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野豬掉在陷坑里——跑不了
【第2句】:【踩著別人腳印走】模仿或學習。成語:步人后塵。劉紹 棠《蒲柳人家》:“所以我想讓滿子今年趕快上學,踩著他姑 父的腳印步步高升。”
【第3句】:【 如入無人之境】迅猛向前,沒有抵擋。成語:長驅直人。 古華《浮屠嶺》:“猶如一員古代的驍勇戰將,單槍匹馬,縱橫 馳騁,如入無人之境,真是出足了風頭,耍盡了派頭。”
【第4句】:【一盆漿糊,漿糊一盆】極言糊涂。成語:糊里糊涂。《人民 日報》(1981,12,27):“家庭里籠罩著一層混沌,又何以教育 兒女成人?一盆漿糊,漿糊一盆,想來未免有點可憐。”
【第5句】:【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釋義:比喻各處的壞人本性都一樣。例句:爹仰天嘆息道:“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哪!”這辛酸憤懣的聲音至今還留在長嶺的耳邊!
【第6句】:【馬上吃豬蹄——不知骨頭落哪里】(歇)骨頭:本指豬蹄里的骨頭,轉指人的骨頭。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兒。
【第7句】:【卸擔子】(慣)比喻解除所承擔的責任。
【第8句】:【逢人減壽,見衣加錢】(諺)見了人,要把人家的歲數說得小點;見了人家穿的衣服,要把衣價抬得高點。舊指與人交往要善于取悅對方。 也作“逢人減歲,遇貨加錢”。
【第9句】:【 做一世和尚,吃壞了一餐狗肉】一直很謹慎,偶然失足,使 以往的努力白費了,實在不值得。成語:前功盡棄。羅旋 《南國烽煙》:“這是我家男人,認罪來了!這個人做一世和 尚,吃壞了一餐狗肉,你就多開導他吧!”
【第10句】:【猜枚的吊謊——兩手都脫空】(歇)猜枚:古代飲酒時助興的一種游戲,取錢幣、棋子、瓜子、蓮子等小物件,握在手中讓人猜測單雙、數目或顏色,猜中為勝,不中的罰酒。吊謊:撒謊,這里指弄手腳,搗鬼。本指兩手空空讓人猜,轉指空的,什么也沒有。
【第11句】:李青和張玲是同桌,關系很好,這兩家的父母也特別合得來,常走動。奶奶說:“真是一輩同學三輩親哪!”(河南·太康)
【第12句】:【腦袋砍了碗大個疤】見“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第13句】:【六一兒童節】“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年的六月一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共同節日。每當此時,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歡度著自己的節日。其實,“六一”是一個悲慘的日子。 “六一兒童節”源自“二戰”的一個悲慘的事件。在“二戰”期間,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十六歲以一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嬰兒遭到德國法西新的槍殺。他們還把婦女和九十多名兒童押往集中營,并燒毀了這個與世無爭的村莊。為了紀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也為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的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把每年的6月舊定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第14句】:【相打無好手,相罵無好口】打罵是失去理智的行為。香港 阮朗《蒼天》:“你們可要聽話,吵架不是好事,相打無好手, 相罵無好口,古有明訓,要記住!”
