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德格類,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個兒子,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弟弟,生于明朝萬歷二十年,去世于清朝天聰九年,享年四十三歲。
德格類少年之時就已經跟隨哥哥出征,幫助自己的父親開疆辟土,后來皇太極繼承皇位之后,德格類輔佐皇太極征戰四方,建立大清基業。所以德格類身上還有一個標簽 大清朝開國功臣 。
既然是開國功臣,那么德格類在史書上的記載應該是不少的,但是為什么到今天卻鮮為人知呢?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死的太早了,四十三歲去世之后,沒有多久就被自己的哥哥牽連,被皇太極以同謀大逆之罪削去貝勒的爵位。
從被削除爵位的那一天起,德格類一脈就已經相當于退出了清初的政治舞臺。雖然到了康熙朝之時,康熙帝下命恢復德格類一系宗籍,賜紅帶子為覺羅,但是與那些經營了好幾代的滿清貴族相比,德格類一脈家族勢力太過弱小。朝中無人,不能身處高位,自然也就不可能青史留名了。而德格類作為一脈先祖,雖然對大清國有開創之功,但是長期的退出歷史,自然也會漸漸被歷史淹沒。
今天來看德格類,許多人往往只能知道德格類是一位開國功臣,是清朝初期非常著名的將領,輔佐皇太極建立不世基業。但是再多的,也就沒有了!實際上通過史料抽絲剝繭,德格類其實是一位非常有才華之人。他不僅軍事素養極高,同時也有十分敏銳的政治觸覺。若不是受自己兄長拖累,他這一脈應該能走的更遠。
《清史稿》評價德格類: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系諸王是庸。還是比較公正貼切的!
天命六年,擊敗明將李秉誠后,德格類與臺吉寨桑古一起巡視三岔河橋。到了海城的時候,德格類下令讓金軍不要擾民,也不入城中居住。雖然他下的這個命令最后并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但是至少也可以看出德格類的仁義之心。與那些動不動就下令屠殺劫掠的將領相比,實在是好太多。
天聰五年,在清軍圍攻明朝大凌河成功之后,皇太極對將領照例進行賞罰處理。德格類的哥哥莽古爾泰被皇太極以貽誤軍機為名治罪,莽古爾泰不服,甚至對皇太極拔刀相向。這個行為絕對算的上是大逆不道了,德格類迅速做出反應,不僅大聲斥責莽古爾泰,并且還對莽古爾泰拳腳相向,成功阻止了更大的罪責發生。雖然事后莽古爾泰被降爵,但好歹還保留了爵位。
德格類的做法在莽古爾泰看來,也許是自己的弟弟竟然不站在自己的一邊,反而幫助他人。但實際上德格類的做法,絕對是為了莽古爾泰好。如果仍由事態發展,不僅自己要受他的牽連,就連莽古爾泰的性命能否保住還是兩說。
有人說既然德格類不是一個傻子,相反還非常的聰明,那么為什么他沒有爵位呢?實際上這個說法并不正確,在最開始的時候德格類是有爵位的,因為多年的戰功,德格類后來被封和碩貝勒的爵位。后來皇太極效仿明朝的政治體制,初建六部,德格類還憑借和碩貝勒的身份執掌戶部。
德格類在世的時候,還是比較受重用的,他的爵位也是在他去世之后才被剝奪的,其原因還是因為他那個魯莽的哥哥。
德格類去世的同年,皇太極以莽古濟格格的丈夫瑣諾木為證人,以大逆之罪削除莽古爾泰宗籍。而德格類也受到莽古爾泰的牽連,被削除了貝勒爵位。所以說德格類不是沒有爵位,只是后來因為這個原因被削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