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釋義:各有應該去的地方。例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怎么能埋在半路上呢!”索泓一淡淡地回答。
【第2句】:蟲憑蠕動尋食,人憑勞動養身。
【第3句】:【吃藥不瞞郎中】(諺)郎中:醫生。指求醫治病,必須訴以真情,不得隱瞞病情。比喻請求別人辦事,必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不可造假。
【第4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學,又是鄰居,可屢次考試總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媽媽。媽媽說:“人家小梅可是鴨子游水,看似優哉,使的是暗勁。”(河南·鄧州)
【第5句】:【兩手提兩籃——左也籃來右也籃】(歇)籃:諧“難”。指左右為難。
【第6句】:【趁熱好打鐵】釋義:比喻做事要抓住時機。例句:“趁熱好打鐵,把剩下的這些崗樓都他媽的一掃光吧!”
【第7句】:【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來巧了不用花時間等,正合適。戴厚 英《人啊人》:“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今天是老許謝媒的日 子。”
【第8句】:【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拼個你死我活。葉紫《豐收》:“今朝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老子一定要看看你這個雜種的本事!”
【第9句】:【比棒槌多兩個耳朵】人如同棒槌,只是多兩個耳朵,老實, 死板,無能。鄧友梅《煙壺》:“您病著,那一位比棒槌多兩個 耳朵,我不自己辦誰辦?”
【第10句】:【碎麻擰成繩,能提千斤鼎】(諺)零零散散的麻絲擰成麻繩,能提起千斤重的大鼎。比喻把分散的人組織起來,就能產生強大的力量。
【第11句】:【飽病難醫】(諺)指飽食積成的病最難治療。也指人在富貴中養成的嬌惰習性最難改變。
【第12句】:【來得易,去得易】(諺)得來容易,失去也容易。多指財物不是通過正道取得的,往往不知心疼,隨意揮霍浪費。 也作來得容易去得快。 來時容易去時快。
【第13句】:【綁雞的繩子,捆不住大象】(諺)比喻用制伏弱小者的方法,根本無法制伏強大的對手。
【第14句】:鐵板上的鉚釘——沒跑
【第15句】:拿鍋蓋戴頭上——亂扣帽子
【第16句】:蒺藜子拌革——不是好料
【第17句】:公雞打鳴——盡天職;嗓門高;天天如此
【第18句】:【閻王不嫌鬼瘦】(諺)鬼再瘦,閻王也不會可憐,不會放過。比喻壓迫者與剝削者,對勞苦大眾的壓迫與剝削,從來都是殘酷無情的。 也作閻王不嫌小鬼瘦。 閻王顧不得鬼瘦。
【第19句】:狗急了——要跳墻
【第20句】:【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偶然的疏忽是難免的。古華《相思 樹女子客家》:“可是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她為了跟一個卡 車司機談戀愛,在公社單身宿舍里,被喬三臘手下的人‘拿’ 了‘雙’。”
【第21句】:【好賬不如無】(諺)好賬:別人不討還的債。借人家的債,即使人家不討還,也總歸是個負擔。指不負債是最輕松自在的。
【第22句】:【泰山壓頂不彎腰】(慣)形容在艱難困苦或巨大的壓力面前不屈服:
【第23句】:十二只輪船出海一四通八達
【第24句】:【按倒葫蘆瓢起來】(慣)葫蘆: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像兩個上小下大的球連在一起,中間較細,表面光滑,可做器皿。瓢:用對半剖開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頭挖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剛把葫蘆摁入水里,瓢又浮了起來。比喻問題一個接一個,剛解決一個,另一個又冒了出來,使人應接不暇。 也作按倒葫蘆漂起瓢。 按下葫蘆瓢起來。
【第25句】:兩犬打架——狗咬狗
【第26句】:河灘上的石頭——冰冷無情
【第27句】:還沒過門兒呢,芳芳就今兒向婆家要衣服,明兒向婆家要首飾。婆婆不耐煩地說:“我看她不是盞省油的燈。”(河南·虞城)
【第28句】:【屎殼郎掉在磨道里——充大耳朵驢】(歇)磨道:牲口拉磨時繞磨盤四周走的圓形小道。大耳朵驢:即驢,因耳朵較大而稱。比喻品行低劣或無能之輩冒充體面的人物。 常含譏諷意味。
【第29句】:吃了三碗紅豆飯——滿肚子相思
【第30句】:【光屁股打狼——膽大不害臊】(歇)指人膽子是不小,就是丟人現眼,出了丑。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光腚子攆狼——膽大不怕丟人”。腚子:方言,屁股。
【第31句】:【一朵好花,生在荊棘叢中】(慣)比喻一個好姑娘生活在險惡的環境中。
【第32句】:爸爸的工作很忙,顧不了家,家里的重擔全壓在了媽媽肩上。媽媽卻樂呵呵地不覺苦,還打趣說:“嫁給皇上當娘娘,嫁雞隨雞住草房。為這個家,再累也心甘啊!”(河南·泌陽)
【第33句】:【 好心當成驢肝肺】好心被人惡意曲解。成語:不識好歹。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真是好心當了驢肝肺,好人不 得好報呀!這可把人冤枉死了。”
【第34句】:【吃了虎心豹膽】釋義:形容膽大,什么也不怕。例句:你們吃了虎心豹膽了呀!啥厲害,你們干啥?你們就沒有怕的事么?
