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老鼠抬轎子——擔(dān)當(dāng)不起
【第2句】:【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慣)自以為平安無事,卻遭受了意外災(zāi)禍。 也作關(guān)著門兒家里坐,禍從天上來。 無事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第3句】:【能挑千斤擔(dān),不挑九百九】盡最大的努力。電臺廣播:“中 國體操隊的誓言是:能挑千斤擔(dān),不挑九百九,為國爭光。”
【第4句】:【在炕頭上耍威風(fēng)】(慣)比喻在自己人面前盛氣凌人或大發(fā)脾氣。
【第5句】:有一天,我問外婆:“什么時候能吃上棗啊?”外婆說:“七月邊,棗紅圈。”(河南·魯山)
【第6句】:【蔣干保曹操——各為其主】(歇)蔣干:《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曹操手下幕賓,赤壁之戰(zhàn)時,曾渡江到東吳,勸說舊友周瑜歸降,想借此立功報效曹操,結(jié)果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指各自做事都為自己所效勞的主子。
【第7句】:【井底撈明月】(慣)比喻根本不可能做到或一無所獲。 也作“水里撈月亮”。
【第8句】:【三個核桃兩個棗】見“仨核桃倆棗”。
【第9句】:【同桌吃飯,各自還錢】在一起共事,經(jīng)濟上分清。清代《三 俠五義》:“咱們同桌兒吃飯,各自會錢,誰也不必擾誰,你道 好么?”
【第10句】:小鼎鍋想燉牛頭——胃口太大
【第11句】:【 撒手不由人】放手就無法控制。劉云若《紅杏出墻記》: “這是撒手不由人的事,本來初次見面,怎能把你鎖在這里, 放你走了,說不定你就不再來。”
【第12句】:兩個縣長摔跤——官倒
【第13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是人們常用到的一個俗語,言簡意明,富有哲理。那么它源自哪里呢?此語出自《菜根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于慮也。寧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詐,此傷于察也,二語立存,精明而渾厚矣。” 這句話告誡人們?nèi)绾螢槿颂幨溃绾螌海绾螌θ恕阂獓?yán),要光明磊落,要寬以待人,與人共事要和睦相處,與世無爭,不能存有害人之心。但另一方面,不可單純地以己推人,以為天下人都和自己樣,那就壞了,該設(shè)防還是要設(shè)防的。最近有一部電影叫《天下無賊》,其實天下并不太平。如果疏于設(shè)防,可能像呂伯奢遇到曹操一樣,可能像東郭先生遇到狼一樣,可能像農(nóng)夫遇到凍僵的蛇一樣。這些血的教訓(xùn)應(yīng)該吸取。
【第14句】:12月22日是冬至,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媽媽對我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河南·三門峽)
【第15句】:【房東】“房東”義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與“房客”相對。那么,為什么叫房東不叫房西?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東為上、為大,所以,東房就是上房。中國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兩側(cè)再造東西向的廂房。主屋的東首房間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權(quán)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輩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說出租或借給外人住了。所謂的房東就是住在東首上房的人。可見,房東、東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至于為何以東為主,在《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fù)就西階。”這句話說的是,有關(guān)主客之間禮儀的規(guī)定。從文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我們平常所說的“做東”、“東道主”中也包含了這個意思。
