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戴木頭眼鏡——看不透】(歇)指對人或事物看不透徹。
【第2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釋義:謂八月十五云頭遮住月亮,來年正月十五就會下雪。 例句:農諺日:“月牙兒仰,糧食長;月牙兒歪,糧食衰。”又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鄉人之占驗也。然亦有應與不應。
【第3句】:【橫挑鼻子豎挑眼】(慣)形容很不滿意,百般挑剔。 也作“橫挑眼,直挑眼”。
【第4句】:【丁對丁,鐵對鐵】(慣)丁:指兵丁。鐵:指兵器。比喻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第5句】:【口說無憑,眼見是實】(諺)嘴說不足為憑,只有親眼看見才能相信是真實的。指凡事不可輕信傳言,要以親眼所見為準。 也作“空口無憑,見著便信”。
【第6句】:【關起門來罵皇上】 釋義:對有權威的人,不敢公開罵,只敢背地罵。 例句:伍參謀道:“自古常言講得好,關起門子還敢罵皇上呢。這里沒人去報功領賞!”
【第7句】:【太歲頭上動土】(慣)太歲:傳說中神名,迷信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的歲星(木星)相應而行,掘土建屋要避開太歲的方位,不然就會遭受禍殃。比喻冒犯有權勢或強有力的人。
【第8句】:【臉朝黃土背朝天】(慣)形容農民辛勤種地的情景。 也作面朝黃土背朝天。 脊梁朝天臉朝土。
【第9句】:【管閑事,落不是】(諺)閑事:跟自己無關的事;無關緊要的事。指插手管閑事,往往會落得是非纏身,受人指責。 也作管閑事,落閑事。 管閑事,生閑氣。
【第10句】:【不要氣,只要記】(諺)指無論發生什么事,不必生氣,只要記取經驗教訓即可。
【第11句】:【沙鍋砸蒜——全砸到底】(歇)比喻徹底失敗。
【第12句】:【家家有本觀音經】見“各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第13句】:【只見食,不見鉤】(慣)比喻只看見誘人的利益,沒看見背后的陷阱。
【第14句】:【千針難縫人心碎】(諺)干針萬線,也難縫合破碎了的心。指人一旦傷透了心,便再難回復到以前狀況。
【第15句】:【全福人】結婚前請“全福人”幫忙,結婚時請全福人操持是結婚時的一種風俗。所謂“全福人”,一般指此人自己的父母健在,老公及公公婆婆也健在,她自己還需要兒女雙全。這是為什么呢?它來源于要借“全福人”的福,非全福人不能到跟前。 縫被子需要全福人幫忙,被子的四角要放上紅棗、桂圓、花生、蓮子,寓意早生貴子;新娘子吃的餃子、長壽面需要全福人來做;結婚這天,娶親太太需要由全福人來充當;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沒有煮熟的餃子,邊喂邊問:“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生孩子與水餃生同音);睡前要由全福人給新人鋪好被褥,放上栗子、花生、棗,意為“早立子,花搭著生。”至此,全福人的任務圓滿完成。
【第16句】:【入火海,上刀山】見“上刀山,下火海”。
【第17句】:【富貴不歸故鄉,好似衣錦夜行】 釋義:富貴:指有錢有勢。人富貴了,應當回故鄉看一看。 例句:羽搖首道:“富貴不歸故鄉,好似衣錦夜行,何人知曉?我已決計東歸哩!”
