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廢鐵煉成鋼】把無用的人變為有用的人。《解放區短篇 小說選》:“咱們怎樣也不能忘記共產黨,她把廢鐵煉成鋼 了。”
【第2句】:【桑木扁擔——寧折不彎】(歇)桑木質地堅硬,做成的扁擔即使被壓斷了也不會彎曲。形容人性格剛強,寧死也不屈服。
【第3句】:【皇帝】“皇帝”是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號。 “皇帝”這個稱號始創于秦始皇。夏、商、周三代,既沒有“皇”,也沒有“帝”。夏朝稱“后”,商、周都稱“王”。春秋時期,諸侯無論爵位高低,通稱國君;后來,周王勢力衰落,諸侯兼并,齊、楚、燕、韓、趙、魏、秦都先后稱王,甚至中山小國也稱起王來。秦王贏政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紛爭的局面。但贏政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采上古帝位號,號日皇帝。”“朕”成為皇帝自稱的專用詞,也是由秦始皇開始的。歷史上雖然對秦始皇褒貶不一,但他確實是“千古一帝”。
【第4句】:花木蘭從軍——冒名頂替
【第5句】:【有多大的籠子,養多大的鳥】釋義:比喻要根據條件辦事。例句:按說,應當有多大的籠子,養多大的鳥!可我……
【第6句】:【價出口,貨出手】(諺)價:價錢。 指市場交易中,買方說定了價錢,賣方交出了貨物,就算成交,雙方不得反悔。
【第7句】:【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歇)美人燈兒:舊時有錢人家小姐等用的燈籠,外觀小巧精致。本指美人燈禁不住風吹,轉以形容身體弱不禁風。
【第8句】:【讓圓就圓,讓扁就扁】(慣)形容非常聽話,讓怎么樣就怎么樣。也形容人軟弱,由人欺負。
【第9句】:【三人說著九頭話】(慣)指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
【第10句】:【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諺)在家中一切事都好辦,出門在外,隨時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困難。舊指出門在外,總不如在家方便。
【第11句】:【以心度心,間不容針】(諺)間不容針: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針。指以自己的心理來推測他人的心理,將心比心,就不會有多大的偏差。
【第12句】:【貧無本,富無根】(諺)本:根。 窮也沒個窮根,富也沒個富根。指窮富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窮人勤奮也可致富,富人驕惰也可變窮。
【第13句】:【毒蛇口中吐蓮花】(慣)蓮花:荷花。比喻陰險毒辣的人偽裝慈善。
【第14句】:【販古董的——識貨】(歇)指有識別真假好壞的眼力。
【第15句】:【山高高不過太陽】釋義:比喻壓不過長輩或強者。例句:原來這賈蕓最伶俐乖巧,聽寶玉這樣說,便笑道:“俗語說的,‘搖車里的爺爺,拄拐的孫孫’。雖然歲數大,山高高不過太陽。自從我父親沒了,這幾年也無人照管教導。如若寶叔不嫌侄兒蠢笨,認作兒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第16句】:閻王打判官——鬼打鬼
【第17句】:【明人不待細講】(諺)明人:悟性很高的人。對明人講話,點到為止,不必啰嗦重復。 也作明人不必細說。 明人不消細說。 明白人不用多費話。
【第18句】:自行車下坡——不踩(睬)
【第19句】:鋼水倒進模子里——定型了
【第20句】:【雪水煮豆腐——好不冷淡】(歇)指用雪水煮成的豆腐,又冷又淡,轉指對人很不熱情。
【第21句】:【大蟲不吃伏肉】(諺)大蟲:老虎。伏肉:被懾服的小動物。比喻真正的英雄絕不欺凌弱小者。
【第22句】:【冷在三九】意思是說冬天最冷的天在三九。那么,什么是三九,它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將夏至后的81天和冬至后的81天各分為9個段落,每一個段落為9天,并按次序定名為頭九(即一九)、二九、三九……九九。不過,夏九九在民間沒有流行起來,大家只知道夏有“三伏”而不知道夏還有九九。通常所謂九九或數九天,是指冬九九而言。冬天最冷的時候在三九和四九,大約為陽歷一月中下旬,陰歷多在臘月上旬。這時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故農諺有“熱在中伏,冷在三九”的說法,還有“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說法。九九與氣候密切相關,有九九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見,冬天的大冷天,確實在“三九”。
【第23句】:【打一巴掌揉三揉】(慣)指先打擊后安撫,又打又拉攏。
【第24句】:【雞飛狗跳墻】(慣)比喻秩序混亂或瞎折騰。 也作“雞飛狗上墻”。
【第25句】:【左不是,右不是】(慣)指怎么做也不合適,不知怎樣才好。
【第26句】:【執法不留情,留情法不容】(諺)指執法者應秉公辦案,不徇私情。
【第27句】:【和尚在缽盂在】(慣)缽盂(b。 yu):和尚化緣用的器具。形容密不可分。
【第28句】:睡覺不蒙頭,活到九十九。
【第29句】:【刨土圪垃】(慣)土圪垃:土塊。 指以種地為生。
【第30句】:【快馬加鞭,永不下鞍】釋義:比喻快速前進,永不停止。例句:你們看,現在像一片綠色的湖水,看著它,你就有信心,有力量,在繼續革命的征途中快馬加鞭,永不下鞍!
