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谷子破殼方見米,燈草脫皮才見心】釋義:比喻在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心。例句:我們苗家有一句諺語,叫做:谷子破殼方見米,燈草脫皮才見心。杰豹兄雖有高策,也需有志同道合之人配合,否則孤掌難鳴啊!
【第2句】:【夾心餅干兩頭咬】兩面不討好,兩頭受氣。香港唐人《金 陵春夢》:“我們所擔心的,乃是既得不到中央愛護,又得不 到民間諒解,到那時候做了一塊夾心餅干兩頭咬,豈不甚 慘?”
【第3句】:【旦角】“旦角”指戲劇里女性角色,有正旦(青衣)、老旦、花旦、武旦等區別。在京劇界有著名的“四大名旦”梅、尚、程、荀。那么旦角是怎么來的呢?西漢桓寬的《鹽鐵論》里,就提到“今民間……奇蟲胡妲戲娼舞像。” 方以智在《通雅》中釋為:“胡妲,即漢飾女伎,今之裝旦也。”可見在漢代,已出現了旦角演員,盡管當時還沒有完整形態的戲劇。胡妲,在“妲”之前冠一“胡”字,為我們點明了它的淵源所自。原來我國歷史上,習慣把來自西域的各種事物冠以“胡”字。比如胡笳、胡琴、胡桃、胡床等,舉不勝舉。胡妲的“妲”字,任半塘先生作了正確的詮釋,他在《唐戲弄》里指出:“可能乃用一漢字足以表示女性者,以錄胡語之音。”(可能是用一個足以表示女性的漢字,來記錄胡語之音),由于是音譯,就不必拘于某字。所以唐人敦煌寫本又作“黑旦”,宋人《樂府混成集》又寫作“笪”和“旦”。至于“旦”(或“黑旦”、“笪”)在胡語中的本義,《燕樂考源》作了解釋:“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調。以華言譯之,‘旦’者則謂韻也。其聲亦應黃鐘、太蔟、林鐘、南呂、姑洗。”可見五旦就是五音,與宮、商、角、徵、羽相當,本是西域兄弟民族的音樂術語。漢以后,隨著西域藝術的內傳,“胡妲”被作為表演歌舞的女性的代稱。“胡妲主歌而胡旋主舞”。《唐書禮樂志》說:“胡旋舞者,立毯上旋轉如風。”主歌主舞應和現在的歌伴舞差不多。而伴隨著戲曲的興起,旦則演變為唱工很重的女角的代稱。如宋代時有“裝旦”。元朝是我國戲曲大發展時期,雜劇中已出現了正旦、小旦、搽旦等各類旦角角色,為現在齊全的旦角名稱打下了基礎。
【第4句】:【恩將恩報,仇將仇報】(諺)人有恩惠于我,我定當用恩惠去報答他。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這才是恩怨分明的大丈夫作風。
【第5句】:【錯公穿了錯婆鞋——錯上加錯】(歇)指原有的錯誤尚未改正,又犯了新錯誤。
【第6句】:媽媽搬蜂窩煤的時候,我也要搬。結果,我把蜂窩煤摔爛了一塊。媽媽笑著說:“你這是磕一個頭放倆屁,行善沒有作惡多。”(河南·周口)
【第7句】:【山多高,水多高】釋義:地下水和山一樣高。例句:俗話說,“山多高,水多高”。洞頂的石縫里有泉水滴下來,不快不慢,約摸半分鐘就有一大滴,洞底下有個小盆口大的水灣,承接著上邊滴下來的水。
【第8句】:【官憑印,虎憑山,女人憑的是男子漢】(諺)指官員憑借印信,行使職權;老虎憑借山林,施展雄威;婦女依靠丈夫,才能過好日子。
【第9句】:丑婆娘好搽粉。
【第10句】:【 越熱越出汗,越冷越打顫】謂情況向兩極分化,走向極端。 劉江《太行風云》:“世道就是這么個世道,發財的,出租放賬 越發財,倒運的,吃了上頓沒下頓越倒運。真是越熱越出 汗,越冷越打顫。”
【第11句】:【山杏核——苦仁兒】(歇)山杏核里的仁味苦。仁:諧“人”。指窮苦人或苦命人。 也作“杏核子——仁兒苦”。
【第12句】:【 瘦狗莫踢,病馬莫欺】指不可欺侮弱者或倒霉的人,要有 同情心。古華《芙蓉鎮》:“瘦狗莫踢,病馬莫欺,倒是胡玉音 覺得他落魄,有些造孽。”