【第15句】:【常抱的娃娃不會走】(諺)比喻對年輕人不敢大膽任用,只會妨害他們的成長。
【第16句】:【賣飯的不怕大肚漢】(諺)賣飯的總希望食客吃得多,吃得越多,越能賺錢。指做生意歡迎的是顧客多,顧客多生意才能興旺。 也作賣面的不怕吃八碗。 賣面的最喜歡餓漢子。 賣飯的不怕大肚子漢,賣酒的不怕海量客。海量:酒量極大。
【第17句】:爺爺早已退休了。前不久,不知怎么,單位把他的檔案弄丟了,要爺爺重新填寫履歷表。爺爺說:“我今年七十多歲了,還填什么表,真是‘重上搖籃倒做周(生日)’。”(安徽·無為)
【第18句】:【慷慨捐生易,從容就死難】(諺)捐生:獻出生命。一時毫不猶豫地選擇為正義獻出生命容易,在長時間考驗下仍從容自若地面對死亡而不改節就比較難。指“從容就死”比“慷慨捐生”需要更大的決心和更堅定的信念。 也作慷慨殺身易,從容就死難。 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
【第19句】:【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釋義:佐:助。好鳥看好樹木棲身,賢能的臣子選擇明君效勞。例句: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聞說唐君德勝堯舜,欽文敬武,天下紛紛以有德而伐無德,以有仁而伐無仁。如今望二位大人注意也。
【第20句】:【 甕中捉鱉,手到拿來】容易找到,容易捉住。明代《二刻拍 案驚奇》:“通判即時差人押了妻子,竟到這江令史家里來 拿。通判坐在趙大家里立等回話。果然,甕中捉鱉,手到拿 來。”
【第21句】:【促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諺)促風:又急又猛的狂風。即使遇到急風暴雨,也不進寡婦人家去躲避。舊指寡婦門前是非多,必須遠避嫌疑。 也作“疾風暴雨,不過寡婦之門。
【第22句】:【半夜起來當皇帝——痛快一時是一時】(歇)指只圖一時痛快,不顧以后艱難處境。
【第23句】:人行影子走——寸步不離
【第24句】:【張飛打鐵——人硬貨也硬】(歇)硬:前硬字指強硬;后硬字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指人性格剛強,本領過硬。
【第25句】:三月里炒青蠶蟲——又青(親)又熱
【第26句】:【又要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慣)婊子:妓女。牌坊:舊時用來表彰忠孝節義的人物而修建的像牌樓的建筑物,這里指貞節牌坊。比喻既要做壞事,又想落個好名聲。
【第27句】:【拾個蹦蹦棗兒】別人打棗落地,尚在蹦著,被人揀去。謂 沒有出力,白得便宜。姚雪垠《李自成》:“鄭崇儉兵力不足, 原不想從堯嶺來攻,只是堯嶺官軍聽說石門谷起了內訌,又 因坐山虎愿意投降獻寨,才打算來拾個蹦蹦棗兒。”
【第28句】:白菜熬豆腐——誰也不沾誰
【第29句】:【能狼難敵眾犬】(諺)再兇猛的狼也對付不了眾多的狗。比喻武藝再高強的人,也難勝過眾多的敵手。 也作能狼敵不過眾犬。 能狼不敵眾犬,好漢架不住人多。
【第30句】:【籬笆破,野狗鉆】(諺)籬笆(l/ba):用竹竿或木條扎起的圍墻。籬笆要是有破洞,野狗就會鉆進來。比喻防范不嚴密,壞人就有可鉆的空子。 也作籬笆破,狗進來。 籬笆勒不緊,野狗鉆進來。
【第31句】:【一翻拆洗一翻新整】舊如新。明代《金瓶梅》:“一翻拆洗 一翻新。到守備府中,新人轎子落下,戴著大紅銷金蓋袱, 添妝含飯,抱著寶瓶,進入大門。”
【第32句】:國際商船——外行(航)
【第33句】:【圈閱】現在領導傳閱文件,看完后都要劃圈并寫上自己的名字,把這種做法稱為“圈閱”。許多人認為“圈閱”是現代人發明的,殊不知古已有之。 “圈閱”的發明人是宋代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為什么要在公文上“畫圈”呢?原來早在魏晉時期,官員們就有了在公文上簽署名字的做法。當時,他們在閱辦公文時,也要鄭重簽署自己的尊姓大名,以示負責或同意。到了唐代,官員們為了快捷,便在公文上只寫自己名字的一個字,很快在官場風行起來,一直到宋代依舊如此。王安石當了宰相后,大刀闊斧推行新政,每天接觸大量的公文、呈文,忙得不可開交。可再忙也得在公文上簽上:“石”字。據《事林燕語》記載,王安石是個急性子,在簽寫“石”字時,把“口”簡化草寫成“。”,引得群臣們有議論。再后來,王安石干脆連“石”字的一橫一撇也省了,只匆匆畫個圓圈就算完事,甚至這個圓圈也畫不圓。許多人不知道王安石搞得什么名堂,他閱過的文件常常又轉了回來,把王安石搞得很惱火。他在一次朝會上特意說了畫圈的事,是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大臣們這才知道宰相的圓圈兒是“閱畢”的意思。如此一來大家跟著仿效,畫圓圈便成了“閱畢”文件的特殊符號。這種做法被后人所認可,官場中畫圓圈兒的做法就約定俗成地延續下來。