【第16句】:【正月十六貼門神,遲了】春節(jié)前貼門神像。過了春節(jié)再 貼,謂不合時宜,落后。或說:正月里賣門神,過時貨。明代 《金瓶梅》:“正月十六貼門神,遲了半月。人也入了土,才來 上祭。”
【第17句】:【兒不嫌母丑】(諺)孩兒不會嫌棄娘的長相丑陋。指孩兒對生身母親的愛是最純真的,任何外力都無法改變這種天賦的感情。 也作兒不嫌母丑,狗不厭家貧。 孩兒不嫌娘丑。
【第18句】:【女大十八變】謂女孩子從小到大變化多,且有“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之說。 “女大十八變”這個俗語,本謂龍女神通廣大,善于變化。語出《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有尼欲開堂說法,師日:‘尼家不用開堂。’尼日:‘龍女八歲成佛,又作么生?’師日:‘龍女有十八變,汝與老僧試一變看”’。后轉(zhuǎn)義到民間指女子從小到大容貌、心理等變化很大。
【第19句】:【一把手】“一把手”是民間俗稱,指一個地區(qū)、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一把手”這一稱呼的來歷,與象征權(quán)力的印信印鈕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一把手”這個詞從產(chǎn)生之日起就與權(quán)力是緊密相連的。中國的印信起源很早,據(jù)史料記載,大概周朝就已經(jīng)使用印章了。自秦漢以后,歷朝都制定了官印制度,對印文、材質(zhì)、印鼻、尺寸、印綬都有詳細(xì)的規(guī)定,以區(qū)別不同的等級和權(quán)力的大小。比如秦漢時規(guī)定,皇帝用六璽,白玉質(zhì)地,螭虎鈕,皇后金璽蛇鈕,諸侯王金璽駝鈕,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將軍金印龜鈕,食祿二千石銀印龜鈕,千石以下至二百石以上銅印鼻鈕。這里的“鈕”,根據(jù)《說文解字》中的解釋,就是指印鼻,也就是便于手把抓印面的借力飾物。從魏晉到宋元時期,印章印文和印綬都有較大的變化,而印鈕的變化相對較小。進入明清時期,官印多為方形或長方形,寬邊,細(xì)朱疊文,又稱為“關(guān)防”。由于尺寸較大,材質(zhì)厚,質(zhì)量重,為了便于蓋章,出現(xiàn)了把手,稱為“印把子”、“印把手”。因為印章的加蓋,也就意味著權(quán)力的確認(rèn)和實施,所以,“印把子”、“印把手”逐漸訛傳為“一把手”,象征著某一范圍的最高權(quán)力。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后,橡膠印章大量應(yīng)用,官方印章的形制基本穩(wěn)定下來,印面上的把手非常明顯,人們更樂于使用“一把手”這一形象的稱呼,來指代某一范圍的最高權(quán)力和主要負(fù)責(zé)人。
【第20句】:【燒香望和尚——一事兩勾當(dāng)】(歇)舊時作風(fēng)不好的女子去寺廟,既燒了香又看望了相好的和尚。 轉(zhuǎn)指一舉兩得。
【第21句】:【潑婦】“潑婦”是指生活中那些兇悍、蠻不講理的歸女。它源自哪里呢?漢代名臣朱買臣,在家是個“妻管嚴(yán)”,他不想這樣狼狽地生活下去,準(zhǔn)備外出找官做。妻子對他冷嘲熱諷,譏其朽木不可雕,并跟他鬧分手。朱買臣只好跟妻子分了手。豈料,這個朱買臣在外真的做了大官,騎著高頭大馬衣錦還鄉(xiāng)時,妻子后悔了,又來找他,要求和他復(fù)合。朱買臣拿起一盆水潑在馬前的地上,對妻子說:“如果你能把水都收回盆里,我就和你復(fù)合!”成語“覆水難收”也是由此而來。姓朱的惡老婆也就有了個“雅號”——潑婦,即像潑出水的婦人,不能再走回頭路了。這就是歷史上原裝的“潑婦”。但“潑婦”的傳播卻與乾隆帝有關(guān)。民間有這樣的說法: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的行程中,路過古城鎮(zhèn)江之時,看到大市場口有兩個老婦在叫罵惡斗,極其不雅,不禁嘆道:“天下之潑,唯……之婦也。”皇帝一出口,“潑婦”一詞流傳也就更快了。
【第22句】:【人慌失智】(諺)人一慌張,心神就亂,無法正常運用思維。指人遇事要從容,不慌不忙,自然生智。 也作“人急無智”。
【第23句】:父親看著書要寫什么東西,就讓我把蘸筆遞給他,我照著做了。可父親一拍大腿說:“唉!你這孩子真是擔(dān)磚不捎瓦,光取蘸筆不拿墨水怎么寫?”(山西·平陸)
【第24句】:【頂高帽子】見“戴高帽子”。
