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一
武術是我國國寶,莆田是武術之鄉,自唐代武則天首開武考以來,莆田共中武狀元12人,武進士28人,有22人任過兵部尚書。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祥地,也是東南沿海武術活動中心,南少林的“佛家拳”、“安海拳”、“一指禪”等名揚大江南北,遠播日本、東南亞。1990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五屆南少林傳統拳術大賽。各路拳師表演51種不同的拳械,110多個套路,并首次發現了新的拳種“佛祖拳”。習武有上自88歲的長者,下至5歲的孩童,反映了南少林故鄉的武術遺風。
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林泉院的習武之風,緣起于唐初,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輔公部將路得才聚眾東南沿海淪為強盜,夜集明散,弄得民不聊生。唐太宗命已敕封為大將軍的少林寺方丈曇宗率僧兵懲治海盜。曇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廣和尚和僧廣、僧滿三人帶五百僧兵入閩平暴。他們在當地收下不少禪宗弟子,沿海人民挽留這些救難的活菩薩。道廣也感到盛情難卻,就回嵩山少林祖庭稟告曇宗方丈,曇宗方丈送一首偈語讓其在福建找一處同嵩山九頂蓮花山相似的地方建一座南少林寺:一則示不忘祖庭;二則在沿海傳播大乘禪宗。偈語是“傍海平盜日月久,九蓮山下有宿頭;南北少林同一寺,大乘禪在心中留”。為此,道廣和尚回到福建就按照方丈偈語所說,同師兄弟們找到了當時就有名氣,且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擴寺定居,同嵩山少林寺一樣養僧兵,參政事,林泉院也就成為江南的少林分寺。該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圍有九座山圍成一圈,形如九瓣蓮花,寺院就座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名為九蓮山少林寺,俗稱南少林寺。南少林寺在反清復明斗爭中與天地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南少林寺武僧所具有的強烈泊疾惡如仇、除暴安良的忠義精神,曾受到民眾的推崇。在反清復明斗爭中,莆田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毀,由于清廷的輿論封鎖,這一段悲壯的歷史鮮為人知,只是在民間悄悄流傳。“寺因武顯,武以寺名”,南少林寺是南拳的發祥地,當時此寺習練少林南拳武風極盛,并廣泛流傳民間。
去過北少林的人知道,嵩山少林寺北靠五乳峰,寺前有條小溪(少溪河)自右向左流過。河對面為少室山,寺右側有塔林,右前方有“臥佛山”,左前方為九頂蓮花寨。林山的林泉院,它背靠祖(朱)山等幾個小山頭,院前也有一條小溪從右向左流過(現為護寺河)。院右側有塔群(今為塔里,塔西自然村),寺院右前方也有一座“臥佛山”(當地叫它為彌勒獻圖山、石面桶),寺院左前方有九葉蓮花峰。
在林泉院遺址上重建的南少林寺四周山頭海拔在600米左右,最高峰為北部的祖山(又稱朱山,與明亡后天地會擁戴的反清復明精神領袖朱太子有關),高642.1米,西部大舞寨600.2米,東部山頭尾576.6米,南部斜侖595.5米,紫霄峰559米,南少林寺對面巨巖“石面桶”(臥佛山)576.6米。站在朱山半山腰,可以數得出九個山頭恰似蓮花,故乾隆莆田縣志稱為“九蓮峰”。
附近的資福寺建筑大多已毀,現存一室,建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內有一對石刻對聯:“云日就瞻祝無最壽,天人歡喜演上乘禪",為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敬書。北面有一座“紅花亭”,系明朝遺臣陸圻、鄭郟創建于清順治三年(1646年),神案前有石砌蓮花圖案,亨柱上有“萬物總歸三尺劍,五云時現七星旗‘的楹聯,題頭暗示天地會的武將萬云龍和南少林寺五祖和尚反清復明之舉,是天地會反清斗爭的聚義廳。
南少林寺地勢險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周圍有朱山、樟江、蘇岐、黎尾、梧桐、斜侖、紫霄峰、寨頭、山頭尾、大尖、洪度、太舞、石面桶等10多個山寨,目前各寨遺址尚存,樟江寨的四處石刻,證明該寨系黃次波于明末隆武元年(1645年)抗御清兵時所建。山頭尾和梧桐山還有高三、四米的鬼潭瀑布和無底坑爆布。