【第35句】:楊樹開花——不結果
【第36句】:【山水還有相逢日,豈可人無會合時】(諺)山山水水都可能有相逢的機會,人別離后還能沒有再見面的一天?指人和人離別不必愁苦,定會有再見面的一天。
【第37句】:【 自己的夢自己圓】自己做事,自己收場,自己解決。或 說:各人的夢各人圓。劉澍德《橋》:“要是單干的話,那就各 人的夢各人圓,用不著聚在一起扯。”
【第38句】:【言語傳情不如手】(諺)用手指彈奏出的音樂,比語言更能傳達豐富的感情。指演奏器樂最能傳情。
【第39句】:【侃大山】(慣)指閑聊。
【第40句】:扁豆繞在竹竿上——有依靠
【第41句】:【三天兩頭歇】經常中斷,停止。歇,亦可換用其他動詞, 意思也隨著改變,如:忙、跑。茅盾《子夜》:“然而目前天津 八介大廠倒有七個停工,剩下一家也三天兩頭歇!” /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借指事多解決不了,只好由它去。 臺灣梁實秋《雅舍小品三集》:“即使命不該絕,明天還有明 天的事,事越積越多,越多越懶得去做。虱多不癢,債多不 愁,那是自我解嘲!”
【第42句】:【潑出的水,收不回;咽下的米,吐不出】釋義:比喻事情已做了,不可挽回。例句:有的說:“潑出的水,收不回;咽下的米,吐不出。接受教訓,互相監督,今后別犯這樣的錯誤就是了。”
【第43句】:王叔叔最近做生意發了財,他漸漸厭倦了與他共同創業的李阿姨。鄰居張嬸勸他說:“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再思量思量吧!”(福建·邵武)
【第44句】:扁豆繞在竹竿上——有靠了
【第45句】:【關起門來做皇帝】妄自尊大,獨斷獨行。巴金《家》附錄: “在大小軍閥割據的地方、小規模戰爭時起時停的局面下, 長一輩的人希望清朝復辟,下一輩人不是‘關起門來做皇 帝’,就是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年輕一代卻立誓要用自己的 雙手來建造新的生活,他們甚至有‘為祖先贖罪’的想法。”
【第46句】:【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諺)男人:專指丈夫。娘們:專指妻子。指丈夫走在人前,從衣著外表上就可看出妻子縫制與打扮的手藝。 也作漢子外邊走,帶著老婆兩只手。 丈夫人前走,帶著老婆的手。
【第47句】:【頂高帽子】見“戴高帽子”。
【第48句】:對著鏡子做戲——咋好看昨比畫
【第49句】:【戰死是本份,活著是僥幸】軍人要有準備犧牲的精神。張 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這是戰爭,作為一個軍人,戰 死是本份,活著是僥幸。”
【第50句】:喝飽了黃連水——滿肚的苦
【第51句】:紅紅剛從學校回來,嫂嫂的孩子就“姑姑”“姑姑”地叫個不停。旁邊的奶奶對嫂嫂說:“你和紅紅像反貼著的門神,孩子倒怪親的。”嫂嫂說:“籮筐糞杈,孬好一家唄!”(山西·平順)
【第52句】:孔夫子的褡褳——書袋(呆)子
【第53句】:【鐵嘴鋼牙,柏木舌頭】(慣)柏木:木質堅硬。形容人能說會道,嘴巴厲害。
【第54句】:【 插起翅膀也飛不出去】表示不可能走掉。成語:插翅難 飛。明代《二刻拍案驚奇》:“衙門封鎖,插翅也飛不出去。 況且房里兀自關門閉戶的,打從那里走得出來?”
