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你的身份來
向陽縣是有名的革命老區,當地政府為了讓后人銘記先烈的事跡,特地在烈士陵園后面修建了一個紀念館,對參觀者免費開放。
這天下午兩點,紀念館門外來了一位六十歲上下的老人,要求參觀。門衛室的幾個人正在聊天說笑,見有參觀者,不得不停止了嬉鬧,其中一個四十來歲、臉上長著一撮黑毛的男人皺著眉頭問:“身份證帶了沒有?”老人說“帶著”,隨即便在口袋里摸索了好一會兒,終于掏出了身份證和兩張火車票,他有點拘謹地將身份證遞進門衛室的窗戶,問:“同志,現在我可以進去了嗎?”
“一撮毛”瞄了一眼火車票,知道老人是遠道而來,臉上的黑毛立刻一跳一跳起來,他沒好氣地叫了一聲“小李登記”,然后攏著手抱怨道:“又不是清明節,大老遠的跑來看這些個破槍破照片,學先進給誰看呢?我說你得快些,我們呆會兒要打牌呢,誰有工夫侍候你!”
老人很不高興,可又不想和他爭論,只得“嗯”了一聲,接過身份證,往館內的展廳走去。“一撮毛”“哼”了一聲,讓小李跟過去開燈,他生怕老人聽不見,特意大著嗓門嚷嚷著:“別開大燈,耗電!奶奶的,門票都不要錢了,為你一個人浪費資源,你當你是我爹呀!”
小李覺得“一撮毛”說的話有點重了,看了看老人,見他氣得胡子直打顫,便勸了一句:“霍主任那人嘴碎,您別介意,您看吧,差不多了您就出來,省得有外人在他不好打牌,心里不痛快。” 說著,小李就回門衛室去了。
老人氣呼呼的,他沒吭聲,只是對著門衛室的方向唾了一口,然后瞇著雙眼,借著不太明亮的燈光參觀起來。那老人看得很專注,當看到展廳最后的“向陽縣革命烈士生平介紹墻”時,他的眼睛一亮,恨不得把眼睛貼上去看個仔細,可就在這時,四處那幾盞小燈突然滅了,咦,這么快就到閉館的時候了?
老人揉著酸痛的眼睛走出展廳,發現外面的陽光依然很燦爛,他疑惑地看了看手腕上的老式手表,才三點多一些,這幫家伙在搞什么名堂?他不滿地向不遠處的工作人員嚷了幾句:“怎么就把燈關了?我還沒看完呢!”
兩個姑娘正坐在樹陰下自顧自地聊天,像是沒聽見老人的話。就在這時,“一撮毛”走了出來,冷笑著對老人說:“你還有臉問?知道現在是幾點不?你已經在我們館滯留一個多小時了,有點自覺性行不?”
老人氣得直打哆嗦,大聲質問:“就算是我在你們館里參觀了一個多小時,怎么就成滯留人員了?”
“一撮毛”沒想到老人敢反駁他,立即惡聲惡氣地說:“我霍一毛說的話就是規矩,不服氣去告我呀!”說完,他不屑地瞟了老人一眼,轉身去逗弄掛在屋檐下的竹籠里的畫眉鳥。老人見狀氣得不輕,嚷嚷著要去找館長評理,還是小李心眼好,生怕老人氣出什么好歹來,便把他拉到一邊坐下,讓他消消氣,還和顏悅色地勸道:“老伯,不是我說你,你進也進了,看也看了,早些回去休息不好嗎?何必跟我們霍主任生氣呢?告訴你吧,別說今天我們館長不在,就算他在,也不會把霍主任怎么樣的。”
“哦?”老人氣得苦笑了一聲,“敢情你們霍主任和館長是拜把兄弟呀?”
小李說雖然他們倆不是拜把兄弟,可也差不多。原來,霍一毛的爺爺霍星云是革命英雄,在起義軍撤往江西時挺身而出掩護主力撤退,自己卻犧牲了。他有不少同鄉、戰友解放后回老家向陽縣當了干部,他們感念霍星云舍己為人的英雄氣概,對他的后人格外照顧,如今紀念館的館長就是霍星云戰友的孫子,從小和霍一毛兄弟相稱,他怎么會為一個外地來的陌生老頭去懲罰霍一毛呢?
小李以為把話說到這份上,老人怎么也該息事寧人了,誰知老人聽他這么一說,反而更激動了,揪著小李的衣服大聲嚷嚷:“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你再說一遍,他是誰的孫子?”
這當兒,“一撮毛”就站在一旁,見老人發問,頓時把腰桿子挺直了幾分,嚷道:“霍星云,怎么樣?”
老人放了手,沖“一撮毛”大吼:“霍星云那時才十五歲,哪會留下兒孫?”說完,老人狠狠地盯著“一撮毛”,好像在看一個不共戴天的仇人似的。小李怕兩人又要鬧起來,連忙解釋:“老人家,他真是霍英雄的孫子,霍星云雖然年僅十五歲就犧牲了,連尸骨都沒有找到,可鄉親們沒有忘記他,在解放后不但給他立了衣冠冢,還給他過繼了一個孩子為他繼承香火,那個孩子就是霍主任的父親!”
