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兩面碑
人的生死榮耀,有時只隔著這樣一塊石頭。一個西班牙海員、一個菲律賓大學生、一位哲學家和一位批判主義者,四個同時前往麥哲倫遇難的馬克旦恩島游覽。他們都見到了一塊用英文書寫的黑底白字的兩面碑。
碑的一面記述:
碑的附近還塑有拉普拉普的威嚴的銅像和砍殺麥哲倫的英武畫面。
碑的另一面記述:
西班牙海員看了這塊碑首先產生不平,他說,一個愚頑的酋長在狹隘的地方主義沖動下,殺死了讓人類認識轉折、文明飛躍的航海家,這本身已是歷史的一大悲哀,怎么反在這里塑造起酋長的銅像,還有那個殘忍的畫面?
菲律賓大學生聽了很不一為然,他說:不,那年麥哲倫在塞普島已受到這里人的熱情款待,還為他的船隊補充上了足夠的糧食,只是這個不大的馬克旦恩島的島民不愿接受麥氏的傳教和洗禮,難道麥哲倫就應該憑借他受中的槍炮實力殺戮無辜島民?文明何有、公理何在?這完全是侵略者應該有的下場。
哲學家笑了笑:我看這塊兩面碑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典范。他既維持了民族尊嚴又記述了歷史事實,既緬懷了艱難的人類文明進程又贊嘆了民族主權應有的莊嚴。聰明的歷史在這里凝成了琥珀!
批判主義學者十分反感這種用哲學遮蓋下的調和。他說,沒有是非、沒有善惡的任何說法都是很滑稽的。“沒有善惡,就等于沒有靈魂”。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居然刻在一塊碑上,這究竟是拉普拉普的悲哀還是麥哲倫的不幸?究竟是我們分辨能力還是有人故意制造謎團?
他們誰都理由十足,誰也沒有辦法說服誰;他們辯得額頭出汗,唾沫直冒,辯了很長時間,但誰也沒有想到,碑下的英靈,無論是拉普拉普還是麥哲倫都一直在笑。世上許多沸沸揚揚就是這樣發生的;人間許多“雄辯”就是這樣誕生的——我們都極易被自己固有的觀念所左右,而一旦陷入了這口幽井,要找個攻其一點的駁論,真多如牛毛。
【智慧解讀】
有人說過: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即今人總在按自己今天的邏輯和需要去看待過去的事情,所以歷史常常充滿了謎團——這些謎團其實是今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