【第13句】:【買賣不成仁義在】見“交易不成仁義在”。
【第14句】:青蛙跳到秤盤上——不知自己有幾兩肉:自秤(稱)自
【第15句】:媽媽無論什么時候叫我學習,我都有理由拒絕。媽媽說:“你呀,早怕露水午怕熱,晚怕蚊子早早歇。”(安徽·巢湖)
【第16句】:【近山雨多,沿海風多】釋義:山區雨水多,沿海—帶大風多。比喻各有特點,應區別對待。例句:田永懷也直搖頭:“近山雨多,沿海風多,可這個鬼地方怎么這么多霧?簡直像個迷魂陣。看著都叫人心里發悶,航行就更難了。”
【第17句】:我不用上樹就摘到了樹上的一個桃子,高興地對媽媽說:“我又長高了。”媽媽風趣地說:“豆芽子就是長成樹,也是吃貨。”(河北·豐產)
【第18句】:【打開場鑼鼓】(慣)原指戲曲開場前敲一陣聚眾鑼鼓。比喻在進行某活動之前造聲勢。 也作“敲開場鑼鼓”。
【第19句】:【大軍未到,糧草先行】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第20句】:【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慣)比喻同甘共苦。
【第21句】:【冬至未來莫道寒】釋義:冬至未到不要說天冷。指嚴寒在冬至以后。例句:冬至未來莫道寒.這東北的大冷天,還在后頭呢!
【第22句】:【船頭怕鬼,船尾怕賊】(慣)形容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23句】:【打盆兒還盆兒,打碗兒還碗兒】(諺)指損壞了什么,就必須照樣賠償人家什么。也指在什么問題上得罪了別人,就必須在這方面向人賠禮道歉。
【第24句】:【看得破,忍不過】(慣)指雖然看透了,卻控制不住情緒。
【第25句】:【 橋是橋,路是路】謂區別明顯,分清楚,不混淆。是,也 說:歸。葉辛《蹉跎歲月》:“我們橋歸橋,路歸路,不許你拿 我的東西!”
【第26句】:【 人無前后眼】人不可能預知一切,料事如神。相關的:人 有前后眼,富貴一千年。趙樹理《邪不壓正》:“人沒前后眼, 早知道有這些麻煩,咱不會早給閨女找個婆家打發出去!”
【第27句】:【年年有儲存,荒年不慌人】(諺)指年年都儲備糧食,縱然遇到災荒年景,心也不慌。也指平時在錢財上有積存,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受制。
【第28句】:【拉出的屎又坐回去】(慣)比喻說話不算數,答應的事情又反悔了。
【第29句】:【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諺)在家中一切事都好辦,出門在外,隨時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困難。舊指出門在外,總不如在家方便。
【第30句】:心里裝上長江——平靜不了
【第31句】:法場上的麻雀——膽子早嚇大了
【第32句】:【不到時候不開花】不到時候不結瓜需要等待條件成熟。 西戎《燈心絨》:“人常說:不到時候不開花,不到時候不結 瓜。社里經濟力量大了,該辦的事,一樣一樣就辦成了!”
【第33句】:【未看老婆,先看阿舅】(諺)老婆:妻的俗稱。阿舅:妻的兄或弟。指要想知道未婚妻的人品相貌如何,先看看阿舅就叮以推知。
【第34句】:吃點心抹醬油——不對味;不是味兒
【第35句】:做夢吃月餅——想得圓滿
【第36句】:【順著毛兒摸撫】愛動物(貓狗等),得順著毛。借指遷就 迎合,或利用特點。類似的:跨順毛驢。成語:因勢利導。 西戎《蓋馬棚》:“倔毛驢,順著毛搓,叫干什么都行,要是沖 著他,天王老子也不依!”
