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好男子不吃八年閑飯】 釋義:男孩子七八歲就能干活,不再吃閑飯。 例句:當?shù)厝顺Uf:“好男子不吃八年閑飯”。劉志丹六歲上就由爺爺帶著,邊念書邊干活。
【第2句】:【朝里有人好做官】 釋義:舊指有有權(quán)勢人物做后臺,做靠山,就能得到推薦和重用就能做官。 “朝里”又作“朝中”。 例句:不說這些啦,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嘛,“朝里有人好做官”。敬唐知道我們是朋友,只有好處。
【第3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諺)行善的,自有好的報應;作惡的,必有惡的懲罰。原為佛教輪回報應的說法,后流傳為勸善懲惡之誡語。 也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不報,時辰不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第4句】:【神龍見首不見尾】(慣)形容行動巧妙迅速,或行動詭秘,不見蹤影。
【第5句】:【降半旗】“降半旗”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致哀方式。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逝世或發(fā)生重大人員傷亡,通常都要把懸掛在旗桿上的國旗下降到距頂端1/3或一半處,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降半旗致哀的方式,據(jù)說是在1612年由英國海船“哈茲·伊斯”號首創(chuàng)的。哈茲·伊斯海船在北美海岸探尋通向太平洋的航道時,船長不幸遇難。 為了表示對船長的敬意和哀悼,船員提議下半旗。后來,發(fā)生不幸事故的船只也都效仿,下半旗致哀的方式便逐漸流行開來。陸地上首先采用這種致哀方式的是英國,隨后,其他國家相繼仿效,成為世界各國通行的致哀方式。
【第6句】:【舊瓶裝新酒】(慣)比喻用舊的形式來表現(xiàn)新的內(nèi)容。 也作“舊瓶盛新酒”。
【第7句】:【白吃蘿卜還嫌辣】(慣)比喻白白地得了好處還挑剔。
【第8句】:【拿斧的得柴火,張網(wǎng)的得魚蝦】(諺)手里有斧,就能砍得柴火;河里張網(wǎng),就能撈到魚蝦。指在哪方面投入,就會在哪方面得到回報。
【第9句】:【孔子家兒不識罵,曾子家兒不識斗】(諺)孔子:姓孔名丘,儒學創(chuàng)始人。曾子:姓曾名參,孔門大弟子。 孔子家的子弟不會罵人,曾子家的子弟不會斗毆。指在教養(yǎng)程度很高的環(huán)境里,不會發(fā)生粗野行為。
【第10句】:【千般易學,一竅難通】(諺)指各種各樣的本事都容易學,但要達到精熟的程度卻很難。
【第11句】:【留一手】(慣)指不是全部拿出來,而是有所保留。
【第12句】:【一棵蔓上兩個瓜】 釋義:比喻兩人關系密切、利害相同。 例句:好孩子,你弟兄倆是一棵蔓上兩個瓜,怎么好打架?。∧銈儍蓚€的爹都是叫財主、官府害死的,亭子媽無法尋了短。
【第13句】:【小罵大幫忙】(慣)指批評、反對不過是作姿態(tài),實際上是支持、擁護、幫大忙。
【第14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 釋義:指種莊稼離不開入力,苗長得壯不壯,收成好不好,決定于地利和天時。 例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這地不給長,老天爺不給收成,光人折騰,也難說呀!