【第31句】:仨錢買頭老叫驢——賤貨
【第32句】:【君子報仇,直待三年;小人報仇,只在眼前】(諺)指君子報仇要深思熟慮等待時機,小人報仇往往會操之過急。
【第33句】:【裹腳布圍脖子——臭一圈兒】(歇)裹腳布:舊時女子纏足用的布條。臭:本指氣味難聞,轉指壞的(名聲)。形容人名聲不好,讓周圍一帶的人都厭惡。
【第34句】:踩死螞蟻也要驗尸——過分認真
【第35句】:表哥經常請客吃飯,其實就是為了擺闊氣。舅媽教育他說:“在吃喝玩樂上顯英雄氣,不如在勞動競賽里爭模范。做人在思想上要圖強,在生活中要圖省啊!”(廣東·龍門)
【第36句】:落雨打麥——難收場
【第37句】:水仙不開花——裝蒜(裝糊涂的意思)
【第38句】:【降半旗】“降半旗”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致哀方式。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逝世或發生重大人員傷亡,通常都要把懸掛在旗桿上的國旗下降到距頂端1/3或一半處,表示對死者的哀悼。降半旗致哀的方式,據說是在1612年由英國海船“哈茲·伊斯”號首創的。哈茲·伊斯海船在北美海岸探尋通向太平洋的航道時,船長不幸遇難。為了表示對船長的敬意和哀悼,船員提議下半旗。后來,發生不幸事故的船只也都效仿,下半旗致哀的方式便逐漸流行開來。陸地上首先采用這種致哀方式的是英國,隨后,其他國家相繼仿效,成為世界各國通行的致哀方式。
【第39句】:【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指貪財。成語:見錢眼開。姚雪垠 《李自成》:“做賊的全是窮光蛋,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一見 就動心。難道他嫌白花花的銀子扎手么?”
【第40句】:【燈草拐棒兒,拄不定】釋義:用燈草做的拐棒兒,拄不得。比喻人靠不住。例句:你干凈是個球子心腸,滾下滾上;燈草拐棒兒,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蓋個廟兒,立起了旗桿來,就是個謊神爺。
【第41句】:【屋里點火外頭亮】(諺)比喻避著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鄰八舍的人其實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42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慣)形容諸事順遂。也形容人本領大,具有控制局勢的能力。
【第43句】:賈寶玉看林妹妹——見如故
【第44句】:【拐驢對破磨】(慣)拐:腿或腳有毛病,走路時身體不穩。比喻雙方都不好,正好相配。
【第45句】:八月里的柿子——熟透了;越老越紅
【第46句】:【不顯山,不露水】(慣)形容做事不張揚,說話不露聲色。
【第47句】:【褲襠里放屁——兩岔】(歇)褲襠:兩條褲腿相連之處。指兩個人走岔了或兩人想在兩處。 也作“褲兜子里放屁——兩岔”。
【第48句】:【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謂各有各的做法,方法不 同。成語:異曲同工。魯迅《偽自由書》:“俗語說,戲法人人 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其實是許多年間,總是這一套,也總 有人看,總有人huazaa,不過其間必須經過沉寂的幾日。”
【第49句】:【三魂掉了二魄】形容人害怕,發呆,精神恍惚。類似的:. 失了三魂,喪了七魄。成語:魂不守舍、魂飛魄散。菡子《糾 紛》:“她已經懷了身子了呀!她少不得怨恨自己,怨恨劉 二,每天擔著一筆心事,三魂掉了二魄似的。”
【第50句】:【不嗚則已,一鳴驚人】釋義:比喻—舉成名。例句:說來也是時來運轉,一次靈機一動,寫了篇《智劫生辰綱親歷記》,……此文被一家刊物作為壓卷之作刊發,引起轟動。于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肖讓步入文壇,還被延聘為外地一家雜志的顧問。
【第51句】:【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歇)本指酒的冷熱自己知道,轉指各人的心事或處境,各人自己知道。
【第52句】:【靴里無襪自得知】(諺)光腳穿上靴子,別人看不出,自己是知道的。 泛指做下瞞人的事,自己心知肚明,無法瞞過良心。
【第53句】:【七太公,八太婆】(諺)太公:男性的高壽者。太婆:女性的高壽者。舊指懷胎七個月生下的男孩壽命長,懷胎八個月生下的女孩壽命長。
【第54句】: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第55句】: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第56句】:【貓哭老鼠——假慈悲】(歇)指假仁假義,假裝同情受害者。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貓兒哭耗子——假慈悲”。
【第57句】:我跟爸爸去集上買年貨,問爸爸是不是每年年前東西都比平常貴。爸爸說:“是啊,常言說一到老年根,黃土貴三分。”(江蘇·高郵)
【第58句】:【 吃了豹子膽】膽大,無所畏懼。類似的:渾身都是膽。成 語:膽大包天。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吃了什么豹 子膽,敢發壞?”
