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1日早晨8點35分,錢士強在跟自己的養父母侯永吉夫婦一起,坐了一夜的火車之后,終于到達了沈陽。快步走出車站出口,他們叫了一輛出租車,然后朝東陵區方向駛去。一路上,錢士強的心始終被一種焦灼煎熬著。當出租車行駛到桃仙鎮,腦中殘留的童年記憶一時間奔涌而出——“啊,都11年了,現在終于回家了!媽媽,你還記得兒子小時候穿的那件紅毛衣嗎……”
年幼兒子被拐,“紅毛衣”成了最后的記憶
1999年春天,遼寧省建昌縣的農民錢勝國、李芳夫婦,跟同鄉一起去省城打工。于是,他們3歲的兒子錢士強也隨父母來到了沈陽。錢勝國頭腦活絡,加上為人豪爽,很快在沈陽一處建筑工地做了包工頭,租住在東陵區桃仙鎮。
2002年的一天,錢勝國外出辦事回來途經沈陽南站廣場,遇有人乞討。他仔細一看,竟是個40來歲的中年男人。一個有腳有手、高大健壯的大老爺們,怎么會干這個呢?看他渾身臟兮兮的,臉上一副饑餓難耐的樣子,錢勝國起了憐憫之心,就問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難?那男人自稱叫羅振海,是吉林人。前幾天從大連來沈陽,不想在火車上錢包被偷了,如今身無分文,只得不顧臉面地乞討。錢勝國想,大家在外都不容易,能幫一把就盡可能幫一把吧,于是,他把羅振海帶回桃仙,讓他在自己的工地上干活,還在同一棟樓租房供他居住……5歲的小士強很快同“羅伯伯”混熟了。善良的錢勝國哪兒會想到,他帶回來的竟是一只狼。
幾個月后的一天,工地發工資。羅振海拿到錢后,對在樓前草坪上玩耍的小士強說:“來,我帶你買糖去。”小士強便問媽媽“去不去”,李芳說:“去吧,但別淘氣。”不想,直到天黑,兩人還是不見回來。起初,夫婦倆還沒放在心上。深夜,兒子仍沒回來,這下他們才明白,孩子很可能遇上意外了。李芳哭著指責丈夫:“你對他的底細一點兒都不清楚,就帶回家?現在去哪兒找孩子?!”錢勝國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立即召人四處尋找,可毫無所獲。他隨即報警,警方查證羅振海用的是假名。兒子被拐了!從此,錢勝國夫婦的生活被徹底改變……
夫婦倆放下手頭上所有的事兒,開始了對兒子的尋找。帶著兒子的照片,他們疲憊而傷痛的腳印幾乎烙印于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這期間,他們花光了全部蓄,還舉債20多萬,卻一無所獲。
人海茫茫,孩子啊,你到底在哪里?多少個不眠之夜,望著遙遠的夜空,看別人家窗前的點點燈火,李芳抱著丈夫,回想小士強穿著新買的紅毛衣蹦跳著與自己道別的情景,淚眼婆娑。3年的時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能找的地方都找過了,所有的希望最終都化成失望,兒子身上的紅毛衣,真成了李芳最后的記憶……
李芳仍不死心。2006年上半年一天,李芳突然想到,兒子是在桃仙鎮失蹤的,假如他有機會回來,見不到父母怎么辦?說不定孩子這3年里還真回來過呢。想到這兒,她心急如焚,忙與丈夫商量,重租回原來的住處,等孩子回來。
此后,已一貧如洗的錢勝國夫婦便給別人打零工,一直生活在沈陽,等待著奇跡的出現。那么,小士強到底去了哪里呢?
事發當天傍晚,在“羅伯伯”的連哄帶騙下,小士強隨他們坐汽車先到撫順,再連夜坐火車從撫順去了吉林通化。在通化呆了兩天,“羅伯伯”又帶著他坐上了火車……連續幾天,看到他仍不帶自己回家見父母,錢士強哭個不停,平時和善的“羅伯伯”突然面露兇相:“你再哭,我把你從火車上扔下去!”小士強害怕了,安靜下來。此時,他聽乘客說,他要下火車的這個陌生地方叫同江。
懵懂中,錢士強只得接受眼前的事實,想家的時候,他便一個人躲在一邊偷偷落淚。兩個月后,“羅伯伯”又將他交給一個叫耿旭光的男人,而他也從此改名“耿濤”。耿旭光的妻子有嚴重智障,已有兩個女兒,全家靠種蘑菇為生。在耿家,還不滿6歲的小士強就開始學種蘑菇。時值寒冬,每天清早他就得在冰冷的水中攪拌種子消毒,沒幾天雙手皸裂,滲出血水來,一碰冷水便剌骨的痛。一天早上天剛亮,錢士強便被耿旭光叫起來干活,他想在床上賴一會兒,可耿旭光操起一根棍棒撲頭蓋臉地打來。小士強噙著眼淚,忍著刺骨的疼痛將皸裂的雙手伸入冰冷的水里……夢魘般的生活日復一日。
萬幸的是,耿旭光的妻子后來又懷孕了,耿旭光想到家里的經濟狀況捉襟見肘,很難養活4個孩子。經人介紹,他將小士強“轉讓”給當地的一位富商侯永吉。侯永吉時年43歲,原是當地一位有名的木匠,后來開辦了自己的家具廠,經十來年的奮斗,積下家產千萬。他已有一個女兒,渴望有個男孩兒承接家業,但妻子沒能再孕,侯永吉支付給耿旭光一筆錢,將“耿濤”帶回家中。此后,錢士強改名“侯新江”。
侯永吉夫婦對錢士強視若己出,自此,錢士強終于脫離苦難,過上了物質豐裕的生活。養父母新布置了一間房,墻上貼了一些兒童喜愛的圖畫,玩具滿屋子都是。擔心他自卑,養父母讓錢士強穿得比自己女兒還好。吃的呢?牛奶、面包、水果……應有盡有。來到侯家不到兩個月,侯永吉夫婦又將他送進本地最好的幼兒園。侯永吉還發現孩子有美術天賦,速將他送往繪畫興趣班……
想家的孩子啊,我們陪你一起回去
侯永吉發現,“兒子”的畫里,總是出現一條通往一棟小樓的路,路盡頭是一個正在晾衣服的母親。隨著年齡一年年增大,圖畫的內容變得豐富起來。錢士強上小學三年級時,在繪畫課上,他再次畫了這個畫面。不過,在畫紙的另一側出現了一片草坪,草坪上,有一個穿紅毛衣的男孩在遠遠地望著晾衣服的母親。畫的下面,他寫了幾個字:我想回家……
侯永吉看了兒子的畫,問他:“告訴爸爸,你畫的是什么?”“我小時候就住在這里啊!我媽媽總在晾衣服,后來被拐賣,就再也沒見過我媽媽。”侯永吉的眼睛濕潤了。沒有人比他更懂小士強不快樂的原因。他想,斬不斷的是血脈親情啊,如果可以,他愿意送他走上回家的路。可是,可憐的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啊!
后來,錢士強自己去文教店里買了一張很大的中國地圖。很多個夜里,他拿出地圖,用鉛筆在地圖上劃來劃去。懵懂的記憶里,他說自己的家在遼西。
上一篇:墨鏡里的一生情緣
下一篇:張國立對兒子動過武動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