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順應民意,市文化局將馬山廟會正式定名為青島馬山文化旅游山會,會期從農歷六月二十六日到二十八日,歷時三天。然而,馬山故事傳說也是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千百年來通過民間的口頭相傳,傳承了馬山傳統文化的精華。體現了勞動人民對匡扶正義美德的追求與向往,有著濃厚的鄉土特色和較高的歷史人文價值。其中,馬山廟中狐仙的香火極盛,雖然信仰荒誕不經,但是有著深厚的淵源。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關于狐仙胡三太老爺的一些經典神話傳說。
明永樂年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朝廷招賢文榜,頒布天下,各府州縣,不論庶民庸奴,但凡國人者,悉可應科舉之試,以備朝廷受用。
不久,皇榜就傳到即墨馬山一帶,在馬山的南邊有一個村子,村子的西邊有一個小湖,名叫秋月湖,在那秋月湖岸邊,有兩個賢者,一個是漁翁,姓馮名廣。一個是儒生,姓古名利。這一天,二人在城中相遇,于是同入酒館之中。置了酒肴,吃到半酣時,漁者道:如今朝廷頒布皇榜,但凡有學彩,詩書儒流,文義明暢之輩,不拘軍民者,俱可應試,像賢弟飽讀文彩之士,何不科舉應試,謀個官職,也好光耀門楣?古利愁道:赴京趕考沒有盤纏,怎可去往?漁者笑道:這有何難,老朽有錢,可助你一臂之力。古利聞言,自不勝喜。于是第二天,即收拾行囊,辭別老母,告別故友,赴京趕考,這才是:
待到年將三十六,藍衫脫去換紅氅。
宗族有光添欣喜,家產豐盈自然昌。
古利走不多遠,不想前邊有座高山阻住了去處,此時天色又漸漸拉黑,眼下正值荒郊野外,人煙俱無。正心憂面哀之際,但見前方清溪河岸有戶茅舍,茅舍旁立幾株大樹,樹梢頭挑兩個草把。古利見了,滿心歡喜,趕上前來,走到茅舍門口,只見那門外端坐一個老婆婆,正坐在草墩上績麻,古利走上前去,敬道:婆婆呀,我是即墨城人氏,赴京科舉的,路過此處,不想天色已晚,想在老婆婆這里借宿一晚,不知可否?老婆婆看了看他,沒有說話,就點頭應了。隨后將古利領到隔壁,自己就去做飯了。那老嫗先將小鍋取下,著火燒了油膩,刷了又刷,洗了又洗,然后才安在灶上。先燒了鍋滾水別用,卻又將些干菜,著水煎作茶湯,煎訖,老嫗從屋梁上取下一穗谷米,用手搓了搓,去除谷皮,然后將小米灑在鍋里,蓋了木蓋兒,就著火煮起飯來。古利站在一旁看的清楚,心里想:這老媽太慳吝了,搓了一小穗米谷,也只能喂喂鳥罷了。不多時,米飯熟了,老嫗揭開鍋蓋兒,只見鍋里滿滿的一鍋飯,熱氣騰騰的。古利看了后,感到很驚奇。隨后,老嫗拿來碗給古利盛上一碗,古利就吃了起來。飯后,老嫗打掃了一間雅房,古利進屋就睡了。
第二天,古利醒了,睜開眼左右看了看,不見老婆婆蹤影,呀!哪里有什么茅舍?卻是些老槐古松,檜樹楊柳。自己卻睡在那綠茵的石板之上,慌得一轱轆爬將起來道:哎喲!我的行李呢?到處找時,卻在那棵古槐樹下吊著,古利自語道:只怪我趕路身乏,睡得太死,怎么她家拆房子,響也聽不見響?正納悶間,自空中飄下一紅綃簡帖,落在古利的手中,揭開看時,上面朱書四句頌子,乃是:
寒廬非是俗人居,馬山狐仙立門庭。
神谷仙米施與君,一朝金榜快題名。
古利看后,卻才明白,原來昨晚的那個老婆婆是馬山的狐仙胡三太變化的。幾天后,古利來到京城,于是入場,正值大開選場。考畢,朝廷頒下皇榜,古利果然高中,第一甲第一名御點狀元。隨后跨馬游街三日,親赴瓊林宴。
上一篇:三大宗教領袖再度降臨
下一篇:非常老師之超級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