【第59句】:三伏天的高粱苗——節節上升
【第60句】:【抱著扁擔進門——直出直入】(歇)本指直著進出,轉以形容說話做事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
【第61句】:覺多腿腳軟,酒多腦袋沉。
【第62句】:【 地里挑瓜,挑得眼花】數量多,難以選擇。指拿不定主意。 地,也說:籮。類似的:滿眼看花,看得眼花。成語:眼花繚 亂。柳青《創業史》:“‘商州牛多得很!到冬,荒山坡上一群 一群放著。你不知情,到那里買牛,是瓜地里挑瓜,挑得眼 花!”’
【第63句】:【腹中劍,口中蜜】見“口有蜜,腹有劍”。
【第64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眼光要遠大,做事要踏實。《北京日 報》(1981,10,12):“文章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就是把 理想和實干精神結合起來。”
【第65句】:一天,我跟爸爸去鋤地。我問爸爸莊稼為什么要鋤,爸爸說:“麥收一盤耙,秋收一張鋤。”(河南·商丘)
【第66句】:【肥豬拱廟門——十分好的運氣】(歇)肥豬拱廟門:肥豬自己送上門來當供品。指運氣好,不費事地得到送上門來的好處。
【第67句】:【此一時,彼一時】釋義:指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不能同樣看待或一概而論。例句:此一時,彼一時。那時他要不裝裝過激派的樣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當得上今天的大使。
【第68句】:【吃菜要吃心,聽話要聽音】(諺)吃菜要吃菜的鮮嫩內瓤;聽人說話要聆聽話外之音,以便知道對方的真實意圖。 也作吃蔥吃芯兒,聽話聽音兒。 吃飯品滋味,聽話聽下音。
【第69句】:云里伸拳頭——露一手
【第70句】:狗尾巴續貂——頭尾不相稱
【第71句】:【人死留名,獸死留皮】見“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第72句】:【水清石自見】事情終會弄清楚,真相大白。或說:水清石 頭現,魚爛刺出來/水清魚自現。成語:水落石坐。曹禺《王 昭君》:“有什么可辯白的?我的心里是亮堂的,水清石自 見。”
【第73句】:船底下放鞭炮——悶聲悶氣;悶聲不響
【第74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歇)舊俗民間取癩蛤蟆表皮腺體的分泌物制藥,可外用治療痔瘡等癥,時間在每年陰歷五月初五(小端午節)和五月十五(大端午節)兩天。比喻有了事情想躲也躲不過去。
【第75句】:【結婚】“結婚”的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民俗說。早在原始社會,人類沒有固定的婚姻,每當黃昏,便自由結合擇偶而居,這種婚俗,至今還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現在還實行走婚。所以,漢民族把最早的“黃昏夫妻”稱之為“結昏”。隨著一夫一妻制的實行,語言學家便把曾經標志混亂婚姻的“結昏”改為“結婚”。“婚”字的衍變,是混亂婚姻向文明婚姻過渡的見證。另一種說法是陰陽說。《禮記·昏義》孔穎達疏說:“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陰來陽往之義。”這就是說,把婚禮安排在昏時進行,是取其陰來陽往的意思。“陰來陽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白天即將過去,夜晚即將來臨,陰陽交替之時,即是黃昏。另一層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親迎新娘,新娘在臨近夜晚時來到夫家。這種自然的陰陽和人事的陰陽相結合,正好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古人看來,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禮這一重要禮儀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陰來陽往和天的陰來陽往相配合,這種婚禮就合乎天意,婚姻就會獲得美滿幸福,同時也會給通婚的兩個家族帶來福澤。所以婚禮必須在昏時舉行。這是“結婚”一詞的原意,現在結婚儀式不據泥于黃昏,“吉時”在中午居多。
【第76句】:見小叔大把大把地花錢,爸爸勸他:“只有勤來沒有儉,好比有針沒有線。學會節約,才能過上好日子喲!”(河北·行唐)
【第77句】:春汛的跳蝦——隨大流
【第78句】:【 平地栽跟頭】在順利情況下遇到挫折。《在和平的日子 里》:“在殘酷的戰爭中都沒有后退的人,如今可就過不下去 了!俗話說,‘平地栽跟頭’,一點都不假啊!”
