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一篇小故事:在西班牙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喬治的男子,有一回,他與兒子帕科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次日,兒子帕科離家出走了。喬治懊悔不已,意識到世界上沒有什么比兒子更為重要的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趕到市中心一家有名的商店去,在店門前貼了一張醒目的告示,上面清清楚楚地寫道:“帕科,親愛的兒子,回家吧!我愛你!明天早上我將在這兒等你!”第二天早上,喬治來到那家商店,錯愕地發現有七位名字喚作‘‘帕科"的男孩等在那兒,目光全都晶亮晶亮的,全都希望這是自己的父親張開雙臂向他發出的呼喚!
兩代之間,有愛,但是,發生組藤之后,上一代的人,礙于尊嚴,不肯、不愿表露心中的感受;下一代的人,囿于習慣,不會、不愿表達心中的歉意,雙方僵持不下,久而久之,僵成冰、凍成霜,即使動用世界功效最強的暖氣機,也融不了、化不掉;最后,那冰那霜化成了雙方心中的惡性腫瘤,就算華佗再世,也返魂乏術。
又讀一則短文《我的兒子馬友友》,深受感動。以拉大提琴而成為樂壇超級巨星的馬友友,在15歲時誤交損友而染上喝酒惡習。有一回,他喝得爛醉如泥,被送到醫院的急診室,沒到樂團去練習。他父母知道了,心急如焚而又心痛如絞。母親理智地對父親說:“不要處罰他。你罰他的話,情況可能更糟糕。如果能平和地處理,他可能還會改過來。”父親接受了勸告,心平氣和地對兒子說:“友友,也許我吃飯的時候喝點酒給你立了壞榜樣,由現在開始,我不喝酒了。”冷靜的處理方法對這位心思敏銳的青年產生了預期效果,他深感內疚,永不再犯。
兩代間的愛,是橋梁、是潤滑劑、是解憂劑,但是,心中有愛而不善或不愿表達,那橋,是斷的;那潤滑劑,是干的;那解憂劑,也絕對解不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