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年9月26日,用時近3年、歷經(jīng)九死一生完成有生第三次遠洋冒險、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途中對西班牙船隊極盡搶掠之能事的德雷克,顧不上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率領船隊甫回至倫敦普利茅斯港口,便急不可耐地向劃船擦肩而過的漁夫打探:那婦人可是安好?
此時的德雷克尚孑然一身,他說的婦人,顯非太太,是哪位女士讓他如此牽掛呢?
伊麗莎白一世,他的大老板。
每一位成功的大海盜背后,都有一位讓其服服帖帖的大老板。如奧斯曼土耳其的蘇萊曼一世之于巴巴羅薩(紅胡子)兄弟中的阿雷丁。桀驁不馴的阿雷丁,為什么任何場合下提到蘇萊曼一世都會禮敬三分?他深知,沒有蘇萊曼一世,自己就失去了自由轉換官盜身份的空間,也沒有了洗白財富的通行證,更罔談什么青史留名了。
伊麗莎白一世對于德雷克的重要性,有過之而無不及。女王不但給了他經(jīng)營私掠船的授權,還是這次冒險遠航的主要股東。更重要的是,行前,女王對他的這次航行另有一種充滿政治意味的囑托。1576年,當?shù)吕卓松性诨I備這次航行時,伊麗莎白一世便咬著牙根兒斷定,報西班牙人多次侮辱我之仇的機會到了。這位即位時就立誓自己只嫁給英格蘭的中年處女,希望德雷克能夠通過征服大海的成功,樹立英國在海上蠶食西班牙的標桿,進而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海洋冒險事業(yè)。
女王厚望的背后,是英國在西班牙面前的尷尬。其時,作為當仁不讓的世界頭號大國的西班牙,國勢正如日中天,歐洲有能力與之爭鋒者,唯有法國。而兵力僅為西班牙的1/7左右的英國,則仍在成長的路上,不過與荷蘭、瑞典影響力相當,同是側翼歐洲的三流小國,多數(shù)情況下,沒有話語權,只能選擇在西班牙和法國之間站隊。
而西班牙,因強于法國,又常常是英國選邊站的首選或不得之選。伊麗莎白一世的前任,其姊瑪麗一世當政期間,與西班牙和親不說,內政外交亦仰其鼻息。俟伊麗莎白一世承繼大統(tǒng),先是瑪麗一世尸骨未寒之際,即受西班牙脅迫,要么嫁給西班牙國王姊夫菲利普二世,要么嫁給他指定的西班牙國戚。及至發(fā)現(xiàn)伊麗莎白一世毫無此意,西班牙又挑撥英國天主教徒和持不同政見者,刺殺她、制造騷亂甚至推翻她,她還得佯作不知,敢怒不敢言。
國恨、家仇、個人恩怨交疊。伊麗莎白一世向德雷克所說的多次侮辱,指的就是這些心痛往事。這從另一個側面表明,其時英國內外部環(huán)境的復雜多變。
詭譎莫測,3年的時間,英國變天的概率實在太大了。而無論伊麗莎白一世對西班牙表示臣服,還是英國的國王換了西班牙的屬意者,對德雷克都是個壞消息。且不說劫自西班牙人的財富合法性蕩然無存,他個人的腦袋可否繼續(xù)掛在脖子上也得打個大大的問號;至于女王3年前交心長談所暗許的錦繡前程,當然更會成為一簾幽夢。
德雷克不辱使命,在收獲富可敵國的財貨同時,多次狠狠敲打西班牙。凱旋后急于確認伊麗莎白一世依然大權在握的急迫心情,由此可想而知。或是或否的一來一去,對他個人而言,真的是不同的人生際遇和名利場世界。
自然,如果能還原當時的場景,伊麗莎白一世獲知德雷克返航英國的興奮,應該不亞于德雷克。德雷克的成功,為英國和她本人帶來的紅利,遠超3年前她的個人想象。
一方面,仍與原來的推斷一致。在正規(guī)軍不能與西班牙相提并論的情況下,推行海盜戰(zhàn)略,可以通過非正式的、游擊戰(zhàn)的方式,避免兩國正式戰(zhàn)爭,在海外戰(zhàn)場削弱西班牙,讓其吃盡苦頭,啞巴吃黃連,有苦不能言。
另一方面,也為英國的野心提供了更多拓展空間。德雷克馳騁海上的壯舉,有利于增強民族自信和國家凝聚力,在海外冒險事業(yè)上形成凌厲有力的德雷克現(xiàn)象,幫助英國潤物細無聲坐實海洋強國,形成海洋發(fā)展與競爭齊頭并進的內外兼修格局。