林山村至今保存大量與寺院有關的地名,如院前、院后、院口、塔里、塔西、放生池、練功埕、馬槽等,更有與習武有關的姑嫂營、南營、后營、尾營、將軍廟、旗桿坪等,單是長226厘米,寬100厘米的刻有“諸羅漢浴懼茶散”字樣的僧兵治療傷病的石槽和7千多畝的茶園遺跡,就足見當年金戈鐵馬之盛。
九蓮山下的小灣存有一塊大石,上刻有“僧繼言造”。據說這四個字是一個叫繼言的和尚用手指刻寫的,相傳當年有一武林高手扮成游僧來林泉院偷走少林劍譜,繼言識破后,在溪邊攔截,卻不動武,只說要架石替他做橋,說罷背起一塊大石架在溪上,用手指寫下此四字,然后客氣地讓路,那假僧一看,自知功力不如,就把包袱放下飛快逃走了。繼言和尚以一指禪功揚名,傳說他可用一指幫人治病。林泉院附近有一塊“一指禪石”,象手一樣,食指指向西方,形似南拳標準手勢,成為當年照此石啟示,練功坐禪的天造之物。
此外,這里相傳的“千靈祖師斗山魈建苦竹寺”、“佛光創建霞梧院”、“吉星侍衛”、“五百僧洗反”等故事道出了一處處歷史典故。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二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具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少林寺
導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再有20分鐘,我們就會抵達嵩山少林!關于它,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80年代的那部同名電影《少林寺》把他推到了大家的視野中,不但成就了國際影星李連杰,還留下了兩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少林、少林》和《牧羊曲》,當年電影的影響力之大,讓人震驚,很多孩子離家出走,跑到少林寺非要習武出家,在手機電話不普及的年代,怎么把他們送回去,讓登封的公安局著實頭疼,很多人南方人跑來嵩山想一看究竟,當時住酒店不像現在,拿身份證就能住了,當時要
介紹信
的,很多人帶著帳篷過來,準備住在山上,結果晚上溫差大,又凍得哆哆嗦嗦的去找鄉親們借宿!我們公司的領導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更讓我們哭笑不得的例子,當年他看完電影很激動哇!晚上都不好好睡覺了!關了電燈,點上蠟燭,鉆進被窩,非要用自己的掌風把蠟燭撲滅,以此鍛煉自己的“內功”!只到老婆忍無可忍的把蠟燭給他吹滅才算結束!現在還常被夫人以此調侃。少林功法的魅力,可見一斑!就算是現在,少林寺也依然是我們的文化標簽!有很多外賓,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最想看的,就是神奇的中國功夫!大家最多想讓導游唱個歌,外賓卻會一臉期待的請求導游表演輕功、耍大刀、寶寶做不到啊!真的不會啊。 但很多登封人,都會! 因為這里有少林寺,這里,是中國武術之鄉!看看車窗外,這大大小小的武術學校,隨處可見!習武已經從娃娃抓起了!
提起少林武術,總有一些的膾炙人口的功法:什么金鐘罩鐵布衫,易筋經,少林棍等等,有些確實是少林寺的,而有些,則是金庸的!感謝金庸和李連杰啊!他們一個用筆,一個用臉,組合出了一個神奇的少林!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少林寺的寺廟內看到金庸老先生捐資之后立下的功德碑,他說他一生寫過很多武俠小說,卻從來沒有說過少林寺一句壞話,永遠都是名門正派!因為他喜歡少林。金庸老先生筆下創造的最經典的少林功法當屬于:《葵花寶典》!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煉丹服藥,內外齊通!這開篇就讓人望而卻步了!在金庸書中:《葵花寶典》屬于少林寺所有。華山派弟子岳肅、蔡子峰偷看后憑記憶錄成寶典殘本。因為對寶典理解不同,華山派分裂為劍宗和氣宗。渡元禪師從岳蔡二人處得悉寶典經文,憑自己所悟,創立辟邪劍法,改名為林遠圖,威震江湖。后日月神教十長老攻華山搶走寶典殘本,東方不敗據此練成寶典武功。寶典中的武功博大精深,但兇險至極,練功時,首先要自宮凈身。莆田少林寺方丈紅葉禪師圓寂之時,認為這本秘籍修習起來殘傷身體,難關很多,傳世非武林之福,就把它投入爐中火化了。這過程讓金庸寫的蕩氣回腸,很多人也深信少林有此深功!哈哈哈,真的沒有,要有我早練了,還干什么導游,直接給馬云做保鏢去!
