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一定要斷然拒絕他們的要求。”出門之前,卡爾森太太在心里對自己這么說道。
天下著很大的雨,到處都是水。卡爾森太太之所以冒雨出門,是為了把眼前這件事盡快處理完。
卡爾森太太平時以樂善好施而出名。她經常捐東西給遭到天災人禍的人,或買很多衣料,送給本市的貧民。可是,這一次的事,性質大不相同,使她無法像平時那樣,爽口答應。雖然目的是為了貧苦無依的孤兒們著想,但要她捐出祖傳的土地來建造孤兒院,她實在無法同意。她對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那片土地,有無限的感情,何況,她年紀已老,此后的生活,主要的收入來源,就靠那塊土地。這是跟她此后的生活有直接關系的事。說得嚴重一點,她若失去這一塊土地,她的生活馬上就要受到影響。
“不管對方如何懇求,也不能起一丁點同情心,否則……”想著,想著,卡爾森太太的腳步就越來越快了。
雨越來越大,風也吹得更起勁了。不多久,她到了目的地。她推開大門,走進去。由于是個大雨天,走廊上到處濕濕的。她在門口尋找拖鞋來穿。
“請進!”這時候,隨著一個甜美的聲音,女辦事員瑪麗笑容可掬地站在了卡爾森太太面前。瑪麗看到地板上沒有拖鞋了,立刻毫不考慮地脫下自己的拖鞋給卡爾森太太穿。
“真抱歉,所有的拖鞋都給別人穿了。”瑪麗小姐誠懇地說道。
卡爾森太太看到瑪麗小姐的襪子,踏在地板上,一剎那之間就給弄濕了。
卡爾森太太被瑪麗小姐的舉動感動了。在這一瞬間,卡爾森太太明白了施予的真正含義。她想:“平時,我被大家稱為慈善家,可是,我做的慈善行為,到底是些什么?我捐出來的,全是自己不再使用的舊東西,再不就是捐出多余的零用錢罷了。而真正的施予,應該像這位小姐一樣,拿出對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那才有莫大的價值呀!”
突然,卡爾森太太心中有了180度的大轉變——她決心捐出那塊祖傳的土地給這個慈善機構,為可憐的孩子們建立設備完善的孤兒院。
卡爾森太太對辦事員瑪麗說:“好溫暖的拖鞋。”
瑪麗紅了臉,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一直穿著,所以……”
卡爾森太太連忙打斷她的話:“不,不,我沒有怪你的意思,我是說,你的心,令人感到溫暖,也讓我明白了許多!”
卡爾森太太向她投以親切的微笑,然后,朝著募捐辦公室急步走去……
智慧點睛?
真正的愛心和施予,需要真情與真心,要真誠地關懷別人。只有心里時刻裝著別人的人,才能給別人最貼心的幫助。?
上一篇:槐娘
下一篇:那些人再也沒有遇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