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九牛去得一毛】(慣)形容損失非常少或所占比例極小。 也作“九牛身上拔一根毛”。
【第2句】:【擔(dān)折知柴重】(諺)折(she):折斷。指挑柴的擔(dān)子壓斷了,才知道所挑的柴太多太重。比喻人承受過大的壓力,才體會到責(zé)任的沉重。
【第3句】:【槐花黃,舉子忙】(諺)槐花黃:槐花在農(nóng)歷七月開放。舉子:科舉時代應(yīng)試的讀書人。指農(nóng)歷七月正是舉子忙于應(yīng)試的時節(jié)。
【第4句】:【問官答花——驢唇不對馬嘴】(歇)問的是“官”,答的是“花”。比喻答非所問,或把毫不相干的東西胡亂扯在一起。
【第5句】:【東家不飲客不餐】(諺)東家:主人。指飲宴時的習(xí)俗是:如果主人不舉起酒杯或拿起筷子,客人便不進(jìn)餐。
【第6句】:【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 釋義:車、馬、炮、士、相、將:都是象棋棋子名稱。比喻人雖多,卻都無能、無用,連一個人都保護(hù)不住。 例句:唉,滿盤車馬炮士相,沒有保住一個老將!但過了一段時間,他那緊張的心理漸漸松弛了,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抓了幾個人嘛。
【第7句】:【做夢娶媳婦兒——想得美】(歇)指想得倒很好,就是實現(xiàn)不了。常含譏諷意味。
【第8句】:【做手腳】(慣)指暗中作弊,或暗中進(jìn)行安排布置。
【第9句】:【巧詐不如拙誠】(諺)無論怎樣的巧妙偽詐,也比不過笨拙的誠實。 指偽裝終會敗露;只有誠實,才能使人立于不敗之地。 也作巧偽不如拙誠。 巧欺騙不如笨誠實。
【第10句】:【吃寬心丸】(慣)指聽到舒心寬慰的話。
【第11句】:【灑熱血,拋頭顱】見“拋頭顱,灑熱血”。
【第12句】:【老虎插了翅膀】 釋義:比喻強(qiáng)大的得到好條件更加強(qiáng)大。 例句:姓劉的政治包袱一甩,官復(fù)原職,他可是老虎插了翅膀,非得收拾咱們不可!
【第13句】:【打蛇先打頭】(諺)打蛇要先打它的頭部。比喻打擊敵人,要先打他的首腦機(jī)關(guān)。也比喻除惡要先除首惡。 也作打蛇打頭,擒賊擒王。 打蛇要打頭,擒賊要擒王。
【第14句】:【吃一塹,長一智】(諺)塹(qian):阻斷交通的壕溝,比喻挫折困難。 受到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見識。 也作“經(jīng)一失,長一智”。
【第15句】:【走路都踩鼓點】(慣)比喻做事有規(guī)矩,有條理。
【第16句】:【打死閻王,嚇煞小鬼】(諺)閻王:迷信傳說中陰曹地府掌管生死簿的主子。指只要打死了閻王,自然就鎮(zhèn)住了小鬼。比喻鎮(zhèn)壓住頭領(lǐng),依附的人便不敢輕舉妄動。
【第17句】:【老怕喪子,少怕喪母】(諺)年老人最怕喪了兒子,落得老無人養(yǎng);年幼人最怕喪了母親,落得無人疼愛。指老年喪子、幼年喪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
【第18句】:【路不平,有人踩】 釋義:事情不公平,就會有人過問。 例句:“路不平,有人踩。他做的不對,別人就要說話?!?/p>
【第19句】:【春天后母面】(諺)后母:繼母。 指春天的天氣是多變的,就像繼母對待繼子女的態(tài)度一樣,說變就變。
【第20句】:【開口告人難上難】(諺)告人:求人。指張嘴求人是非常為難的事。 也作“開口求人難”。
【第21句】:【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趕著行在賣酒醋】(諺)招安:勸招農(nóng)民武裝向統(tǒng)治階級投降。 行在:專指封建帝王行幸所至的地方。舊指做官、發(fā)財都有捷徑可走。
【第22句】:【站著說話不腰疼】(諺)沒事人站著閑談,當(dāng)然不覺腰酸腿疼。指事情與自己無關(guān),站在一邊閑評說是很容易的。
【第23句】:【高梁稈子架秋千,太軟】 釋義:形容人膽小,軟弱。 例句:那些不成器的東西,要說搶個東西,抓個人兒嘛,還對付。要說打仗,那可真是高梁稈子架秋千——太軟。