真實的少林功夫,有“72般功法”之稱,72,是個神奇的數字,嵩山也是有少室山36峰,太室山36峰,共計72峰組成,嵩山這個神奇的數字讓古人浮想翩翩,你還記得西游記中,悟空會多少變化嗎?72變!那少林寺72般功法有是怎么說呢?它是由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稱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內功組成,均在少林門中秘傳。在元代后,少林寺常住院,分成了東、西、南、北四個院,并且各院主持自掌門 戶、單獨管理,特別在武功方面,各自收徒,秘傳單傳,造成了即使同是少林寺和尚,師傅不同,所學到的功夫也有差別的局面,這種現象一直流傳到今天。“少林七十二藝”,就是在上面所談的背景下出現的。1920xx年,有個叫金警鐘的先生到少林寺訪問,與當時的少林寺方丈、遠近聞名的武術高手妙興大和尚切磋武藝,取其精華,并根據少林寺舊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之說,編著了《少林七十二藝》一書,從此有了“少林七十二般功法”之說。
游客朋友,大家好:(致歡迎辭)
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游覽在我國佛教禪宗有著極其重要地位的著名寺院:少林寺。首先,請允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登封市和少林寺的概況。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總人口61萬。登封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著名的“文物之鄉”和“武術之鄉”。登封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最早在陽城(今告成鎮)建都禹都陽城,西漢武帝劉徹游嵩山,正式設立崇高縣,隋代改為嵩陽縣。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并為登封縣。1983年起隸屬鄭州,1994年撤縣設市。
登封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如周公測景臺、中岳廟、嵩陽書院、中岳嵩山等。其中嵩山分太室山和少室山兩部分,傳說為禹王的兩個妻子。少室山山勢險峻,不易攀登,聞名海內外的少林寺就是因建于少室山的密林之中而得名的。
“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遷都洛陽后為安頓印度高僧沙門跋陀而建。是我國佛教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它創自北魏,興于隋唐,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少林寺和尚13人因助戰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賞。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展很快,成為馳名中外的大佛寺,獲得“天下第一名剎”的稱號。元代少林寺“眾常兩千”,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時期。從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漸衰落。特別是1920xx年軍閥混戰,石友三放火燒毀了少林寺,主要建筑和寺內珍藏的經黃、文物全部被付諸一炬。新中國成立后,少林寺經過整修,煥然一新。上個世紀80年代,影星李連杰在這里拍攝了著名的電影《少林寺》,再加上現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近幾年來的推廣,使少林寺又逐漸恢復了過往的盛名。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少林寺的山門,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跟我下車,游覽少林寺常住院。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寺門即為少林寺的山門,因佛寺多位于深山之中,所以稱山門,又因他們象征著佛教的“三解脫”,又稱“三門”、“三解脫門”山墻上的禪武兩字是對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注解,禪為魂,武為衣,習武修禪、以禪入武,禪武雙修,“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退則參禪習武修道行”。
少林寺始建于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拓跋燾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羅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由于嵩山為北魏時期北方坐禪修道中心,加上跋陀與孝文帝的特殊關系,所以跋陀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們,皆成為當時禪學的重要精英群體,對后世佛教發展影響巨大。北魏正始五年(508),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來到少林寺,開辟譯場,共同翻譯印度世親菩薩《十地經論》,歷經三年,完成行世,有力地推動了北方禪學的發展,少林寺成為當時佛學重鎮。其間,又有南印度高僧相傳達摩祖師從海上經廣州、南京,然后“一葦渡江”來到嵩山,在少林寺廣召信徒,弘揚佛法禪宗,從此確立了少林寺作為禪宗祖庭的地位。
少林寺建寺以來,經歷了數廢數興的曲折歷史: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毀。大象年間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遠、洪遵等120人住寺內,名“菩薩僧”。隋代大興佛教,敕令復少林之名,賜柏谷塢良田百頃,成為北方一大禪寺。唐初秦王李世民消滅王世充割據勢力時,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聞遐邇。高宗及武則天亦常駕臨該寺,封賞優厚。唐中宗弘道元年(683),禪宗教派重要領袖法如禪師入少林寺傳教,六年后圓寂于少林寺。當時著名禪師如慧安、靈運、同光等,皆駐錫少林寺。一代名僧玄奘法師(600—664年)曾先后兩次上表,請求入少林寺習禪譯經,卻未獲準。新羅國僧慧昭于元和五年(810)入少林寺習禪多年,公元830年回國建玉泉寺,圓寂后謚號“真鑒國師”。唐會昌年間,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毀,迄唐末五代,寺漸衰頹。宋代略有修葺。元代少林寺更是名僧輩出,是少林寺的第二個輝煌時期。元皇慶元年(1312),元仁宗命曹洞宗領袖福裕禪師住持少林寺,封贈為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統領嵩山所有寺院。一時中外僧眾云集,演武禮佛,僧眾常有兩千人左右。由此開啟了一百多年少林寺禪學歷史最輝煌時代,為該時期中國禪宗教派之軸心。元代中期,以邵元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到少林寺求法,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至少林,僧眾散逃。明代先後有八位皇子到寺內出家,屢次詔令大修,寺院規模有所發展。明朝近三百年間,是少林功夫武術水平大發展的時期。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調,參與官方的作戰活動,屢建功勛,多次受到朝廷的嘉獎,并在少林寺樹碑立坊修殿。據明萬歷九年(158年)王士性《嵩游記》載,此時少林寺僧人達到“八百余僧”的規模。清朝入關之初,受戰亂影響,此時的少林寺僧人規模逐漸縮小。清康熙5年第28代方丈海寬去世,少林寺便進入群僧無首的狀態,此后320多年沒有方丈。雍正以后,對少林寺逐漸重視:雍正十三年(1735),胤禛親覽寺院規劃圖,審定方案,重建了山門,并重修了千佛殿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親臨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親筆題詩立碑。民國時期,1920xx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許多建筑、佛像、法器被毀。1942年,河南大旱,餓殍遍野,僧人紛紛棄寺而逃,只剩下幾名行動不便、無力逃走的老僧,以及被土匪炸瞎了雙眼的小沙彌行正。寺里的生計,全靠盲僧行正行拽著驢尾巴,每天往返100多里山路,從山南馱煤販到北山府店一帶,賺錢糊口。文化大革命,100多名紅衛兵沖進少林寺“掃四舊”,當時已是少林寺住持的行正和尚,抱住佛像誓“與佛同歸于盡”,拼力制止了這場毀寺滅佛的鬧劇。后來據說周恩來過問,派軍隊保護寺院才免遭浩劫。據當時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回憶:“文革后期,寺里只有行正、素喜、素來、永鎮、永福、德禪等12個僧人。那時候寺院磚縫里的野草長了有尺把深,和尚吃的咸菜里面都生了蛆。改革開放后,1982年因香港導演張鑫炎在此拍攝武打片《少林寺》,該寺為世人普遍知曉,少林寺又一次掀起少林中興的序幕。20xx年國慶小長假,少林寺接待游客16.7萬人次。1986年12月,行正法師升座為方丈,結束少林寺百年無方丈歷史。現在住持為釋智永,此人頗富商業頭腦,善于經營和對外宣傳,如派少林武僧去美國表演,要舉辦“少林寺電影節”之類等,因而成為頗富爭議性人物。
