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母親遭遇后院失火
康蕓和丈夫是成都的一對普通夫妻。丈夫下海經商后,一心只想掙錢的他忽略了對兒子劉康的教育,劉康初一時拿回的成績單令康蕓差點暈了過去,全是三十幾分。康蕓出生書香世家,其父為川大的古典文學教授,他特別重視對后代的教育。康教授找來女婿責備了一通:“別看你書房大,擺了些盜版的所謂經典藏書,可那全是垃圾,你兒子成什么樣了?”女婿被岳父罵得唯唯諾諾,只好拿錢來作后盾,告訴岳父,準備出錢讓康蕓陪兒子赴新加坡就讀中學,中學畢業成績優異者可直升英國的大學。康教授說這還行。事后,丈夫背過身對妻子說:“瞧你爸那迂腐相,一屋子的舊書,十足的迂夫子。”康蕓怒斥丈夫不尊重老人,說:“你懂嗎?那些叫古籍。”丈夫笑道:“送你們出國的可是我的鈔票啊!”
半年后,康蕓和兒子劉康參加中介公司的母子陪讀計劃赴新加坡去讀中學。臨行時,外公康教授送了一藤箱舊書給外孫。劉康進入了一所私立中學讀書,康蕓被安排到學校聯系的自租屋中。不久,兒子劉康從學校帶來一張又一張的賬單。康蕓隱隱覺得不對,心想會不會遭遇了留學陷阱,正在這時,康蕓收到丈夫要求離婚的申請。康蕓知道人心難留,便匆匆趕回成都,與丈夫辦了離婚手續。當康蕓顫抖地簽字時,丈夫過意不去,表示將—定承擔撫養孩子的義務,按時寄錢。康蕓怒道:“你就知道錢,孩子的人格教育更重要。我們離婚沒啥大不了的,可孩子的教育更難了!”
回到新加坡,康蕓得知學校已被勒令關閉。原來,這是一所沒有任何資質的學校。劉康慌了,驚恐地問母親下一步咋辦,康蕓便毅然決定:“轉學,媽媽想辦法給你轉學。”劉康見了母親的堅毅勁,內心有所震動。康蕓多方奔走,終于將孩子轉入了一所有正規資質的學校。入學后兒子仍寄宿,康蕓在學校附近租了間陋室。
劉康進了這所學校后,著裝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品學有了改觀。康蕓感到一絲寬慰。當聽到前夫已另娶的消息時,康蕓絲毫不為所動。好在前夫并未食言,仍按時給兒子寄生活學習費。這些費用,只能維持康蕓母子的最低需求。然而,人的轉變總有反復,有一天,劉康經不住幾個爛仔的引誘,偷偷跑到了酒館,不但違反了未成年人不準喝酒的規定,而且把酒館的玻璃給打壞了,新加坡的處罰非常重。酒館老板借機要挾康蕓,要么拿出一大筆錢消災,要么報警,這樣一來,兒子將被學校開除。留有劣行記錄的學生哪個學校敢要?當晚,劉康在母親面前痛哭表示今后再也不敢了。康蕓長久地看著兒子,然后說:“媽媽相信你能改好的。”
第二天一早,正是禮拜天,康蕓一咬牙,拿出了母子倆全年的生活費交給了酒店老板,尚差一些。兒子說:“我見街上有許多回收舊書的攤子,外公的那一藤箱舊書說不定值錢呢。”兒子的話點醒了康蕓。康蕓無奈之下,拿出幾本古籍書去舊書店,沒想到賣了筆出乎康蕓意料的錢。康蕓拿出一部分交給了酒店老板了事,剩下的錢對付母子倆的生活。哪知幾天后,一個偶然機會,康蕓從另一家舊書店老板那里得知,她那幾本古籍版本書,只得到了應值的五十分之一,康蕓方知自己當了冤大頭,懊惱不已。唉,虧自己還是學中文的,多少還知道點版本學,那么值錢的舊書被賤賣,怎么對得起父親。晚上對著熱騰騰的飯菜,康蕓竟咽不下一口。劉康見母親如此傷心,內疚不己。經此事件,康蕓遂決定自己干脆開一家舊書店。這時,已進入1998年。
開一間永不打烊的舊書店
