擔橫在地上 都不知念個一,還添了個知識分子的毛病。”
【第49句】:【眼淚往肚子里流】(慣)比喻滿腹悲苦無法向人訴說,只有藏在心里。 也作眼淚打肚里流。 眼淚在肚里落。 眼淚往肚子里吞。
【第50句】:【站得高,看得遠】謂眼光遠大。成語:高瞻遠矚。李英儒 《野火春風斗古城》:“站的高,看的遠,能從錯綜復雜比一團 亂線還要多的頭緒里,伸手扯出一根筋來。”
【第51句】:【嬰兒眼里有天堂】(諺)天堂:最理想的美好境界。在嬰兒的眼里,世上一切都是美好的。指天真無邪的小生命,不知人世間會有邪惡。
【第52句】:老母雞為了保護小雞,和貓斗得死去活來。奶奶嘆口氣說:“唉,真是萬物一理,為兒為女呀!”(吉林·農安)
【第53句】:木碗里扎猛子——不知深淺
【第54句】:村上的王三和李四因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并且越吵越兇,連過去的陳谷子爛芝麻的事也抖了出來。村長批評他們說:“打盆說盆,打罐說罐,不要拿著簸箕亂簸動。”(河南·唐河)
【第55句】:【春風得意馬蹄疾】釋義:這是孟郊《登科后》詩句。原形容封建時代文人科舉及第的歡快心情。現用來形容人心情愉快,動作敏捷。例句:春風得意馬蹄疾。王一民邁著輕快的腳步,順著霽虹橋往道里走去。
【第56句】:好菜全憑炒,好畫全憑裱。
【第57句】:【馬瘦毛長,人拙理短】(諺)馬瘦了,毛就顯得長;人笨拙,有理講不出或做事不圓到,就顯得理虧。指笨拙的人不是理短,而是嘴笨或處事不當。
【第58句】:【真心對真心,石頭變黃金】(諺)指只要彼此誠心合作,不虛不假,就能克服困難,創造奇跡。
【第59句】:【窮寇勿追】(諺)指對走投無路的殘兵敗將,不可窮追,以免其死命反撲。 也作窮寇莫追。 窮寇不可深追。 窮獸勿逐,窮寇勿追。窮獸勿逐:對于被趕得無路可走的猛獸,不可再窮追。
【第60句】:【前人田土后人收】(諺)前輩人開墾或購置田地,后輩人獲得田地的收益。指前人創業,后人繼承,歷來如此。 也作前人田地后人收。 前人田土,后人收留。
【第61句】:【摘桃子】(慣)比喻攫取別人的成果。
【第62句】:【病好打太醫】將恩人當仇人。成語:恩將仇報。汪幸福 《浪跡臺灣島》:“狗婆子,過河丟拐杖,病好打太醫。過去, 你男人為升官想方設法巴結我。今天,我浪跡到這里,你卻 忘恩負義拒我于門外,做了幾天和尚,連肉味也忘了。”
【第63句】:【拳頭里攥著兩把指甲】(慣)比喻兩手空空,一無所有。
【第64句】:星期天上午,爺爺帶我去街上玩。半路上,我對爺爺說肚子餓,爺爺便給我買了一個冰棒。他一邊遞給我,一邊對我說別把這事跟爸爸媽媽講。我點了點頭。但是,有一天我無意中把這事對爸爸說了。爺爺知道后,自言自語地說:“小孩的嘴里存不住話呀!”(安徽·安慶)
【第65句】:【騎馬坐轎,不如扳倒睡覺】(諺)騎馬和坐轎再舒服,也比不上躺倒睡上一覺。指人在疲困的時候,只有睡覺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困方法。
【第66句】:【郵票齒】孔現在寄信時,將買來的連在一起的幾張郵票用手一撕,所需的郵票就會順著齒孔掉下來,且郵票不僅不受影響,反而因齒孔部位的半邊齒印排列整齊而更加美觀,使用起來很方便。那么,它是誰發明的呢? 1848年,倫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來了一個記者,他一面飲酒,一邊撰寫當天的通訊稿件。當他把寫好的稿件塞人信封,準備貼上郵票時,卻找不到裁郵票的剪刀。迫于無奈,他從衣襟里取下一枚小別針,在兩枚郵票的空隙處用別針尖刺了一連串均勻的小孔,然后輕輕撕開,竟然十分整齊美觀。做者無意,觀者有心。坐在記者對面的亞瑟·亨利,心中暗想,假如能發明一種打孔機,在每枚郵票的四邊都打上小孔,那么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結果他真的發明了打孔機,自此,齒孔郵票問世。
