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30年初冬,世襲四品登州衛指揮僉事戚繼光被兵部調致薊門防守邊界,當時的薊門總兵仇鸞是奸相嚴嵩的走狗,不學無術,只會一味的橫征暴斂,貪污受賄。戚繼光很受排擠,于是就向仇鸞請了一支將令,去河北督運軍馬!
河北的紫荊城從大明開國初期就是軍馬的主要基地,離城四五十里遠就是紫荊關,過了紫荊關就是塞外草原了,這里的居民多以軍戶為主,以放牧養馬為生。這里挨近關外,時常有游牧民族侵擾,所以朝廷也在這里駐派的又一支軍隊,約五千人,由游擊將軍徐凱統領。
這日,戚繼光剛與徐凱紫荊關口把需要運送的軍馬清點交接清楚,準備啟程,突然覺得,地面隱隱震動,塵土飛揚,遠處更是一片人喊馬嘶之聲,戚繼光和徐凱都是心里一驚,兩個都是久經沙場的將軍了,知道又是韃靼來搶掠了,兩人迅速做出反應,命令所有人員立即回城,上城樓拒守。
來搶掠的正是韃靼的一部,首領叫鐘于紀明,悍勇異常,又極奸詐,當上部落首領不久,就消除了各部族之間的矛盾,又收服了瓦剌,滅掉黨項,迅速強大起來。
嘉靖30年初冬,塞北突降暴雪,牛羊牲畜被凍死無數,游牧民族全靠放牧生存,農業、手工業還處于未啟蒙狀態。于是,族內矛盾空前尖銳起來,為了解決的部族內的生計,緩和矛盾,鐘于紀明決定到關內搶掠一把,以御寒冬。為了表示搶掠的誠意,他把本部的四萬多人除了老人、婦女、兒童,全部都帶來了,準備一蹴而就。
戚繼光登上城樓,吩咐各部兵馬,迅速歸建,分區域布防,命令副將郭東飛組織城內民壯,肩挑手抬運送滾木、擂石、兵甲、器械,命令徐凱帶領本部騎兵,隨時候命------
一頓飯的功夫,韃靼前鋒部隊如潮水般涌了過來,在韃靼兵的前面是一群被俘虜來的邊塞大明百姓,韃靼兵在他們后面脅迫他們攻城,如果城內兵將放這些被俘百姓進城,韃靼兵就會趁機殺進城內,如果城內兵將不放這些難民進來,這些難民為了生存,就會以死沖城,充當敵人的先鋒。
這時,韃靼兵離城門只有一箭之地,戚繼光一聲令下,城頭萬箭齊發,射向難民后的韃韃兵。
同時,游擊將軍徐凱,率本部騎兵五百,從城側小門悄悄出來,徐凱縱馬如飛,風馳電掣,不到一里的距離,轉眼即到,韃靼兵還在對城頭做壓制性的還擊呢,大明的騎兵就沖進來了,徐凱一馬當先,手持砍馬刀,寒光乍現,把一名千夫長劈于馬下,嚇的其他韃靼兵四下逃散,徐凱帶領五百騎兵,左突又殺,如入無人之境,他眼見鐘于紀明的帥旗離自己不遠,便率本部騎兵直沖鐘于紀明的中軍而去,百萬軍中要取上將首級。鐘于紀明的部眾一看,徐凱是奔他們頭領而來,于是拼命向中軍靠攏,想把徐凱攔住,徐凱殺紅了眼,大刀運轉如飛,勢不可擋,把上前攔他的淳于建華、貼木兒.辛發被斬于馬下,再向前沖,已經被韃靼兵擋的水泄不通,徐凱一見無望,只好撤退,他親自斷后,韃靼兵將被剛才的一幕嚇呆了,竟無人敢攔。
徐凱結結實實的當了一次趙子龍,副將郭東飛卻趁剛才的機會,把被俘的難民接進城去。
醒過神兒的鐘于紀明暴跳如雷,自己來搶劫的,還沒有搶到東西呢,自己卻先被人干一下,馬上下令攻城,韃靼以騎兵為主,行動迅速,來去如風,而攻城也有一套及其有效方法,他的攻城部隊,可分為三撥:
第一撥是他的楯兵,推著楯車——破城門專用,此種木車上面鋪有數層牛皮,用水浸過,箭射不透,火點不著,楯車的前端巨型利刃,是摧城拔寨的不二利器,而守城兵將一般對此束手無策,眼睜睜的看著城門被撞開。
第二撥人,是箭手,用硬弩向城樓勁射,算是壓制性射擊,減少守兵對楯兵的傷害。
最后一撥是騎兵,城門被破開后,這些騎兵一擁而上,守軍就此覆滅!
