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當陶艷波拿到兒子楊乃斌的大學入取通知書時,不僅緊緊抱住了兒子,兩人淚流滿面……一瞬間,往事的一幕幕像放電影一樣呈現(xiàn)在腦海里。這些年,為了聾啞兒子能和正常人一樣接受教育,她辭職做了兒子的同桌,充當兒子的“耳朵”。如今,兒子不僅學會了說話,還能和正常人一起學習和交流,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母愛里有多少不舍與堅定
都說十聾九啞,難道兒子從此要面對殘酷的無聲世界?陶艷波心有不甘,帶著楊乃斌四處求醫(yī)。陶艷波不知跑了多少醫(yī)院,北京、天津、南京,只要能夠治療聾啞的醫(yī)院,她都跑遍了,可是沒有地方能醫(yī)好楊乃斌的病。
為了給兒子治病,陶艷波整個人瘦了一圈,不少人都勸她:“你也盡心盡力了,就別再跑了。如果能治好孩子的病,這么多醫(yī)院跑下來也該有結果了。”還有的人干脆勸陶艷波再生一個孩子,不要對楊乃斌再報任何希望了。可陶艷波下定決心不放棄:“只要還有一點希望,我就會竭盡全力讓孩子好起來,過上正常的生活!”
楊乃斌到了要上學的年齡,按說,應該送楊乃斌到聾啞學校。但是,陶艷波卻不顧丈夫的反對和療養(yǎng)院的挽留,辭去工作,帶上兒子返回老家齊齊哈爾,租住在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里。陶艷波自學唇語,教孩子學知識。
在陶艷波不厭其煩地耐心教導下,楊乃斌學會了漢語拼音聲母、韻母的發(fā)音,陶艷波笑了,她為孩子的進步而感到欣慰。能讓孩子接受正常的正規(guī)教育,是陶艷波始終不變的想法。除了繼續(xù)教唇語外,陶艷波還讓楊乃斌學習畫畫,為的是讓他把想說的話畫出來。正是楊乃斌的畫,最終成為他進入正常學校的敲門磚。
帶著楊乃斌,陶艷波找了附近的好幾所小學,校長得知孩子的情況后,都拒絕了陶艷波母子倆。后來,陶艷波來到了齊齊哈爾鐵路六小,她接連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都帶著楊乃斌從早晨開始站在學校門口,直到最后一次,校長被陶艷波母子倆的執(zhí)著精神感動了,決定讓楊乃斌留了下來。但校長說:“孩子聽不見聲音,怎么來完成學習呢?”陶艷波略加思索:“那我能陪他一起上課嗎?我充當他的耳朵。”從此陶艷波成了兒子的“同桌”,在學校成了一抹獨特的風景。
課堂上多了一位聾啞同學和一位阿姨,這讓班里的學生十分好奇。有些調皮的孩子搞起了惡作劇,不是把楊乃斌的助聽器當玩具就是把陶艷波的板凳藏起來。陶艷波沒有生氣,她想:要想兒子能和這些同學一樣正常學習,就必須融入到孩子們中間。為此陶艷波經(jīng)常幫楊乃斌班上的同學削鉛筆、打掃衛(wèi)生,有時就像母親一樣關心著他們,后來那些調皮的同學也不好意思再拿陶艷波母子倆開玩笑了。
課堂上,陶艷波讓楊乃斌看老師的唇語,而老師講課的語速比較快,楊乃斌根本跟不上老師的口形,上課總走神,為了讓兒子集中精力聽講,陶艷波在兒子走神時,常會掐楊乃斌,讓他注意看老師的口形,一堂課下來,陶艷波和楊乃斌常常是一身大汗。身邊的人也開始勸陶艷波:“還是讓孩子去上聾啞學校吧,不要這樣遭罪了。”可陶艷波沒有放棄,她相信只要更多的付出努力,兒子一定會進步的。
上課的時候,陶艷波還要忙著記筆記,她把老師講的東西盡量多地記下來,回家后講給兒子聽。盡管陶艷波下了很大功夫教楊乃斌,可兒子的成績很不理想。有時候一道簡單的數(shù)學題,陶艷波講了不知多少遍,楊乃斌還是做不出來。陶艷波有時也會偷偷落淚,但一想到兒子還要繼續(xù)求學,不管多難多苦,她都一個人咽到肚子里。
兒子的進步是媽媽的驕傲
1999年秋天,楊德智從北戴河到齊齊哈爾看望陶艷波母子倆,一家三口吃飯的時候,楊乃斌想吃桌子上的螃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夠不著,情急之下竟然喊了一聲“媽”,盡管發(fā)音不是很清楚,陶艷波還是從廚房沖了出來:“什么?兒子你再叫一句!”楊乃斌笑了笑。陶艷波和丈夫楊德智都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兒子會說話了!兒子會喊媽了!”陶艷波笑著,眼角還掛著晶瑩的淚珠。
兒子無意間叫出的一聲“媽”,讓陶艷波的信心大增,她加大了對楊乃斌唇語的訓練,一遍又一遍地教他學習,日積月累,楊乃斌慢慢地可以借助助聽器和唇語和別人進行簡單的交流。
隨著學習的漢字數(shù)量增加,楊乃斌開始練習筆畫順序,一次放學回家,陶艷波教他學習漢字的筆畫,可楊乃斌總是把一些筆畫搞混淆或是倒插筆,一連練了一兩個小時,楊乃斌失去了耐心,把助聽器拽了下來扔到地上:“我不要學習了,我不要上學了,這樣學習我很難受。”陶艷波非常生氣,打了兒子一巴掌,楊乃斌委屈地抽泣起來:“我為什么不如別人,我怎么聽不見聲音,我心里多么著急,多么害怕啊,媽……”看著兒子傳遞出的自卑與膽怯,陶艷波不由得鼻子一酸,她一把摟過兒子:“不要怕兒子,媽媽就是你的耳朵,只要你和媽媽一起努力,你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甚至超過別的孩子的。”說完陶艷波也是淚流滿面,楊乃斌懂事地幫媽媽擦掉眼淚,使勁點了點頭。
從這以后,楊乃斌非常刻苦,每次回到家媽媽輔導他做完功課,他還要自己多練習幾遍,直到媽媽再三催促才上床睡覺。在陶艷波和楊乃斌的感染下,許多同學也很友好地幫助他們母子倆,主動和他們交流,而陶艷波和楊乃斌也成了學校活生生的勵志故事。小學四年級時,語文老師為了讓楊乃斌提高作文寫作能力,對他單獨進行輔導,有時一篇作文會提出許多修改意見,楊乃斌也不嫌煩,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提高。漸漸地楊乃斌的成績上去了,每次測試都名列前茅,這讓陶艷波感到非常欣慰。而更讓她高興的是,楊乃斌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朗,真正融入到了同學中間。
上一篇:你的左手,美麗的意外
下一篇:母愛的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