【第67句】:【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悚,無能。借指領導不力,連累 全體。類似的:主將無謀,累死千軍。社會學圖書:“行伍中 有一句俏皮話,道是兵悚悚一個,將悚悚一窩,誠為古今經 驗之談。從某種意義講,核心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決定 著整個班子的水平和性質。”
【第68句】:【棗核兒兩頭尖】比例為中間大兩頭小。老舍《駱駝祥 子》:“窮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棗核兒兩頭尖:幼小的 時候能不餓死,萬幸;到老了能不餓死,很難。只有中間的 一段,年輕力壯,不怕饑飽勞碌,還能像個人兒似的。”
【第69句】:【一斤肉包的餃子——好大皮子】(歇)皮子:本指包餃子的面片兒,轉指外表、架勢。指人派頭、架子大。含譏諷意味。
【第70句】:木偶做戲——受人牽連
【第71句】:【怕鬼有鬼】(諺)指人越是怕見鬼怪,鬼怪就越會出現。比喻若是擔心出問題,偏偏就會出問題。 也作怕鬼處偏有鬼。 怕處有鬼,癢處有虱。
【第72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釋義:形容疾病發作得快,好得慢。例句:麝月笑勸他道:“你太性急了,俗語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又不是老君的仙丹,哪有這樣靈藥!你只靜養幾天,自然好了。”
【第73句】:【 疾風知勁草】刮大風,可以看出草長得是否壯實。比喻 在困難中可以看出人的品質。張恨水《啼笑因緣》:“古人 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所以必定要到為難的時候, 才看得出好人來的。”
【第74句】:老鴰站樹梢——呱呱叫
【第75句】:【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此語的意思是指稍微相差一點點,結果會造成很大錯誤或損失。此語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記》:“失此二策,羌人致敢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講的是西漢時代的趙充國,奉漢宣帝的命令去西北地區平定叛亂。他到了那兒,一看形勢,叛軍力量雖大,但軍心不齊。他就決定采取招撫的辦法,避免兵士遭受重大傷亡。經過他的努力,果然有一萬多叛軍前來投誠。趙充圍打算撤回騎兵,只留一部分部隊電田,等待叛軍全部¨j順。可是還未等到他把情況卜報皇帝,皇帝卻已下達廠限時全面攻擊的命令。經過再三考慮,趙充國決定還是按照自己原來的打算去做招撫叛軍的工作。結果皇帝不同意,派了不懂軍事的義渠安國帶兵,結果被匈奴人殺得大敗。有一年,金城、湟中糧食大豐收,谷子的價錢很便宜。趙充國向皇帝建議收購三百萬石谷子存起來,那么邊境上的那些人見到軍中糧食充足,人心歸順,他們想叛變也不敢動了。皇帝只批了四十萬石,義渠安國又輕易地耗費了二十萬石。正是由于做錯了這兩件事,才發生了這樣大的動亂。趙充囤想到這些,深深地嘆了口氣說:“真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啊!”于是趙充國再次把他撤兵、屯田的設想奏報皇帝,宣帝接受了他的主張。最后招撫了叛軍,達到了安邦定國的結果。
【第76句】:【鐵嘴鋼牙,柏木舌頭】形容嘴厲害,會說話。類似的:鐵嘴 鋼牙,橡皮腮幫子。成語:伶牙俐齒。袁靜孔厥《新兒女英 雄傳》:“你小子好啊!鐵嘴鋼牙,柏木舌頭;到了我手里,看 你還厲害不厲害!”