【第79句】:【整簍灑油,滿地撿芝麻】見“大簍灑油,滿地撿芝麻”。
【第80句】:隔壁的婆媳倆經常爭吵,奶奶勸她們:“一爭兩丑,一讓兩有。什么事不能好說好商量的,為啥非要撕破臉皮不可呢?”(廣東·龍門)
【第81句】:【死要面子活受罪】為了滿足虛榮心,硬裝門面,弄得狼狽 不堪。陸文夫《圍墻》:“唉,我這個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家都怕我辦事不穩,可我又偏偏喜歡性急。”
【第82句】:【天下無有不散的筵席】(諺)再好的宴席,總會有散的時候。比喻人生有聚就有散,不必為散傷情。
【第83句】:茶館里擺龍門陣——想起什么說什么
【第84句】:【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諺)荒年:饑荒年景。手藝人:憑手工技術謀生的人。指手藝人憑手工技術謀生,人們處處離不了他們,故謀生容易。 也作“饑荒年餓不死手藝人”。
【第85句】:【無糧不聚兵】(諺)沒有充足的糧草,就不能聚集軍隊。指自古以來行軍打仗,必須糧草先行。也泛指沒糧食就無法舉事。
【第86句】:妹妹長得慢,比同齡人矮了一截,總是悶悶不樂的。媽媽安慰她說:“柳樹早發芽,但是不結果;棗樹晚長葉,果實卻墜滿枝頭。你個子比別人矮.可不能因此而短了志氣啊!”(河北·深州)
【第87句】:【當炮灰】(慣)炮灰:比喻為參加非正義戰爭而送死的士兵。指為參加非正義戰爭而去當兵送死。
【第88句】:【一人氣力擔一擔,眾人力量搬倒山】(諺)一個人的氣力只能挑起百斤擔;眾人的力量合到一起,就能把山搬倒。指人多力量大,困難再大也不怕。
【第89句】:【電線桿上插雞毛——好大的撣子】(歇)撣子:一種除塵工具,常用雞毛綁在小竹棍上做成。撣:諧“膽”。驚嘆或指責人膽子太大。
【第90句】:【陳谷子爛芝麻】指陳舊,沒有價值。老舍《四世同堂》: “為怕祁老人提起陳谷子爛芝麻而忘了正事,他開門見山的 說明了來意。”
【第91句】:眉毛上失火——紅眼
【第92句】:【風里楊花——滾上滾下】(歇)本指楊花隨風上下翻滾,轉指人感情、態度等變來變去。
【第93句】:【趙公元帥】民間認為“趙公元帥”是財神爺,供奉該神可以發財致富。 “趙公元帥”原為道教崇奉的神仙,也叫財神爺。名字叫趙公明,晉代時已出現。在《搜神記》中他是個冥神,在隋唐兩代,他是個瘟神,當時人們唯恐躲之不及。到了明代,趙公明被封為“正一玄壇元帥”,這是他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的來歷。這時趙公明的面目已煥然一新了,他不再是冥神、瘟神,而是能幫助做買賣者求財盈利的財神爺了。趙公明成為財神爺初期,知名度并不高,他是靠了明代通俗小說《封神演義》的大肆渲染描繪,才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后,趙公元帥手下便有了四位正神:招寶、納珍、招財、利市,聽從他的差喚。“招財進寶”一詞便始于此。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人們又把財神爺請回來了,在大小飯店的顯著位置,多有供奉財神的,以求好運發大財。但不要忘記誠信為本。
【第94句】:【熬過冬,就是夏】(諺)指熬過了冬天的嚴寒,夏天就必定到來。比喻人身處逆境之中,不必焦躁憂慮,耐心等待,定有轉機。
【第95句】:【豬來窮家,狗來富家,貓來孝家】(諺)舊指豬來使家窮,狗來使家富,貓來使家死人辦喪事。一說豬常到窮人家,狗常到富人家,貓常到耗子多的人家。
【第96句】:春天剛到,我就急著脫棉衣,奶奶在一旁說:“春寒四十五,三月還下桃花雪。春捂秋凍。你別這么急著換衣服。”(河南·焦作)
【第97句】:石沉大海——無影無蹤;杳無音信;有去無回
【第98句】:垃圾堆里的畫——廢畫(話)
【第99句】:水中撈月——場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