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從小跟著外祖父外祖母一家生活。外祖母是一個非常慈祥的老人。她經常給小高爾基講故事,比如,圣母怎樣救苦救難的故事,武士伊萬的故事,埃及強盜媽媽的故事,等等。
這些故事離奇古怪、生動有趣,小高爾基常常聽得呆呆的,入了迷。外祖母還會編許多有趣的詩歌,高爾基常常是聽著外祖母的歌謠入睡的。小時的高爾基,腦袋里裝滿了外祖母的詩歌。
1878年,高爾基到城郊的小學念書了。這是專門為城市貧民子弟辦的一所學校,但即使是進這樣的學校,對高爾基來講也是相當艱難的。因為原先富有的外祖父破產了,家里一無所有。懂事的小高爾基每天放學以后就背著一個破袋子,走遍郊區的街道撿破爛,骨頭、破布、碎紙、鐵釘,什么都要,然后賣給收垃圾的,換取一點點微薄的錢補貼家用。
家里的情況越來越糟糕,實在無法支付哪怕一丁點的學費了,就在這一年的秋天,小高爾基不得不離開學校到一間鞋店當學徒。日子過得真苦啊!除了要做好店里的工作,還得幫老板干各種家務活:洗衣服、拖地板、帶小孩……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吃不好,睡不好。有一次做飯時,老板催著快點上菜,高爾基心里一急,拿著湯碗的手也不由得顫抖了起來,一不小心,剛煮沸的菜湯灑了一地,雙手被嚴重燙傷,他被送進了醫院。出院后,他被解雇了。
后來,高爾基去建筑工程制圖師兼營造師謝爾蓋耶夫那兒做學徒。說是學徒,其實根本學不到任何手藝,而是每天做婢女和洗碗工的活兒。店主只負責供給他一天三頓飯,此外沒有工資也沒有任何自由。但是為了給家里減輕一點負擔,高爾基默默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他每天都要擦洗銅器、劈柴、生爐子、洗菜、帶孩子、跟老板娘上市場當跑腿,逢周六還要擦洗全部房間的地板和兩座樓梯。小小的高爾基,很早便嘗到了人世的艱辛。
在這痛苦的現實面前,高爾基惟一的樂趣就是讀書。但是在謝爾蓋耶夫家里,讀書被看成是不務正業,被逮到了難免一頓毒打。高爾基總是千方百計地去找書,然后冒著很大的風險,深夜爬到閣樓上,鉆進棚子里,借著月光看書。高爾基讀的書五花八門,龔古爾、福樓拜、斯丹達爾的作品讓高爾基如癡如醉,俄羅斯美妙的古典文學讓高爾基神魂顛倒,他貪婪地吮吸著知識的甘露。
16歲的時候,高爾基決心要去讀書,上大學。他希望通過上大學為自己尋找光明的前途。于是高爾基來到了喀山。但是對一個窮孩子來說,填飽肚子都得努力掙扎,上大學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每天一早就出去找活兒干,跟流浪漢們一起劈柴,搬運貨物,晚上就住在城市的公園里,岸邊的窯坑里,甚至樹洞里,溝渠邊。他不再對上大學抱什么期望了,他清楚地知道,社會就是自己的大學,在社會的大課堂里,他將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后來,高爾基根據自己的經歷,寫出了他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些作品成為了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經典。
智慧點睛
生活的貧苦磨煉了高爾基的意志,使得他在飽嘗苦水的日子后變得更加堅強。
的確,生活有如一個大熔爐,經過烈火后有人變得軟弱,有人變得堅強,有人雖熔化了但卻千古流芳。你要做哪一種人呢?其實,上帝給誰的幸運都不會太多,面對不佳的際遇、一時的坎坷,大多數人都只會抱怨命運的不公、上帝的捉弄,卻很少有人能正視自己,冷靜地反省自我,問一問是否已經將自己磨煉成一塊金子,一塊熠熠生輝的足以讓人一目了然的金子。
人生在世,遭遇凄風苦雨實屬自然。沒有始終波瀾不驚的大海,也沒有永遠平坦的大道。縱使驚濤駭浪,縱使溝壑縱橫,跨過去了,人生也就變得多彩而豐富。璞玉需要精心打磨才能晶瑩光亮,生命也需要錘煉才能飽滿厚重。
生命的天空總是異彩紛呈。面對不幸,面對潦倒,我們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應該是不斷捕捉生存智慧,學會勇敢和堅強。要知道,上帝永遠是公平的。等到有一天,你真正將自己打磨成一塊金子時,任何人都掩不住你燦爛奪目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