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扁論讀書
齊桓公坐在堂上讀書。堂下有一位名叫輪扁的工匠正在斫著木頭做車輪。他看見國王在那里專心看書,不覺好奇心動,就放下斧頭錐鑿,走上前去問桓公道:“請問大王看的是什么書”
“孤看的是圣人的書。”桓公答道。
“圣人還活著嗎”
“早死掉了。”
“那么,”輪扁說道,“大王所讀的書,不過是古人的糟粕罷了。”
桓公突然變色道:“寡人讀書,你這個做木工的怎敢妄事議論!有道理講出來,可放過你,講不出道理,決不饒你的性命!”
“好吧,”輪扁從容地答道,“就拿我制造車輪這行手藝來看,斫木為輪,要把輪子做得又牢固結實,又圓轉靈活,就得有一種極熟練的技巧。譬如輻條和車轂之間的榫接,寬了雖然容易插入,但松而不固,緊了雖然堅固,但無法插入,因此榫眼必須斫得不差分毫,這種功夫只能靠得之于心,應之于手。這種熟練技巧只能從長期工作實踐中養成,我不能用單純口授方法傳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不能不經過實習而把它繼承下去,因此,我今年七十歲了,還得在這里做車輪。由此類推,圣人已死,留下幾本書,也已成為過去的東西,難道大王所讀的,還不是古人的糟粕么”
人生哲理:學習知識如果僅從書本上現成得來,而沒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就算不上真正學習到有用的知識。
下一篇:拔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