【第15句】:【秤砣雖小壓千斤】(諺)指桿秤上的秤砣雖然小,卻能壓住千斤的重量。比喻歲數(shù)小或身材矮的人往往很有智謀與才能,不可小覷。
【第16句】:【戴籠頭】(慣)籠頭:騾馬等頭上套的東西,用皮條或繩子做成,用來系韁繩,有的還用來掛嚼子。比喻被人控制,受人支配。
【第17句】:【是藥三分毒】見“凡藥三分毒”。
【第18句】:【找出路】(慣)比喻尋找生存和發(fā)展的途徑。
【第19句】:【趙錢孫李】“張王李趙遍地劉”是中國的五大姓氏,為什么《百家姓》不把他們列在篇首,而讓“趙錢孫李”開篇呢? “趙”姓在《百家姓》中為什么居于第一位?關于這個問題,宋人王明清已經(jīng)作出了考證。他認為,《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問題,和編輯者及其所處時代有關?!栋偌倚铡烦鲎晕宕畤鴧窃絿囊粋€儒者之手,之所以將“趙”排在第一位,是因為當時吳越國是宋的附屬國,奉宋為正朔,而“趙”姓是宋朝的“國姓”,故將趙列為第一姓。“趙”姓之后的“錢孫李”及“周吳鄭王”排序也是類似的原因: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其正妃姓孫,李是南唐國姓,“周吳鄭王”四姓都是吳越開國者錢镠寵妃們的姓氏。
【第20句】:【打成一鍋粥】(慣)形容打作一團,場面十分混亂。
【第21句】:【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釋義:比喻互不相干,各走各的路。你好你的,我不稀罕。 例句:“蕭支書,反正我把話說給你了,今年土地不分紅,我的困難解決不了,解決不了我就單干,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第22句】:【青山不老,綠水長存】(諺)指青山綠水永葆常態(tài)。常借指友誼定長存,后會必有期。 也作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青山不倒,綠水長流。
【第23句】:長哥長嫂當?shù)铩?/p>
【第24句】:【打棍子】(慣)指羅織罪名陷害人,打擊人。
【第25句】:【肚里沒冷病,不怕吃西瓜】(諺)指肚子里沒有寒癥,吃下西瓜之類的涼食毫無關系。比喻人做事光明正大,無愧良心,就不怕三查六問,也不怕閑言碎語。
【第26句】:【充耳不聞】“充耳不聞”漢語詞典解釋是“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詞典也有望文生義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滿耳道,它來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稱為冕,它的形狀就像我們今天見到的大學生畢業(yè)帽,在古裝劇中經(jīng)常見到。 冕的造型非常講究,最上面的木板稱為冕板,前圓后方,代表天圓地方,象征天子必須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傾斜形狀,提醒國王應該時刻關懷百姓。冕冠兩側(cè),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與發(fā)髻拴結(jié)。并在笄的兩側(cè)系上絲帶,在頜下系結(jié)。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內(nèi),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聽信讒言,具有象征意義,這就是“充耳不聞”這個詞的來歷。
【第27句】:【過鬼門關】(慣)鬼門關:迷信指陰陽交界的關口,比喻兇險的地方。指經(jīng)歷艱險或磨難。
【第28句】:【借梯子下樓】(慣)比喻利用機會擺脫困境。 也作借梯子下臺。 借臺階下去。
【第29句】:【燒香的趕起和尚來了】(慣)來廟里敬佛的香客,反倒要把和尚趕走。比喻做事違背情理。
【第30句】:【店家不打隔夜錢,船家不賒過河錢】(諺)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駕船擺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錢,坐船的要先交船錢;店家和船家不賒賬。
【第31句】:【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 釋義:救人就要救徹底,使人完全脫離災難或危險。比喻幫助人要幫到底。 例句:“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你給俺搬進屋來吧!”
【第32句】:【牛欄里關貓】(慣)比喻采取的防范措施漏洞太大,不管用。
【第33句】:【佛多不靈,眼大無神】 釋義:佛爺多了不靈驗,眼睛太大了沒有精神。也比喻人多干事互相依靠,不盡職。 例句:這龍門山上共有十萬多尊佛像,大的幾十丈高,小的有落花生那么大。 常言說,“佛多不靈,眼大無神”,海老清和雁雁轉(zhuǎn)了半天,把這些佛像只好當作景致看了。
【第34句】:【谷里也難免有粒把稗子】 釋義:稗子:一種稻田害草“稗子”的果實。比喻隊伍不可能絕對純潔,有少數(shù)壞人在所難免。 例句:哎呀,我多嘴了,說出來不要傷了自己人,游擊隊都是好人,谷里也難免有粒把稗子嘛!