【第24句】:【孩子哭了,抱給他娘】(慣)比喻出了問題或有了矛盾交給上級處理。 也作“孩子哭了抱給他媽”。
【第25句】:【清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諺)清酒能使人面色發(fā)紅,黃金能激起人的貪欲。指金錢的引誘力極大。 也作清酒紅人面,黃金動道心。 清酒紅人面,財寶動人心。
【第26句】:【量大福大】(諺)度量大的人,福分自然就大。指度量和福分是相連的,量大容人,福分就大;度量狹窄,只能自找苦吃。 也作“有大量者,必有大福”。
【第27句】:【人老不算老,心老才算老】(諺)指生理上的衰老不能算老,心理上的衰老才是真正可怕的。
【第28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慣)指雖然沒有成績,卻也付出了辛苦,多少做了些工作。 也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
【第29句】:【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諺)虧心事:愧對良心、違背正理的事。指平時為人做事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即使半夜有人敲門,也會心情坦然,毫不驚恐。 也作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
【第30句】:【插杠子】(慣)比喻局外人插進(jìn)來干擾。 也作插一杠子。 橫插一杠子。
【第31句】:【要捉棲鳥必留窩】(諺)棲鳥:夜晚棲歇在窩里的鳥。要想捉住棲歇在窩里的鳥,就必須留下它原來的窩。比喻要逮住有家室的人,就不要驚動他的家。
【第32句】:【真佛面前不燒假香】(諺)比喻在知情或懂行的人面前不得編造謊言。
【第33句】:【寺老佛多,人老話多】(諺)寺廟古老,廟里的佛像就排得多;人到老年,說起話來就會沒完沒了。指老年人說話嘮叨,有著生理上的原因。
【第34句】:【推開天窗說亮話】見“打開天窗說亮話”。
【第35句】:【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諺)百年:一輩子。做人不要做婦女,婦女一生的命運由別人操縱,苦樂不由自身。指舊時婦女被壓在最底層,受盡屈辱。 也作為人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 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人定。 為人莫作婦人身,一生苦樂由他人。
【第36句】:【羨人吃飯,不如趕緊淘米】(諺)羨:羨慕,眼熱。指想望不如立刻動手實干。
【第37句】:【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見“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
【第38句】:【無糧不聚兵】(諺)沒有充足的糧草,就不能聚集軍隊。指自古以來行軍打仗,必須糧草先行。也泛指沒糧食就無法舉事。
【第39句】:【好物不賤,賤物不好】(諺)好貨物價錢就不會便宜,價錢便宜的貨物必定不好。指貨物的質(zhì)量和價格成正比,要買好貨就不要圖便宜。 也作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第40句】:【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釋義:瓜兒甜,但瓜蒂卻是苦的,可見天下事物難以十全十美。 例句: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古之學(xué)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學(xué)者,得一善言,務(wù)以說人——言過而行不及。
