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剛過,和我一塊來北京的文友,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廣祿接到電話,讓他回去上班,早上,吃過早飯,我送他到火車站,順便游覽一下北京的景色。
他的車票是下午三點,有充足的時間,又因為他來過北京,很自然的充當了我的導游的角色。
這是我第一次坐地鐵,覺得既新鮮又好奇,火車一會兒來到地上,一會的又到了地下,車廂里的電子路線圖,隨著火車的行走,而不停地變換,到達那里都提前報站,使你永遠不會迷路。
安廣祿告訴我,只要不出車站,花上兩塊錢,你可以圍著北京城達到任何一個地鐵車站。
“太方便了,真是太方便了!”我由衷地感嘆。
從前門下車后,公路上車來車往絡繹不絕,眼前就是正陽門,我為那高大壯觀的建筑而吸引。
我知道正陽門,俗稱前門,原名麗正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城內城正南方向的門,位于天安門廣場南緣,前門大街北端,處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上,現存城樓與箭樓。
正陽門箭樓始建于明正統四年,建筑形式為磚砌堡壘式,城臺高12米,門洞為五伏五券拱券式,開在城臺正中,是內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是專供封建王朝皇帝、皇后龍車鳳輦的大門。
箭樓為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上下共四層,東、南、西三面開箭窗94個,供對外射箭用。有兩重門,前為吊落式閘門(即千斤閘),后為對開鐵葉大門。門洞里那一塊塊條石,斑跡累累,記錄了世事的滄桑變遷。那一根巨大的門閂,放在門洞的貼墻處,好像在向人們講述著當年的輝煌。
我們站在正陽門前,按下了照相機的快門。
離開正陽門往北就是毛主席紀念堂,紀念堂后面是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天,正好舉辦自行車環京比賽,從紀念碑北側,一直到公路,半個廣場全部封閉。很遺憾,沒有近距離的瞻仰,更遺憾的是,沒有瞻仰毛主席遺容。
我們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了天安門廣場,廣場東面是中國博物館,西面是人民大會堂,由于時間緊促,我們沒有到里面去游覽一番。廣場中間有一個巨大的花籃,下面有低矮的柵欄圍著,紅色和黃色的花,形成一個個花環,層次分明,花籃就在花壇的中央,花籃上有“祝福祖國”等字樣。在花籃的北面就是高高的旗桿,五星紅旗在微風中,隨風飄揚,我們站在國旗下,仰望著那鮮艷的國旗,心潮澎湃,
廣場北面是長安大街,寬闊的長安大街上,車來車往,對面就是天安門。
到了,我們向往已久有的地方到了,站在天安門前,注視著他,幸福之感油然而生。這就是封建王朝皇帝頒發詔令的地方;這就是皇帝去祭天、祭地、祭五谷時出入的大門。現在我們平民百姓都可以站在這里,向著全世界高喊: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中國的主人。
天安門雕刻著蓮花寶瓶圖案,60根紅漆巨柱排列整齊,柱頂上有藻井與梁枋,繪著金龍吉祥彩畫和團龍圖案。屋頂的正脊與垂脊上裝飾著螭吻、仙人、走獸。
1949年10月1日,就是在這里毛主席率領黨、政、軍和各民主黨派、群眾團體的負責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安門城樓也就成為億萬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圣地。天安門已經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征,天安門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涵,高度濃縮的中華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新中國的象征和無與倫比的政治矚目和神往,是中國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她記錄了中華民族不怕流血和犧牲,爭取獨立自由的勇氣和堅強;寫下了新中國誕生的光輝一頁,和中華民族走向強盛的壯麗詩篇。
天安門城樓前有金水河,河上飛架七座漢白玉雕欄石橋,中間一座最寬闊的稱“御路橋”,專為皇帝而設;兩邊是王公橋和品級橋,金水河兩岸有兩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和華表。石獅后面兩邊設有紅色觀禮臺,臺前東西各筑花壇,游人們都在這里駐足觀景。華表上滿刻著盤龍與云朵,巨柱頂端加上了云板、承露盤并蹲坐著石獸,威嚴,壯觀。
解放軍戰士,身著綠色的軍裝,腰扎白色的腰帶,三個人一行,以立正的姿勢,威嚴地站在公路的兩邊,真像一座座守護神,守護著祖國的首都,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過往行人,無不立足觀看。
北京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一座莊嚴的城市,繁華的城市,站在天安門前,無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倍感自豪。
天安門前留個影,這是我向往已久的愿望,終于在這2012年實現了,我會永遠記住這個幸福的時刻,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