【第35句】:【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鏈基,不如待時】(諺)磁(zT)基:古時農(nóng)具名,大鋤??v然智慧高超,也不如趁個有利的形勢;縱然使用著先進農(nóng)具,也不如遵從農(nóng)時效果好。 指善于待時和乘勢,是事業(yè)成功的關鍵。 也作雖有茲基,不如逢時。茲基:即磁基。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第36句】:【啞子嘗黃柏——昧苦自家知】(歇)黃柏:落葉喬木,樹皮味苦,可入藥。指自己的苦處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第37句】:【福至心靈,禍來神昧】(諺)走紅運時,人的精神清爽,思路自然敏捷;遭厄運時,人的心情沮喪,神志不免昏迷。指同一人遇禍和遇福時的思維能力會相差很大。 也作福至心靈,災令志昏。 福至心靈,禍至心晦。
【第38句】:【戴著烏紗彈棉花——有弓之臣】(歇)弓:舊法彈棉花用的弓形工具,諧“功”。譏諷人自以為有功。
【第39句】: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第40句】:【走道拾元寶,只花個彎腰的工夫】 釋義:比喻不費多少力就得到很大好處。 例句:劉萬說:“是呀,這回你是走道拾元寶,只花個彎腰的工夫,破費幾個錢也是應當?shù)摹!?/p>
【第41句】:【螞蟻撼大樹】(慣)撼:搖動。諷刺人不自量力。
【第42句】:【對矮人莫說矬(cu。)話】見“當著矮人,別說短話”。
【第43句】:【棰楚之下,何求不得】(諺)棰楚:杖擊鞭打。指靠嚴刑逼供可以使之屈打成招。
【第44句】:【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 釋義:比喻顛倒黑白,不辨是非,錯怪了人。 例句:他祖祖輩輩欺壓七里鋪人還不夠!你倒好,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 心疼肚熱,咋下得手打孩子?
【第45句】:【摸不著頭腦】(慣)比喻弄不清底細或緣由。 也作“摸不清頭腦”。
【第46句】: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第47句】:【乘興而來,敗興而去】 釋義:敗興:興致被破壞,情緒低落。高興地前來,掃興地回去?!叭ァ庇肿鳌胺怠薄?例句:這樣,汪逆便乘興而來,敗興而去。他的以偽中央、偽黨來統(tǒng)轄南京與華北的野心,已經(jīng)碰回去一半。
【第48句】:【擊鼓鳴冤】“擊鼓鳴冤”是戲曲和影視中常見的情節(jié),擊鼓者常能鳴冤,所以觀眾津津樂道。它出自何處,真的一擊就靈嗎? “擊鼓鳴冤”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在堯舜之時,就已出現(xiàn)了“敢諫之鼓”。周代時,出現(xiàn)“路鼓”,并有官員守護,供百姓擊鼓申冤。古代帝王為了表示樂于聽取臣民諫議或冤情,會在朝堂外面懸掛一張大鼓,允許臣民擊鼓上聞,這面大鼓因為有“用下達上而施于朝”的作用而被稱為“登聞鼓”。 晉代以后,朝廷設置登聞鼓成為一種制度。宋、元、明、清等朝代還設有登聞鼓院或鼓廳,以受理四方吏民申訟為主要任務。登聞鼓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案件直達圣聽,直接由最高司法機關裁決。《唐律疏議·斗訟》中記載:“有人……撾登聞鼓,……主司即須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唐代柳宗元《先侍御史君神道表》中也說:“有去登聞鼓以聞于上,上命先君總?cè)疽月犂恚羷t平反之?!笨梢?,擊鼓鳴冤使不少案件得以平反。最有名的是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中,吉翂的父親被人誣陷入獄,被判死罪。年僅十五歲的吉扮“撾登聞鼓,乞代父命”,梁武帝蕭衍聽到后非常感動,“乃宥其父”(《梁書·吉翂傳》。 可到了宋代,皇帝的想法發(fā)生了變化,認為擊鼓鳴冤破壞安定團結(jié),因此對百姓擊鼓鳴冤作了許多限制,使擊鼓鳴冤出現(xiàn)了大倒退,如明代規(guī)定“登聞鼓……非大冤及機密重情不得擊”《明史·刑法志二》;清代時規(guī)定“必關軍國大務,大貪大惡,奇冤異慘”才可以擊鼓。擊鼓人要挨打三十大板。
【第49句】:【千金難買老來瘦】(諺)指人到老年,最怕身體肥胖;清瘦一點,是難得的好事。 也作“有錢難買老來瘦”。