【第18句】:【哪塊黃土不埋人】見“何處黃土不埋人”。
【第19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釋義:端午:我國傳統節日,農歷五月初五,舊時有在這天早上逮癩蛤蟆做藥的習俗。比喻遲早逃脫不了。 例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砸了你們的骨頭熬成油,也得清賬。
【第20句】:愁人苦夜長,志士惜日短。
【第21句】:【睜著眼睛不見賊】(慣)指人沒有分辨能力,認不出壞人。
【第22句】:【九月九,蚊蟲叮石臼】(諺)九月九: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石臼:大塊石頭鑿成的搗谷用具。 指秋后的蚊子連石臼也敢叮,叮人更厲害。
【第23句】:【財不露白】(諺)露:顯露,外露。 指錢財不可外露;尤其是外出攜帶錢財,外露容易引起不測之禍。 也作“金銀不露臉”。
【第24句】:君子報仇三年,小人報仇眼前。
【第25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諺)指丈母娘愛女兒,自然就喜歡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26句】:【撞大運】(慣)比喻抱著僥幸心理去碰好運氣。也比喻走運。
【第27句】:【雞窩里落下鳳凰來】(慣)比喻貧賤的地方來了貴客。
【第28句】:【不怕見面催,就怕腚后跟】 釋義:見面催一催,往往不抵事,只有緊跟身后才能盡快見效。 例句:“不怕見面催,就怕腚后跟。這每天寸步不離跟在屁股后邊,屙尿都不方便。”
【第29句】:【春天不忙,秋后無糧】(諺)指在春季不耕種,到秋天就不會有任何收獲。也泛指不辛苦于前,就難有成果于后。
【第30句】:【一個老鼠壞了一鍋湯】(諺)比喻個別的劣質分子會殃及整體事業。也比喻因為一個環節不好而影響了整體榮譽。
【第31句】:【腦袋上沒疤拉,屁股上沒癤子】(慣)比喻沒有辮子可抓,沒有短處可指摘。
【第32句】:【八十歲學吹鼓手】(慣)吹鼓手:舊式婚喪禮儀中吹奏樂器的人。 指年紀大了還去學某種技藝。
【第33句】:【青菜蘿卜分不清】(慣)比喻好壞不分,是非不辨。
【第34句】:【捧金飯碗】(慣)比喻有了一個非常好的職業,或跟著一個有權勢、有錢財的人做事。
【第35句】:【好花不向街頭賣】(諺)指只要花好,自有人前來購買,不必跑到街頭去兜售。泛指好貨自會招引眾多的買主,不必張揚推銷。
【第36句】:【破家值萬貫】(諺)貫:舊時錢制,每干文為一貫。家業破敗以后,家產什物往往還值不少錢。 也作“窮家值萬貫”。
【第37句】:【禍從天降,災向地生】(慣)指災禍突然降臨。
【第38句】:【倉廒府庫,抹著便富】(諺)廒:存糧的大倉庫。只要接觸糧倉、銀庫,就一定會富起來。舊指凡管理糧倉、銀庫的,就沒有不從中謀取財物的。
【第39句】:【百褶裙】時裝是過幾年一輪回,“百褶裙”是前幾年年輕女性的流行裙裝,穿上百褶裙顯得青春靚麗,楚楚動人。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來歷一。很久以前,有一個聰明能干的獵人,安套繩的本事很高,只要他下的扣子,必定能套著野獸。有一天,獵人上山察看扣子,看見套住了一只狐貍。獵人正要揮刀砍死狐貍,不料狐貍開口說話啦:“年輕人,別動手。 我是天神的女兒。”說著脫去狐貍皮變成一個美麗的姑娘。她看上獵人的勤勞勇敢,自愿與獵人結為夫妻。 獵人與狐女結成夫妻后,生了一兒一女,可是,自從她脫掉狐皮之后,一直找不到一件適合的衣裳,兒女大了,自己老光著身子,很不方便。于是,她又跑回到山上,想去找一件滿意的衣服。 獵人回到家,不見妻子,十分著急。此時電閃雷鳴,暴雨傾盆,獵人打著傘,進山尋妻。在一個山洞里,他找到了妻子。聽妻子訴說了苦惱,獵人靈機一動,扯掉傘骨,把傘衣遞給妻子做了裙子。傘衣做的裙子甚是好看,可惜在腰間掛不住,手一松便脫落下來。狐女只好提著裙子走出山洞。這時雨過天晴,山間出現一道彩虹,狐女趕忙剪下一截,當腰帶把裙子緊緊扎住。 這樣一來,裙子不再下落,走起路來像踏云,腰帶像彩虹,把狐女打扮得更漂亮。從此以后,這式樣便傳了下來。 來歷二。從前,苗家婦女不穿裙,穿的是粗布大腳褲。那時候,有一座黑森林,黑森林里有一個朝天洞,洞里住著猴子精。它的嘴巴像山洞,耳朵像簸箕,腳有碓桿粗。它時常出來搶走寨子里的姑娘,弄到山洞里糟蹋,折磨死后吃掉。 有一天下大雨,黑森林邊勤快而美麗的兜花姑娘拿著傘出門干活,直到天黑都沒回來,原來是被猴了精抓到洞里去了。姑娘在洞里受盡折磨,可是沒有辦法逃出來。一天深夜,她哭著哭著睡著了,夢見一個白胡子老頭指點她,用松脂涂在猴精曬太陽的大石頭上,粒住猴精,就可以逃出來。 姑娘依計采集了許多松脂,涂到那塊大石頭上。猴精一坐下就被粘住了,掙也掙不脫。姑娘趁機逃出山洞,在大森林里整整走了一個月,衣褲全被樹枝掛破了,身子露在外面。她害羞這樣回去見鄉親,只好把來時帶著的傘抽掉傘骨,用傘衣套在腰上,遮住下體。回到寨子,鄉親們見了很新奇,姑娘們立刻仿照傘裙的樣子,做出了能展能收,打開像傘,合攏起來也像傘的百褶裙。