【第77句】: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78句】:啄木鳥演戲——尖嘴薄舌
【第79句】:【 千揀萬揀,揀個破燈】盞過于挑剔,最后挑選了一個最差 的。或說:東揀西揀,揀了個漏油燈盞。陳殘云《香飄四 季》:“好好一門親事,棄了不要,卻自家把頭撞到南墻上。 正是千揀萬揀,揀來個破燈盞。”
【第80句】:【寶劍脫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諺)烈士:壯士,俠義、豪壯的人。 佳人:美女。有寶劍就贈給俠義的壯士,有紅粉就贈給美貌的佳人。 指寶物應該送給最需要、最合適的人。 也作“紅粉贈佳人,寶劍贈壯士”。
【第81句】:我遇到一個生字去問叔叔,叔叔說:“我可連一天圣人的罵也沒挨過,只認識扁擔那么長個‘一’字。”(安徽·利辛)
【第82句】:【警察打他爹——公事公辦】(歇)指公家的事按公家規定的章程辦理,不徇私情。
【第83句】:【雞不啼,狗不叫】(慣)形容沒有生機或沒有動靜。
【第84句】:【八月一聲雷,遍地都是賊】釋義:舊謂陰歷八月響雷,主災年,多盜賊。例句:八月:此月雷聲不宜有。諺云:“八月一聲雷,遍地都是賊。”
【第85句】:【驢唇不對馬嘴】牛頭不對馬嘴多指語言文字雜亂,沒有聯 系。成語:文不對題。臺灣李敖《笑傲五十年》:“為了加強 效果,可以想象,但想象要恰如其分,不能牛頭不對馬嘴,胡 亂丑化古人。”
【第86句】:穿蓑衣救火——引火上身;自惹麻煩
【第87句】:【口子大小總要縫】(諺)口子:衣物破裂處。衣物破了,不管長短大小,總得要縫補起來。比喻發生的問題不論輕重,都必須解決。
【第88句】:【愛在心里,狠在面皮】(諺)長輩對子孫只可心里慈愛,管教起來要嚴格。
【第89句】:【聽傳言,失江山】(諺)傳言:毫無根據的流言蜚語。江山:國家大業。指輕信流言蜚語,會失掉江山。多泛指輕易相信傳言,必定會誤大事。 也作聽傳言,失落江山。 聽信閑言,失落江山。
【第90句】:【揀了芝麻,丟掉西瓜】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第91句】:【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釋義:比喻捕捉的對象絕對跑不了,輕易就能捉到。“擒“又作“拿”。例句:觀音保說:“到那時,不管他是金銀財寶,還是人命血案,我們就會是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
【第92句】:【倉廒府庫,抹著便富】(諺)廒:存糧的大倉庫。只要接觸糧倉、銀庫,就一定會富起來。舊指凡管理糧倉、銀庫的,就沒有不從中謀取財物的。
【第93句】:【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諺)指做生意要根據自己的資本實力行事。也借指人有多大本領,傲多大事情。
【第94句】:我學習怕吃苦,不愿意下力氣。爸爸說:“舍不得金彈子,打不著鳳凰鳥。干什么事不愿意下本錢都不行。”(湖北·武漢)
【第95句】:【逢人減壽,見衣加錢】(諺)見了人,要把人家的歲數說得小點;見了人家穿的衣服,要把衣價抬得高點。舊指與人交往要善于取悅對方。 也作“逢人減歲,遇貨加錢”。
【第96句】:【按著三眼一板】(慣)板、眼:民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每一小節中最強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比喻言行有條理、合規矩,一絲不茍。
【第97句】:【先打后商量】(慣)指先用強硬的手段使對方軟下來再與之議事。
【第98句】:【書無百日工】(諺)書:書法。學寫毛筆字,練習一百天是不會見效的。指漢字書法難度很大,必須長期下苦功,方能自成一體。
【第99句】:【蛤蟆吃黃蜂,倒挨了一錐】釋義:比喻沒得到好處,反而受責備。例句:這次歡迎史廠長,你想再嘗甜頭,來了個老譜襲用。故技重演,沒料到熱面孔碰了個冷屁股,弄了個蛤蟆吃黃蜂,倒挨了一錐。
上一篇:富含哲理的文案大全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