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伙夏海波出生于魚米之鄉的湖北天門,高考前夕,他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無奈輟學,拄著雙拐踏上了行乞之路。在生命的寒冬,一位女孩對他不離不棄,給予他世上最甜美純凈的愛情滋養,讓他煥發出生命的潛能。2008年9月,他的自傳體小說《乞討日記》由武漢出版社出版,他被人們冠以“史上最牛乞丐”的稱號!
戴眼鏡的乞丐
與漂亮女大學生
2006年7月24日,下午4時,火爐武漢暑氣正盛,陽光耀眼,中百超市門口,身材瘦小,戴副近視眼鏡的夏海波已經石雕般站了半天了,他右手拄著竹杖,左手提著一只黑色編織袋。忽然,他向四周張望了下,迅速從編織袋里拿出一張硬紙殼做的牌子,掛在了脖子上。牌子上寫著:泣血求助,要飯!一會兒工夫,他身邊就圍了一圈人,“年紀輕輕的,多丟人啊。”“不知道是不是騙子!”七嘴八舌的議論聲,讓夏海波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不久,夏海波收到長沙一位叫小雪的女大學生的來信。她鼓勵他要堅強,還隨信夾了100元錢和一本書。讀著信,夏海波的心情突然變得好起來。他拿起擱下多年的筆,給這位善良的女孩回信。一周后,他收到她的回信,兩人成為無話不說的筆友。在貧病而孤寂的歲月,夏海波最快樂的事就是收到小雪的信。
2002年,失去生活信心的夏海波離家出走,他想在離開人世前見上小雪一面,就把首站選在了長沙。兩人把見面地點選在烈士公園。當一襲白衣長發飄飄的小雪出現在眼前時,夏海波怔住了:她不是他的同學曉惠嗎?
曉惠與夏海波是同鄉,從小學到中學,兩人一直是同班。曉惠身世凄苦,父母早年因病去世,她跟著年邁的爺爺一起生活。那時,夏海波經常幫她去菜園薅草,到棉花地里打農藥,兩人結下了超出同學情的深厚友誼。后來,兩人同時考上天門中學實驗班,高一下學期,曉惠因故轉學,與夏海波失去了聯系,對他患病的事一點也不知情。后來,曉惠考上長沙一所大學,爺爺也去世了,她全部的經濟來源就靠她課余打零工。家鄉沒有了親人,她一連幾年都沒有回去。直到不久前,她從報紙上看到了夏海波患病的消息,驚愕之余,連忙提筆給他寫信。為了讓他安心養病,她化名“小雪”……
重逢后,兩人都很激動。當曉惠得知夏海波對生活絕望的想法后,當即打斷了他的話,說:“活下去!我不會丟下你不管的。”她在學校附近給他租了間民房,白天她去學校上課,晚上過來陪他說話,給他送來吃的。還帶他去校園里散步,讓他感受那蓬勃的青春朝氣。夏海波漸漸打消了死的念頭。
冬天來了,夏海波的腿漸漸不能走路,即使躺在床上,髖關節的疼痛也會像錐刺一般,疼得他滿頭大汗。見他難受的樣子,曉惠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與他“同居”。這樣在他疼痛難忍的時候,她可以為他按摩,用熱毛巾為他敷腿。一次,在朦朧的睡意中,夏海波緊緊地抱住了身邊這個青春飽滿的溫暖身體。當他睜開眼時,不由得尷尬萬分,曉惠卻紅著臉認真地對他說:“沒關系!其實,除了爺爺,我早把你當成了世上最親的人!”夏海波眼眶一紅,用瘦弱的胳膊將她摟得更緊了。
兩個苦命的人兒,像兩只寒號鳥一樣相依為命。那是一段很苦,卻很幸福的日子。曉惠做家教、發傳單,每天要很晚才能回來,但無論多晚,他都會倚在門口等她;為了省錢,兩人同吃一份飯;他吃藥嘴苦,她就到山上給他摘橘子……
2005年,曉惠畢業了,她帶著夏海波來到武漢,在漢口分金村租了間民房,她在一家酒店找了份領班的工作,總算安頓下來了。為了減輕曉惠的負擔,夏海波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第一次領到工資,恰逢曉惠的生日,她為自己啥也沒買,卻買了一個透明的、刻著心形水晶的玻璃杯,送給了他。夏海波很生氣,說我有喝水的杯子,真是浪費。曉惠嗔道:“你這個傻瓜,杯子杯子,就是一輩子啊。我倆要永遠在一起!”夏海波憐愛地把她摟在懷里。他想哭,卻不知是因為高興,還是因為悲傷?