-->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三
當您踏上我們河南的這塊土地時,心里一定對它充滿好奇,那么現在由我為您介紹一下河南:
河南省位于祖國中東部的中原腹地,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稱。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的河南,以其特殊的戰略地位、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品種繁多的礦藏物產、四通八達的陸路交通、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快速發展的經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
河南是一個旅游資源大省,以擁有豐富的古文化旅游資源而著稱。對于廣大海內外旅游者,特別是對那些醉心探尋東方文化和華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來說,河南就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歷史博物館,一本看得見、摸得著、進得去的中國歷史文化教科書。蘊藏在這里的東方文化內涵豐富精深,風貌珍貴獨特。中國七大古都中的洛陽、開封、安陽三大古都都在河南,還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鄭州、南陽、商丘、浚縣等。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在中國《百家姓》的姓氏中,至少有一百多個姓氏源于河南。其中,包括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來,隨著尋根旅游的興起,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外友人絡繹不絕。河南還堪稱是中國功夫的故鄉,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溫縣陳家溝是中華太極拳之根--陳氏太極拳的故鄉。
山、洛陽龍門、信陽雞公山、焦作云臺山等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加之近幾年陸續開辟、推出的新鄉八里溝、焦作青龍峽等名山秀水,更吸引著大批國內外游客。
以上就是我們河南的基本情況。而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少林寺。我們走鄭少洛高速公路,到登封下高速。途徑新密,大約一個小時就到達少林寺。現在我們就在新密市境內。新密市的煤炭產量和儲量都相當豐富,因此有“烏金之鄉”的美稱,另外,新密的密玉也相當有名。
現在我們的車已經到達登封市,那么我就把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少林寺大致情況介紹一下: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由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創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稱為“禪宗祖庭”,并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這里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武術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武術正宗流派。
我們的車已經進入少林寺景區之內,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一同進入景區參觀。
景區講解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執事僧進行佛事活動的地方,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為七進建筑。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
山門山門就是少林寺的大門,這是清代建筑,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親書,上有“康熙御筆之寶”方印一枚。
山門殿臺階下兩側的石獅是明代刻立的,即顯示了佛門的氣派,又象征著鎮邪與吉祥,山門外兩側還有明代嘉靖年間建造的東西石坊各一座。
山門殿佛龕中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們的到來。山門殿佛龕后面供奉的是韋馱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手持金剛寶杵,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我們現在進入的是第二進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燒毀。這是1982年重修的,殿門外的兩大金剛,傳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它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福人間。人們根據四大天王的組合特點,寓意“風調雨順”。
參觀完天王殿我們就來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殿和天王殿一樣在1928年被軍閥石友三燒毀。這是1985年重建的。殿內正中供奉的為現世佛----釋迦牟尼如來佛,左為過去佛----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殿內東西山墻懸塑的是十八羅漢,屏墻后壁懸塑的是觀世音。少林寺大雄寶殿與其它寺院大雄寶殿的不同之處在于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達摩祖師和被稱為少林寺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另外,在該殿中間有兩根大柱下還有麒麟雕像,預示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現在經過的是藏經閣。藏經閣又名法堂,它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
接下就是方丈室。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歷嵩山時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門口東側的鐘為元代鑄造,此鐘只能在遇到緊急情況下方可擊之,起報警作用。
