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辰光,宜興蜀山附近有個西望圩村。村上有個姓范的小佬①,名字叫鼎甫,因為家里窮,父母把他送到蜀山一個做茶壺的人家去當徒弟。巴望孩子學會一門手藝,弄口飯吃。
范鼎甫年紀小,孩子脾氣重,空下來總喜歡拿點紫砂泥捏個小雞、小鴨白相相。有一次鼎甫又偷空做紫砂小鳥,恰巧被師傅看見了。師傅面孔一板:"正經生活勿做,你今后吃啥?"鼎甫見師傅惹氣了,就趕緊把紫砂小鳥往桌上一放,紅著面孔,一聲勿響地做生活去了。師傅拿起桌子上的泥鳥看看,倒有幾分像,覺得這小孩很靈巧,將來能有出息。從心里歡喜,但想到紫砂行業從來只做茶壺,勿做別樣,要是茶壺做勿好,他今后怎樣過日子?所以對他很嚴格。
嚴師出高徒,沒到兩年,鼎甫做的茶壺就嘴是嘴,把是把。師傅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一天中午,鼎甫端了個碗,正坐在后門口吃飯。只聽見一陣"撲撲撲"的聲音,抬頭一看,一只蠻大的老鷹,正歇在不遠的一棵榆樹上,一只腳蜷著,一只腳抓著樹干,兩個翅膀扇呀扇的??茨訙适窃谑裁吹胤降鹦‰u,被人趕跑了,一直飛到這里歇氣。鼎甫眼睛瞪著老鷹,心里又活了,要是把這只老鷹用泥照著做下來,那才有趣呢。
他白天跟師傅做茶壺,等師傅全家睡了,就動手做老鷹。工夫不負有心人,十天下來,泥老鷹終于做成了,只差兩只眼睛還沒雕好。
雕老鷹眼睛是細生活,非日里做不成。這一天,大半日生活做下來了,師傅正在吃煙歇息。他就趁這個空檔,到自己房里拿起竹刀雕老鷹的眼睛。
雕好后,他橫看豎看,總覺得這只鷹的神態上仍然勿稱心,但一時又琢磨匆出。就這樣,他呆頓頓地立在那里思考,師傅見他去的時間長了,喊了幾聲,也無人答應,就放下手里的生活。出來尋找,他走到鼎甫房門口,看見鼎甫立在房里,旁邊泥凳上放著一只紫砂泥做的老鷹,一股火氣直往下升。怪勿道這幾天做生活心勿在肺上,原來又躲起來做這些勿三勿四的東西!"你是跟我學做茶壺,還是來白相的?"師傅不由分說,隨手拾起一根竹棒,對準泥凳子上的老鷹就打。鼎甫嚇了一跳,趕緊抱住竹棒,棒落在那只老鷹的頭上,還好,沒有打爛。他跪下來向師傅求饒:“師傅師傅,怪我勿聽你的話,你要打就打我,千萬別打這只老鷹,”師傅看徒弟這副樣子,心軟了,再細細看這只老鷹,做得活神活現,曉得徒弟花了勿少心血。于是他把徒弟扶起來,想了想說:“鼎甫,你比師傅強!你做吧,也許你能闖出紫砂行業的新門路來。”
師傅這么一說,徒弟的心寬了,他再看看自己做的老鷹:一腳獨立,一腳蜷起,雙肩縮著,兩翅微展,頭略微朝下,好像盯住地面上的小雞,馬上急急要振翅撲上去的樣子。但當頭吃了一棒,又顯出一副驚懼而又不甘心的神態。這正是他橫琢磨豎琢磨沒有想出來的神態,現在正好給師傅一棒"打"出來了。
鼎甫的這只老鷹,因為被師傅一棒打得好,所以就叫"一棒鷹"。后來還送到倫敦國際藝術展覽會上展出過,得到一個金質獎哩!從此,紫砂行業就出現了新產品,那就是紫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