【第25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凍便壞】釋義:指蔬菜下種后,一般生長得很快,三天便可出苗;蔬菜水分多,最怕受凍。例句:秋日諺云:頭伏蘿卜末伏菜,尖頭蔓箐大頭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凍便壞。
【第26句】:板凳上已經(jīng)坐滿了人,可我偏偏要往中間擠。爸爸說:“你真是一個芝麻里還要卡個豆。”(河南·唐河)
【第27句】:【 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到】來必定有麻煩。老舍《四世同 堂》:“她知道,胖菊子是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這趟究竟 是為了什么?她咂摸不透。”
【第28句】:【打鐵先得身子硬】自身條件好,基礎(chǔ)好,才能堅定有力。 《人民日報》(1986,2,25):“打鐵先得自身硬。領(lǐng)導(dǎo)不受下 級的禮固然好,但自己不向上級送禮也很重要。”
【第29句】:杏和麥,如果不熟,總不熟;要熟,很快就都熟了。于是人們總說:“杏熟一天,麥?zhǔn)煲簧巍!保ê幽稀れ`寶)
【第30句】:【一槌打雙鼓】釋義:比喻一語雙關(guān)。例句:鳳梨見石生道出心意了,一槌打雙鼓說:“日蘭中午會做出好香好香的飯菜,送到田頭給你吃的。”
【第31句】:【房上的草——哪邊刮風(fēng)哪邊倒】(歇)比喻人左右搖擺,哪邊勢力大就靠向哪邊。 也作“風(fēng)吹墻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
【第32句】:【東不成,西不就】(慣)指擇偶或擇業(yè)不順利,總是不成功。也泛指事情總是辦不成。
【第33句】:【 會偷吃不會抹嘴】指被抓住把柄,或露馬腳。陳殘云《香 飄四季》:“可水生真像個偷了油吃不會揩嘴的人,樣子尷尬 得厲害,使他一眼就明白是什么回事。”
【第34句】:【和尚廟里借梳子和尚光頭,不備梳子】謂找錯了門路。 電視劇:“你到我這兒來借錢,是跑到和尚廟里借木梳來 了。”
【第35句】:【靠人磨鐮刀背光,靠人舀飯盡喝湯】(諺)別人幫忙磨鐮刀,往往只磨光了背兒,鋒刃沒磨;別人幫忙舀飯,往往只舀面上的稀湯,沒舀到干飯。指凡事必須依靠自己。
【第36句】:【羊毛出在羊身上】(諺)羊毛是從羊身上剪來的。比喻用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虧了本對自己無損失。
【第37句】:看到我們一家人生活得很有規(guī)律,村里一位大嫂羨慕地說:“俺家做飯常是照時不照晌,少長無短的。你們家一年吃的應(yīng)時飯,四季穿的變色衣,干啥都行是行,趟是趟的,真好。”(河南·郟縣)
【第38句】:我從縣城買了幾個蘋果要給姥姥帶回去,可半路上忍不住自己吃了。媽媽知道后,指著我的腦門說:“你啊,心孝嘴不孝,買個燒餅捎不到!”(河南·鄧縣)
【第39句】:【兩袖清風(fēng)】“兩袖清風(fēng)”比喻為官清正廉潔。此詞確實源自清官。明朝時候,在外居官的臣子如果有機會奉旨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帶上許多當(dāng)?shù)氐摹巴羶x”(即土特產(chǎn))去獻(xiàn)給皇帝和朝中權(quán)貴。當(dāng)時有位著名的清官叫于謙,在外省當(dāng)巡撫(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省長)。有一次,于謙也奉命進京面見圣上,但他既不張羅禮物,也不采辦“土儀”,而是準(zhǔn)備空手前去。有人問他什么緣故,于謙作了一首詩回答:“絹帕蘑菇并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詩中“絹帕”、“蘑菇”、“線香”借指土特產(chǎn),“閶閻”借指老百姓。為了避免老百姓議論,黎民指斥,于謙做到了“為官不擾民”。后來,人們就把居官清正、一塵不染贊頌為“兩袖清風(fēng)”。
【第40句】:【 沒理攪三分】不講理,耍賴。成語: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攪,也說:占。趙樹理《鍛煉鍛煉》:“誰給提意見,馬上跟誰 鬧,沒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
【第41句】:【不聽老人言,禍患在眼前】釋義:不聽老年人的話,橫禍就會到來。因為年老人閱歷廣,生活經(jīng)驗豐富,他們的話是經(jīng)驗之談。例句:這可好,鬧出毛病來沒有?不聽老人言,禍患在眼前!這簡直把祁家的臉丟透了。
【第42句】:【官憑印,虎憑山,女人憑的是男子漢】(諺)指官員憑借印信,行使職權(quán);老虎憑借山林,施展雄威;婦女依靠丈夫,才能過好日子。
