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多來,“身懷絕技”的楊光合帶著他的數十種獨家功夫,踏遍了大半個中國。2006年春節,他又接到了兩份來自國外的演出邀請,他高興地說:“估計今年有望走出國門了。”一個生長在貧窮山區的苗族青年,何以成長為走紅全國的絕技大師?
“丑小鴨”愛上“美天鵝”
今年31歲的楊光合,出生在貴州省安龍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生時因為生活困難,母親沒有奶水,營養不良的楊光合始終矮同齡人一大截,別人都戲稱他是長不大的“鐵果果”。楊光合的童年和少年,一直在委屈和壓抑中度過,但他又無可奈何。懂事以后,他便拼命讀書,希望將來考取學校,去城里謀個職業,揚眉吐氣一回。
那時,在同一個村子里,有一個比楊光合小三歲的姑娘,名叫龍遠秀,十四五歲就出落得端莊秀麗、楚楚動人。從小開始,她就和楊光合特別要好,有時楊光合割的草沒有裝滿籮筐,她情愿回家挨打受罵,也要把自己割的草分給楊光合;楊光合也時時處處幫助她、呵護她,特別是在山上找到什么好吃的野果,總要留著和她一起分享。他們是真正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升入初三后不久,楊光合就將龍遠秀帶回了家里,正式拜見了父母,按照他們苗族的風俗,這就算訂婚了。
龍遠秀家的條件比較好,她父母打心底里反對女兒和楊光合來往。而且,一些不懷好意的村民一個勁地在龍遠秀父母面前挑撥離間,說什么“把龍遠秀嫁給楊光合,等于把鮮花插到牛糞上”之類的話,讓兩位老人動起了另給女兒相親的想法。
楊光合并不知道愛情正在遭遇危機。一天夜里,龍遠秀把他叫了出來,兩人踏著月色,來到寨子旁邊他們經常約會的樹林里。龍遠秀將情況告訴了楊光合,然后擔心地問:“你說,這可怎么辦?”楊光合顯得很平靜,他反問:“我沒有意見,就看你自己的,你是愿意跟我,還是……”話還沒有說完,龍遠秀就生氣地用手捂住他的嘴,“我啥都可以和你說,你說我愿意跟誰?”楊光合聽到這話,一把將遠秀擁在懷里,深情地吻著她的額頭。“我們走吧,去他們找不到的地方。”月亮慢慢升上了天空,初春的夜晚,和風蕩漾,原野里飄蕩著令人迷醉的溫馨和甜蜜,一對小戀人就這樣許下了私奔的愿望。
1994年春,楊光合和龍遠秀帶著簡單的行李,來到了浙江溫州。事實證明,從未出過遠門的他們把一切想得太簡單了。出門的時候,楊光合和龍遠秀只帶了600塊錢,為了節約,他們只能在城郊一家非常簡陋的旅社借宿一張鋪。晚上龍遠秀睡在那里,楊光合則露宿街頭,天亮后楊光合再跑回去補上一覺,然后他們再一道去找工作。由于楊光合個子太矮,又不懂技術,連續跑了一個月,什么工作都沒有找到。眼看所帶的錢將要用完,兩人心急如焚,成天為找工作的事情擔心。龍遠秀年紀小,特別想念父母,便對楊光合說:“我們先回去吧,反正我已經是你的人了,父母再不同意也沒有辦法。”楊光合想,如果不是為了拯救愛情,不會這樣匆匆忙忙出來,現在愛情有救了,那就先回去再說。
因為手里的錢連車費都不夠,他們便打算步行回家。第一天,從溫州走到青田,走了整整一天一夜,走得腳跛手瘸、腰酸背痛。第二天從青田走到麗水,又走了一天一夜,兩人的雙腳都磨出了血泡,小腿還腫了起來。“光合,我走不動了,再走下去我恐怕要累死了。”龍遠秀帶著哭腔,無助地說。楊光合看著心上人一臉疲憊的樣子,也是心如刀絞、欲哭無淚。
在麗水汽車站候車室,他們一躺下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候車的旅客見他們面色蒼白、蓬頭垢面,就像剛剛從地獄里逃生出來似的,便好奇地將他們圍住,問這問那。這時,他們是多么渴望得到幫助啊!龍遠秀便毫不隱瞞的將他們私奔的經歷講了出來,一些好心人深為感動,紛紛給他們捐錢,終于湊齊了回家的車費。