【第34句】:【百拙無一能】(慣)拙:笨。指一點本領、能耐都沒有。
【第35句】:【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諺)虎的心,隔著皮毛看不見;人的心,隔著肚皮也看不見。指人心的善惡好壞難以猜測。
【第36句】:老鼠吃秤砣——嘴硬
【第37句】:【以心度心,間不容針】(諺)間不容針: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針。指以自己的心理來推測他人的心理,將心比心,就不會有多大的偏差。
【第38句】:我放學回來特別餓,抱起飯碗狼吞虎咽,吃了三碗還要吃。奶奶勸阻我說:“饑不暴食,渴不狂飲。別把肚子撐壞了。”(河南·內鄉)
【第39句】:【關公放屁——不知臉紅】(歇)關公: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面如重棗,是一個紅臉漢子。臉紅:本指臉面發紅,轉指害臊、羞恥。 指人不知羞恥。常含責罵意。 也作“關老爺放屁——不知道臉紅”。
【第40句】:好肉上貼膏藥——自找麻煩
【第41句】:小弟弟成天到處亂跑,爬高上低的,誰說也不聽。上了幼兒園卻很守規矩,樂得奶奶打趣說:“男服學堂女服嫁,放牛娃服的是主人家。”(湖北·襄樊)
【第42句】:【一醉能消萬古愁】(諺)只要喝醉了酒,就能把心頭所有的愁煩事都消解掉。指酒有暫時排憂解愁的功能。 也作一盞能消萬種愁。 一醉解干愁。 一杯熱酒解干愁。
【第43句】:【自己跌了跤,埋怨門檻高】做錯事情,埋怨別人,或埋怨客 觀條件。類似的:栽了跟頭,埋怨地皮。《劉澍德小說選》: “瞧你這個人,這才是自己跌了跤,埋怨門檻高!”
【第44句】:步槍卡了殼——不響
【第45句】:【千軍萬馬難過獨木橋】謂人多機會少,事情難辦。即所謂 瓶頸效應。《中國青年》(1981,23-24):“片面追求升學率 確實把中學生的路搞得越走越窄。正如有的同志說的:這 樣下去,簡直是驅趕著千軍萬馬去過獨木橋。”
【第46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此語的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賢人,誰能永遠沒有過失?語出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講述的是晉靈公生性殘暴,時常借故殺人。趙盾、士季兩位正直的大臣決定勸諫晉靈公。晉靈公心不由衷地說:“我已經知道錯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聽他這樣說,便說道:“誰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那就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確的勸諫,就是一個好的國君。”
【第47句】:【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不管外表如何,以實 際效果來判斷好壞。類似的:不管黃牛黑牛,能拉犁的就是 好牛。浩然《金光大道》:“你何必這么死板、機械呢?不管 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第48句】:張大伯對張大娘說:“明天是老劉的生日,你去向王嫂借點錢,我們也去。”張大娘一聽,氣沖沖地說:“自己沒錢還借錢去,真是外頭死面子,里頭煮糨子。”(四川·成都)
【第49句】:七分鑼鼓三分唱。
【第50句】:【太華之下,白骨狼藉】(諺)太華:西岳華山。白骨狼藉:遍地都是死人的白骨。上華山原為求藥避世,卻多有死在山下的。指華山不易攀登,十分兇險。
【第51句】:【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釋義:責怪人管事太多。不該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撲”、“咬”、“捉”。例句:女護士勉強地把自行車搬進醫院大門,但還是嘟嘟囔囔地說:“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還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第52句】:【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諺)夜草:夜里給牲口喂的草料。 外財:也叫橫財,不是通過正當渠道得來的錢財。馬沒有夜草就不會上膘,人不得外財就不能暴富。 指人的暴富,往往都是發了橫財的。 也作馬不吃野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發。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