【第43句】:【珍珠瑪瑙都出在鱉身上】(諺)珍珠、瑪瑙:兩種寶物,貴族婦女常用作首飾。比喻不論花錢多少,都算在主人名下。
【第44句】:媽媽叫我去商店買味精,我說:“你怎么不叫姐姐去?我不去!”姐姐說:“明明是叫你去的,你攀我干啥?”媽媽無可奈何地說:“真是一個燒香,一個拜佛啊!”(江蘇·鹽城)
【第45句】:大爺比太爺——只差一點
【第46句】:【老虎頭上搔癢】釋義:借指冒犯大人物,或自尋死路。例句:“……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那么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jīng)氣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
【第47句】:【連陰百日,也有天晴;冬長三月,早晚打春】釋義:比喻好日子總會到來。例句:“我才不死,我偏活著!”碧桃站在大街上,不是向老爹,而是向那些鬼打墻的小人們發(fā)出挑戰(zhàn)的宣告,“連陰百日,也有天睛,冬長三月,早晚打春;我要眼睜睜看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咽這口氣。”
【第48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釋義:諷刺不正派的人總喜歡跟不正派的人在一起。例句:社里硬逼著他下到隊里勞動,他別別扭扭地到了三隊,時間一長,和常順兩人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兩人真是一個心眼兒一個脾氣,又好得不行。
【第49句】:【老虎借豬,有進沒出】釋義:強行奪取,不付代價。例句:“連個價錢也不容說定,就硬逼著把豬宰了。可是至今,連一文錢也不給。”說到這里,她揩著眼淚說:“大老板呵,你替我們想想,這不是合著了那句老話‘老虎借豬,有進沒出’么?”
【第50句】:【百病可治,相思難醫(yī)】(諺)相思:專指男女愛情上的彼此思念。 各種各樣的病都可治療,惟有相思病無藥醫(yī)治。
【第51句】:鴨子聽雷——不知所云;茫然不懂
【第52句】:下午放學(xué)回家,我給鴨子喂了許多東西。等一會兒,媽媽從地里回來了,鴨子嘎嘎地跟在媽媽后面叫著,媽媽又給鴨子倒了不少麥子。我忙說:“剛才已經(jīng)喂了。”媽媽說:“撐不死的鴨子,餓不死的雞子。”(河南·新野)
【第53句】:【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諺)指說話要有分寸,不能夸大其詞。 也作“過頭飯難吃,過頭話難講”。
【第54句】:【蛤蟆吞西瓜——開口不怕大】(歇)指人張口要價太高,使對方無法還價。常含譏諷意味。
【第55句】:兩個麻子結(jié)婚——點子不少
【第56句】:【 三天三夜說不完】要說的內(nèi)容太多。三,也說:幾。臺灣 白先勇《孽子》:“我為他受的罪,三天六夜說不完。”
【第57句】:猴子穿大褂——充闊佬;裝入樣
【第58句】:【雞瘦不倒冠】(諺)冠:雞冠,雄雞頭頂上的紅冠子。指雄雞再瘦,頭頂上的雞冠子并不垂墜。比喻英雄人物或有作為的男子漢雖失勢落魄,但原有的氣勢不倒。
【第59句】:懶驢拉磨——不打不走
【第60句】:【芒種前后,背夫逃走】(諺)芒種: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農(nóng)歷的五月上半月。背:躲避,瞞。芒種前后,妻子背著丈夫逃走,丈夫也不會知道。指芒種前后天氣熱,人容易熟睡不醒。
【第61句】:【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諺)比喻機會難得,不能隨便錯過。
【第62句】:【說到風(fēng)便扯篷】(慣)篷:船帆。 一說有風(fēng)便立刻把帆升起來。1比喻一說什么便馬上要干什么。2比喻態(tài)度轉(zhuǎn)變得很快。
【第63句】:刀刃上踩高蹺一玩懸(玄)的
【第64句】:【愛在心里,狠在面皮】(諺)長輩對子孫只可心里慈愛,管教起來要嚴(yán)格。
【第65句】:【求大同,存小異】大的方面謀求一致,小的分歧可以保 留。池莉《來來往往》:“都盡力克制自己,求大同存小異,相 互之間愈發(fā)地客氣了。”
【第66句】:山寨的小喜鵲——叫得歡
【第67句】:【按著葫蘆摳子兒】(慣)比喻用強硬的手段逼供或索取財物。
【第68句】:獵狗攆兔子——緊追不放
【第69句】:鵝蛋換鴨蛋——不上算;不合算
【第70句】:【眼不見為凈】沒有親見,不知道臟不臟,只當(dāng)是干凈的。 凈,原指清潔,也指心中清靜。臺灣瓊瑤《船》:“你還不如不 回來,讓我眼不見為凈!”