【第37句】:中午,到了做飯的時候,爺爺讓三叔去挖些紅薯,三叔不想去。爺爺說:“你呀你,你是干活撓撓頭,吃飯愛加油。”(河南·泌陽)
【第38句】:【眼不見,嘴不饞;耳不聽,心不煩】(諺)指遠離貪欲,自然就不會有煩心事。
【第39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釋義:比喻爭斗雙方誰勝誰負尚難預測。例句:不妨事,大頭在我手,姑且待我將息棒瘡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是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風聲,讓他先做了準備。
【第40句】:【慈悲勝念千聲佛,作惡空燒萬炷香】(諺)慈悲: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懷慈悲,遠勝過成天念佛;如果為非作惡,燒香再多也枉然。指為人貴在行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燒香多。
【第41句】:肚臍眼上掛鑰匙——開胃(味)
【第42句】:【被窩里放屁——獨吞】(歇)譏諷人獨占財物或好處。 也作“蒙被子放屁——獨吞”。
【第43句】:【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慣)1指動刀子殺人或殺生。2指跟人拼命。
【第44句】:一天,老師布置的作業比較多,同學們在底下埋怨起來。老師說:“不上樹,怎么能摘到蘋果呢?”(云南·水富)
【第45句】:破茶壺掉進水里——幾頭吃水
【第46句】:集體是力量的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
【第47句】:【窮人無災即是福】釋義:窮人不遇上災害便是福氣。例句:我們有什么好呢,窮人無災即是福,托庇草草平安。
【第48句】:【大意失荊州】“大意失荊州”形容一個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巨大損失。這個俗語來源于三國時期關羽喪失荊州的史實和《三國演義》文學作品。赤壁之戰后,吳蜀兩國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但荊州既是蜀漢的重要戰略要地,更是孫吳免遭魏、蜀雙重威脅的國家生命線。孫吳為了要回荊州,無所不用其極,包括使用美人計;劉備為了保住荊州,派出蜀漢第一名將關羽鎮守荊州,可見荊州的重要性。然而,關羽驕傲自滿,從不把孫權放在眼里,才為“大意失荊州”埋下了伏筆。起先,“權遣使為子索羽女”,本義是想通過聯姻鞏固聯盟,也有討好關羽之意。但“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搞得孫權灰頭土臉下不了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向曹軍發動大規模的襄樊戰役,斬龐德,擄于禁,軍威所及,長安為之動搖,更不把孫權放在眼里。關羽曾說:“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孫權)邪!”孫權乃轉而與曹魏密謀,聯合夾擊關羽。孫吳大將呂蒙用計,自稱染病,換小將陸遜代之。關羽不知是計,更不把陸遜放在眼里,放棄了警惕,在呂蒙偷襲下,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大意失荊州,不是一時大意,而是長期大意的結果。由此,“大意失荊州”常被人們引以為戒。
【第49句】:【吃哪行飯,說哪行話】(諺)行(hang):行業。在哪個行業中營生的人,說起話來總離不開那個行業的話題。指人的言談舉止總帶著自身行業的烙印。
【第50句】:城隍老爺獻計一出鬼點子
【第51句】:【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為什么會用“九頭鳥”來形容湖北人呢?這得追溯到明朝的張居正,并且需要首先弄明白“九頭鳥”是什么樣的鳥類。九頭鳥是傳說中的一種神鳥,本來有十個頭,日夜嗚叫,人們厭惡它的聲音,遂驅趕獵殺,后來天狗也來助戰,咬下了它的一個頭,于是就剩下九個頭了。它晝伏夜出,畏懼火光,血滴誰家,誰家遭殃。因此在最早的傳說中,九頭鳥是不祥之物。那么九頭鳥又是怎么跟湖北佬聯系起來呢?這得從張居正說起。張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號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神宗時官至內閣首輔。在位期間,推行了一條鞭法,改革了稅賦制度,使得明朝的財政收入有所改善,并且任用賢臣,在加強北方邊防和整飭東南沿海地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成為皇帝面前的“大紅人”,紅的時間長了也就免不了遭人嫉妒。據說當時有九大御史聯合參奏陷害張居正,結果,他不僅未被參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整肅,都被打人大牢。因此民間便生出“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之謠,用來諷刺九大御史再厲害,也抵不過湖北出身的張居正一人。就這樣,將“九頭鳥”按到湖北人的頭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九頭鳥”的含義也跟著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今的九頭鳥已成了頭腦靈活、聰明多智、敢拼敢搏的代名詞,象征著湖北人的智慧和優良品質。偶有貶損之意,形容湖北人狡猾的一面。
【第52句】:【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個連毛僧】指保守,沒有出息。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別提!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 個連毛僧,我還不如去當兵哩!”
