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完了香煙,空氣中的煙味揮之不去,在眼前幻化成各種各樣的弧線,如神話中仙女身上的絲帶一般。電視頻道雖多,但是找了好幾圈也沒能找到讓我中意的節目。正處無聊之際,我想起了一位朋友給我說的一個他的家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和朋友的家里人一樣,都是做生意的,而且,這個故事也是他整個家鄉的人都知道的。
那是一個普通的小鎮,有不少的小青年經常在街邊練習街舞之類,時常也可以看到一對年輕的情侶手挽著手,親親愛愛的走在街上。若置身此地,或許還能感受到一二悠閑吧。植物的微笑映射著陽光,花瓣下的小蟲子正在輕輕的舔自己的觸角。
鎮上有一位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名叫張正,沒什么社會經驗,也沒什么高學歷高文憑,臟活累活他也不愿意去干。但是他家里還算有點底本錢,于是拿來準備開一家珠寶店。店旁是一家食品店,也是這個鎮上唯一的一家,食品店的老板是一位已經年過60的老太太,待人不算太熱情,人也很貪財,但是沒事兒的時候,經常找人聊天,這家食品店也經營了10年之久,口碑和生意都非常好。也正是因為這家食品店,這里似乎成了這個鎮的中心區域。張正把珠寶店開在這里,的確是明智的選擇。
新店開張三把火,當天,張正珠寶店里的金銀珠寶全部8。8折,心想著圖個好兆頭。可是鎮上的人大多數都是進去看看熱鬧,湊個人數,混個臉熟,還有的則是去和張正討價還價,嫌價格太貴了,再有一對梁上君子,親親愛愛的到店里左右張望,正準備下手,被張正抓了個現形
開張當天晚上,張正躺在床上,心想著在這鎮上開一家飾品店錢途不大。雖然說這個鎮上的經濟水平還算不錯,但是和城里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大截,再有小偷小摸的人也多,防不勝防,總有一天要倒大霉。真是腦袋發熱不想事兒。可是這都開了張了,還是先干一段時間再說吧,再者說,現在店面的位置也是不錯的呢。
第二天,張正在柜臺等著人來。望著街上走過的人群,靜靜的發著呆,時不時的拿出他的蘋果手機來玩手機游戲以消磨時間,店里一個19歲的打工仔也跟著無聊了一天。在看老太太的食品店呢,進進出出的人就沒停過,簡直像螞蟻巢穴一般。
一天過去,除了人們羨慕的的目光進過珠寶店以外,可能就只有流動的空氣進進出出了吧。除此之外,張正也刷新了游戲里的最高分記錄,算是一天的努力吧。直到晚上8點,正當張正準備關門時,隔壁食品店的老太太居然來了。張正一瞧終于有客人來了,立馬笑面相待。老太太走到哪,他就跟到哪,老太太問什么,他就說什么,招待的非常不錯。老太太選了10 多分鐘,終于看上飾品架邊上的一對翠玉手鐲。這鐲子青綠的刺人眼球,再加上飾品店里柃檬黃的光線一照,簡直漂亮的讓人愛不釋手。老太太說,這一對她買了,老伴兒和兒子在城里,回頭給他送一支過去,等到兒子結婚那年,在送給兒子和兒媳婦。
老太太的兒子在城里闖出了名氣,買了一套小洋房住著。半年前,她和老伴兒搬過去城里,住了一段時間,老太太忽然鬧著要回鎮上。兒子便有些不高興:難道是自己當兒子的沒孝敬您老人家?這錢也找到了,房子也買了,您和父親也搬進來住了,這怎么又鬧了要回鎮上呢?。老太太沒多想,就說想鎮上的那些熟面孔。她老伴兒也想留她住在城里,但是老太太說什么也不肯,當天就收拾行李回來了,留下兒子和老伴一臉的無奈。現在送這支翠玉手鐲過去老伴那里,也是為了緩和一下矛盾。
老太太拿好了鐲子,給了錢,一臉燦爛的笑著走出了珠寶店。張正忙上去送了兩步:歡迎下次再來啊!。
沒過幾天,老太太又來了。這次,說是給她自己單獨買個首飾。張正一聽這話,連聲答應道好,高興得眼睛瞇成了兩條縫。幾分鐘后,老太太從珠寶店走了出來,陽光底下一照,她的脖子上閃閃的發出星星似的金色光彩,正好圍了一圈,用光彩奪目也不夠形容那一圈星光的美。如此高純度的金光反射,在珠寶店里,估計,也只有黃金了吧。
又沒幾天,老太太再次走進了珠寶店。說是手上脖子上都有了,就差耳朵上了。說完,又買了一對金耳環。這樣一來,老太太是渾身金光啊!自老太太買完3次首飾之后,接連3個月都沒人再去買。張正看著自己開的這飾品店,嘆了口氣,準備收拾收拾,過幾天就換地兒做生意。
忽然,張正雙手一拍!想到一條妙計。翌日,張正賣掉了店里所有的珠寶,又請了一支裝修隊。看樣子他是準備轉行了。
一個星期之后,店面裝修好了。店門口又立這告牌:一律6折!