【第71句】:【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釋義:山雨到來之前,滿樓都是呼嘯的大風(fēng)。比喻重大事件發(fā)生前一派緊張情勢。這是許渾《咸陽城東樓》詩句。例句:真是“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好像解放軍解放石家莊的戰(zhàn)斗馬上就要打響了。
【第72句】:【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人的地位變化,可以看出發(fā)誼的真 假。明代《石點頭》:“一貴一賤,交情乃見。吾兄垂念故人, 足征高誼。”
【第73句】:【擠破了門】(慣)形容人來得非常多。 也作“擠破了門框”。
【第74句】:【張?zhí)鞄煴还砻浴浚☉T)張?zhí)鞄煟簴|漢張道陵創(chuàng)立道派,認(rèn)為符水咒法能驅(qū)鬼治病,被盾世尊為“天師”,其后裔繼承道法,受封號為“張?zhí)鞄煛保幻耖g也泛指能降鬼的人。比喻有本領(lǐng)的人被入迷惑,頭腦不清醒。 也作張?zhí)鞄煶怨砻粤恕?張?zhí)鞄熤砻浴?張?zhí)鞄熃坦斫o迷住了。
【第75句】:海龍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第76句】:【要磨刀,得磨刀石】釋義:比喻要在實踐中鍛煉、考驗。例句:橋隆飆道:“要磨刀,得磨刀石。要試真金,得烈火。這些東西,不能光聽他嘴上說,要看看他的實力。”
【第77句】:【半斤對八兩】(慣)舊制一斤是十六兩,半斤是八兩。形容雙方一樣,不分上下。 也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
【第78句】:【 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正確,不怕別人議論指責(zé)。古華 《相思樹女子客家》:“好在觀音姐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店之 主,她注意著。”
【第79句】:因為家窮,大伯小時候只讀了兩年書。他常對我說:“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你可要好好學(xué)習(xí),不能再像我——睜眼瞎一個,拎起來不像粽子,捧起來不像糍粑的,干啥啥難啊!”(江蘇·儀征)
【第80句】:【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釋義:黃梅:指黃梅雨,即江南四、五月間,黃梅成熟時的降雨,亦稱黃梅天。處暑時節(jié)雷聲響,依舊返回黃梅天,多雨。例句:按長元吳志皆載“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之諺。但考芒種距離處暑凡七十五日。
【第81句】:【三月的芥菜——心里爛】(歇)心:菜心,轉(zhuǎn)指人心、中心、核心。 指從內(nèi)部變壞,失去了生機,面臨徹底敗亡。
【第82句】:我叫媽媽給我買涼鞋,媽媽說:“這幾天我忙得腳跟都朝前了,過幾天再買吧!”(浙江·永康)
【第83句】:【刨樹要刨根】釋義:比喻解決問題要尋根究底,要徹底。“刨根”又作“尋根”。例句:刨樹要刨根,要不,根大成樹,樹大成林,林大藏虎,虎大傷人。所以不殺便罷,一殺就來個斬草除根,以免后患。
【第84句】:【百聞不如一見】“百聞不如一見”意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一俗語出自漢朝。漢武帝時,居住在甘肅西部、四川北部、青海東部的羌族各部落,歸順漢朝。到漢宣帝時,西羌各部族開始秘密和匈奴聯(lián)絡(luò),甚至準(zhǔn)備向匈奴借兵,“擊鄯善、敦煌以絕漢道”,準(zhǔn)備徹底推翻漢朝在西域的統(tǒng)治,建立統(tǒng)一的羌族政權(quán)。自此,漢朝對于羌族的控制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中。面對困難的局勢,宣帝派人向曾參加過武帝時北征匈奴的老將軍趙充國請教,派誰去才能解決問題。趙充國說:“沒有誰比我更合適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問趙充國:“請將軍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如何,需要多少人馬?” 