【第40句】:【躺在席子上吹死豬——長吁短嘆】(歇)指長一聲、短一聲地嘆氣。 形容人因遭到困難、挫折或失敗而灰心喪氣的樣子。
【第41句】:【口有蜜,腹有劍】(慣)指嘴上說得好聽,心里暗藏殺機。 也作“腹中劍,口中蜜”。
【第42句】:【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
【第43句】:【人未傷心不得死,花殘葉落是根枯】(諺)指人如果沒傷害到心臟,還不至于死去,就像花根未枯,花瓣花葉不會凋落一樣。
【第44句】:【爬得高,跌得重】 釋義:官職攀得越高,招來的災禍越大。 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窮。人心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第45句】:【卸包袱】(慣)比喻解除思想或經濟上的負擔。
【第46句】:【年老莫娶年少妻】(諺)老年男子不要娶年輕女郎。指男女婚配,貴在年齡相當。
【第47句】:【架橋撥火兒】(慣)比喻挑撥雙方的關系,引起事端。
【第48句】:【人怕丟臉,樹怕剝皮】(諺)人要是丟失了臉面,就無法在人前立足;樹要是被剝了皮,就斷了根和梢的脈絡,無法存活。指人活臉面,絕不可做丟臉面的事。 也作人怕沒臉,樹怕沒皮。 人怕傷面,樹怕剝皮。
【第49句】:一瓶子水不響,半瓶子水亂晃。
【第50句】:【無娘兒,天照應】(諺)沒有親娘照料的孩子,無人疼愛,只靠老天關照。指沒娘的孩子很可憐,沒有母愛。也指沒娘的孩子過早地懂得人間的辛酸苦難。
【第51句】:【賊口出圣旨】(諺)被犯案賊供為同黨的話,如同圣旨一般。指被盜賊誣陷的人很難洗刷罪名。
【第52句】:【拖油瓶】舊社會婦女再嫁,前夫所生的子女被帶到后夫家去,俗稱“拖油瓶”,是方言,北方則稱“帶官兒”。“拖油瓶”其實是以訛傳訛,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拖有病”。 舊社會天災人禍頻繁,一旦寡婦帶來的孩子有什么三長兩短,往往引起前夫家親屬的責難,后夫為避免“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樣的糾葛,娶寡婦做妻子時,就要請人先寫一字據,言明前夫子女來時就有病,今后如有不測與后夫無關。因此人們就把再嫁婦女的子女稱為“拖有病”。由于“拖有病”與“拖油瓶”字音相近,就被人們說成了“拖油瓶”。這是對再嫁婦女子女的不尊重,
【第53句】:【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諺)比喻不是為了某種利益,就不會有行動。
【第54句】:【雞蛋磕在石頭上——碰不碎也叫它腥一大片】(歇)磕:碰在硬東西上。比喻以弱對硬,即使失敗了,也要叫對方受些損失。
【第55句】:【醫生】現在,我們把專門治病救人的人稱作“醫生”。而在我國古代,行醫的人,北方稱為“大夫”,南方稱為“郎中”。據此,有人認為“醫生”是一個外來詞,隨西醫而進。其實不然,“醫生”一詞在我國古已有之,而且和醫有關。 “醫生”作為一種稱謂早在唐代就已經有了,而且與醫學、醫術有關。唐代太醫署下開始設立專門的醫學,屬于學校性質的教育機構,招收學生,培養醫學人才。針對不同專業,學校將學生分為五種:醫生、針生、按摩生、咒禁生、藥園生。其中所謂“醫生”,其實就是學習醫學病理的學生。而其他學生分別以學習針灸、按摩推拿、念咒施法、識用藥材而命名。這時候“醫生”一詞專指一種醫學學生,即準醫生。 那么,“醫生”是怎么成為職業行醫者的稱謂呢?這與近代西醫東傳有直接的關系。在日本,明治維新后稱職業行醫者為“醫師先生”。在中國,漸漸演化為“醫生”。這其實與“博士”、“學士”在學位上的用法來歷類似,是采取中國古代早已存在的相關名詞,拿來稱謂西方傳來的新的文化內容。所以“醫生”一詞并不是外來詞。
【第56句】:【打了盆說盆,打了罐說罐】 釋義:就事論事,不要轉移目標(yipinjuzi.com)。 例句:“咱打了盆說盆,打了碗說碗,別離題。咱倆現在談的是窗戶玻璃問題。”
【第57句】:【頭頂高梁花,腳踩漿泥瓣】(慣)比喻身為農民,生活在農村。
【第58句】:【神一套,鬼一套】(慣)指玩弄手法,捉弄或欺騙人。