【第41句】:【黃連】“黃連”是味名貴的中藥材。這草藥的名字還有什么說道嗎? “黃連”這味中藥是用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據(jù)傳,三國時期,名醫(yī)華佗被曹操殺后,他的兒孫怕株連,逃到一個山村隱居,改姓陶(逃),世代為醫(yī)。有一代陶醫(yī)生辟了百草園,請了姓黃的孤兒幫助管理。 一天,陶醫(yī)生之女陶連妹,在陰濕的山路邊,挖了一株開淡黃白花的小草回來,種在百草園里。經(jīng)過小黃精心侍理,后來繁殖成一片花圃。 這年秋天,連妹病了,口燥發(fā)燒,又吐又瀉,恰巧他父親又遠(yuǎn)行給人醫(yī)病,全家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這天,小黃給百草園除草,誤將一株小花拔了,無意送到嘴里嚼了幾下,苦得要命,他眼睛一亮:苦口良藥呀!我已嘗過,如無毒,就不妨煎給連妹試服,也許病能治好。第二天早上,他悄悄拔了一把煎成汁,給連妹服下,結(jié)果,竟把連妹的病醫(yī)好了。陶醫(yī)生回家知道后,經(jīng)過仔細(xì)考察分析,又核對了連妹病情乃腸胃熱重,此藥對癥,便確定這種性寒味苦、具有瀉火、燥濕、解毒特效的小花草,是一味良藥。因為它是連妹挖來家種,又由小黃先嘗,并第一個用來治病,遂將這種中藥取名為“黃連”。 后來,小黃與連妹結(jié)為夫婦,繼承祖業(yè),為民行醫(yī)治病。
【第42句】:【壓不住臺】(慣)比喻控制不住局面。
【第43句】:【拔一根寒毛比腰粗】(慣)拔出一根汗毛來也比人家腰粗壯。比喻錢多勢力大,不同一般。 也作“拔一根毫毛比腰桿兒粗”。
【第44句】:【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諺)小時敢偷人家一根針,長大就敢偷黃金。指對孩子要從小抓緊管教,小時沾染上小毛病,長大就會發(fā)展成觸犯刑律的罪犯。
【第45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 釋義;比喻虛心好學(xué),多向人請教,學(xué)到的知識就多。 例句:俗話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蓖髢?,你要注意隨時隨地向認(rèn)字的人們學(xué)習(xí),多認(rèn)些老師。
【第46句】:【錢無耳,可暗使】(諺)錢沒有耳朵,但使用起來卻很聽話,什么事情它都能辦成。舊指錢財魔力無窮,可以暗中運動,能役鬼,能通神。 也作錢無耳,可使鬼。 錢無耳,鬼可使。
【第47句】:【不嚴(yán)不成器,過嚴(yán)防不虞】(諺)不虞:不測。對子女的教育要從嚴(yán),不嚴(yán)不能成材;但過嚴(yán)又會出問題。
【第48句】: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臍,冬不蒙頭。
【第49句】:【一推三不轉(zhuǎn)】(慣)形容人心眼兒實,頭腦不靈活。
【第50句】:【騎著驢騾思駿馬】(諺)騎上驢和騾子,可以代步,還想著騎駿馬可以更快更風(fēng)光。指人的欲望總是無止境的,
【第51句】:【得命思財,瘡好忘痛】(慣)剛把命保住了又想發(fā)財,瘡疤好了就忘了當(dāng)時的疼痛。指人貪財忘本。
【第52句】:天上星多黑夜明,地上樹多成森林。
【第53句】:【三魂不附體,七魄在他身】(慣)附體:附在身體上?;昶堑搅怂松砩?。形容人不能控制自己。
【第54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飽】(諺)待人不可過好,喂狗不可太飽。指處人處事,貴在適度。
【第55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
【第56句】:【伴君如伴虎】(諺)君:君王,皇帝。指陪伴君王,就像陪伴虎狼一樣,不定什么時候會招來殺身之禍。 也作“伴君猶如伴虎狼”。
【第57句】:【吹牛皮】(慣)指說大話,夸??凇?/p>
【第58句】:【沒有好種,長不出好苗】(諺)種:種子。指農(nóng)作物沒有好種子,就長不出好禾苗來。比喻父母品行不正,子女就很難學(xué)好。
【第59句】:【當(dāng)著矮人,別說短話】 釋義:比喻當(dāng)面不說人家的短處或人家忌諱的話。 例句: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說,不犯著牽三掛四的。俗話說:“當(dāng)著矮人,別說短話”。姑奶奶罵我,我不敢還言;這二位姑娘并沒惹著你,小老婆長小老婆短,人家的臉上怎么過得去?
