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民間,對毛澤東一生的傳聞,充滿了許多神奇色彩。有人認為,毛澤東戎馬倥傯一輩子,槍林彈雨,沖鋒陷陣,出生入死,可是竟然連一顆子彈也沒挨過,甚至都沒有受過一次傷,身上連一個傷疤也沒有,真是神了!他不是有仙人襄助,就是他本來便是仙人下凡。
其實,毛澤東一生還是坎坷跌宕、驚險曲折的,赴湯蹈火、九死一生,遭遇過許多次大禍巨險,飽受磨難,驚心動魄。只不過他老人家最終還是逢兇化吉、遇難呈祥,逃脫而去。實可謂“大難不死,必有后福”,說得太對了!
那么,毛澤東一生到底遭遇過幾次大險,與死神擦肩而過呢?史學家和文史作者們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本文也來好好梳理和盤點一下吧。
第一次.母親匆匆離世,他,無限傷懷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是位平凡而又偉大的中國女性。她,深受佛教思想影響,對貧苦人富有同情心,經常瞞著丈夫接濟貧苦鄉親。在饑荒連年,窮人乞討之時,她更是不顧丈夫反對,救人如水火之中。毛澤東相貌酷似母親,舉手投足之間顯得非常大氣慷慨甚至還有些浪漫主義。母親愛子心切,兒子也終身摯愛母親。然而讓毛澤東傷心的是,身為長子因為投身革命事業,居然在母親患病期間竟無力醫治!1919年10月這位操勞一生的賢良的母親,尚未見到毛澤東最后一面時,便與世長辭……守在母親的靈前,毛澤東悲痛萬分,以一首蕩氣回腸的《祭母文》,來寄托對母親的思念:“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病時攬手,酸心結腸。”“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第二次,湖南一師期間。毛澤東早年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城南書院舊址)學習,當時正是清朝剛垮臺沒多少年,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社會上矛盾重重,兵荒馬亂,危機四伏。1917年11月,有一支軍隊被敵人擊潰,已退到長沙南郊,離一師近在咫尺,很快就要沖進來,學校眼看面臨大災禍。毛澤東曾經在1911年辛亥革命中參加過湖南新軍,遂自告奮勇,挺身而出,被校方安排為學生志愿軍的小組負責人,帶著幾十名學生仔各拿一桿木槍,并聯絡附近的警察分所,在今猴子石一帶阻止對方數百名帶真刀真槍的將士。毛澤東臨危不懼,虛張聲勢,以黃昏為掩護,使用各種嚇唬敵人的手段,把本來就有些驚慌徘徊的對方嚇得乖乖地繳槍投降了。事后師生們都說:“毛潤之渾身是膽!”這段故事在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中有精彩展示。
第五次,贛南打游記期間。那是上世紀30年代,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的中央蘇區,毛澤東有好幾次被排擠出黨中央和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位置,也失去了對工農紅軍的軍事指揮權。他情緒很差,又因水土不服、天氣糟糕、飲食不潔患了惡性痢疾等病,與賀子珍藏匿到了大山里,一邊養病一邊看書。當時敵眾我寡,“敵人圍困萬千重”,情況岌岌可危。而失去毛澤東指揮的紅軍又處處打敗仗,將士傷亡很大,非常被動,面臨覆滅之險。毛澤東身體疼痛,心情難過,日日夜夜還得躲避蔣匪軍的盤查掃蕩,非常危險。國民黨方面甚至以為毛死了,彈冠相慶,并將此“消息”赫然登在《江西民國日報》上,就連莫斯科也信以為真發了訃告。好在得到賀子珍無微不至的細心照顧,他才終于痊愈,并被周恩來、朱德、瞿秋白等人請回來繼續領導革命。這段故事在電視劇《紅色搖籃》中有精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