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侍中初下商海,結果虧得血本無歸。絕望中,幸好有吳老板及時相助。生意人往往為利奔波,可這吳老板卻是為了哪般……
一、意外受雇
清雍正年間,山東利津有個劉侍中,父親去世,在墳前守孝不足一年,老母親又病入膏肓。為給老人治病,劉侍中不惜重金請醫問藥,雖然母親病體見好,可家中卻無錢付藥資。實在沒法,劉侍中孤注一擲,向親朋借了點錢,準備到南方經商。
因為對南方氣候不了解,劉侍中剛把貨物備齊,沒等啟程回山東就趕上了梅雨季節。等到天晴,販來的絲綢上全生了霉點!百十兩銀子都打了水漂,劉侍中又氣又急,忍不住失聲痛哭。
哭聲驚動了一位住店的中年男子,男子告訴劉侍中,他祖上有個祛除絲綢霉點的秘方。劉侍中一聽,趕緊許諾,如果霉點處理掉,他贈一半貨物作為酬勞。“這倒不用!只是祖上有訓,秘方不能外傳,還需把貨物搬到我房里,不知兄弟是否信得過我?”中年男子說。
反正這一批貨已成廢物,還有什么信不信得過?劉侍中當場答應下來。中年男子吩咐管家和伙計們,把劉侍中的貨物搬進自己房里。
第二天,中年男子要劉侍中查點貨物。劉侍中進屋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見自己貨物上的霉點蹤跡皆無,整整齊齊擺放在那里。這祖傳秘方簡直是仙方!劉侍中非常高興,按照承諾,就要把一半貨物送給中年男子做酬勞。中年男子推謝道:“兄弟也是個講信譽的人!這一半貨物,我看就免了,你要覺得心里過意不去,就請牛管家和伙計們一頓酒飯,他們可是勞累了大半夜!”
劉侍中欣然同意,當即請旅店老板準備酒菜,款待大家。喝酒聊天中,劉侍中才知道,中年男子姓吳名方興,徽州人士,經商已有多年。
“在商海里摸爬滾打了多年,很少見到兄弟這么講信譽的人,如果兄弟不嫌我人粗,酬勞低,可否在我手下屈就?每年,我給你一百兩銀子做工錢怎樣?”一百兩?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劉侍中當即答應下來,吳方興也很高興,大家放量豪飲,盡興而歸。
二、如來顯靈
吳方興確是做生意的行家,他選中的貨物十有八九都能掙錢,劉侍中跟著他走南闖北學了不少生意經。且這吳方興脾性隨和、心地善良,樂善好施,跟伙計們也處得像親兄弟一樣,劉侍中慶幸自己找到了一位好東家。
這一年,北方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吳方興卻說,風調雨順之后,往往是災年。他在北方買了一大塊空地,大興土木建筑糧倉。
糧倉還沒建好,吳方興老家來人,說吳老爺子病重。吳方興一聽,立即帶著牛管家匆匆趕回老家。臨行,他把生意諸事托付給劉侍中,要他一定要把所有的糧倉購滿糧食。吳方興走后,劉侍中按他的囑咐,大量收購糧食直到倉房全滿。
轉年,果然是個災年。麥收將至,雨水漣漣,長在地里的麥子都生了長長的芽子,七月,天又開始了持續的大旱,如火的驕陽把莊稼全烤成了干柴還不罷休。
一澇一旱把老百姓的家底折騰了個底朝天,不到冬季就有很多人家沒了存糧。這時候,吳方興正在老家為父親守孝。劉侍中一看時機不錯,便開始開倉賣糧。
隨著天氣越來越涼,買糧的人也越來越多,劉侍中看準時機,從二兩銀子一石,漲到四百文一斗。
這一天,劉侍中正在清算賬目,一位伙計跑來告訴劉侍中,有倉糧食發生了霉變。劉侍中過去一看,果不其然!一進糧倉,就有一股嗆鼻子的霉味,糧食已然變得霉黑。他思忖這倉糧是當時收的過于潮濕,沒及時晾曬的結果。
一倉糧食可不是個小數目,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吳老板受損失!劉侍中思量半天,對伙計說:“你去找幾個可靠的人,把這些糧食淘洗晾干摻到別倉!這事一定要保密,千萬別讓人知道!”“這事吳老板知道會……”“到時候,我來說!”沒等伙計說完,劉侍中便截住了這個話題。
這年冬天,吳方興從老家回來,劉侍中得意地把自己賣糧的經過說了一遍,吳方興聽了一言沒發,只是默默地看著劉侍中。
這天晚上,吳方興邀劉侍中喝酒。兩人一人守著一只小壇,一邊聊一邊喝,不知不覺便喝多了。“兄弟,以前,我覺得你是個講信譽的人,所以才邀你一起做生意。可沒想到這幾年,你生意經精湛了,人卻變了!借災年哄抬糧價,用霉變的糧食以次充好賣給大家,這些,都不是一個誠信的生意人做的!我的生意伙伴里,絕不允許……”吳方興話沒說完,劉侍中早已出溜到桌子下面睡了過去。
一覺醒來,天近正午,劉侍中起床趕緊去前面鋪面。來到前鋪,他驚訝地發現店內一個人也沒有了!而且,他還恐慌地發現,所有糧倉里的糧食也不翼而飛!這,這是怎么回事?
他大惑不解,跌跌撞撞跑到吳方興的房間,卻發現房里只剩四堵空墻!一切都像是一場夢,好像從來就沒發生過什么,可這糧倉卻分明在證實曾經發生過的一切。 共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