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買醬油的故事。
乙是大批發商,甲搞的是小批發,甲自乙處購一批醬油,分三次取貨。第一次到乙處拉貨,乙早已算準了時候,先往桶里倒了半桶水,又注入醬油,甲也粗心,沒有檢查。待到拉回去后,他不由連呼上當。第二次到乙處拉貨,甲便多了一個心眼,拿了探子去。而乙也偏偏早已料到了這一招,在頭天晚上往桶里倒上水,擺在院中,由于時值寒冬,一夜之間桶里的水全都成了冰,又注入醬油。甲拿探子一試,提上來的果然是醬油,以為這次無事,便拉回去,待把醬油倒出來之后方知再次上當。第三次到乙處拉貨,甲不免又多了一個心眼兒,在用探子探時,還要拉出來對照一下桶的深度,而乙又早已料到,在頭一天晚上將桶倒水后放倒,使水在一側凍住,又注入醬油,甲一試果然上當。
故事至此便結束了,并沒有那種善惡有報的下場。
后來我把這個故事講給一位教書的朋友聽,事隔不久他就辭職下了海,不久便發了大財,買了別墅,有了汽車,好不令人羨慕。再后來我又把這個故事講給一位經商的朋友聽,不久他就上了岸,做了教師,教出了一批善良正直的學生。
其實故事猶如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照見彼此的思想。
生活中的鏡子很多,但最明亮的鏡子應是自己的思想。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長短;以社會為鏡,可以知是非善惡。
但無論何種鏡子,只有那些明智、高尚的人,才能充分利用它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