康蕓從父親處借了些錢,租下沙蓮道一樓一底的舊式木樓,樓下作舊書收售門市,樓上住人。這樣,康蕓的“書香”舊書店開張了。為辦好這家書店,康蕓通過互聯網常向父親咨詢,如何識別珍本、善本,加之康蕓原來是學中文的,有點版本知識,她很快對古書市場有了一定了解。這時,前夫寄來的錢愈來愈少,康蕓只得豁出去在舊書市場一層身手。康蕓常常叫唯一的伙計看著舊書門市,自己蹬部三輪車跑到社區去搜羅舊書,風雨無阻,餓了就站在街頭啃面包,渴了到公廁接點自來水解渴。康蕓還常跑其他舊書店,偷偷學藝。她學著人家的樣,在門上裝鈴,但有購舊書者,哪怕是晚上,只需敲鈴即可。康蕓的信條是:對求知若渴的讀者,舊書店永不打烊。康蕓的汗水沒白流。幾部珍本、秘本、孤本讓康蕓賺了第一筆。
見母親整日勞累,還要照顧自己,劉康斷絕了和社會上一些爛仔的來往,上課格外認真,到了期末竟拿回了一張獎狀。見到兒子拿回平生第一張獎狀,康蕓流下了欣慰的眼淚。為能把兒子培養成才,康蕓想,吃再多的苦都值。
假期到了,劉康主動提出幫母親打理舊書攤,康蕓最初不同意。兒子保證不耽誤學業后,她終于同意了,這樣也好,讓兒子知道人生的不易。劉康晚上學習,白天幫著打理,舊書店內散發出濃郁的讀書氣息,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愛書者。
不久,命運之神再度把這對母子拋到了選擇的關口。他們遇到了一個來自英國的書癡漢約克,他年近40歲,暫居新加坡研究東方文化,漢學碩士,精通中文,蓄著滿瞼大胡子,中文名叫韓克。一連幾天,韓克總愛登“書香”舊書店,摘抄資料卡片,為寫論著作準備。
淘舊書淘出一段姻緣
從此,韓克成了“書香”的常客,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餓了到外面的小餐館湊合一頓。康蕓在他身上,發現了中國舊式知識分子那種青燈孤影、潛心苦讀的影子。
“書香”的業務越做越大,一天,青霞社區有人約康蕓上門收購舊書,兒子尚未回家,而雇的小工剛請了幾天假。眼看時間到了,不按時赴約,那一大堆舊書說不定就被別人收走。正焦急時,她瞥見了在書店一角翻舊書的韓克,就試探性地問韓克:“韓克先生,你愿幫我照看一下店子嗎?”韓克一口答應下來:“沒問題,夫人,你就放心去吧。反正這些天我也閑著,我的論著送去出版了。”康蕓這才放心地走了。
中午康蕓回到書店。一進店里,她眼前一亮,“書香”到處打理得干干凈凈,韓克交給她2000新元。原來,他還成功地賣出一本舊書,而康蕓原以為這本書充其量就值200新元的。康蕓為答謝韓克特請他與自己一塊吃晚飯,韓克也不客氣,大大咧咧留在了康蕓那簡陋的房里。一頓可口的中餐把韓克吃得搖頭晃腦,說吃這頓飯有回家的感覺。康蕓聽了,臉上飛起了紅云。此后,一邊翻閱舊書,一邊給康蕓照看一下舊書店成了韓克的常事。韓克開玩笑對康蕓說:“我成了你雇的小工。”康蕓聽了連聲說:“不敢當不敢當,我這個小店怎么雇得起漢學碩土。”
隨著康蕓和韓克交往的加深,康蕓對韓克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這個威爾士人今年39歲,比自己大兩歲,前女友由于經受不住韓克鉆故紙堆那種苦行僧似的生活,與他分道揚鑣。韓克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博得了康蕓母子的好感,他那種無拘無束的性格令劉康也十分喜歡,兩人竟成了無活不談的好朋友,常到公園去玩,或去踢球,偶爾也談文化、哲學、人生。在韓克的帶動下,劉康讀書更加認真,成了上榜優秀學生。為此,康蕓十分感激韓克,常留他一塊吃飯,次數一多,康蕓對韓克竟產生了別樣的情愫,但她又不好意思表白。
上一篇:求婚,一句試探性的話和一張紙條
下一篇:北京時間不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