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太祖郭威,生于公元904年,邢州繞山人,公元951年反叛后漢,建國稱帝,國號周。為了與歷史上的周國區分,歷史上稱之為后周,郭威就是后周太祖。公元954年去世,去世前郭威傳位后周世宗柴榮。
郭威的父親郭簡曾為晉順州刺史,在郭威幾歲的時候去世。郭威于是便跟隨母親王氏,逃亡潞州。在前往潞州的途中,王氏去世,郭威被姨母韓氏撫養成人。
長大十八歲的時候,看見澤潞節度使李繼韜發布的征兵告示,于是應募從軍。李繼韜第一次見郭威就十分喜歡,將他帶在身邊做自己的親兵。因為郭威是有真本事的人,所以李繼韜對他十分寬容,經常遷就他。后來郭威誤殺了一位屠夫,被抓進監獄,因為李繼韜欣賞他的勇氣,所以最后又放了他。李繼韜被李存瑁滅掉之后,郭威編進了后唐軍隊,成為李存瑁的親軍。
公元947年,劉知遠建國稱帝,定都開封,史稱后漢太祖。因為輔佐劉知遠稱帝有功,郭威升樞密副使、成為統帥大軍的將領,位至宰相。
劉知遠病重之時,郭威被劉知遠任命為托孤大臣,在劉知遠去世之后,輔佐劉知遠的兒子劉承祐繼位,也就是我們后來陳碩的后漢隱帝。
隱帝繼位之后,郭威為樞密使,掌握全國兵權,位高權重。在后漢隱帝一朝,相繼破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叛亂。郭威以強硬手段鎮壓叛亂,使得風雨飄搖的后漢王朝轉危為安。
不久之后,郭威又率軍北伐,大敗契丹軍,保證了北方邊境的安全和穩定。以此功,郭威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皆聽郭威節制。
郭威位高權重,又屢次戰勝國家大敵,統領全國兵權,在民間和軍隊中擁有極高聲望。盡管他 是后漢王朝的肱骨大臣,是定海神針,但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遭到妒忌,甚至是忌憚。而其中最嫉妒他和忌憚他的,正是他輔佐的君主后漢隱帝劉承佑。
害怕郭威這等大將舊臣危害到自己的權利地位,甚至有一天會推翻自己的皇位,隱帝決定搶先出手。公元950年,隱帝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人。初時隱帝命李弘義誅殺王殷,李弘義卻將這件事告訴給了王殷,王殷又將此事告知給了郭威。
郭威得到消息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與后漢隱帝,這位自己一手輔佐起來的君主,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郭威自然不會引頸待戮,他迅速起兵,打著清君側的名號,攻向京都。
隱帝派兵抵御,七里坡之戰爆發,后漢軍隊大敗,隱帝被郭允明殺死。郭威毫不費力的進入京都,隨后覲見李太后,讓李太后垂簾聽政,輔佐劉氏宗室武寧節度劉赟為帝。
郭威想不想稱帝,當然想!他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稱帝,是為了穩定當時混亂的局勢。等到時局安穩之后,迅速以出兵北擊契丹之名出軍,路過澶州之后,即發動兵變,率軍回師京都。
強軍臨城,郭威逼得太后任命其監國,不久直接殺掉皇帝,自立為帝,國號大周嗎,定都汴京,改元廣順。郭威建立的國家,就是后世聞名的后周國。
郭威立國后,努力革除唐末以來的積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變后梁以來軍人政權的丑惡形象。他大力推行改革,清楚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弊端,使得后周國力顯著提升。
郭威可以說是一位大將能臣,登基之后也是治國有方,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而他另一為人稱道的是,就是在臨死之前傳位柴榮,將后周傳給了另一位賢明君主。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下令傳位柴榮。當晚即病重去世,死后廟號為太祖,謚曰圣神恭肅文武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