【第60句】:【大炮一晌,黃金萬兩】(諺)比喻戰(zhàn)爭之財易發(fā)。
【第61句】:【年三十看皇歷——好日子過完了】(歇)好日子:本指吉利的日子,轉(zhuǎn)指美好的日子。指好日子就要結(jié)束了。
【第62句】:【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諺)百病:各種各樣的弊端。人要是勤勞,什么技巧都可掌握;人要是懶惰,什么弊端都會發(fā)生。指巧從勤中生,弊從懶中來。
【第63句】:【桀犬吠堯——各為其主】(歇)桀:夏朝最后一個君主,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堯:傳說中上古圣明的帝王。本指桀養(yǎng)的狗向著堯狂叫是為了衛(wèi)護(hù)它的主子,轉(zhuǎn)指各人都為其主子效勞。
【第64句】:【刀尖上過日子】(慣)形容在極其危險的環(huán)境中生活。 也作“在刀子刃上過日月”。
【第65句】:【穿新鞋走老路】(慣)比喻形式變了,內(nèi)容和實質(zhì)沒變,還是老一套。
【第66句】:【趁渾水摸魚】 釋義:比喻趁混亂之機(jī)撈取好處。 例句:我剛才了解了一下:有些人是怕“自由借貸”,以攻為守;有些人想趁渾水摸魚,多少撈幾個。
【第67句】:【瘸子擔(dān)水——一步一步來】(歇)本指一步一步穩(wěn)健地行走,轉(zhuǎn)指做事按部就班,不急于求成。
【第68句】:【針插不進(jìn),水潑不進(jìn)】(慣)形容防守非常嚴(yán)密。
【第69句】:【敲邊鼓】(慣)1比喻從旁幫腔助勢。2比喻有話不直說,拐彎抹角。 也作“打邊鼓”。
【第70句】:【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歇)有神通廣大的姜太公在,別的神仙都得退避讓位。比喻有地位高或本領(lǐng)高的人在,無人敢與抗衡。 也作“姜太公在此——沒有你們的位”。位:位置。
【第71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吃月亮。
【第72句】:【狐貍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慣)比喻沒得到好處倒惹了一身的麻煩。 也作“狐子沒打著,倒落一身騷”。
【第73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諺)人為了錢財不惜搭上性命,鳥為了食物不惜遭到捕殺。舊指人生在世就是為了錢財。 也作人為財,鳥為食。 人為名利死,鳥為覓食亡。 鳥為食死,人為財亡。
【第74句】:【不怕人老,只怕心老】 釋義:不怕年紀(jì)老,只怕意志衰退。 例句:“這是一種悲觀情緒,要不得!俗話說:不怕人老,只怕心老?!?/p>
【第75句】:【砌墻千朝,拆屋一日】 釋義:借指建設(shè)困難,毀壞容易。 例句:毛頭星君狠狠心,吩咐把花廳拆去。俗話說,砌墻干朝,拆屋一日。瓦木匠七手八腳,一霎時,一座楠木花廳就墻坍壁倒,屋頂翻身。
【第76句】:【犯牛脖子】(慣)牛脖子:即牛脾氣,執(zhí)拗倔強(qiáng)的脾氣。指表現(xiàn)出倔強(qiáng)、不服氣的樣子。 也作犯牛脖子脾氣。 犯牛脾氣。
【第77句】:【吹牛皮不貼印花】 釋義:比喻說大話不費力,不花錢。 例句:嫂子說:哼!說兩句大話壯壯膽吧!吹牛皮不貼印花,你能考上,我頭朝下走三年!