到家以后,龍秀云的父母見事已至此,知道兩個年輕人情投意合,便不再說什么,給他們舉行了婚禮。婚后,許多人仍在背地里議論,說楊光合沒有出息,龍遠秀這么好的姑娘嫁給他真是可惜。這些風言風語傳到楊光合的耳朵里,他心里挺不是滋味。但冷靜一想,覺得也不怪人家說三道四,自己確實不如人。他暗暗發誓:“不能再這樣混下去了,猴子戴帽也要做個人模樣,豈能讓人小瞧了自己?”他對自己說,不但要讓妻子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還要讓弟弟們順利把書讀完。
受盡磨難途事業
1996年春節過后,楊光合坐上了開往廣州的臥鋪客車。在喧囂繁華的廣州,他跑了許多建筑工地,人家看他像個弱不禁風的孩子,連商量的余地都不給。幾天以后,一無所獲的他已經不名一文,正在他焦頭爛額的時候,他忽然看到工地附近有一個名為“新大陸歌舞藝術團”的草臺班子,正在扯開場子演出。大喇叭里傳出的歌聲震耳欲聾。這時他想起自己會唱苗族山歌、跳苗族舞蹈、模仿各種鳥叫,會吹口琴、笛子、木葉,還會苗族傳統絕技上刀山、下火海,還在學校里主持過文藝節目,說不定老板會收留自己。
老板聽了楊光合的介紹,上下大量了他一番,就勉強同意他先留下當伙夫,月薪200元。“不過我告訴你,工資要到年底才發。”老板強調說。楊光合無奈地點頭,表示同意,年底就年底吧,先找個地方吃飯要緊。
一天,楊光合大著膽子,把想學雜技的想法和老板說了。沒想到老板惡狠狠地訓斥他:“你難道這點規矩就不懂,我把你教會了,我拿什么養家糊口?何況當徒弟是要交學費的,你交得起嗎?”他被噎得半天回不過神來。
藝術團里有一項絕活,名叫“蛇鉆七竅”。老板不教,楊光合決定偷師學藝。通過觀察,他慢慢摸索到一些技巧。一天晚上,他偷偷的從籠子里弄出一條手指粗的毒蛇,然后用膠布將蛇的上下顎纏上,鼓起勇氣把蛇從鼻孔塞了進去。誰知那蛇沒有從口腔里出來,卻直奔喉嚨而去,把他堵得近乎窒息!情急之中,他趕忙憋足氣張開嘴,不能呼吸的蛇竟從嘴里游了出來。“成功了,成功了!”他暗暗對自己說,高興得差點笑出聲來,接著他又把蛇從鼻孔塞了進去,如此反復幾次以后,他把這項絕活學到了手。接著,楊光合還偷學了吃香火,雖然口腔被燙出了若干燎泡,但他心里特別欣慰。而且他還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只要敢于挑戰自我,就沒有學不會的功夫。
兩個多月后,老板突然對楊光合說:“你不是說家鄉的年輕人能歌善舞嗎,你回去給我招聘幾個演員行不行?”楊光合想:機會終于來了。
回到家里,楊光合組織了包括妻子在內的7個男女青年,排練起苗族“板凳舞”、“竹竿舞”等節目。到了廣州后,果然,歌舞團里增加了這些民族歌舞以后,生意變得格外好。楊光合夫妻倆跟團跑了幾個城市的表演,他們看到城市里的人們都特別喜歡看這種民間歌舞,也覺得非常高興。可不巧的是,沒過多久,他們就得到了母親生病的消息,只得拋下了歌舞團的工作,心急如焚地趕回老家。
半個月后,楊光合和妻子一起回到廣州,他們找到原來的歌舞團的地方,卻發現那里一片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詢問以后,才知道,原來歌舞團在幾天前就已經解散了,那些老鄉們也不知去向了。可是,當初老板說好要年底發的薪水呢?這不是泡湯了嗎?他們越想越不甘心,就在廣州的街頭到處尋找老板的身影,可是人海茫茫,又沒有人家的電話和地址,哪里還能找到?
打工棚里臥薪嘗膽
江湖的險惡,使楊光合感到了生存的艱難。經過這件事情后,他決定自立門戶,組織自己的歌舞藝術團。回到貴州以后,楊光合特意去找了那些和他一起在“新大陸歌舞藝術團”打工的老鄉們,問他們:“是不是愿意跟我干?”老鄉們雖然被騙,但他們明白那不怪楊光合,而且他們現在丟掉了工作,如果能重新有工作對他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便異口同聲地說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