【第59句】:【跳在黃河也洗不清】(慣)比喻受了冤屈,盡了最大努力也無法辯白,洗雪不清。 也作跳到黃河洗不清。 跳進大河也洗不清。 跳到天河里也洗不清。
【第60句】:【管天管地,管不著拉屎放屁】(諺)指不論權力多大,職位多高,也管不得人們的生活細事。
【第61句】:【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釋義:平時要注意節約,要有積蓄,有錢也不可揮霍浪費。“莫待無時思有時”又作“莫到無時盼有時”。 例句:倘惜福君子于鄉黨中不時開導,毋得奢華,備留余地,所謂:“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第62句】:【問醫不瞞醫,問卜不瞞卜】(諺)卜:占卜、算命之類。請醫生看病,不能隱瞞病情;請卜者算命,不能隱瞞內情。指凡求人辦習;,必須以真情相告。
【第63句】:【手把著頭稍——自領】(歇)頭稍:即頭梢,指頭發。指自己愿意接受。
【第64句】:【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諺)既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就不會說出不是一家人的冷漠話。多指彼此關系親密得如同一家人,就不可說見外話。
【第65句】:【三十過,四十來,雙手招郎郎弗來】(諺)弗:不。過了三十歲,就是四十歲,這時候即使不講條件嫁出去也很困難。指女子一過適齡時期就很難找到如意丈夫。
【第66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 釋義:比喻禍害如不根除,必留后患。 例句:常言說得好,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殺了他一家,恨不得把我們吞在腹內,方才快活,豈肯安心與陳四哥做夫妻?
【第67句】:【上坡騾子下坡馬】(諺)指騾子有蠻力,拉車上坡,彪悍得勁;馬腿蹄靈便,騎馬下坡,平穩飛快。常比喻人做事風風火火,強猛而有魄勢。
【第68句】:【抬杠】“抬杠”比喻好挑毛病、好打叉子、搭話好與人作對的現象。它起源于中國的北方,“抬杠”起初還真同抬杠子有關。 在我國的北方,很早就殘存著一種習俗,那就是所謂的“抬杠會”,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人們除了逛花燈、吃元宵、猜燈謎之外,還要參加熱鬧的“抬杠會”。會上,由身強力壯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轎子,轎子上坐著一個穿著奇裝異服、口齒伶俐的人物。他就是“抬杠會”的主角。他們抬著竹杠和轎子在人群中穿行,轎上的人就和周圍的人找話茬進行辯論,比賽斗嘴,甚至對罵,但誰也不會惱怒。 “抬杠會”上的兩人的語言對抗逐漸演化,人們就常常把說話時雙方的對抗較勁兒叫做“抬杠”。這種抬杠會在滿族進入中原后,成了“抬杠”的起源。 這種“抬杠”或“斗嘴”甚至還被轉化成俗民生活藝術里以耍嘴皮子為樂的藝術活動,特別被相聲藝術吸收和運用,中國有一個相聲段子名字就叫《抬杠》,所以,“抬杠”并不全是浪費口水,其中也包含著智慧,要是能抬出點水平,那也是一種“口才”。
【第69句】:【吃一塹,長一智】(諺)塹(qian):阻斷交通的壕溝,比喻挫折困難。 受到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見識。 也作“經一失,長一智”。
【第70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釋義:路遠才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時間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例句:“……這會兒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就弄明白。我也不用多說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吧。”~
【第71句】:【冬天的大蔥——葉黃根枯心不死】(歇)比喻人或集團表面上雖已衰敗,但不死心,仍有復活的念頭。 含貶義。
【第72句】:【破家縣令,滅門刺史】(諺)縣令:一縣之長。刺史:一州之長。 一縣之長濫使權力能使人家破人亡,一州之長濫使權力能使人家族毀滅。指舊時地方官的權力是極大的,百姓惹不起。 也作“滅門刺史,破家縣令”。
【第73句】:【往臉上貼金】(慣)比喻美化、夸耀自己或他人。 也作“給臉上貼金”。
