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馬虎”這個詞形容辦事粗心大意、草率從事、不認真負責的人。要弄清“馬虎”一詞的來歷,還得從一段有趣的傳說談起。
宋朝時,京城有個畫家很出名。一次,他被人請去畫一只虎,剛畫一只虎頭,就有人請他畫馬。于是他就在虎頭后面畫了馬身子。請他畫馬的人驚奇地問:畫的是馬還是虎?畫家答道:“馬馬虎虎。”以后,他大兒子問他畫的是什么,他答是虎,二兒子問他畫的是什么,他回答是馬。
后來大兒子去狩獵,遇見一匹馬誤認為是虎,便將馬射死,結果只好給馬主人賠償損失。二兒子在野外碰上虎,認為是馬,便要騎它,結果被虎咬死。畫家痛心地把畫燒掉,并且做了一首詩以自誡:“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大兒依圖射死馬,二兒依圖喂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p>
從此,世間便有了“馬虎先生”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