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抓住機會,集中投資
故事精粹
唐朝建立,李淵稱帝,根據長子繼承的傳統,在武德元年冊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然后李淵就開始接二連三地對李建成委以軍國大事,目的就是想在大臣和諸子之中讓他樹立威望,鞏固他的太子地位,為將來他繼承帝業打下基礎。
李淵為了讓李建成及早熟悉國事,便讓他參與朝政,還派李綱等人盡心輔佐李建成,但李建成難成大事,成日尋歡作樂,不理政事,輔佐他的人多次勸誡,他都不聽,漸漸失了人心。
后來,李世民漸漸被大家擁戴,并受到了李淵的重用,而李世民本人勤政愛民,文治武功都很出色,李建成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他感到十分不安,便拉攏李元吉一起想主意對付李世民,李元吉是高祖李淵的第四子,勇猛過人,立過戰功。但他驕淫放縱,名聲不好。雖然這樣,李元吉也惦記著皇位。他不止一次地私下均衡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實力及影響,以便決定投靠哪一方。經過周密的考慮,李元吉最后選擇了李建成。
他們拉攏李淵后宮的妃子,在李淵耳邊吹枕邊風,說李世民的壞話,這個辦法果然很奏效,李淵聽多了李世民的壞話,漸漸李世民反感起來。有一次李世民的部下得罪了高祖寵愛的一個妃子的父親,這個妃子就說李世民的壞話,高祖很生氣,他將李世民訓斥了一頓,從此對李世民更加冷淡,連申訴的機會都不給李世民。
李世民眼看自己地位不保,做人處世都得如履薄冰,他想一定要先下手為強。一天,李建成找李世民喝酒敘舊,但是沒想到,他居然在酒里放了毒藥,幸虧李世民被人及時送回了秦王府,不然就要命喪在那里了,得救之后,李世民開始著手準備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計劃,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在加緊行動。
他們動員李淵將房玄齡和杜如晦調出秦王府,以此來削弱李世民的力量,還找借口調走了李世民的大將和精銳部隊,他們是想一步一步孤立李世民,然后再乘其不備,將其除去,李淵對他們的意見都采納了。
李世民這時也得到了消息,他對李淵講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還告發了他們淫亂后宮的罪行,李淵答應第二天早朝的時候對他們二人進行詢問,李世民不敢對李淵抱太大的希望,他決定先下手為強。
第二天,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十員大將埋伏在玄武門內。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入玄武門,走到臨湖殿,發現殿邊有馬影閃動,心知不妥,撥轉馬頭,回奔東宮。李世民從后面呼叫二人停下,李元吉回頭張弓連射三箭,但心慌意亂之下三次都沒能將弓接滿,以致三箭均未射到李世民馬前便力衰而落。
相反,李世民卻勒停坐騎,穩穩當當地對準李建成一箭射出,當場將之射殺。那邊李元吉也被尉遲敬德射傷落馬,但并未致命。李世民的坐騎卻為流箭所傷,失去控制沖入林中,致使李世民被樹枝鉤住腰帶而墜馬。李元吉追過去欲將之絞殺,尉遲敬德及時趕到把他趕跑,最后也將之射殺。
玄武門之事很快傳到了東宮、齊王府,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人率精兵來救。秦王府將領張公瑾神力驚人,獨力將宮門關上。宮門才關上,東宮兵將馬匹已撞到門上。當時駐扎在玄武門的兵將多數持觀望態度,兩不相助。而其中有敬君弘挺身助李世民一方作戰,他的親隨勸他觀望一下,至少等兵力集結起來后再戰。但他不聽勸,和同是玄武門守將的呂世衡一同出戰,結果最后戰死。
東宮、齊王府等兵將見攻打玄武門沒成功,又另生一計。薛萬徹率兵轉而攻擊秦王府。此時秦王府兵力大部分集中在玄武門,府中只剩幾個文官留守,所以眾人大懼,眼看很快便會被攻破。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尉遲敬德想出妙計,將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割下來,送到秦王府示眾。東宮、齊王府等人見首腦已死,登時軍心渙散,頓作鳥獸散。薛萬徹眼看無法約束手下,便率騎兵數十人逃離長安,躲進了終南山中。
李世民派尉遲敬德手持長矛直入宮中面見李淵。李淵大驚失色,尉遲敬德告訴他太子、齊王作亂,已被自己誅滅了,為了皇上的安全,秦王命自己前來保護。李淵看到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無法挽回了,便只得作罷不追究。
后來,李世民又將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五個兒子全部殺死。李淵眼見一群心愛的孫子全被砍下人頭,自知身處險境,李世民血淋淋的屠刀只怕下一次就要架到自己脖子上了,急忙在事變后第三天立李世民為太子,沒過幾天就表示要退位,兩個月之后,李世民正式在東宮顯德殿繼位為帝。
智慧點撥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雖說表面看起來是迫不得已,但其實他是個聰明人,懂得先發制人才能利益最大化的道理。這就是先動的策略。很多人認為,投資理財首先要有財,對于普通人來講,若非腰纏萬貫,也就和投資無緣了。其實不然,即使是同等水平的財富,主動投資打理財務和置之不理、任其置之的差距也是驚人的。在玄武門,李世民集中力量,一舉殲滅了對手,贏得了勝利。如果李世民稍有遲疑,放虎歸山,恐怕后果不堪設想。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只想不做,面對絕佳的機會,猶豫不決,結果錯失良機,后悔不已。不管是在生意上、愛情上,還是職場上,看好之后,就要下定決心,迅速執行。尤其在生意上,太重感情的人做不了生意,因為對事情的判斷不夠理性,面對市場機會總是猶豫不決,我們應該學習李世民,當機立斷,不能感情用事。
在股市投資上,李世民的果斷用于集中投資中,和股神巴菲特的理念有相似的一面。看中一支股票,便投下重金,獲取最大的利潤,集中投資需要我們具備大勇大智,在非常確定的情況下才進行投資。事實上有把握集中投資大賺一筆的機會是非常少的,可能大部分時間投資者根本找不到這樣的投資機會,這是讓很多投資者很苦惱的一件事情。
巴菲特說過:“在我們尋找投資機會之前,在希望的投資機會出現之前,我們要一直等待,絕不出手。”很多投資者虧損了總抱怨機會不公平等,其實真正的原因在于他們忍不住。平常待在股市里,天天看著行情,總是忍不住要買,買一次賣一次,總喜歡折騰折騰。然而,投資是不應輕易出手。
戰勝市場的秘訣就是忍耐,等待最好的機會,然后集中投資。這是股神巴菲特的經驗之談和親身體驗,也是我們投資者應當學習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