【第74句】:【挨一拳,得一著;挨十拳,變諸葛】(諺)諸葛: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以足智多謀著稱。指人受到挫折不要緊,只要善于總結教訓,挫折越多,越能增添智慧,增長才干。
【第75句】:【木邊之目,田下之心——相思】(歇)“木”邊加“目”為“相”,“田”下加“心”為“思”,合為“相思”。原是一種拆字格,不出后語。指男女相愛慕卻又無法接近而引起的思念。 也作木邊目,心上田——相思。 木旁目,田下心——相思。 目邊之木,田下之心——相思。
【第76句】:【家資多大禍多大】(諺)家業資財的規模有多大,承擔的風險就有多大。指積財和招禍往往是并行的,戒人引起警惕。
【第77句】:【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釋義:比喻青年人反比老年人死得早,害得老人沒有兒子。 例句:三藏聞言,止不住腮邊淚下道:“這正是古人云:‘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第78句】:【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諺)沒志氣的人,經常立志,卻不能實行;有志氣的人,一次立志,終身實行。指立志不在次數多,在于堅定不移。
【第79句】:【墻里開花墻外紅】(諺)花在墻里開,卻向墻外展現它的鮮紅艷美。 比喻人或事物往住在當地不受重視,在遠處卻影響很大,非常吃香。
【第80句】:【百聞不如一見】“百聞不如一見”意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一俗語出自漢朝。 漢武帝時,居住在甘肅西部、四川北部、青海東部的羌族各部落,歸順漢朝。到漢宣帝時,西羌各部族開始秘密和匈奴聯絡,甚至準備向匈奴借兵,“擊鄯善、敦煌以絕漢道”,準備徹底推翻漢朝在西域的統治,建立統一的羌族政權。自此,漢朝對于羌族的控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面對困難的局勢,宣帝派人向曾參加過武帝時北征匈奴的老將軍趙充國請教,派誰去才能解決問題。趙充國說:“沒有誰比我更合適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問趙充國:“請將軍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如何,需要多少人馬?” 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事安排,不能離開現場具體情況,紙上談兵。 我愿意先盡快趕到金城,從當地了解情況,制定好應對的計劃,再向陛下回復,請陛下相信老臣。”到達金城之后,趙充國充分了解情況,準備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穩守不出戰,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聯軍中并不堅定的部分首領,對和漢朝作戰產生了懷疑,引起了羌族內部矛盾。穩扎穩打,一戰擊敗羌軍主力,其他羌軍紛紛倒戈,投降漢朝,西羌局勢終于安定下來。 自此,“百聞不如一見”便流傳后世。
【第81句】:【有錢弗買半年閑】(諺)有錢不買閑放半年的東西。指精明人不愿購置閑物,以免影響本金生息或資金周轉。
【第82句】:【一推三不轉】(慣)形容人心眼兒實,頭腦不靈活。
【第83句】:【小巫見大巫】“小巫見大巫”原意是小巫師遇到了大巫師,相形見絀,功力法術都無可施展。現在常用于比喻兩者相比,一個遠遠比不上另一個。 大家在運用此語時,一般帶有諷刺或詼諧意味。 此語出自《三國志·吳志》注引的《吳書》。原文說:“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可見,古代本事不大的小巫見到神通廣大的大巫時有出丑,造就了此語。小巫見大巫,有班門弄斧、關門舞刀之尷尬。 古代的“巫”和“醫”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郎中為人看病,常伴有求神祈福、燒香念咒等巫術。小巫則只會裝神弄鬼,拿一些符咒香灰給人“醫病”;大巫則確有真本領,除了有時也有拜神驅魔舉措之外,更重要的是還真正診脈問病開藥方治療。病人得益于大巫,當然絕非小巫可比了。因此,小巫見大巫,必然灰溜溜神氣全無啦。 古代醫學不斷進步,逐漸巫醫分家,中醫學脫離巫術,成為為人類做出輝煌貢獻的驕人學科。然而,現在還有巫婆躲在偏僻之地裝神弄鬼,看來真是怕見“大巫”呢。