后來的許多事情,有意無意地提供了驗證。
倫敦萬人空巷,男女老少傾家而出,為德雷克和他的團隊的還歸,自發(fā)形成了一次聲勢喧囂的歡迎禮。大家像審視珍稀動物一般把他們圍個水泄不通,追問著、討論著這些夠爺們的男人在海上經(jīng)歷的危險和絕望,斬獲的財富和聲望。
高潮遠未到來。德雷克回到倫敦半年后,1581年4月的某天,那位婦人全然不理顧命大臣的反對,毅然決然,比電影《伊麗莎白黃金時代》中西班牙人惱羞成怒的評價海盜的船都開到你床上了更進一步,以國家的禮儀表達對德雷克的首肯,登上魔鬼海盜的戰(zhàn)艦,親自為之封爵,聽他講大風大浪中的見識,看他展示帶著遠方海腥味的物品。隨后,德雷克成功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再后,德雷克被任命為海軍中將,這應該是她對德雷克出發(fā)前兩人之間談話的最好回應了。
于是,德雷克成為國家榜樣,英國迎來了一個海盜時代。不久,連伊麗莎白一世小時的玩伴、貴族華特瑞利都忍不住一試身手,前去北美,為英國尋找到了一塊殖民地,并以伊麗莎白貞潔女王(The Virgin Queen)的名號謂之Virginia,亦即今天美國的弗吉尼亞。
之后的兩三百年間,幾乎所有的熱血青年,都夢想像德雷克那樣,經(jīng)由英雄主義的個人冒險,一舉成名、出人頭地。正如英國史學家屈味勒林所歸納,海上的遠征兼謀利,吸引英國人前赴后繼。大洋外未上圖的世界,各有各的珍物奇跡,恭候歸來講述盛事,不成則永遠不回的海洋冒險家前去問津。
英國和伊麗莎白一世也很快如愿得到回報。
西班牙打劫的財富、殖民地不斷被英國收入囊中不算,自以海盜船為主的英國海軍在1588年的英西大海戰(zhàn)為始,西班牙一天不如一天。英國終于有了與西班牙扯破臉的底氣,攘外安內雙管齊下。于外,把斗牛之國一步步從神壇上趕下來的過程,就是其展現(xiàn)國際范兒,傳遞重塑歐洲和全球意愿的過程;于內,處決同西班牙存在利益牽連,幻想取伊麗莎白一世之位而代之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則昭示著,從此以后,英國只是英國人的英國,外來勢力干涉內政的往事,已經(jīng)完全翻篇。
伊麗莎白一世,也因此積累了彪炳英國史冊的最雄厚資本。
她留下了很多佳話。骨子里是個小女人,妝束每每領倫敦上層社會之先,年過四旬仍有法國小貴族對其沉迷不已;對近侍顏值的要求幾近苛刻,一位男神級的大叔,只因缺顆門牙,到手的宮廷飯碗就被她一句話否了。心里卻裝著一個大男人,重用曾經(jīng)迫害過自己的能臣,與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果決談判,進行用婚姻制衡廷斗和歐洲政爭,為自己掌控局面、英國積累實力贏得時間和空間每件事都考驗著她承壓的極限。她之所以位列英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君主之一,為斗敗西班牙、把英國送入大國通道打開序篇并打下戰(zhàn)略基礎,無疑才是主要原因。
不過,雖海盜崛起屬于無奈之舉,然而,畢竟不怎么光榮。伊麗莎白一世,為自己的國家,不惜犧牲小我的幸福和聲譽,于英國為大公無私,于世界卻不啻于不加掩飾的自私甚至下作。奴隸貿易、鴉片販賣、公然搶劫的合法認可,她都首開英國君主的先河。歐洲人稱其海盜女王,固然有從政治上貶抑她的需要,但并非全無道理。如果說,近代意義的歐洲國際政治的叢林演繹,從西班牙開始,那么,近代意義的全球政治的叢林演繹,是從伊麗莎白一世治下的英國開始的。
無疑,伊麗莎白一世生活上開放、婚姻上矜持,內部治理寬宏、國際關系強硬,外表幽默風趣、內心孤獨理性的雙面特征,直接決定了海盜崛起的國家道路選擇,也直接決定了英國紳士與海盜共存的矛盾品格,以及國家光榮史與國際灰暗史交織、國內認同與國際批評相映的吊詭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