等待了1個星期的的男女老少一擁而入,在店里你爭我搶,有的還帶上家里幾口人一起來搶購,就憑這小小門面的面積,根本不能容下當天到場的所有人。張正,也開了一家食品店,而且規模比老太太的那家大,食品種類也更多,再加上新開業大喜打折,更是讓人皆大歡喜。
老太太在馬路對面呆呆的站著,重重的皺了一下眉頭
自張正轉行以來,生意一直紅火,店里還請了不少人,又安裝了攝像監控等,和鎮上其他店鋪比起來,可以實力非凡來形容吧。他自己平時也沒老閑著,沒事兒就找人聊天,毋寧說是專門找人聊天,好像這才是他的工作似的。漸漸地,這個鎮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張正這號人,由于他對人十分熱情,而且大方,很少和別人計較錢的問題,幾乎全部的人都去了張正店里買東西。老太太呢?生意差了,也不找人聊天了,因為,一聊起天來,十有八九都拿張正來和老太太做對比。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老太太店里一直沒什么生意,但是這也并不影響老太太生活,直到有一天,一個小年輕對老太太說:張哥年輕,氣度就是大。婆婆您可就愛計較了,上次差了您3毛錢,您都不賣給我呢。小伙子雖然是用開玩笑的口氣說話,但是氣得老太太直咬牙:那你去他那買啊!以后都別上我這里來!老太太一臉通紅,眼里直冒火花。
當天,她給城里的兒子打了個求助電話,叫兒子來幫忙。老太太的兒子一聽這話,心里一下就蒙了,不過還是答應了下來。一天過去了,老太太的兒子沒來;兩天三天過去了,還是沒來,老太太心里慌了,馬上又打電話去了:兒啊,我這個當媽的雖然說不愿意和你住在城里,但是也不代表我就不是你媽了呀,你小時候,還是我給你換的尿布呢。說好的幫我,怎么3天都不見你人影呢?兒子不慌不忙的,喝了口水說:媽,這事兒已經幫您搞定一半了,您放心好了。老太太聽了,將信將疑的樣子,又琢磨了一會兒,說:兒啊,這一半是個什么進度啊?老太太的兒子又喝了口水說:放心,這事兒絕對沒問題,我不去偷,也不去搶,是張正自己的問題。老太太聽得云里霧里,也沒多說什么。
又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樹梢上的兩只鳥兒正在嘰嘰咋咋的叫著。兩個公安民警走進張正的店里,向四周環望了一下,又隨手拿了些小吃在手上看了看,不料眉頭一皺,抬起頭來大喊:張正?!人在哪?立馬出來!
警察咳了咳,說:我們還接到了投訴電話,說的就是你這兒賣過期產品,別人這會兒可在醫院里住著呢!可是,小張啊,我也經常來你這里買,開始還有些不信呢,不管是信譽還是別的什么,你都讓人放心的,但是證據在這里,所以,請你跟我們走一趟吧!一時間,店里所有人都圍了上來。大家伙都連忙給張正求情:哎呀哎呀,警察同志啊,這事兒純屬意外啊。那人的醫療費,咱張哥替他出了不就完事兒了么,回頭再上門賠個禮道個歉,不也就了了么?說的也是啊,張哥人又好,錢也多。只要該做的做的,他們不會計較的。?正在眾人幫張正說情的時候,那個19歲的打工仔沒開口,他只是跟著圍了上去看看。張正沒話說,自認倒霉,跟著就上了門外的警察。一朵云飄來,擋住了陽光,那兩只鳥也不知道飛到哪里去了。
晚上,出來街上散步的人議論紛紛。一小伙子:哎呀,沒想到張哥這么粗心。
又一小伙子:嗯,也不一定哦!他店里那么多人,檢查個這玩意兒都能出錯?我覺得是他故意的。
老太太來了:我也覺得是,你看他那樣,名字倒是挺正的,做事兒就打歪主意。自己珠寶店開不下去了,到跑來和我搶飯碗,虧我還去他那店買過3次東西呢。我這老命怎么就這么倒霉喲!
小伙子安慰道:這不兒,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個姓張的,今天下午不是被抓進局去了么?
真的?哎呀!那可太好了,真是老天有眼!像這種人,趕緊都死了好!老太太邊說邊笑著。兩個小伙子也順著街走了。
一個星期后,張正又出現在鎮上了,而且還回到了自己的那家店。重新立了告牌:之前一切,純屬被人陷害,真兇在警局!路人看了,一傳十十傳百,個個都往警局跑。老太太也急忙跟著去了。
一到警局,老太太見了被押在局里的人,差點昏倒在地--老太太的兒子。
原來,在老太太給兒子打電話之后,他兒子偷偷派人到鎮上,花了重金買通了張正店里的所有員工,之后,那些員工買進了一批過期產品。在張正回來檢查之前,員工們提前半個小時關店門,把全部的東西都換成沒問題的,檢查之后再換回來。這樣神不知鬼不覺,人們也只是以為張正修改了運營時間而已。
張正進局之后,那位19歲的小青年覺得對不起他。回想起自己平時受到的關心和照顧,心里實在是過意不去。
這下張正可清白了,生意又好了起來。但是老太太沒臉繼續在鎮上了,等兒子出獄之后,便和兒子一起到城里去住。還聽說,老太太在城里,靠著兒子的經濟實力,又開了一家食品店。老太太說,這已經是她的生活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