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貞明朝著名文學家和史學家,為瑯琊王氏余脈太倉王氏之后,字元美,號鳳洲。嘉靖五年,王世貞在明代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出生,十七歲中秀才,十八歲中舉人,二十二歲中進士,此后開始進入仕途。
王世貞為官數十載,受到兩個重要人物的影響。第一個人物便是權相嚴嵩,因為與嚴嵩道不同而被嚴嵩一黨憎恨。所以在嚴嵩當權期間,王世貞一直得不到重用。除此之外,王世貞的父親王忬也是因為嚴嵩的構陷,最后被問罪下獄,最后論死。
除了嚴嵩之外,另一個就是被稱為千古一相的明朝首輔張居正。王世貞因為多次忤逆張居正,最后被罷官歸家。此后閑賦在家,一直到張居正去世之后,他才被重新啟用,進入官場。
所以相比于仕途上的成就,王世貞在文學上的成就更高他與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宗臣、謝榛、吳國倫合稱后七子。在李攀龍去世之后,為文壇領袖二十余年,留下《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等著作。
《明史》評王世貞:世貞始與李攀龍狎主文盟,攀龍歿,獨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顯,聲華意氣籠蓋海內。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片言褒賞,聲價驟起。
明代文學家胡應麟說:千古以來的詩詞,聲名最盛的莫過于明朝的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和王世貞四家。而在這四家之中,集千古之大成,總領百家精髓的則莫過于太倉弇州(也就是王世貞)。詩壇有王世貞的存在,就像佛門有了得證果位的佛祖如來,就像儒家有了集思想之大成的孔子仲尼。
《登太白樓》
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
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門秋。
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
《欽鴀行》
飛來五色鳥,自名為鳳凰。千秋不一見,見者國祚昌。
饗以鐘鼓坐明堂,明堂饒梧竹,三日不鳴意何長!
晨不見鳳凰,鳳凰乃在東門之陰啄腐鼠,啾啾唧唧不得哺。
夕不見鳳凰,鳳凰乃在西門之陰媚蒼鷹,愿爾肉攫分遺腥。
梧桐長苦寒,竹實長苦饑。眾鳥驚相顧,不知鳳凰是欽鴀。
《憶江南》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
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
家在五湖東。
《岳墳》
落日松杉覆古碑,英風颯颯動靈祠。
空傳赤帝中興詔,自折黃龍大將旗。
三殿有人朝北極,六陵無樹對南枝。
莫將烏喙論勾踐,鳥盡弓藏也不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