【第50句】:【土地廟里長草——荒神】(歇)土地廟:供奉土地神的小廟?;模夯氖?,諧“慌”。神:本指神靈,轉(zhuǎn)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亂。
【第51句】:【哪個廟里沒有屈死鬼】(諺)屈死鬼:含冤負屈而死的鬼魂。任何一座廟里都有屈死的游魂。指到處都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也作哪座廟里沒有屈死鬼。 哪個廟都有替死鬼。
【第52句】:【刀子尖上賭氣】(慣)賭氣:因不滿或受指責不服而任性行事。指拿生命賭氣。
【第53句】:【光聽轆轤把響,不見井在何處】(慣)轆轤:安在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比喻只聽到些風言風語,未見事實。
【第54句】:【花開能有幾日紅】 釋義:感嘆青春短暫。 例句:舒海力哈哈一笑,轉(zhuǎn)了話題道:“花開能有幾日紅?你的庫瑪?shù)ざ啻罅???/p>
【第55句】:【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 釋義:比喻長壽,用于開玩笑。 例句:“大伙都愿意你多活幾年,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好給我們多發(fā)展幾頭壯牲口?!?/p>
【第56句】:【小雞下大蛋】(慣)比喻小人物干出大事情。
【第57句】:【一根腸子閑半截】(慣)形容人吃不飽。
【第58句】:【時不再來,機不可失】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第59句】:【誰走的路長遠,誰能到西天佛地】(諺)西天:佛教指佛祖所在的地方。誰不怕路途遙遠,誰就能到西天見到佛祖。指誰有毅力有志氣,誰就能達到目的。
【第60句】:【大里不見小里見】(慣)指大處忽視了,只注意小處。
【第61句】:【上門不見土地】(慣)土地:土地爺,迷信指掌管一個小地區(qū)的神。 指有事找人,對方卻不在。
【第62句】:【寶貝】人們把珍貴的東西稱為“寶貝”。這貝類為什么稱為寶呢?它源于貝殼曾是最早的貨幣。 貝類,屬軟體動物腹足類,大小因種而異,棲于海濱巖礁,殼可為裝飾。 隨著商品交換的發(fā)展,選擇海貝做商品交換的媒介,有體小質(zhì)硬,攜帶方便,折價靈活,容易保藏等優(yōu)點,大致在夏代已成為貨幣。到商周時期,貝幣的使用達到高峰,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貝幣就數(shù)以萬計。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真貝幣供不應求,后來又出現(xiàn)一些石、骨、蚌、青銅等質(zhì)地的仿貝幣,其中青銅貝幣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鑄幣,距今已3000多年。直到秦始皇統(tǒng)一貨幣廢貝行錢,貝才最后退出了流通領域。 由于貝在歷史上曾充當過流通中的貨幣,成為財富的象征,如同金銀被當成財寶一樣,貝被當成財寶便是題中之意,故有寶貝之稱?!皩氊悺币隇閷π『旱膼鄯Q。
【第63句】:【生處好尋錢,熟處好過年】(諺)尋錢:尋找賺錢的門路。指在人生的地方容易賺錢,在人熟的地方方便借錢借物,容易過年。
【第64句】:【守著駱駝不牽驢】(諺)指取大舍小,是選擇的原則。也比喻干事業(yè)要奔大目標。 也作守著駱駝不說驢。 守著駱駝不吹牛。
【第65句】:【嘴上抹石灰——白吃】(歇)白:本指白色,轉(zhuǎn)指無代價。指吃喝后不付錢。
【第66句】:【閻王爺嘴上拔胡子】(慣)比喻自己找死。
【第67句】:【朝士爭榮,宮人妒寵】(諺)朝士:朝里的群臣。宮人:宮里的嬪妃宮女。朝里官員們爭的是名位官爵,妃嬪宮女們爭的是皇帝的寵幸。指在權(quán)勢寵幸集中的環(huán)境里,爭奪與妒忌是必然的。
【第68句】:【鐵刷帚刷銅鍋——家家挺硬】(歇)硬:本指堅硬,轉(zhuǎn)指強硬。指爭斗的雙方都很強硬,互不相讓。
【第69句】:【大肚羅漢瞧觀音——睜只眼,閉只眼】(歇)羅漢:阿羅漢的簡稱,佛教稱斷絕了一切嗜欲,解脫了煩惱的僧人。觀音:即觀世音菩薩。 看見了裝作沒看見。指敷衍了事,不認真去管。
【第70句】:【兩個肩膀扛張嘴】(慣)形容只身一人,沒有任何財產(chǎn)。也指出門在外,什么也沒帶。 也作兩個胳臂抬個嘴。 倆肩膀扛著個嘴。 雙肩抬一張嘴巴。
【第71句】:【饅頭落地狗造化】(慣)造化:福氣,好運氣。諷刺人意外地得了好處。
