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金秋時節,我們家做了一道”蜂蜜拌土梨,消消“秋老虎”。“蜂蜜拌土梨,知青姐妹不分離!”此時,母親就要念一遍。我好奇地追問。原來,母親孩童時代,有次上山撿柴,不料迷路,幸虧有了深山中的蜂蜜得以存活下來。外公對有著救命之恩的蜜蜂和蜂蜜難以忘懷,倍加珍惜。遂重操舊業,養起了蜜蜂,還成為了村里屈指可數的養蜂大戶。
土梨,又名蜜梨,和蜂蜜一樣來自永福花鄉,早在清朝就聞名八閩,見載于地方史志。這里有個小故事。明朝時,母親的十三代祖碧涯公從永福開基坂尾,十二代祖棲竹公由坂尾劉家基地分支華寮,蜂箱隨之遷往。明末清初,十一代祖荊輝公為民族大義,從老家攜帶了一箱蜂群來到易坑隱居,繁衍子孫。清朝康熙年間,十代叔祖紫千公編纂首部族譜,前往易坑拜訪荊輝公,由于紫千公為清朝順治年間秀才,那天,荊輝公正從深山老林回家,閉門不出,隨手相贈剛采摘下來的“狗屎梨仔”,那“狗屎梨仔”為山中野梨,味澀難咽,意在我已隱居深山,與山都木客為伍,請您不要再來找我,“梨”與“分離”的“離”字同音,也有分離的意思。紫千公素來仰慕荊輝公的民族氣節,其胞兄系當年劉家軍起兵勤王三巨頭之一,與荊輝公同進退。當即敬贈從永福老家帶來的伴手禮蜜梨,希望通過由于祖先養蜂采蜜種梨而得名的家鄉土產來打動荊輝公,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嘛!荊輝公是大孝子,重情重義,自然拋開成見,收下了這份禮物。從此,蜜梨開始移種母親的娘家,荊輝公的后裔也開始重新回到宗族。清朝雍正年間,荊輝公的長房長孫就曾率族人前往永福頓村大宗祠祭祖,并倡議重新修訂了族產公約。“蜂蜜拌土梨”的吃法也就從那時流傳下來。
且說晉江萬名知青“上山下鄉”來到漳平,公社安排了一名小姑娘住進了易坑爺爺家體驗生活。從小被教養成有東西就要把最好的拿出來分享的孩子們不欺生,很快和遠道而來的小姐妹打成一片,其樂融融。當時大家最愛唱的就是童謠《探蜂王》。直到有一年,一家老小分土梨,分出了一件怪事。那時曾祖母當家,由她根據家庭生產力和親屬關系進行分配。依次是易坑爺爺、舅舅、知青阿姨、母親、姨姨、舅媽、易坑奶奶,最后才是曾祖母自己。孩子們雖然安靜地坐在各自的位子上等待著,內心卻激動不已爭先恐后一番。不料,第二天一大早,母親發現土梨不見了。母親聰明伶俐,不僅是易坑爺爺和奶奶婚后十幾年親生的第一個孩子,還明事理,自然“中人疼”。懂事的母親本想隱瞞,善意的謊言。不想曾祖母早已覺察到此事,果然是母女連心啊!母親長期在曾祖母身邊言傳身教,情同母女,勝過與易坑奶奶的感情。且說此事一出,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小時偷針,大時還可了?易坑爺爺趕赴現場,逐一排查“可疑分子”。期限被懷疑的是舅舅,但轉念一想,他對城里的蘋果情有獨鐘,每次從城里趕集回來就會一哄而上搶著吃,可是對于鄉下見慣的土梨倒不至于如此。轉而懷疑到了易坑奶奶,易坑奶奶憨厚老實,常教導子女們“害人之心不可有”,在家中沒掌實權,向來逆來順受。此時此刻卻一反常態,委屈辯解。易坑奶奶不會說謊,曾祖母便把目光轉向姨姨。姨姨從小從小好吃、愛哭。果然招架不住,“招供”了。原來,她半夜起床偷了土梨用紙張包好藏在自己的水鞋里。就在眾人以為真相大白的時候,知青阿姨走上前去認領了土梨。咦?土梨不是母親的嗎?怎么成了知青阿姨的呢?就在眾人面面相覷的時候,知青阿姨一邊扶住曾祖母,一邊相勸正準備嚴懲難防的“家賊”的易坑爺爺。轉而向曾祖母要了點蜂蜜,把土梨切好片,放在一個大碗頭里攪拌均勻。從曾祖母開始,照長幼順序分發給大家一起品嘗。竟然還一偷偷了兩個?!其實,她倆雖然忙著事業,內心深處斗銘記著那一段難忘的歲月。兩人有空時,都在相互尋找著對方。知青阿姨也才從晉江老家搬來“第二故鄉”發展。正準備這個月的一個周末抽空回去看望當年的鄉村父母,也就是我的易坑爺爺和奶奶一家呢。我們兩家人于是就在那天相約同行,知青姐妹回到“娘家”,一家人喜氣洋洋,一時傳為佳話。
遺憾的是,后來,知青阿姨的丈夫有了外遇,兩人離婚了。知青阿姨帶著兒子回到了晉江老家。怎么會那樣?大家都在為此惋惜,對知青阿姨的丈夫重新打量。當年,要不是知青阿姨的丈夫幫忙,我們家還排不上電廠分配的房子,仍然擠在一間狹小的“母子間”。要不是母親讓父親委托知青阿姨的兒子照顧我,剛進電廠小社會的我方才避開同為電廠子弟的幾個“調皮搗蛋壞分子”的騷擾,得以安心上課,學業有成。有其父必有其子,可父子都還是可以的。怎么會是那樣呢?大家都惋惜著知青阿姨,都為她的兒子因為家庭破裂而擔憂著他的未來。每逢搖蜜時節,不僅是易坑爺爺氣不打一處來,當即給姨姨獻上一道“竹絲炒肉”。
二十年后,母親隨父親轉業到了電廠。易坑奶奶來我們家談起往事,告訴我們知青阿姨也在電廠,說是準備回去探望她們。我們是又高興又著急。電廠那么大,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呢?真是無巧不成書。有天傍晚,我們一家人又像往常一樣在電廠生活區散步。途中竟然偶遇上了也在散步的知青阿姨一家。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母親和阿姨相擁而泣。奶奶一家都會捎上兩瓶蜂蜜和幾個剛從山里打下來的幾個土梨,來到我們電廠家,委托母親,一并寄給遠在晉江的知青阿姨,讓她回想起過去美好時光,讓她記得還有第二故鄉的一家人在想念她,希望她堅強地活下去。分隔兩地的兩個家庭,都會傳來一曲動聽的歌聲:“蜂王、烏蜂做伙溜,日頭影目看不清,對面的阿姐底躲位?飛來飛去急死儂!蜂糖熟咯!快來去貢土梨仔!”
不久,傳來了知青阿姨復婚的好消息。原來,知青阿姨的丈夫聽到街坊鄰居說起從第二故鄉寄來的蜂蜜和土梨,心中不覺打顫,回想起當年,覺得對不起妻子和孩子。知青阿姨也大人有大量,為了孩子,也就對丈夫寬大處理了。
上一篇:住在同一個屋頂下的想念
下一篇:壺中日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