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隆慶年間的一天清晨,這天天氣格外的晴朗。東方太陽冉冉升起,一時間霞光萬丈。福建總督海大元心情暢快又虔誠地上了一炷香,喜不自勝,原來夫人給他生了一對龍鳳胎,自然人逢喜事精神爽。
海大元小心翼翼的看著自己兩個剛出生的孩子,內(nèi)心充滿歡喜,他請來自己的西洋朋友查理商量著給孩子們起個名字。原來這個西洋朋友查理是個英國沒落貴族而且還是個航海世家。早些年隨著西方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英國貴族王室紛紛資助航海探險家去出海,查理的祖父和父親出海之后卻杳無音訊。查理兒時讀過《馬可波羅行記》,他對書中所描寫的東方十分癡迷,十分仰慕東方的文化,長大后跟隨船隊繞道印度來到中國,為總督海大元所收留,名義上查理是海大元的仆人,可平日二人以朋友相待。
二人商議給兩個孩子起名,男孩兒叫海馬龍,女孩兒叫海馬鳳。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二人長大成人。說來讓人羨慕,兩個孩子堪稱人中龍鳳。海馬龍英氣逼人,目若朗星,氣宇軒昂,雖為富家公子卻并不紈绔,平日喜好舞槍弄棒,文武雙全。海馬鳳氣質(zhì)高貴卻并不孤傲,心地善良,聰穎過人,有次還自費家財賑濟(jì)災(zāi)民。兄妹二人平日除了喜歡看市井小說《西游記》外,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聽查理叔父講航海的驚險與刺激,夢想著有一天能揚帆起航,像二人心中的大英雄鄭和一樣去搏擊風(fēng)浪。
時值已經(jīng)進(jìn)入萬歷年間,明神宗朱詡鈞即位,誰料想此君深居宮中,荒淫無度導(dǎo)致政治腐敗,國力日漸衰微。東部沿海倭寇橫行,福建受倭患騷擾,百姓荼毒家鄉(xiāng)慘遭蹂躪;北方明政府與日本在朝鮮開戰(zhàn),烽火一起,賦稅加重;遼東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時常騷擾中原,農(nóng)民起義風(fēng)起云涌,百姓顛沛流離,痛苦不堪。在這期間,朝廷責(zé)罰海大元東南剿匪不力,再加上同僚排擠,海大元無奈只好辭官。兄妹二人失去了往日的快樂,眼前是一個戰(zhàn)火連天,生靈涂炭的亂世。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他們向往陶淵明的那種阡陌交通的和平安寧的心境得不到排遣無比苦悶。于是兄妹二人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私自出海,尋求和平。后面的日子他們說服查理當(dāng)做向?qū)Вf服父親靠海大元的關(guān)系覓得一艘大船,在他們附近災(zāi)民中處于水深火熱的船工和水手有的愿意跟隨龍鳳兄妹一起出海,亂世官軍治海不嚴(yán),于是他們出發(fā)了。
出海就意味著風(fēng)險,根據(jù)史書鄭和下西洋的記載,他們沿著海岸線一路南下。眨眼間已經(jīng)兩月有余,即使有查理作為向?qū)?,可畢竟因為?zhǔn)備倉促和經(jīng)驗不足不足,他們迷路了。隨后航船碰到了大風(fēng)暴,兄妹二人和查理九死一生被風(fēng)暴席卷到了菲律賓群島的一個不知名的小島上。巧合的是,英國一艘環(huán)球航行的船只救了他們,船上大多是受宗教迫害的新貴族。他們厭惡封建的束縛,渴望浪漫自由的生活。查理則更是喜出望外,找到了故鄉(xiāng)人,興高采烈的充當(dāng)他們中的翻譯。
一群來自東方追求和平的人們和一群來自西方追求自由的人相遇在一起,共同開啟一段驚險刺激的航海旅行,不能說不是一場美麗的邂逅。船上的英國人相互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在遙遠(yuǎn)的地方住著一位主管和平的天神,她的名字叫“艾琳娜”那個地方有個“和平許愿池”只有懷著真誠善良的心去許愿才能成真。龍鳳兄妹二人第一次聽說西方的神話故事感覺神圣而又遙遠(yuǎn),這與他們在國內(nèi)看的《西游記》有異曲同工之妙,當(dāng)時海馬龍希望自己像書中所描寫的孫行者一樣神通廣大,消除世間的一切邪惡給人間帶來美好。海馬鳳更是興奮,聰穎的她在跟英國人打交道的這些日子里漸漸學(xué)會了英語,能和英國人作簡短的交流,英國人都特別喜愛這個熱情開朗的China姑娘,查理總說海馬鳳的眸子里流露著美好。
一群心懷美好的和平自由理念的人一路漂泊,歷盡辛苦,途中不少人因患病和缺水而死去。然而美好的信念支撐著他們繼續(xù)走下去,終于,他們到達(dá)了目的地——美洲。一塊新的大陸,英國人紛紛跪下來親吻著大地,在胸前劃著十字架。龍鳳兄妹二人也滿懷期待地看著這塊對他們來說無比新奇的土地,心中感到期待不已。他們認(rèn)為陶淵明所描寫的世外桃源原來真的是存在的,在這塊尚未開發(fā)的土地上,他們可以按著自己的想法去生活,這是一塊和平與自由的樂土。
沒有戰(zhàn)亂,沒有壓迫,兄妹二人以及一道而來的英國人勤奮又快樂地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他們相信和平女神艾琳娜遲早會欣賞這塊自由的樂土而降臨人間。人們紛紛想象著美好的天神艾琳娜,慢慢的,關(guān)于艾琳娜的傳說在這塊土地上被傳為一段美好的神話。
數(shù)百年后,從法國來的一位叫巴托爾迪的雕塑家和畫家來到這片土地,聽到了關(guān)于和平艾琳娜的傳說,他對這個傳說非常感興趣。于是,他決定把這個傳說“變”成可以看得見的美好的事實。他多方走訪根據(jù)人們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雕出了和平艾琳娜的形象,塑像的銘文是這樣寫的:歡迎你們,那些疲憊了的,貧困的,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那些熙熙攘攘的被遺棄的,可憐的人們,把這些無家可歸的飽受顛沛的人們一起交給我,我高舉自由的燈火。
而關(guān)于和平許愿池呢?它不過存在人們心中某個最美好的地方,那里流淌著和平與自由的泉水。
上一篇:女媧補(bǔ)天的的故事
下一篇:天鵝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