【第55句】:【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釋義:不要栽種不結籽的花卉,不可與不講信義的人交往。例句:“家中平安兒小廝,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吳驛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與玳安有奸,要羅織月娘出宮,恩將仇報。……正是: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第56句】:【 揀高枝兒上飛】向高處走,想高攀。清代《紅樓夢》:“如 今沒長翎毛兒就忘了根本,只揀高枝兒上飛去了。” 浪子回頭金不換謂犯過大錯,吃過大苦,吸取教訓,能 變為極有用的人。浪子,也說:敗子。清代《十二樓》:“不上 十年,都成了氣候。俗語道得好:浪子回頭金不換。但凡走 過邪路的人,歸到正經路上,更比自幼學好的不同,叫做大 悟之后,永不再迷,哪里還肯回頭做那不端不正的事!”
【第57句】:【 霸王弓,越拉越硬】謂讓步反而使對方強硬。拉,兼指拉 弓、拉攏。鄭義《老井》:“做下虧心事,倒成了霸王的弓,越 拉越硬了,反了你們!”
【第58句】:【舊瓶裝新酒】多指新內容利用舊形式。魯迅《準風月 談》:“近來有一句常談,是‘舊瓶不能裝新酒’。這其實是不 確的。舊瓶可以裝新酒,新瓶也可以裝舊酒。”
【第59句】:【望雨看天光,望雪看天黃】(諺)望:盼望。指盼望下雨,要看天色顯出光亮才有希望;盼望下雪,要看天色顯出灰黃才有希望。
【第60句】:【三叩九拜】“叩、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節,至今在百姓當中流行,紅白喜事有,過年過節有,拜師收徒有,認干親結金蘭有,不過不像古代那么繁瑣罷了。叩拜,源于上古,到周朝規范化了。“叩”是叩頭,與“拜”密不可分。《周禮》對九拜的解釋是“一日稽首,二日頓首,三日空首,四日振動,五日吉拜,六日兇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日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定禮儀。具體情況是吉事三拜,兇事三拜,另外是其他三拜。吉事三拜。先說稽首,這是最古老、最隆重的跪拜禮節,跪下之后,兩手著地,叩頭至地,并停留一段時間。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學生拜老師以及拜天地、拜祖先都用這種跪拜大禮;再說頓首,頓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輩之間互相表示敬意的禮節,也稱叩頭。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頭觸地后不在地面停留。三說空首,空首稱“拜手”,其動作要領是身體呈跪姿,兩手拱合,俯首至手和心持平,頭停空中而不叩頭至地,是尊、長者對“稽首”的答禮。隋唐之后,座椅板凳逐漸普及,人們不再席地而坐,“空首”轉為躬身示禮。以上三種禮節即“三叩首”,此為正拜,又叫“大拜”。兇事三拜。先說振動,此為喪禮中最重跪拜之禮。振動不僅要頓首,還要雙手相擊,哭天喊地,渾身戰栗,涕泗交流,表現得越悲痛越算心誠禮重。再說吉拜,古代有守喪三年的禮俗,三年期后,和喪家相見要行吉拜禮,其動作要領是先拜手,“空首”拜,然后再行頓首拜。三說兇拜,是喪家在三年居喪期內答拜賓客的禮節。先頓首拜,然后空首拜,以表示悲痛和感謝之意。以上是兇事三拜。其他三拜。先說“奇拜”,奇為單數,即拜一次算完事。再說“褒拜”,即拜的次數在兩次或更多。需要說明的是,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數,不是獨立的跪拜形式,而是跪拜的隆重或嚴肅程度,常常視跪拜對象和場合的需要而定。三說肅拜,是表示恭敬的見面禮節,是俯身拱身行禮,并不下跪,推手為揖,引手為肅,其實也就是作揖。這種禮節一是適用女性,不僅有利于孕婦,還可以防止弄臟衣服。它還適用于軍禮,軍人身披甲胄,軍務繁忙,不便跪拜,所以用此肅拜。以上可以看出,“三叩九拜”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完成九次之拜,所以,“九拜”不是九次之拜。
【第61句】:【趨名者于朝,趨利者于市】(諺)趨:追求。要想爭名,那就到朝中去當官;要想奪利,那就到市場去貿易。指要爭名利,就要找對獲取名利的場所。
【第62句】:【禍不單行,福無雙至】見“福無雙至日,禍有并來時”。
【第63句】:嚼著甘蔗上樓梯——節節甜,步步高