2006年的一天,夏海波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去菜場買菜,周圍的人指著他竊竊私語。一位賣菜的漢子對他說:“你一個渾身是病又窮又丑的殘疾人,竟然有這么漂亮一個女大學生陪在身邊,真是傻人有傻福啊。”雖然是句無心的話,卻在夏海波心里掀起了波瀾。難道一個大男人,要永遠當吃白食的廢物嗎?而他的身體狀況,除了乞討,能做什么呢?思前想后,他準備好了一套乞丐行頭,走上了街頭……
欲哭無淚
那個被綁架走的身影
時間一分分過去,夏海波沒有討到一分錢。櫥窗里那只布娃娃的眼睛似乎一直盯著他在看,仿佛在嘲笑他。他的手心出了汗。下班的時間到了,路人漸漸多了起來,終于有人施舍了。對每一位給錢的人,夏海波都感激地深鞠一躬。天黑了,他總共討到了40元錢。這是他平生第一次賺到錢,他收起牌子,心情復雜地往租住屋一步一挪地走去。途中,他“奢侈”地買了個小西瓜給曉惠帶去。
曉惠早已回來了,她放下手中的針線活,接過西瓜,驚訝地問:“這是哪來的?”“發傳單掙的。”他一邊回答,一邊把袋子里裝著的乞討牌子塞進床底。“很累吧?你腿腳不方便,以后別去了。”夏海波將瓜切成薄片,拿起一塊喂給曉惠吃,她羞澀地咬了一口又推給他。夏海波心里既心酸又欣慰:自己終于“掙”了一回錢,請心愛的女孩吃了她最愛吃的西瓜。
從此,在喧鬧的武漢街頭,多了一位瘦弱、文質彬彬的年輕乞丐。天長日久,他已經很老練了,知道什么地方人流量多,什么樣的人容易施舍。只是,靜靜地立在街頭,他想起昔日的青春飛揚,那時的未名湖之夢,已經桃李花開的同窗們,他心頭還是不是滋味。
有一次,為了討到更多的錢,夏海波在牌子上加了一句話:“救救我媽媽!”果然,善良的人們相信了。一個女孩送給他一袋蘋果、雞蛋和一只燒雞,說:“給你媽媽補補身子。”他的心上撕開了一道極細的口子,她的話像一把鹽灑在上面,他騙人了啊!夏海波羞愧難當,第二天,他把這行字擦去了,換成了一個英文單詞:Beg!(乞討)。
有記者把他用英文乞討的照片發到了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巨大反響,紛紛稱他為“史上最牛乞丐”,一位臺灣的網友還直接往他的銀行賬戶里打進了300美元……夏海波再次上街乞討時,經常有人會認出他來,他討到的錢更多了,有一天竟討到了200元。
紙終究包不住火。2007年春的一天,曉惠一早去上班了,夏海波把那張乞討的牌子從床底下拿出來,見有的字不清晰了,就用鋼筆在上面把顏色加深。正在這時,返回家拿東西的曉惠推門走了進來。他心里一驚,牌子掉在了地上。“要飯”兩個字赫然映入曉惠的眼簾。她的目光從牌子上移到他的臉上,又從他的臉上移到牌子上,臉上的表情像天氣一樣瞬息萬變。靜默了幾秒鐘,她撿起牌子聞了聞。夏海波腦袋中“轟”的一聲響,等待著一場暴風雨的到來
上一篇:完美的愛等
下一篇:不說再見,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