【第78句】:【當(dāng)場不讓步,舉手不留情】(諺)臨場交手比武,不管對手是誰都絕不能相讓,下手也絕不能留情。指交手比武爭高下,是只認(rèn)輸贏不認(rèn)人的。 也作當(dāng)場不讓故,舉手不留情。 故:故舊,老朋友。 當(dāng)場不認(rèn)父,舉手不留情。
【第79句】:【捧臭腳】(慣)指對人極力巴結(jié)、討好、吹捧。
【第80句】:【容情不舉手,舉手不容情】見“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
【第81句】:【外甥多似舅】(諺)指外甥在長相、性格和志趣方面往往和娘舅相似,總脫不開娘舅家的家風(fēng)。 也作外甥似娘舅。 外甥不脫舅家相。
【第82句】:【頭是頭,腳是腳】(慣)1形容人相貌端正俊美,無可挑剔。2形容人說話有條有理,頭頭是道。
【第83句】:【拿著皮肉往外人身上貼】(慣)比喻把好處白白送給外人。
【第84句】:【船漏水入,壺漏內(nèi)虛】 釋義:船漏了,水就進(jìn)來,壺漏了,水就流完了。比喻方式相同,結(jié)果相反。 例句:“鬻棺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歲之饑。‘船漏水入,壺漏內(nèi)虛’也?!?/p>
【第85句】:【偷雞貓兒性不改】(諺)比喻品質(zhì)惡劣的人,走到哪里都會顯露出惡劣的本性來。 也作偷食貓兒性不改。 偷嘴貓兒打不改。
【第86句】:【寡婦年】無立春節(jié)氣的年份南方叫“盲年”,北方則俗稱“寡婦年”。民間流傳“寡婦年”結(jié)婚不吉利,因此,無春之年的前一年末青年男女結(jié)婚的扎堆,而在無春之年結(jié)婚的較少。那么,“寡婦年”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 古人崇信陰陽,在古人的觀念中,陽是天,是男;陰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與陰陽相配,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于是分別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萬物的化育,與男女交媾生殖類同。春天陰陽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諧,正是生育季節(jié)。無“立春”之年被稱為“寡婦年”,與古人的上述認(rèn)識有關(guān)。 一年之中無立春,即無陽氣來臨。無陽為孤陰,不生。于是,無陽,即無男相配,自然就是寡婦。所謂“寡婦年”,來由在此。其實,某年中無“立春”并非天道。而陽歷是年年有春,無春之年只存在于陰歷,因為陰歷閏年有13個月,這就造成可能一年之中無春的年份。因此,“寡婦年”的說法純屬附會。
【第87句】:【滾湯潑老鼠,一窩都是死】 釋義:比喻全部被消滅或無法存活。“潑”又作“泡”。 例句:行者道:“我若打他啊,只消把這棍子往池中一攪,就叫做‘滾湯潑老鼠,一窩兒都是死?!蓱z!可憐!”
【第88句】:【蒼蠅不抱無縫的蛋】 釋義:比喻事物有了漏洞才會被人鉆空子。“抱”又作“?!?。 例句:有道是“蒼蠅不抱無縫的蛋”。雖然這柳家的沒偷,到底有些影兒,人才說他。
【第89句】:有話說在當(dāng)面,有事擺在眼前.
【第90句】:【常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歇)冷眼:冷淡、鄙視的眼光。橫行:本指螃蟹橫著爬行,轉(zhuǎn)指行為蠻橫,胡作非為。對橫行不法的人,從旁冷眼相看,總看得到他到頭的日子。指人末日將到,橫行不了幾時。
【第91句】:【老鼠戲貓兒,好大膽】 釋義:老鼠戲弄貓兒,形容膽子過大,不知死活。 例句:“[凈]是李藥婆,老鼠戲貓兒,好大膽。[末]衙里喚他。[老旦]便是。[凈]你曉得么,老爺令嚴(yán),出入的都要搜撿。”
【第92句】:【翻臉不認(rèn)人】(慣)形容態(tài)度突然改變,不講一點兒情義或情面。 也作“翻臉不認(rèn)親”。
【第93句】:【受人之托,必當(dāng)終人之事】(諺)指受到別人的委托,一定要盡心盡力,把事情辦好。 也作受人之托,必當(dāng)忠人之事。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受人之托當(dāng)終事。