【第64句】:【八月十五吃月餅】“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杭州人吳自牧記述杭州風物習俗《夢華錄》上,是列在《葷素從食店》條中只作為糕團點心的一個品種,像月圓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來吃。且看以宋代社會為背景的小說《水滸傳》、《金瓶梅》等書中,在描繪中秋賞月的宴筵上,也未見寫到吃月餅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餅”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覽志余》中記載:“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賀之義。”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形成原因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跟元末農民起義有關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漢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專制統治,便決定發動起義。為了聯絡各地同仁一致行動,就把起義的時間和要求寫在紙上,密藏在月餅餡里,饋送給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餅的人把餅剖開來吃的時候,發現了紙條,知道起義時間定在中秋這一天。于是各地漢族人民舉起義旗,同時行動,把蒙古貴族趕回了老家。從此民間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餅的風俗。
【第65句】:【把別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慣)比喻把別人的事攬到自己身上,替別人吃苦頭。 也作“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口哭”。
【第66句】:鄰院的老爺爺去世了,我夜晚不敢出門。哥哥說:“人死如燈滅。可別信神信鬼的,自己嚇自己!”(河南·太康)
【第67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見“拼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第68句】:稿子寫到紙邊上——不夠格
【第69句】:期中考試結束,我回家后才想起做一道數學題時點錯了小數點。媽媽說:“這真是吃完了飯,想起鹽;打完了仗,記起來拳。”(甘肅·永登)
【第70句】:【拿屁股當臉】(慣)罵人不知有羞恥之心。
【第71句】:黃蜂找窩——亂嗡嗡
【第72句】:【不到長安辜負眼,不到兩湖辜負口】釋義:長安:唐國都長安城,后作為京城的通稱。兩湖:湖南、湖北,泛指南方。不到京城看看,辜負了眼神;不到兩湖走走,辜負了口福。指旅游勝地,不可錯過。例句:九福:天下有九福,京師錢福、限福、屏帷福,吳趙口福,洛陽花福、蜀川藥福,秦籠鞍馬福,蘇趙衣裳福、美女福。《珍珠船》云:“不到長安辜負眼,不到兩湖辜負口。”
【第73句】:【大漢不癡,就是活寶】(諺)大漢:彪實的漢子。指彪實的男子漢只要不癡不呆,就是可貴的人才。 也作“大漢不呆便是寶”。
【第74句】:【開口奶要吃得好】(諺)開口奶:嬰兒出生后吃的第一口奶。指嬰兒第一口奶吃好了,以后喂奶就順利。比喻學習或創業,開始時基礎要打好。
【第75句】:【躲在門縫中瞧人——把人都瞧得扁了】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76句】:【抖起來了】(慣)指因有了錢或有了地位而得意起來。
【第77句】:【調過來葫蘆,翻過去又是瓢】釋義:比喻反復無常,變來變去。例句:你鄭科長原來怎么說的?調過來葫蘆,翻過去又是瓢!吃著咱們種的糧粒兒,你還為不為民作主?
【第78句】:【六十年氣運輪流轉】釋義: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總會碰到好運氣。例句:“好侄兒,常言道:六十年氣運輪流轉。誰敢說咱們馬家不能改變門風?”
【第79句】:【風中之燭,草上之霜】(慣)比喻上了歲數的人,身體衰弱,經不起折騰。 也作“風前的殘燭,瓦上的霜雪”。
【第80句】:江邊插柳一一生了根
【第81句】:【大炮不靠吹,火車不靠推】釋義:比喻說大話、吹牛皮沒有用。例句:大炮不靠吹,火車不靠推。不能光憑嘴皮硬,真要動手,看你敢不敢!
