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童學齊語
戰國時期,孟子發現宋國的朝廷里有不少奸臣小人圍著國王轉,給國王出了不少壞主意,把國王弄得暈頭轉向,不知如何是好。
孟子對這一現象非常反感,多次想找機會勸說國君,但是一直苦無機會。
這一天,孟子對宋國大夫戴不勝說:“你想讓你的國王學好嗎”
戴不勝說:“那是當然了?!?/p>
孟子說:“那就該多提拔重用正直的人?!?/p>
戴不勝說:“薛居州是個正直的人,讓他到宮廷中去做官?!?/p>
孟子說:“這還不夠。如果在宮廷中年齡大的、年齡小的、地位高的、地位低的都是薛居州那樣的好人,那么國王同誰干出壞事來呢如果在宮廷中,年齡大的、年齡小的、地位高的、地位低的都是奸臣小人,那么國王同誰干出好事來呢”在交談的時候,孟子給戴不勝講述了下面一則寓言故事:
楚國一個官員想讓他的兒子學齊國話。
楚國在江南,那里的人都說楚國話,齊國在山東地區,那里的人都說齊國話。究竟找齊國人來教呢還是用楚國人來教呢!讓這位楚國官員很為難。
有人給他出主意說:“還是找齊國人來教他吧,那樣能學會地地道道的齊國話?!?/p>
這位官員就花高薪請一位齊國人當老師,教兒子學習齊國話。
老師一字一句教得很認真,學生學得也很努力。但是放學以后,他仍生活在楚國人中間,聽的、說的還都是楚國話。
學了一段時間,也沒有學會齊國話。這位楚國官員氣得每天用鞭子打兒子,強逼著兒子說齊國話,兒子還是說不好齊國話。
這位楚國官員嘆息說:“錢也沒少花,工夫也沒少費,我這兒子還是學不會,真是朽木不可雕啊!”
有一個人出主意說:“還不如派人帶著他到齊國去住幾年,或許能學好齊國話?!?/p>
這位楚國官員就派人帶著兒子到齊國去。他們住到臨淄城的鬧市區,每天接觸的都是齊國人。
不到3年,這位楚國官員的兒子就學會了地地道道的齊國話,再讓他說楚國話他反而不會了。
人生哲理:環境、風氣對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學習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和好的社會風氣。
上一篇:黃祖舜是誰?他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不讓母親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