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曰:“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寫手生,三天不看腦生。”
最得意的門生子貢。覺得后面一句比較拗口,舉手發(fā)言,請求改一改。
孔夫子固執(zhí)地說:“不可也。”
孔夫子死后兩年,子貢去燕國講學,就大膽地把后面一句改為:“三天不看不是書生。”而且特別強調是他改的。
子貢為什么還要多兩個字呢,就是為了顯示他改的比老師的好,與老師的有區(qū)別。他心里的如意算盤是,以后有人提到先生時,也會說到他,這樣一來他的名字也跟先生名流千古。
子貢不知道人心這桿秤稱的星點,不那么簡單。有的人讀不懂的,他就是這種人。
子貢擅自改了老師的教案,后代人認為他很缺德,欺世盜名。所以沒有人把他的話傳下來。而圣人的第三句確實有點歧義,后代人干脆只傳前面兩句。《辭海》沒有這個注釋,《辭源》可能有,民間卻是這樣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