【第72句】:【豬八戒玩老雕——各好一路】(歇)老雕:猛禽,嘴成鉤狀。指各人有各人的愛好。
【第73句】:【人到一萬,無邊無沿】(諺)指人數(shù)上萬,氣勢就會非常壯觀。 也作人馬一萬,無邊無岸;人到十萬,徹地連天。 人有一萬,無邊無沿;人有十萬,徹地連天。
【第74句】:【好色之徒】“好色之徒”現(xiàn)在多指對女色有不良企圖的男子。此語典出戰(zhàn)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史載,宋玉是有名的美男子,現(xiàn)在要說男子長得漂亮,馬上會想起“貌比潘安,顏如宋玉”的佳句。宋玉作為楚王身邊一個文學侍臣,經(jīng)常出入楚宮,和宮中佳麗們打打招呼,實屬正常,無可非議。 但,時任楚國大夫的登徒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提醒楚王日:“玉,為人體貌嫻麗,口多微詞,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贝笠馐钦f宋玉長得美貌,性又多近美色,請大王禁止他出入后宮,以免是非。 楚王以登徒子的話問宋玉是否好色。宋玉答日:我長得好看,受于天地父母;能說會道,學于老師;至于好色,臣從來無有。一口回絕了登徒子的指控,接下來又說了一大堆道理:天下美女,莫如楚國;楚國美女,莫如臣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美女,莫如臣的東鄰。東鄰之女,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臣從未動過心??勺C臣在后宮,身處花叢,從未產(chǎn)生過邪念。 然后宋玉話鋒一轉(zhuǎn),登徒子則不然,他的妻子又矮又丑,他還能喜愛,使生五子,何況面對佳麗呼,他能不“心存非分之想”嗎?請大王詳察,我們二人到底誰為好色之徒者矣,登徒子是惡人先告狀。 可悲,登徒子捕風捉影,本是模范丈夫,就因為名字帶一“徒”字,反倒落了個“好色之徒”。這也是咎由自取。
【第75句】:【苦日難熬,歡時易過】(諺)偏指人在貪歡娛樂之中常會感到時光過得太快。 也作“苦日難挨,樂時易過”。
【第76句】:【親者痛,仇者快】(慣)指所做的事使親人痛心,仇人高興。
【第77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諺)從儉樸進入奢侈容易,從奢侈變?yōu)閮€樸卻很難。指人養(yǎng)成奢侈浪費的習性后就很難改變。
【第78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一俗語是指陰謀家的野心已經(jīng)非常明顯,已為人們所共知。 司馬懿死后,他的兒子司馬師接替了他的職位,從此,魏國大權(quán)旁落在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兩人的手里。大臣中若有誰反對他們,司馬師就會將其除掉。魏少帝曹芳早就對司馬師兄弟的霸道行徑極為不滿,一直想撤掉司馬氏兄弟的兵權(quán)。但還沒等曹芳動手,司馬師已經(jīng)逼著皇太后把曹芳廢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個孫子曹髦繼承了皇位。 司馬師病死后,司馬昭便做了大將軍,他比司馬師更為專橫霸道。魏帝曹髦實在忍無可忍了,有一天,他把尚書王經(jīng)等三個大臣召進宮里,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著等死,今天,我要同你們一起去誅殺他。”雖然沒有殺死司馬昭,反被司馬昭所殺,但比當傀儡受氣有志氣得多。
【第79句】:【人不親藝親,藝不親刀把子親】(諺)藝:專指習武行。刀把子:習武人手握的刀柄。指人和人即使不熟,但只要同是習武的,便會使人親熱起來。也泛指只要是同行,就有同情心。 也作人不親藝親,藝不親刀柄親。 人不親藝親,藝不親祖師爺親。祖師爺:創(chuàng)建武藝行的鼻祖。
【第80句】:【上不上,下不下】(慣)比喻兩頭都靠不上。也形容處境困難。 也作上不得,下不得。 上不上,落不落。
【第81句】:【三貧三富才到老】(諺)三貧三富:多次的貧富變化。指人生一世,往往會經(jīng)歷多次的貧富變化,不會一帆風順,一成不變。
【第82句】:【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釋義:遲早逃脫不了,總會找到。 例句:“……躲過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將來總有抓住他的機會哩!”