【第53句】:千人走路,一人領頭。
【第54句】:【班房】現在人們稱被司法部門拘留或坐監獄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考其源,是來自明清兩代的“三班八房”。所謂“三班”是指皂班、隸班、快班,屬于差役組織,分掌維系治安、偵察、捕緝、提刑、解押、傳呼訴訟等事務。“八房”是指吏房、禮房、兵房、工房、刑房、倉房和承發房,屬于封建國家地方政權中的胥吏機構,分掌地方民政、財政、教育、水利、建設等事務。古代衙門不僅管行政事務,還管審判。故此,根據“三班八房”的性質和職能,人們就把封建衙門、監獄簡稱為“班房”。
【第55句】:【小馬乍行嫌路窄】釋義:乍:剛剛開始。初生馬兒剛走路就嫌路不夠寬。比喻年輕人剛入世不知天高地厚,埋怨無處施展才能。例句:安老爺冷笑道:“他有多大的學力福命,敢說這等狂妄的滿話!”安太太道:“這可就叫作‘小馬兒乍行嫌路窄’了!”
【第56句】:【 乖子看一眼,呆子看到晚】聰明人一看便知道,瞞不過聰 明人。朱自清《女人》:“我們地方有句土話說:乖子看一眼, 呆子望到晚;我大約總是在乖子一邊了。”
【第57句】:【東邊不養西邊養】(諺)東邊過不下去,就到西邊謀生。指到處都可找到活路,不必死守在一個地方。 也作東方不養西方養。 東頭不養西頭養。
【第58句】:【萬萬歲】在古代,天子或皇帝稱為“萬歲”,諸侯或親王稱為千歲,“萬萬歲”稱誰呢?太上皇?顯然不是。“萬萬歲”不過是對皇上的阿諛奉承之詞。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 “萬萬歲”一詞,出現于唐朝。相傳武則天稱帝后,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借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上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眾學士搜腸刮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則天都不滿意,甚覺掃興。這時一位慣于拍馬屁的學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答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聽了十分滿意,推為杰作。從此,“萬萬歲”一詞就流傳于朝野,歷朝歷代如此。
【第59句】:【 強盜滿街走,無贓不定罪】定罪必須有證據。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干啥?強盜滿街走,無贓不定罪,這相 片兒,是你偷魚的證據。”
【第60句】:【坐堂醫】在我國,中藥店大多稱“堂”,如“同仁堂”、“樂仁堂”、“同德堂”等,“同仁堂”的藥全國馳名。在藥鋪候診的醫生叫“坐堂醫生”,這是怎么回事呢? “坐堂醫”源于醫圣張仲景。張仲景是東漢時期的名醫,他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等疫病流行,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身為太守仍孜孜不倦地鉆研祖國醫學,為民治病。尤其是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規戒律,坐在辦公的大堂上行醫,為病人診脈開方,辦公行醫兩不誤,還常在自己的名前冠以“坐堂行醫”四字。后人寫詩贊頌他“官隨民愿守長沙,心涵胞于千萬家。興亡盛衰同禍福,坐堂行醫惠無涯。”為了紀念張仲景崇高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后來許多中藥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藥鋪里診病的醫師稱為“坐堂醫”。這種稱呼一直沿用至今。
【第61句】:【頂著石臼做戲——費力沒討好】見“背了石臼做戲——吃力不討好”。
【第62句】:【烏龜有肉在肚子里頭】(諺)烏龜的肉不在表層,而是在內里。比喻老謀深算之徒的陰險詭計埋藏得很深,不容易被人發現。
【第63句】:【圍著鍋臺轉】(慣)指燒火做飯,忙家務事。
【第64句】:【刀切豆腐——兩面光】見“快刀切豆腐——兩面光”。