【第94句】:【殺雞給猴看】“殺雞給猴看”是人們經(jīng)常使用的俗語,用來比喻懲罰一個人恐嚇和警醒其他人。 它源自一種說法,據(jù)說猴子怕見血,因此馴猴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使猴子馴服。也有說法稱雞是陽氣很重的動物,所以雞血對于猴子的震懾作用最強(qiáng)。這種說法歸根到底恐怕還是猴子很有靈性,看到殺雞就能反省自己的行為。馴猴人把猴子帶到家,家畜之中殺雞最為合算,殺匹馬教馴猴子恐怕劃不來。殺雞給猴看,自然而然。 “殺雞給猴看”的例子很多,最典型最著名的要算孫武了。明代通俗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載:“伍子胥向吳王闔閭推薦孫武,吳王有些懷疑他的能力,就讓他訓(xùn)練150名宮女,并挑選兩名寵愛的妃子擔(dān)任隊長。這些女子只覺得操練很有趣,嬉皮笑臉,打鬧成性。孫武三令五申不見效果,一怒之下下令將兩名隊長就地正法。即使吳王出面說情,他也不為所動。之后,其余宮女在震懾之下一舉操練成功?!睂O武這招也深得“殺雞駭猴”的精髓,一舉成名。
【第95句】:【隔著皮兒看不透瓤兒】(諺)瓤(rang):皮或殼里包著的東西。指隔著表層看不透內(nèi)里。比喻人或事物的內(nèi)情與本質(zhì)不容易了解清楚。 也作“隔著皮看不見瓤”。
【第96句】:【一支筷子不能調(diào)炒面,一只腳不能走路】 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孤單,辦不成事。 例句:以前跟你們喝血酒的那些奴隸主都去了,只剩下我阿達(dá)一個人。“一支筷子不能調(diào)炒面,一只腳不能走路”,我阿達(dá)沒有辦法,只好派我去同共產(chǎn)(黨)假靠攏。
【第97句】:【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諺)身后:人死之后。人身后的聲名再盛,也不如生前得到一杯酒的享受。指生前享受雖少,但實惠;死后揚名千古,無意義。
【第98句】:【給力】“給力”一詞,意思是很有幫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實際使用中也可以加一個否定前綴,如“不給力”,表示某事件或某個人帶給自己一種很失望的感覺。 “給力”原屬網(wǎng)絡(luò)語言,最早出現(xiàn)于日本搞笑動漫《西游記·旅程的終點》。它從網(wǎng)絡(luò)到社會應(yīng)用是在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嚴(yán)肅和嚴(yán)謹(jǐn)著稱的《人民日報》竟以《江蘇給力“文化強(qiáng)省”》為頭版頭條標(biāo)題,立刻引發(fā)如潮熱議。文章介紹了江蘇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qiáng)省”的華麗轉(zhuǎn)變。如此給力的標(biāo)題,被細(xì)心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并截圖發(fā)布在微博上后,引發(fā)了強(qiáng)力圍觀,網(wǎng)友們紛紛大呼“標(biāo)題給力”,與年輕人接軌。網(wǎng)友們笑了,正規(guī)媒體開始接納網(wǎng)絡(luò)語言。自此,“給力”一詞頻繁出現(xiàn),并被人們接受。
【第99句】:【續(xù)弦】“續(xù)弦”是男子喪偶再娶的意思,后妻對原妻的父母稱為“續(xù)閨女”。那么為什么再娶稱為“續(xù)弦”呢? 古代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夫妻婚配叫“琴瑟和弦”,還用“琴瑟和諧”、“琴瑟相調(diào)”來比喻夫妻情篤、融洽。弦在琴上,如果弦斷了,就彈奏不出美妙的曲子,所以,男子喪妻稱為“斷弦”,再娶自然就是“續(xù)弦”了。 用琴瑟比喻夫妻,這大概與《詩經(jīng)》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詩句有關(guān)?!扒偕阎?,用琴瑟打動淑女的芳心,琴瑟是婚姻的媒介,再娶當(dāng)然還是離不開琴瑟,正扣續(xù)弦之意。之所以用琴瑟來喻指夫妻和諧,因為琴與瑟兩種樂器被古人視為雅樂正聲的代表,常在古代禮儀中合奏,琴不離瑟,瑟不離琴,正喻夫妻和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