“一撮毛”得意洋洋地說:“聽到沒有?我可是烈士后代,在向陽縣這個英雄鄉,誰不高看我們霍家一眼?你這個外地來的糟老頭能把我怎么著?”
“怎么著?不怎么!”老人干笑了兩聲,突然走上前去,揚起手來,對準“一撮毛”狠狠地一巴掌抽過去。由于太突然了,“一撮毛”躲閃不及,竟被打得兩眼直冒金星。在幾個下屬面前吃這么大個虧,“一撮毛”氣得暴跳如雷,臉上那撮毛都一根根豎起來啦,他站起身來擦了擦嘴角的血,瘋狂地撲向老人……
幾個工作人員怕“一撮毛”一怒之下闖禍,連忙把他攔住,一個膽小的女員工還掏出手機來報警。
老人一點也不緊張,他咧嘴一笑:“報警?哼,叫天皇老子來也沒用,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
什么?這老頭子也太過分了,有這么占便宜的嗎?趁著大伙兒都在發愣,“一撮毛”沖到老人面前舉拳要打,就在這緊急關頭,老人大喝一聲:“霍一毛,你知道我是誰嗎?”
“一撮毛”被老人的氣勢唬了一跳,隨即嘲弄地反問:“你是誰?看你這窮酸樣還能是我爹不成?”老人盯著他,從兜里掏出身份證,一字一句地說:“你說得一點也沒錯,我叫霍明義,按你現在的身份,你得叫我一聲‘爹’,因為我爹是霍—星—云!”
在場的人都嚇了一大跳,“一撮毛”更是一萬個不相信,那霍星云不是早就犧牲了嗎?哪能蹦出個兒子來?
面對眾人的質疑,霍明義苦笑了一下,他把手伸進衣內,掏出一個層層裹著的布包,鄭重地打開。眾人一見,眼睛立刻直了,包里竟是二十多塊榕樹娘娘護身符!什么是榕樹娘娘護身符?解放前向陽縣有個習俗,孩子滿月的時候,家人要去榕神廟里求一個榕木牌子,上面刻有孩子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希望孩子像榕樹一樣易活長壽。這“護身符”如同人的命根子一般片刻不能離身,去世之后則和牌位放在一起,受后人的香火供奉。
小李小心翼翼地拿過幾塊,辨認著上面的名字:“秦阿狗、朱三弟、陳漢七……咦,都是烈士的名字呀,這些仿得還真像,和我們館收藏的一模一樣。”
霍明義冷冷地說:“那上面還浸著烈士的血呢,怎么會是‘仿’的?這是我爹親手從戰友的尸體上摘下來的,放在我家供奉了六十多年,你們可以找專家來鑒定!”
聽老人說得這么斬釘截鐵,大家不由信了八九分,可是,這些“護身符”和霍星云的生死又有什么關系呢?
就在這時,霍明義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緩緩地說出了一段塵封的歷史:原來,霍星云十四歲就參加了起義軍,那一年,起義軍處于劣勢,不得不向江西撤退,霍星云便主動請纓作為阻擊隊員留下來拖住敵人。后來,敵人很快追了上來,霍星云年紀小,沒有實戰經驗,戰斗一開始就中槍昏迷,醒來時已是深夜,他身邊一個人也沒有,周圍全是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體。他嚇得哭都哭不出來,哆嗦著摘下戰友們的護身符之后便落荒而逃。
霍星云身上的傷不算很重,可當時他年僅十五歲,他被血淋淋的戰場慘景嚇破了膽子,傷好之后,他沒有去追尋部隊,反而一路流亡,最后在千里之外的一個小城市安頓下來,在一個好心的剃頭匠那里學手藝,結婚生子,過著平靜、清貧的日子。
解放后,霍星云曾偷偷地回過一次向陽縣,他覺得沒臉面對父老鄉親,便先去祭拜戰友,不料卻意外發現烈士紀念碑上有自己的名字和事跡,原來戰友們都以為他陣亡了,便把他當成一個英雄來表彰。霍星云失魂落魄地離開了向陽縣,從此再沒回去過。在臨終前,他拉著兒子霍明義的手,流著淚,要霍明義在他走后替他回鄉,給當初的戰友們燒香賠情,再去找民政局說出真相,將他的名字從紀念碑上抹去……霍明義為了實現老爺子的遺愿,一辦好喪事便坐車來到向陽縣,準備先參觀完烈士陵園和紀念館,第二天再去民政局,沒想到這一參觀,竟然讓他和老爹在家鄉的“孫子”意外相會了!
霍明義瞪著“一撮毛”,憤怒地說:“我們家兄弟姊妹多,我爹只會剃頭不會種地,家里就靠我娘撐著,小時候日子過得多苦!我娘勸我爹,說是好歹干過革命,按政策可以去民政局領補助,可他就是不肯。爹說他沒做過什么貢獻,后來扔下部隊跑了,反被家鄉人當成英雄看待,不出來認錯已經是虧了良心,怎么還有臉要國家照顧?要是讓他老人家知道在向陽縣,居然有人借他的名義輕輕松松地成了烈士遺孤享盡照顧不說,還理直氣壯地在上班時間聊天打牌,對我們這些來參觀的人處處刁難,不知道會不會氣得吐血!”
聽著老人的話,“一撮毛”支吾了半天,卻說不出一個字來,臉上那撮黑毛像投降似的全軟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