【第82句】:黃連樹下唱小曲一一苦中取樂
【第83句】:二月的春雷——響(想)天下
【第84句】:【雞啄到毛蟲,叼走獨吞】借指自私心理。柳青《種谷記》: “狗為了一塊骨頭互相咬得頭破血流,滿嘴是毛;兩個牲口 拴在一個槽上,互相踢得神嚎鬼哭,雞啄到一條毛蟲,連忙 夾在嘴里跑開雞群獨吞了,人比它們更會耍心眼。”
【第85句】:秀才房里——盡是書(輸)
【第86句】:【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諺)寧可繞著走遠點,也不要圖近少走一步,擔當風險。指凡事不可只圖省事近便,必須以穩妥安全為要。 也作寧繞十步遠,不走一步險。 寧繞干步遠,不涉一步險。
【第87句】:【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歇)兩頭:本指駱駝的頭和尾,轉指雙方、兩方面。著落:本指落在地上,轉指落實。指兩頭都落空,或兩方面都不落實。
【第88句】:爸爸的自行車出了個小毛病,他沒修理就又騎著走了,晚上回來直喊倒霉。媽媽說:“你又想好,又想巧;又想馬兒跑得快,又想不喂草和料。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江蘇·贛榆)
【第89句】:【松柏冬夏常青】松柏為常青植物。謂不論何時,始終如 一。青、親諧音,又指永遠親近。明代《金瓶梅》:“我怎么不 想,只要你松柏兒冬夏長青便好。”
【第90句】:三伏天的高粱苗——節節上升
【第91句】:【一個樁上不能拴兩頭公牛】(諺)兩頭公牛拴在一個樁上,你頂我撞,不得安生。比喻在同一區域內,容不得兩個占有欲很盛的強人。
【第92句】:【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處理事情要果斷,不能猶豫不決。 當機立斷。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當斷不 斷,反為其亂,人家已經把槍抵到你胸口上了。”
【第93句】:【亂點鴛鴦譜】“亂點鴛鴦譜”比喻胡亂撮合姻緣。這句俗語源自明代馮夢龍話本小說集《醒世恒言》中的《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故事發生在北宋年間。杭州有一個叫劉秉義的人生有一兒一女,叫劉璞和慧娘,分別與孫寡婦女兒珠姨、裴九家兒子裴政訂親。此外,孫寡婦家還有一個兒子名叫孫潤,是珠姨的孿生哥哥,也是自小便與徐家女兒文哥訂親。當時劉璞長到十六歲時,得了一場大病,久治不愈,劉家便想到要與孫寡婦女兒珠姨早日成親來沖喜。孫寡婦得知劉璞病重在身,不愿把女兒嫁入劉家,于是便將兒子孫潤扮為女裝冒充妹妹嫁到劉家。成親那天,劉家因劉璞不能起床,便讓女兒慧娘代兄與“嫂子”孫潤拜堂,還讓女兒晚上陪新娘過夜。但這一陪就出了問題。男扮女裝的孫潤與前來陪夜的慧娘正值青春年少,獨處一室后互相心生愛慕,順理成章地發生了男女關系。事發后,雙方都告到衙門,裴家告劉家悔婚,劉家告裴家誘奸。按當時的法律,悔婚和通奸都是犯罪行為,是要受處罰的。受理此案的杭州知府喬太守十分憐惜這些年輕人,一心想成全美事。經過權衡利弊,喬太守想出了一個最佳方案,在征得四家同意后,以杭州府的名義給三對年輕人重新做媒。劉家的兒子劉璞與孫寡婦的女兒珠姨重新拜堂成親,慧娘因與孫潤已行過拜堂儀式,認定他們的婚姻合法有效,為彌補裴家公子裴政的損失,將徐家女兒文哥介紹給裴政。三對新人即刻在公堂上拜堂。這樣成就了三對情侶,一時被傳為美談。按當時的官情民俗,做到這一點已經難能可貴了。可作者馮夢龍卻出錯丫題目《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冤枉了喬太守。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寓意深刻的俗語——亂點鴛鴦譜,流傳至今。
【第94句】:【輕不得,重不得】(慣)輕了沒用,重了不行。形容怎么說、怎么做都不行,令人為難。
【第95句】:【肚臍上長茵子——心花兒都開了】(歇)茵子:茵陳蒿,別稱茵陳,多年生草本,秋季開黃花。指開心,高興。
【第96句】:【士別三日,刮目相待】(諺)刮目相待:拭亮眼睛,重新審視,重新評價。讀書人三天不見,就要另眼看待。指讀書人進步快,變化大,不可等閑視之。 也作“士三日不見,當刮目相待”。
【第97句】:【 有花自然香】好東西自然會表現出來,無須宣揚。花,也 說:麝、肉。李英儒《還我河山》:“俺爸的功夫是練到家了。 總是不愿意露。老說:有麝自然香,不須迎風揚。”
【第98句】:米篩擋房門——心眼多;心眼不少
【第99句】:【膽大天下去得,膽小寸步難行】(諺)膽量大的人天底下任何地方都能闖,膽量小的人死守家門哪里也不能去。指膽大就會有作為,膽小不能有出息。 也作“膽大的漂洋過海,膽小的寸步難行”。
上一篇:清晨微語,人生經典文案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