【第53句】:【癱子掉在井里——撈起也是坐】(歇)癱子:肢體癱瘓的人。坐:諧“做”。指事情反正要做。也指事情反正就是這樣,怎么都行。 也作“癱子落井——撈上來也是坐”。
【第54句】:【人慌失智】(諺)人一慌張,心神就亂,無法正常運用思維。指人遇事要從容,不慌不忙,自然生智。 也作“人急無智”。
【第55句】:【 披著人皮的畜牲】謂喪失人性。類似的:白披一張人皮。 成語:衣冠禽獸。清代《二度梅》:“只是可惜圣上把那高官 厚祿與那些誤國的奸賊食了,又不能分君之憂患,立于廟堂 之上,白披一個人皮!”
【第56句】:【醉死也不認酒錢】(慣)比喻在事實面前死不認錯或死不認賬。
【第57句】:墨斗魚下酒——沒刺兒可挑
【第58句】:【畏首畏尾,身其余幾】(諺)頭也擔心,尾也擔心,身上還有多少地方可無憂無慮的?指做事怕這怕那,顧慮重重,那就什么事也辦不成。
【第59句】:【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指兩件事分開敘述。清代《紅樓 夢》‘“老祖宗一張口難說兩家話,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第60句】:【染房里的捶布石——經過大家伙的】(歇)比喻人見過大世面,經歷過大場面。
【第61句】:【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忙不過來,照顧不到。成語:手忙 腳亂。電視劇《轆轤·女人和井》:“你一個人又要上灶,又要 管店,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你忙不過來呀。”
【第62句】:躲過野牛碰上虎——個更比一個兇
【第63句】:【不會撐船賴河彎】事情做不好,推卸責任。類似的:不會 睡覺賴床歪/拉不出屎怨坑臭/輸錢怪燈不亮/腿肚子疼埋 怨灶王爺。羅旋《南國烽煙》:“我們這里有句土話:不會撐 船賴河彎,不會困覺賴床歪。這怎能怨我呢?”
【第64句】:【馬勺上的蒼蠅——混飯吃】(歇)混:本指摻雜,轉指茍且地生活。指從事某種職業是為了混日子。
【第65句】:天氣陰沉沉的,爸爸要去縣城。我說:“爸爸,今天天氣不好,你不要去了。”爸爸說:“不行!與人家約好的時間,就是下黑雪我也得去!”(河北·滄州)
【第66句】:大炮筒子——不轉向;不會拐彎
【第67句】:蚊子叮鐵牛——無處下口
【第68句】:【拿人錢財,與人消災】見“得人錢財,與人消災”。
【第69句】:【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慣)打頭風:逆風。比喻境遇本來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擊或不幸,處境越發艱難。 也作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被:遭遇。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第70句】:【龍生九子不成龍】(諺)一龍所生的九條小龍,形狀、性格都不像母龍的原樣。比喻同一母親所生的子女,志趣性情迥然不同。 也作龍生九種,九種各別。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
【第71句】:【牽牛鼻子】(慣)比喻抓住關鍵或要害。
【第72句】:【喝不喝先掂給你一壺】強令為難。《小說月報》(1980,2): “很明顯,這是在給隊長出難題。喝不喝先掂給你一壺。”
【第73句】:【人隨王法草隨風】(諺)王法:國家的法律。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必須知法畏法,遵守法度,就像草順著風勢一樣,違抗不得。
【第74句】:【清官難斷家務事】(諺)清正廉明的官員,也難把家務事斷清楚。指家庭內部的事務瑣碎繁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糾纏不清,任何外人都無法理順,更不用說作出公正的裁決了。 也作清官難斷家事。 清官難斷家常事。 清官難審家庭案。
【第75句】:有兩個婦女,人稱“尖薄溜能”。有一次,為一元錢發生了糾紛。媽媽說:“這兩個人是尖對尖,能對能,皂角刺對住葫蘆蜂。”(河南·淅川)
