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日子過的凄慘的皇后還是挺多的,順治帝時期被廢后降為靜妃的博爾濟吉特氏,乾隆時期剪頭發(fā)的烏拉那拉氏,還有清末成為亡國太后的隆裕。但最慘的那個,莫過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的悲劇在于有一個野心勃勃而心狠手辣的婆婆,她從一開始就不受慈禧喜愛,這之后又不能小意討好,最終只有悲劇。
大清幼時登基的皇帝,通常都是大婚之后才開始親政。同治帝年幼繼位,由東西兩太后垂簾聽政。等到同治帝年長之后,就要大婚親政,這皇后的人選,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各執(zhí)己見。
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同治帝最后聽從了慈安太后的建議,娶了阿魯特氏,而富察氏則被封為慧妃。
阿魯特氏的父親是大清唯一一位蒙古狀元崇綺,有著很高的文學素養(yǎng)。阿魯特氏自幼被父親養(yǎng)在身邊,耳濡目染又悉心教導,成為一位才女。
《清宮詞》有詩贊:蕙質蘭心秀并如,花鈿回憶定情初。珣瑜顏色能傾國,負卻宮中左手書。
同治帝非常喜愛阿魯特氏,所以常常逗留中宮。慈禧對此表示十分不滿,她經常將同治帝叫去,讓他多去慧妃宮中。
慈禧對同治帝說:慧妃賢慧,雖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嫻宮中禮節(jié),宜使時時學習。帝毋得輒至中宮,致妨政務。
氣度端凝,不茍言笑,頗有母儀之風的阿魯特氏,到了慈禧的嘴里就成了狐媚之人。
同治帝生病的時候,阿魯特氏著急流淚,卻害怕惹怒慈禧不敢去探望,慈禧便說她妖婢無夫婦情。同治帝重病將死的時候,阿魯特氏悄悄過去探望,為同治帝擦拭膿血,慈禧又罵她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爾夫耶?
總之怎么做怎么錯!《崇陵傳信錄》有這樣一個故事,阿魯特氏在同治帝生病的時候,去探望同治帝。夫妻兩人彼此安慰,當說到自己在宮中處境艱難的時候,同治帝安慰她:卿暫忍耐,終有出頭日也。
卻不想這話被尾隨而來的慈禧聽到,當即沖入門中,揪著阿魯特氏的頭發(fā),對她又打又罵。同治帝看著這場面,被氣得病情加重。
另有野史記載,慈禧太后想要廢掉阿魯特氏,于是召來敦親王奕譞商議。奕譞說:欲廢后,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
慈禧自己不是從大清門嫁進來的,廢掉阿魯特氏名不正,而因此忌恨上奕譞。這兩個故事雖然都不是正統(tǒng)史料,但也可見慈禧對阿魯特氏的厭惡。
阿魯特氏為人耿直,因此不能處處迎合慈禧。她始終認為自己是正正經經嫁進宮中的,只要自己行事端正,就無需刻意討好。她說:敬則可,則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卻不知道,這些正好都是慈禧厭煩的原因。
另外阿魯特氏與慈禧走不到一處,有一次阿魯特氏陪慈禧看戲,演淫穢戲劇,則回首面壁不欲觀,慈禧累諭之,不從,已恨之,這更讓慈禧憎恨。
同治帝去世之后,阿魯特氏不久就死了。官方給的原因是阿魯特氏太傷心了,以至于悲傷過度傷了身體,最終去世。
但大家都認為阿魯特氏是自殺的,而自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同治帝去世,她在宮中再沒有依靠。而慈禧不給同治帝立嗣子,反而讓他兄弟繼位,也讓阿魯特氏在宮中無所適從,最后只能一死。
另有說阿魯特氏死的時候,已經身懷有孕,慈禧怕她生下皇子,升級皇太后,朝權不在自己掌控之中,于是逼其自殺。
不管是哪個原因,阿魯特氏非正常死亡的說法更為人們所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