【第84句】:【把死人說活】(慣)形容人特別能說會道。 也作把死人說活,把活人說死。 把木頭人說活。
【第85句】:【老鷹抓蓑衣——脫不了爪】(歇)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雨具。 本指老鷹抓蓑衣時,鉤爪被纏住脫不開;轉喻人被某種麻煩的事情纏住,脫不開身或推卸不了責任。
【第86句】:【斷橋】杭州西湖美名揚天下,到過西湖的人都要到“斷橋”一游,結果“斷橋不斷”。 關于斷橋的得名眾說紛紜:有人說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有人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斷橋。還有人說是冬日雪霽,古石橋上陽面冰雪消融,陰面依然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似斷非斷,故名“斷橋殘雪”。 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古時候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他們將西湖上的小木橋改造成為一座高高的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 從此游西湖的人再也不怕路滑橋斷了。鄉親父老為紀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后來,因“段”與“斷”同音,久而久之又被稱為“斷橋”。
【第87句】:【好擱不如好散】(諺)擱:合在一起。在一起和和氣氣共事,不如分離時能保持不傷和氣。指在一起和氣共事容易,分離時能保持和氣很難。 也作“好合不如好散”。
【第88句】:【明者睹未然】(諺)明者:有遠見卓識的人。未然:未成為事實。指明者能夠察微知著,預見到尚未發生的事故。
【第89句】:一時強弱在于力,萬古勝負在于理。
【第90句】:看病方知健康是仙。
【第91句】:【大事不糊涂】這句俗語的原話是“諸葛一生唯為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其實,大事不糊涂,小事也不會糊涂,只是不愿計較,寬宏大量罷了,這樣的人是“難得糊涂”。 呂端,宋太宗時期的宰相之一,自幼聰慧好學,寬宏大量,為官持重。 宋太宗非常欣賞他的辦事作風。一次上朝時,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被呂端正好碰到。他猜想寇準一定同宋太宗商議大事,且瞞著自己,便拉住寇準,對他說:“皇上告誡你有事不要和我說么?”寇準解釋說只是商議邊界上的小事。 呂端心想邊境上哪有小事,便逼寇準說了實話。原來,黨項族的首領李繼捧順歸宋朝,其弟李繼遷卻率人馬逃到夏州以北繼續反抗。在作戰中,李繼遷逃走,俘獲了他的母親和妻子。趙光義想殺掉李繼遷的母親,以解心頭之恨。 呂端覺得十分不妥,馬上求見皇上說:“從前楚漢相爭,項羽想把劉邦之父煮了,以威脅劉邦,管用么?何況像李繼遷這種叛逆之人呢?陛下現在想把他的母親殺了,明天就能抓到李繼遷嗎?殺了他的母親只能徒結仇怨,他的反叛之心會更加堅決。”宋太宗聽了這番話,說:“要不是你來勸阻,我差點誤了大事,怨不得人說呂端大事不糊涂。”宋太宗采納了呂端的建議,果然,在李繼遷死后,他的兒子李明德采取對宋朝和好的政策。自此,“呂端大事不糊涂”便被后人傳誦。
【第92句】:【二齒鉤撓癢癢——是把硬手】(歇)二齒鉤:一種頭端有兩個齒的鉤子。比喻人是強手、能手。常含贊揚意味。
【第93句】:【出污泥而不染】(慣)比喻在污濁的社會環境中生活,卻不沾染壞習氣,保持著高尚純潔的品質。
【第94句】:【糖大蒜——又甜又辣】(歇)形容人嘴上甜美,手段毒辣。
【第95句】:【背著牛頭不認贓】(慣)偷來的牛頭就背在身上,卻不承認。比喻干了壞事就是不認賬。
【第96句】:【未看老婆,先看阿舅】(諺)老婆:妻的俗稱。阿舅:妻的兄或弟。指要想知道未婚妻的人品相貌如何,先看看阿舅就叮以推知。
【第97句】:【家不和,被人欺】(諺)家庭成員之間要是不和睦,就會招來外人的欺辱。指家庭和睦,是自立自強、不受外辱的基礎。也泛指一個團體、一個邦國,要不受外侮,內部必須團結。 也作家不和,外人欺。 家不和,防鄰欺。
【第98句】:【路是人踩出來的】(諺)指路是要人開創的。比喻人的前途,全靠自己奮力去創造。 也作路是人闖出來的。 路是人走出來的。
【第99句】:【臉皮厚】(慣)指人不知羞恥。 也作臉皮三寸厚。 臉皮銅錢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