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玫瑰花
謝沁玨
在這個平凡的小鎮上,有一道美麗的玫瑰花墻——它足有半人多高,每到春天便開滿了美麗的玫瑰花,它是這家的男主人克利夫先生生前種植的。可是,克利夫太太的脾氣卻是出了名的不好,她常常和克利夫先生為了一些瑣事爭吵。克利夫先生去世后,她的脾氣更壞了,而且經常自己生悶氣,因此鎮上的人都盡量避免招惹她。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克利夫太太正坐在院子里小憩,玫瑰花墻上綴滿了美麗的玫瑰花。突然,她被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驚醒,睜眼一看,玫瑰花墻外有一人影閃過。克利夫太太厲聲喝道:“是誰?站住!”那人站住了——是個孩子。克利夫太太又喝道:“過來!”那孩子慢慢挪了出來。克利夫太太認出他是7歲的小吉米,住在街對面拐角處的窮孩子,他的身后似乎藏著什么東西。
“那是什么?”
克利夫太太厲聲問道,小男孩猶猶豫豫地把身后的東西拿了出來——一朵玫瑰花,一朵已經快要凋謝的玫瑰花,那耷拉著的花瓣顯示出它的虛弱。
“你是來偷花的嗎?”克利夫太太嚴厲地問道。小男孩低著頭,局促不安地搓弄著衣角,一言不發。
克利夫太太有些不耐煩了,她揮揮手說:“你走吧!”這時,小男孩抬起頭來,怯生生地問道:“請問,我可以把它帶走嗎?”“就是那朵快要凋謝的玫瑰花,似乎輕輕一碰,花瓣就會落了的玫瑰花?”克利夫太太有些奇怪。
“那你先告訴我你要它干什么,送人?”
“是……是的,夫人。”
“女孩子?”
“……”
“你不應該送給她這樣一朵玫瑰花。”克利夫太太的語氣溫和了些,“告訴我,你把它送給誰?”
吉米遲疑了一會兒,用手指了指不遠處的一個小閣樓,那是他的家。克利夫太太這才想起他有一個5歲的小妹妹,一生下來就有病,一直躺在床上。
“你妹妹?”
“是的,夫人。”
“為什么?”
“因……因為妹妹能從床邊的窗戶看到這道玫瑰花墻,她每天都出神地看著這里。有一天,她說:‘那里就是天堂吧,真想去那里聞聞天堂的氣味啊!’”
克利夫太太怔住了……天堂?這里——低矮的木屋?從前,自己整天與克利夫為了一些瑣事爭吵,不停地抱怨這低矮的木屋、破舊的家具、難看的瓷器……一切的一切,自己無數次埋怨這里簡直是可怕的地獄,而對克利夫種植的玫瑰花卻從未留意過。自己究竟錯過了什么?錯過了多少?
天堂,原來可以如此接近!
佛家說:境由心生。
既自心為形役,就必然惆悵悲傷。只有棄絕了一切奢求、貪欲和妄想之人,方能了無牽掛,生出慧眼,發現光亮。可世上有幾人能夠看透,愿意舍棄?
我們汲汲于富貴,奔走于權勢,我們的心靈在物欲之火的炙烤下備受煎熬,在大喜大悲中喪失了心靈的恬靜與安詳,在尋找夢寐以求的天堂的路上,我們成了迷途的羔羊。
放下欲望,剔掉惆悵,天堂原來可以如此接近。(翟善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