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穿過的鞋不計其數,可鞋墊卻一雙都沒有買過。難道王二從不墊鞋墊?不,王二的鞋墊比誰的都好,全是正兒八經的繡花鞋墊,有的還是金絲線鑲邊兒的。一說起這個,王二就特自豪,這全是因為他有個繡鞋墊的媽。
王二他媽實在是一個普通又平凡的農村婦女。肯吃苦能耐勞的,長年忙碌在田間地頭。農閑時便找一些布角廢料做鞋墊,描一些花樣兒,用針線袋里花花綠綠的絲線繡個不停。
王二小時候沒覺得怎么樣,長大去了城里,想法就不一樣了。剛開始,王二覺得他媽很老土。都什么年代了還繡鞋墊。人家都在外邊花一兩塊錢買呢,干凈又標準。特別是王二找了一個女朋友后,王二他媽精心挑選了一雙鞋墊要王二送給那姑娘時,那姑娘把嘴一撇道:“不就是一雙鞋墊嗎?當定情信物啊!你家可真會討便宜。不看看什么年代了!”王二就更覺得他媽不該費工夫繡鞋墊了。
可后來王二就不這樣想了,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看了王二的鞋墊后都贊嘆不已。王二也發現如今的人和前幾年不一樣了,都開始喜歡一些古舊的、手工的物件。繡花鞋墊成了一種民間藝術,有些被當作藝術品請進了展覽館。他還看到城里有些地方在賣這種鞋墊,有的還沒有他媽繡得好,卻可以賣到三四十,貴的很吶。嘿嘿,幾塊破布縫在一起,描個花鳥魚蟲什么的,再用幾毛錢的線一繡,就可以賣到這么貴?嘿嘿,不錯。王二覺得自己找到了致富的門徑了。
回家后,王二迫不及待地對他媽說:“媽,你多繡點鞋墊,我拿到城里去賣,可比你每天在地里輕省多了,掙錢也不少。”
“賣啥賣,自己墊就行了唄!何況,繡這東西費眼。”說著,王二他媽從柜子里取出一個大包,王二一看愣住了——哇噻!全是鞋墊,足足有一百多雙。
“我的媽呀,你啥時弄這么多鞋墊啊,你還說不賣,看來是早有準備,要大干一場啊!”
王二他媽笑著說:“誰說要賣了?自己墊多好。”
“能墊得了嗎?”
“我和你說啊,這里面有你的,有你將來媳婦的。我活著能給你繡,等我死了,你就墊這些存貨,保你一輩子不用買。”說著又拿出一個小包打開,王二看到了更精美的鞋墊,不是龍鳳就是鴛鴦牡丹。“這是給你結婚時用的,都五年了,每年繡五雙就盼著你成個家,哎,到現在……”
王二知道他媽一直在給他繡鞋墊,但不知道會有這么多,更不知道還有這么多心思在里面。看著一堆鞋墊,王二半晌說不出話。
回城時,王二悄悄帶了二十雙鞋墊。周末便擺個地攤。二十雙精美的繡花鞋墊整齊的[排開,還真吸引了不少人。王二不敢要價太高,一雙二十。結果兩個周末就全出去了。王二心里樂開了花。趕緊抽空回家央求他媽多繡點鞋墊來賣。王二他媽倒是答應了,但要求王二不準再拿兩個包里的鞋墊,一再聲明那是自個兒墊的,不賣。王二點頭答應,催著他媽趕快開工。
可王二等了四天了,才繡出兩雙鞋墊。王二埋怨太慢。他媽便說:“小子,我又不是機器,這東西看著不大,可費事哩。本來這就是個消閑活兒,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容易。母雞下蛋也得一天一個的來吧。我繡這些,也是因為你在外邊老不回來,兒行千里母擔憂啊!你看我和你爸,誰墊過這樣的鞋墊?我還嫌費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