【第65句】:鄰家的大伯辦了個養雞場,雞蛋卻舍不得吃一個。村里人議論說:“竹匠用的漏底筐,木匠睡的缺腿床;賣鞋老婆赤腳走,賣鹽老漢喝淡湯。”(河南·鎮平)
【第66句】:媽媽責備爸爸做家務做得不好。爸爸委屈地說:“真是好心不得好報,好頭戴爛帽,好柴燒爛灶。”(廣西·柳州)
【第67句】:【殺風景】“殺風景”一詞源于民間隱語,原意是損壞美好的景色,后來用于比喻在興高采烈的場合使人掃興。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他撰寫的《雜纂》一書中曾有六個“殺風景”的例子:一、清泉濯足。在清澈晶瑩的泉水中洗腳。二、花上曬裨。在美麗的花枝上曬褲衩。三、背山起樓。背靠山起樓,開窗看不到令人神清氣爽的山色。四、焚琴煮鶴。把琴當做木柴燒,把鶴宰了煮著來吃。五、對花啜茶。賞花本應飲酒,但不飲酒而喝茶。李白有“花間一壺酒”的詩句。六、松下喝道。清幽靜謐的松下是歇腳小憩的理想所在,不料達官貴人驅使車騎人馬吆喝而過。這是“殺風景”的典型例子,后來泛指一些掃興和不愉快的事情。如魯迅《致山本初枝》信:“龍華的桃花雖然已開,但警備司令部占據了那里,大殺風景,游人似乎也少了。”此例“殺風景”一詞用得非常到位準確,一語雙關,不愧為文學泰斗。
【第68句】:【路走到盡頭總會轉彎的】(諺)路要是走到盡頭,就非轉彎不可。 比喻事情總有轉機之時。
【第69句】:【一朝天子一朝臣】指各有一班人馬。蔣子龍《喬廠長上 任記》:“運動一來,班組長以上干部都受審批,工廠、車間、 班組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把精力都用在整人上,搞起工作 來相互掣肘。”
【第70句】:【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諺)指在家生活靠父母操心,出門辦事靠朋友幫忙照應。 也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在家投爹娘,出門投朋友。
【第71句】:【省油燈】不是“省油燈”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費折騰,不讓人放心。 “省油燈”源自宋代,當時現實生活中還真有省油燈,可見,節能意識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已有之。現在的節能燈,可能是受了“省油燈”的啟發。陸游最早記述了這種燈具,《齋居記事》云:“書燈勿用銅盞,唯瓷盞最省油,蜀有夾瓷盞,注水于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老學庵筆記》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燈盞詩》,今漢嘉有之,蓋夾燈盞也。一端作小竅,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歷之。尋常盞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燭不然,其省油幾半。”這種燈為瓷制,燈具內有夾層,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發,可省油近半。 “省油燈”最先在四川地區流行,“漢嘉”在今雅安市以北。當時陸游客居四川,曾擔任邛州天臺山崇道觀主管。由于陸游的推崇和宣傳,“省油燈”傳播到全國。1999年考古隊在三峽庫區的涪陵石沱墓地,發掘出土一盞宋代“省油燈”,它的碟壁是一個中空的夾層,碟壁側面有一小圓嘴,用來向夾層中注水。這與宋代大詩人陸游的描述完全一樣。考古證明,省油燈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燈”轉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第72句】:【熱不過火口,親不過兩口】(諺)火口:火爐的火焰出口,溫度最高。 兩口:專指夫妻。指火口的熱度是最高的,夫妻間的情感是最深的。
【第73句】:【村無大樹,蓬蒿為林】(諺)蓬蒿:刺蓬和蒿草。村中沒有大樹,刺蓬蒿草也被視為林木。指沒高的就顯出矮的,沒大的就顯出小的。比喻沒有出眾的人才,稍有能力的人就很顯眼。
【第74句】:看了干遍沒改樣——成不變
【第75句】:吃海水長大的——管得寬
【第76句】:【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諺)親:親戚。鄰:鄰里。指親戚、鄰里關系親密,縱然有時發生矛盾,但很快就會和解,不會結成冤仇。 也作“割不斷的親,打不斷的鄰”。
【第77句】:【針往哪里鉆,線往哪里穿】緊緊跟隨。羅旋《南國烽煙》: “過去還說什么‘針往哪里鉆,線往哪里穿’,現在你要針跟 著線走了!”