【第76句】:【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歇)原為禪家語。傳說羚羊夜宿時,角掛在樹上,四肢不著地,使獵狗無從找到。形容詩藝精湛,無疵可尋。今也指人或物銷聲匿跡,無法尋找。 也作“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第77句】:【樹大招風】(諺)樹木高大了,就容易招來大風。常比喻名聲大或權勢重了,就容易招來非難、嫉妒與仇恨。 也作樹大招風,官大招禍。 樹大招風,錢多惹事。 樹大招風,名高招忌。
【第78句】:前天,大伯給棉花打藥不小心中了毒,多虧鄰居用拖拉機把大伯送往醫院,才使他脫離了危險。爺爺感慨道:“好酒好肉敬遠親,雷打火燒靠近鄰啊!”(河南·內鄉)
【第79句】:【盡忠難以盡孝】(諺)指要報效國家,就不能在家孝敬父母,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也作盡忠者不能盡孝。 盡得忠來難盡孝。
【第80句】:【張公帽兒李公戴】(慣)比喻弄錯了對象或事實。 也作“張冠李戴”。
【第81句】:【樹老蟲多,人老病多】釋義:人上了年紀往往體弱多病。例句:老爹想了想又說:“樹老蟲多,人老病多。我最近身體也不好,如果這趟去北京不順利,我也不會活了的多久。”
【第82句】:人生舞臺上扮演搖籃角色的人——老師
【第83句】:【說曹操,曹操就到】(慣)指非常湊巧,正提到誰誰就來了。 也作口說曹操,曹操就到。 講著曹操,曹操就來。
【第84句】:疤子上生瘡——壞到一塊去了
【第85句】:【外頭趕兔,屋里失獐】(慣)獐:獐子,哺乳動物,像鹿而比鹿小,頭小而尖,毛較粗,沒有角,皮可制革。外頭趕著捉兔子,家里卻丟了獐子。比喻貪小而失大。
【第86句】:鼓樓上的百靈鳥——驚嚇出來的
【第87句】:【風吹墻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見“房上的草——哪邊刮風哪邊倒”。
【第88句】:【狗是百步王,只在門前狂】(諺)百步王:在離家百步以內逞能。指狗只會在家門口狂吠,一離家門口就老實了。比喻沒見過世面的人,一到生地方就會膽怯。
【第89句】:【明星】“明星”現多指在文體等方面成績突出、受人追捧的人,如歌星、影星、球星等。這個詞是怎么來的呢?它上源自天,下源自地。首先說天。“明星”,古書上指金星,又叫太白星,這是肉眼能觀察到的亮度較高的星。有月,眾星捧月。無月,明星耀眼。這是“明星”一詞的最早出處。其次再說地。《太平廣記·采仙錄》日:“仙女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明星”原是華山仙女的名字。不管太白金星也好,仙女明星也好,都是光彩耀目,眾人仰慕。所以,近代人們常以“明星”比喻成績卓著、出類拔萃、引人注目或某一領域知名度很高的人。如”電影明星”、“歌星”等。眾明星參加晚會叫“今夜星光燦爛”。
【第90句】:玫瑰在花園里開放,英雄在人民中成長;樹木從泥土中吸取養分,英雄從人民中得到力量。
【第91句】:【上床蘿卜下床姜】(諺)姜:生姜。指蘿卜能幫助消化,睡覺前吃了,有利于消食;生姜能開胃暖胃,起床后吃了,有利于健胃。
【第92句】:我不喜歡洗澡,一天,媽媽又叫我洗澡,我一直躲避。媽媽說:“你太固執了,固執得寧愿跳河也不愿洗澡。”(福建·長汀)
【第93句】:【瞌睡給了個枕頭】(慣)比喻正需要什么就得到了什么。 也作“正瞌睡,來了個枕頭”。
【第94句】:【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釋義:冰是由水凍成的,但是比水涼;青顏色是從蓼藍提取的,但是比蓼藍的顏色深。比喻學生勝過先生,后人勝過前人。例句:對我這老一代的工程技術人員來說,你們年輕一代應該是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第95句】:【砍柴刀刮臉——懸乎】(歇)指危險或不保險。
【第96句】:船上人充油灰——慢慢來
【第97句】:【打倒不如就倒】(諺)指與其被人打倒,還不如自己順勢倒下。借指凡事要順應形勢,靈活通變,不必自討苦吃。
【第98句】:【根深葉茂,本固枝榮】(諺)指樹根扎得深,樹葉才能茂盛;樹根扎得牢,樹枝才能繁榮。比喻有了牢固的基礎,才能有大的成就與發展。 也作“根深才會葉茂”。
【第99句】:【靠人磨鐮刀背光,靠人舀飯盡喝湯】(諺)別人幫忙磨鐮刀,往往只磨光了背兒,鋒刃沒磨;別人幫忙舀飯,往往只舀面上的稀湯,沒舀到干飯。指凡事必須依靠自己。
上一篇:史上最經典搞笑歇后語【1009】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