【第83句】:【媒婆】“媒婆”指舊時以做媒為職業(yè)的婦女。中國古代的婚俗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娊?jīng)》云:“伐柯如何?匪(非)媒不得?!币馑际蔷拖耥絺€斧柄必須用斧頭一樣,娶個老婆一定要通過媒妁。這首詩表明,春秋以前婚姻因媒而成已成風氣,這應該是最早記錄媒人的經(jīng)典之一,因這首詩,有人將媒人稱為“伐柯”。 關于媒人的來歷,還有一個流傳在陜西一帶的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渭河兩岸的人很少往來,當然更談不上結(jié)親了。有一年,渭北的一個后生偶爾去渭南辦事,看上了那邊的一個閨女。一個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動從中說合,使他們結(jié)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婦生下胖小子,丈夫笑開了:“咱倆素不相識,經(jīng)那位婆婆從中說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說奇也不奇?”媳婦說:“是呀,可那位婆婆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想報答也來不及了?!庇谑欠蚱迋z用米粉為婆婆塑了一個像敬奉起來,又怕人家看見笑話,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過了幾天,這米粉塑的像發(fā)了霉,他們就稱它是“霉婆”,依舊當活寶似的供著。這事傳開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漢子的青年男女,都設法找“霉婆”這樣的好心老太太牽線搭橋。再往后,做“霉婆”者覺得“霉”字不好聽,便將它改成“媒”字。 類似的傳說,其他地方也有。其實“媒”字的解釋,就是介紹或引導雙方(人或事)發(fā)生關系的媒介,“妁”字則有斟酌的含義。媒妁連稱,特指通過考慮協(xié)商等步驟為男女雙方說合婚姻的人。 至于“媒婆”一詞的流行,則是因為舊時以此為生的人,已婚女性占多數(shù)的緣故。
【第84句】:【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諺)門道:事物內(nèi)部的規(guī)律與訣竅。指會看的,著眼于事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會看的,只滿足于表面的熱熱鬧鬧。 也作會聽的聽門道,不會聽的湊熱鬧。 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的看門道。
【第85句】:【千朵桃花一樹生】 釋義:比喻兄弟姐妹都是一母所生。 例句:常言道:“要打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樹兒生?!钡矫魅漳憷先思尹S金入柜,五娘也沒個貼皮貼肉的親戚,就如死了親娘樣兒。
【第86句】:【怕狼怕虎就別在山上住】(諺)比喻人既然膽小怕事,就干脆別干了。
【第87句】:【人急了造反,狗急了跳墻】(諺)人逼急了,就會死命反抗;狗逼急了,就會跳過高墻。指人被逼到無路可走時,什么冒險事都做得出來。 也作人急懸梁,狗急跳墻。懸梁:繩子掛在梁上,上吊自盡。 人急燒香,狗急跳墻。 人急拼命.狗急跳墻。
【第88句】:【能當天上一只鳥,不做官家一房小】(諺)小:小妾,小老婆。寧愿做只小鳥,在天空自由飛翔,也不愿做官宦人家的小妾。指舊時官宦人家的小妾地位低下,往往備受凌辱。
【第89句】:【量大福大】(諺)度量大的人,福分自然就大。指度量和福分是相連的,量大容人,福分就大;度量狹窄,只能自找苦吃。 也作“有大量者,必有大福”。