【第78句】:大老爺下轎——步(不)行
【第79句】:【螞蝗纏住鷺鷥腳——要想脫來不得脫】(歇)螞蝗:蛭綱動物,生活在水田湖沼中,能刺傷皮膚。指被糾纏或陷入困境,難以脫身。 也作“螞蝗纏腳——要想脫身脫不了”。
【第80句】:地圖上量距離——咫尺萬里
【第81句】:【膽小落個怕死鬼】膽小沒有好處。西戎《一個年輕人》: “這時有些人感到桂梅答辯得好,立刻跟著幫腔:對,膽小落 個怕死鬼!”
【第82句】:【單面鼓一面鑼】釋義:比喻獨自發號施令。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號令大家聽令。喜歡單面鼓一面鑼。
【第83句】:一腳踩死個麒麟——不知貴賤
【第84句】:【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無人做】(諺)冒著生命風險去做買賣的,有的是人;賠上血本去做買賣的,誰也不干。指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無利可圖的生意沒人做。
【第85句】:柳樹上落鳳凰——遲早要飛
【第86句】:【越說腳小越扶墻】把恭維話當真,以為自己真不錯。類 似的:越扶越醉。賈平凹《廢都》:“得了得了,說你腳小,別 扶了墻走。”
【第87句】:【媒婆】“媒婆”指舊時以做媒為職業的婦女。中國古代的婚俗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詩經》云:“伐柯如何?匪(非)媒不得。”意思是就像斫個斧柄必須用斧頭一樣,娶個老婆一定要通過媒妁。這首詩表明,春秋以前婚姻因媒而成已成風氣,這應該是最早記錄媒人的經典之一,因這首詩,有人將媒人稱為“伐柯”。關于媒人的來歷,還有一個流傳在陜西一帶的民間故事。很久以前,渭河兩岸的人很少往來,當然更談不上結親了。有一年,渭北的一個后生偶爾去渭南辦事,看上了那邊的一個閨女。一個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動從中說合,使他們結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婦生下胖小子,丈夫笑開了:“咱倆素不相識,經那位婆婆從中說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說奇也不奇?”媳婦說:“是呀,可那位婆婆已經不在人世了,想報答也來不及了。”于是夫妻倆用米粉為婆婆塑了一個像敬奉起來,又怕人家看見笑話,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過了幾天,這米粉塑的像發了霉,他們就稱它是“霉婆”,依舊當活寶似的供著。這事傳開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漢子的青年男女,都設法找“霉婆”這樣的好心老太太牽線搭橋。再往后,做“霉婆”者覺得“霉”字不好聽,便將它改成“媒”字。類似的傳說,其他地方也有。其實“媒”字的解釋,就是介紹或引導雙方(人或事)發生關系的媒介,“妁”字則有斟酌的含義。媒妁連稱,特指通過考慮協商等步驟為男女雙方說合婚姻的人。至于“媒婆”一詞的流行,則是因為舊時以此為生的人,已婚女性占多數的緣故。
【第88句】:【有心采花無心戴指】愛好而不利用。劉紹棠《漁火》:“但 是也看得出,藏書的主人是有心采花無心戴,滿櫥滿架的線 裝、精裝、平裝書籍,都常年沉睡。”
【第89句】:小強每次考試總是70來分,媽媽說他是“不騎馬,不騎牛,騎個毛驢在中游”。(河北·玉田)
【第90句】:【谷子破殼方見米,燈草脫皮才見心】釋義:比喻在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心。例句:我們苗家有一句諺語,叫做:谷子破殼方見米,燈草脫皮才見心。杰豹兄雖有高策,也需有志同道合之人配合,否則孤掌難鳴啊!