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事安排,不能離開現(xiàn)場具體情況,紙上談兵。我愿意先盡快趕到金城,從當(dāng)?shù)亓私馇闆r,制定好應(yīng)對的計劃,再向陛下回復(fù),請陛下相信老臣。”到達(dá)金城之后,趙充國充分了解情況,準(zhǔn)備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穩(wěn)守不出戰(zhàn),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聯(lián)軍中并不堅定的部分首領(lǐng),對和漢朝作戰(zhàn)產(chǎn)生了懷疑,引起了羌族內(nèi)部矛盾。穩(wěn)扎穩(wěn)打,一戰(zhàn)擊敗羌軍主力,其他羌軍紛紛倒戈,投降漢朝,西羌局勢終于安定下來。自此,“百聞不如一見”便流傳后世。
【第85句】:【自己堵自己的嘴】說話自相矛盾,無法自圓其說。類似 的:拿你的拳頭(包子、饅頭)堵你的嘴。清代《紅樓夢》:“可 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
【第86句】:【庫里有糧心不慌】(諺)倉庫里積存著足夠的糧食,人心就穩(wěn)定。指積存糧食備荒是頭等大事。
【第87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釋義:廖化:三國時蜀國將軍,武藝不太出眾。三國后期,蜀國名將相繼死亡,廖化就成了突出的人物。比喻當(dāng)?shù)貨]有出色人物或主事者,個別一般人物就擔(dān)當(dāng)了重任或出了名。例句:“好比何來?”亭面糊學(xué)著鄉(xiāng)里說書的人的口氣。“好比無牛捉了馬耕田:好比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第88句】:【若怕螻蛄咬,就不用種田了】見“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
【第89句】:【既在山場轉(zhuǎn),就有打獵心】(諺)山場:山區(qū)圍獵場。指既是來山場走動,就有打獵的想頭。借指敢到比賽現(xiàn)場來,就有向強者挑戰(zhàn)的意向。
【第90句】:【吃虧是福】(諺)指人吃點虧,不與人爭利,磨礪了自己的德行,對自己而言反而是福分。
【第91句】:【打是疼,罵是愛】(諺)指對后代或部下嚴(yán)格管教才是真正的關(guān)心和愛護。也指夫妻之間的沖突常常是愛的表示。
【第92句】:【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做事盡主觀努力,成不成還要看客 觀條件。茅盾《子夜》:“我們那五百萬算來還可以賺進十二 三萬,不過剩下的約五百萬就沒有把握。謀事在人,成事在 天。”
【第93句】:【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諺)親:親戚。鄰:鄰里。指親戚、鄰里關(guān)系親密,縱然有時發(fā)生矛盾,但很快就會和解,不會結(jié)成冤仇。 也作“割不斷的親,打不斷的鄰”。
【第94句】:【拔了蘿卜地皮寬】(諺)比喻趕走或除掉了心頭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輕松愉快。
【第95句】:【當(dāng)差不自在,自在不當(dāng)差】謂職務(wù)在身,由不得自己。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們可別打槍。我這是給人家當(dāng) 差啊!當(dāng)差不自在,自在不當(dāng)差,我這也是沒辦法呀!”
【第96句】:狗舔貓鼻子——居心不良
【第97句】:半空點蠟燭——高明
【第98句】:【糊涂一時,不能糊涂一世】應(yīng)吸取教訓(xùn),不能永遠(yuǎn)糊涂。 柳青《種谷記》:“像他那樣的人,沒有自愿往絕路上走的,糊 涂一時,不能糊涂一輩子。”
【第99句】:【燈消火滅,水盡鵝飛】(慣)比喻財勢消盡,依附者散去。
上一篇:2024很現(xiàn)實的民間俗語金句,真的太走心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