【第90句】:【鷹犬、爪牙】“鷹犬”、“爪牙”用來指匪首或反動集團的黨羽或幫兇。 “鷹犬”、“爪牙”本義是褒義詞,鷹犬表示為主忠誠,爪牙則意指國之利器。飛將軍李廣一次闖了禍,上書向武帝請罪,武帝回答說:“將軍者,國之爪牙也?!贝送猓l(wèi)軍的將官又稱作“爪牙官”,比喻他們就像鳥獸的爪牙一樣,是保護自我的主要手段。東漢陳龜,被任為度遼將軍,前去抵御邊患,臨行前上疏,自稱“馳騁邊陲,展鷹犬之用。”袁紹向獻帝上疏,稱“臣頗有一介之節(jié),可責以鷹犬之功”等等,都是自表忠心的。后來,鷹犬、爪牙逐漸演變成反面的詞匯,變成了壞人的幫兇。
【第91句】:【閻王判你三更到,定不容人到四更】(諺)人該在三更死的,就活不到四更。舊指人的生死由閻王掌握,生有時辰死有地,絲毫不差。 也作閻王注定三更死,斷不留人到五更。 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第92句】:【船不離舵,客不離貨】(諺)舵(du。):船上控制方向的工具。就像船不能離開舵一樣,客商不能離開自己的貨物。指客商離開貨物,沒有保管好,就容易失盜。也指貴重財物必須隨身帶好。
【第93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語的意思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能全面分析問題,類同“一知半解”。此典出自《史記·高祖本紀》:“上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劉邦消滅了各地的勢力后,統(tǒng)一了中國,建立了漢朝,于是在洛陽南宮宴請群臣。劉邦說:“你們大家不要隱晦,請?zhí)拱椎卣f,為何我能勝利,項羽為什么失敗呢?”有高起、王陵兩大臣說:“您為人傲慢又常常侮辱人,而項羽卻對部下仁厚愛恤。然而,您對部下中不論是誰攻占了城、地,您就讓他統(tǒng)管他占領的地方,因此人們愿意為此而努力。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人他忌恨,有才的人他猜疑,戰(zhàn)勝時他不給人記功,占領了城池他不讓人自行管理,因此失去人心,因此你才能戰(zhàn)勝他。”劉邦說:“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我比不上蕭何;統(tǒng)領百萬大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信任他們,因此我能一統(tǒng)天下。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是杰出人才,他卻不信任,因此他被我戰(zhàn)勝!”
【第94句】:【凍豆腐——難拌】(歇)拌:攪拌,諧“辦”。指事情很難辦,或問題不好處理。 也作“凍豆腐——拌不成”。
【第95句】:【隔年的皇歷看不得】 釋義:皇歷:陰歷歷書。它的節(jié)氣不是固定在某月某日,一年一個樣子,隔年不適用。借指不能按老規(guī)矩辦事。 例句:“……可后來往深里一尋思,就覺得咱思想老了,跟不上趟了。老黃歷翻不得噦!……”
【第96句】:【狗咬狗】(慣)比喻壞人與壞人爭斗。
【第97句】:【有心炒豆,不怕鍋響】(諺)有心要炒豆子,就不怕鍋里的豆子爆響。比喻決心要做某事,就不怕來自各方面的干擾。
【第98句】:【鍋也砸了,碗也摔了】 釋義:比喻徹底完蛋。 例句:蕭長春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把個親生兒子沒了,哪還有心緒打麥子,麥子垛一捂一爛,得,甜頭、苦頭全完了,一年白鬧騰,鍋也砸了,碗也摔了,貧農(nóng)、中農(nóng)一塊兒挨餓吧!
【第99句】:【真人不講假話】(諺)指誠實的人是不說假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