楯兵正在行進,距離城門越來越近,鐘于紀明洋洋自得,似乎看到城門就此而破,突然,一聲轟天巨響,楯車破了,隨之無數身體殘缺的楯兵飛上了天空,在空中鳥瞰了最后一眼無垠的草原,可惜他們回不去了。
剛渡過茹毛飲血原始社會,只知道燒殺搶掠的韃靼兵可能不知道,在明朝開國初期就有火槍——弗朗機,應用于戰場,而現在明軍城頭的是弗朗機的升級版——大將軍炮,此炮一次裝填火藥重約一斤,壓實后在裝填上鐵塊碎石,射程可達一里,威力巨大。殺傷效果聳人聽聞,史云:“至處遍地開花,盡皆糜爛”。
由于紫荊城屬于邊防重地,部將徐凱又是用炮的高手,就向兵部申請,優先了配備12門大將軍炮,此刻的大將軍炮如驚天霹靂,昂頭怒吼,噴射出絢爛的火光,把韃靼兵送上了天國。
然而韃靼兵的積極性也不是蓋的(也是為了生存啊),冒著從天而降的碎石鐵塊,身邊時戰死士兵的殘肢斷軀體以及頻死士兵的哀嚎,頂這盾牌,抬著云梯,死命爬墻。
城樓上,戚繼光也投進去了所有的預備隊,每一個在城頭防御的士兵,都目睹過被韃靼兵搶掠后的慘狀,他們身后是自己的妻兒,家人,自己就是保護他們的最后一個屏障,所以這一刻,每個士兵都沒有懦弱,沒有退縮,有的只是堅定、勇敢和無畏。
城下的韃靼兵傷亡眾多,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韃靼兵幾近瘋狂,在隊友尸體的掩護下,拼命攻城。
在韃靼兵的死命攻擊下,明軍開始大量傷亡,許多韃靼兵開始爬上城頭,在這危機時刻游擊將軍徐凱及部將郭東飛馳援趕到,這支援軍是守城的精銳,徐凱和郭東飛更是血灌瞳仁,幾欲癲狂,手中大刀,橫切豎擋,當者披靡,只如戰神下凡,威不可擋。
在徐凱和郭東飛的帶領下,終于把爬上城的韃靼兵趕了下去。同時,為了遏制韃靼兵的攻擊,明軍采取了新的戰略——火攻。
明軍開始大量使用火具,除大炮、萬人敵、火槍外,火球甚至火把,但凡是能點燃的,就往城下扔。
這個戰略是有道理的,你要知道,這是冬天,而冬天時,韃靼士兵是有幾件棉衣的。
戰爭是智慧的源泉,很快,更缺德的武器出現了,不知是誰提議,拉出了幾條長鐵索,用火燒紅,甩到城下用來攻擊爬墻的韃靼士兵。
于是壯麗的一幕出現了,在北風呼嘯中,幾條紅色的鎖鏈在南城飄揚,它甩向哪里,慘叫就出現在哪里。
在熊熊的烈火之中,韃靼的攻勢被遏制了,尸體堆滿紫荊城下,卻始終未能前進一步,直至黃昏。
此役,韃靼傷亡有四千有余,鐘于紀明憤怒之極,卻無可奈何,想撤退,面子上也過不去啊,再者,家里老婆兒子還等著呢。轉念一想,我打不下你,也要圍死你。隨即下令,讓部眾離紫荊城一里之外(大炮的射程之外),安營扎寨,把紫荊城圍的水泄不通!
半月過去了,紫荊城帥府內,戚繼光憂心忡忡,派了幾撥人馬出城求援,可仍毫無音信,估計是兇多吉少。城內的兵革、器械、糧草,日漸減少,特別是箭只缺少嚴重,如果韃靼再來攻城,雖有十幾門大炮,但是沒有弓箭的輔助,恐怕也是前景堪憂。
這時,親兵忽然進來通報,游擊將軍徐凱覲見,戚繼光道聲:“有請!”