【第91句】:【鐵匠沒樣,邊打邊像】邊做邊學,在實際中逐漸完成。類 似的:草鞋沒樣,邊打邊像。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好 吧,你去搞,鐵匠沒樣,邊打邊像,慢慢來,總有辦法的。”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形容人精明,細心觀察情況。語序 亦可換置。池莉《來來往往》:“他不得不謹慎行事,不得不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第92句】:【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諺)黑夜打早起身趕路,可路上還有比自己起身更早的人。指自己行動快,還有比自己更快的。也指人前有人,凡事不可自滿自足。 也作夜眠清早起,還有不眠人。 夜眠清早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第93句】:【 爭破被兒沒得蓋】自己人相爭沒有好處,內訌對大家都 不利。明代《金瓶梅》:“爭破臥單沒的蓋,狗咬尿泡空喜歡! 如今做濕親家還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親家才難。”
【第94句】:【上嘴片碰下嘴唇】(慣)形容人只會說。也形容要說的話非常容易、輕巧。 也作上嘴唇兒一碰下嘴唇兒。 上嘴唇往下嘴唇一碰。
【第95句】:【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釋義:不要栽種不結籽的花卉,不可與不講信義的人交往。例句:“家中平安兒小廝,在南瓦子里宿娼。被吳驛丞拿住,痛刑拶,打教他指攀月娘與玳安有奸,要羅織月娘出宮,恩將仇報。……正是:不結子花休要種,無義之人不可交。”
【第96句】:【一人作罪一人當】(諺)自己犯下的罪行,由他自己承擔。指刑罰只處分直接犯罪的人,不得株連他人。 也作一人有罪一人當。 一人犯法一人當。
【第97句】:紅娘拿到鶯鶯的信——心領神會
【第98句】:【交椅】現在所說的“交椅”,是人們對權力的另外一種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組織、某單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處?傳說“交椅”與唐玄宗李隆基有關。這位李三郎風流成性,喜好旅游,經常游山玩水。可是,出遠門不能坐龍椅,那些太監設計出輕巧方便且能折疊的椅子,不用就疊上,用時再打開,而且還能靈活轉動一周。玄宗坐上一試,果然舒服,比龍椅還要受用。因為這種椅子可以折疊,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傳旨,將此皇家專利產品命名為“交椅”。不過,“交椅”在史料中確有記載。宋代高承在《事務紀原》中引《風俗通》的話說:“漢靈帝好胡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這段話明確指出,在漢代稱胡床,在宋代稱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較實用,樣子猶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雙足交叉,可以折疊,好像現在的馬扎。到隨朝,因忌諱“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為“交床”。約在唐以后,人們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隨即榮升為“交椅”。到了南宋時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當時的“交椅”有直背與圈背兩類,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漢中坐第一把交椅,別忘了,那小說是明朝人寫的,不過,文藝作品也不能脫離當時的生活環境。
【第99句】:【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諺)火焰山:《西游記》中描寫唐僧去西天取經,途經火焰山;孫悟空幾經周折,借來芭蕉扇,扇滅了大火,才得通過。指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也作沒有爬不上的山,也沒有過不去的河。 沒有過不去的河,沒有爬不上的山。 沒有爬不到頂的高山,沒有走不到邊的草灘。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保準你一看就喜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