徐凱大步進來施禮,道:“將軍,韃靼兵圍紫荊城,現在我軍糧草不濟,可有良策退兵?”
戚繼光嘆了口氣道:“現在尚未良策,徐將軍,可有良策?”
“末將正是為此前來!”徐凱說著,把一本書,放到戚繼光跟前,戚繼光觀看,是《三國演義》。這是才出版不久的演義小說,雖然群眾讀物,但是里面奇謀迭起,有很多借鑒之處,而徐凱翻到的正是“草船借箭”一回!
戚繼光合掌一拍,贊道:“此計甚妙!”
是夜三更,夜色朦朧,韃靼的一隊哨兵,正在城下巡邏游曳,忽然,紫荊城下有眾多大明士兵從城頭繩索墜下,隊長趕忙報于鐘于紀明,鐘于紀明正在睡覺,忽聞此消息大驚,唯恐大明軍隊襲營,馬上命令部將五千兵卒,攜弓箭,準備將其半渡而擊之(注:明軍爬墻爬到一半,再去射殺,無處可躲)。
箭如飛蝗,紛紛射向城墻上掛著的明軍士兵,但是被射中的兵卒并無多大反應,然而韃靼部將卻不敢怠慢,仍是指揮兵眾射擊。一會兒,被射成刺猬的明軍,被城頭的兵將拉了上去,一會兒又有新的兵卒爬了下來,韃靼兵將只有繼續再射,如是再三,折騰了一夜,天蒙蒙亮,眼尖的韃靼士兵才看到,從城頭墜下的一個個都是草人。韃靼兵將大呼上當!
第二夜,又是有無數大明兵將從城頭墜下,夜色幽暗,韃靼不便出擊。繼續弓箭射擊,又是被明軍騙去無數剪枝-------
第三夜、第四夜------,韃靼兵將不勝其煩,終于不再理有沒有明軍墜下。
而紫荊城內,卻在緊鑼密鼓的布置著,第十日夜,戚繼光升殿聚將,對著滿殿的將領堅定而富有威嚴的說:“鐘于紀明率大軍前來,氣焰已經十分囂張,如果我們堅守不出,必將被圍困而死,而今他已中了我疲軍之計,破敵解圍只在今晚!”
隨即,他環顧周圍眾人,停頓了一下,厲聲下達了他的第一道命令:今夜所有兵將,全部出城殺敵,參議(隨軍文官)帶民壯巡視城內,發現兵甲軍士,格殺無論!”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全部將領萬萬想不到,平日看上去年紀輕輕的戚繼光竟然如此強悍,軍令之嚴厲,前所未聞,甚至連戰場殺慣了人的徐凱也感到心驚。
還沒等他們喘過氣來,戚繼光那冷峻的聲音再次響起:“此役,全部兵將,刀必帶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務必全力以赴,一擊破敵,違令者斬!”
眾人肅然無聲,但每個人都目光堅定,知道此役不勝就死,殺身成仁,死而后已!
紫荊城下,四周靜寂,只有不知名的蟲子不知疲倦的鳴叫,城頭又垂下了無數條繩子,又有無數的明軍,從城頭墜下,韃靼的哨兵不愿再去理會,但這些明軍不在掛在空中等待韃靼兵向他射箭了,所有兵將,一到城下便向韃靼軍營撲殺而去!
鐘于紀明正在帳內睡覺,忽聽到人喊馬嘶,殺聲震天,赤腳跑出大帳一看,無數的明軍已經掩殺過來,所有的韃靼兵將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身首異處。鐘于紀明知情不好,顧不得穿好衣服,飛身上馬,欲奪路而逃,斜梢殺來一彪人馬,為首的正是徐凱,鐘于紀明撥馬便走,徐凱正是為他而來,豈能讓他跑了,飛身躍起,斬馬刀在空中劃過,寒光一閃,鐘于吉明死于馬下.
天亮了,韃靼兵敗,全軍盡沒,此戰只是戚繼光波瀾壯闊一生的起點,不久他就被調往東南沿海,驅逐倭寇,書寫他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