現在到達的地方是達摩亭。達摩亭又稱立雪亭。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達摩坐像,兩側分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內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題。說起達摩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佛教經典記載:達摩來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國高僧神光也追隨而來,虛心向達摩求教,被達摩拒絕,神光并不灰心。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后,達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精心照料,形影不離。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日天降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后,見神光站在雪地里,就問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說:“求師傅傳授真法。”達摩說:“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頓時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缽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為傳法的憑證,并為其取名為“慧可”。我們現在所說的“衣缽真傳”的成語故事即源于此。“斷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為禪家所傳誦。同時,為紀念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求得佛法,人們又稱“達摩亭”為“立雪亭”。由此可知,禪就是心中有佛。
西方圣人殿的四周壁畫為五百羅漢朝田比盧。
朋友們,我們今天的講解到此結束。給大家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四點半我們在山門口與彌勒佛說再見。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四
藏經閣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于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歷年鑄造的,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
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為接待賓客的場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歷嵩山時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門口東側的鐘為元代鑄造,此鐘只能在遇到緊急情況下方可擊之,起報警作用。
達摩亭又稱立雪亭。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達摩坐像,兩側分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內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題。說起達摩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佛教經典記載:達摩來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國高僧神光也追隨而來,虛心向達摩求教,被達摩拒絕,神光并不灰心。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后,達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精心照料,形影不離。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達摩在達摩亭坐禪入定,神光依舊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后,見神光站在雪地里,就問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說:“求師傅傳授真法。”達摩說:“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頓時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缽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為傳法的憑證,并為其取名為“慧可”。我們現在所說的“衣缽真傳”的成語故事即源于此。“斷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為禪家所傳誦。同時,為紀念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求得佛法,人們又稱“達摩亭”為“立雪亭”。
達摩亭東側的為文殊殿,殿內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下面請大家跟隨我去參觀少林寺最高的大殿,當然也是最珍貴的殿堂。
千佛殿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盧閣,殿高20余米,面積300余平方米,是寺內的最大佛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毗盧佛(即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龕上懸掛的“法印高提”匾額是清乾隆皇帝御書,殿內東、西北、三面墻壁上是明代繪制的500羅漢朝毗盧大型彩畫,出自明代無名畫家之手畫意精美,設計大膽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我們往地上看,殿內磚鋪底面上有4排48個站樁坑,他們是歷年少林寺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從這些腳坑我們可見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東面是觀音殿又名錘譜殿,殿內供奉白衣大士,即觀音菩薩。殿內墻壁上是清中晚期繪制的少林寺拳譜。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間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側的為答辯長老,北側的為道明和尚,殿內南北兩面墻壁繪制的是“十殿閻君”,西面墻壁繪制的是“二十四孝圖”。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五
藏經閣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于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歷年鑄造的,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
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為接待賓客的場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游歷嵩山時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門口東側的鐘為元代鑄造,此鐘只能在遇到緊急情況下方可擊之,起報警作用。
達摩亭又稱立雪亭。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達摩坐像,兩側分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內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題。說起達摩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佛教經典記載:達摩來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國高僧神光也追隨而來,虛心向達摩求教,被達摩拒絕,神光并不灰心。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后,達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精心照料,形影不離。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達摩在達摩亭坐禪入定,神光依舊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后,見神光站在雪地里,就問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說:“求師傅傳授真法。”達摩說:“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頓時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缽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為傳法的憑證,并為其取名為“慧可”。我們現在所說的“衣缽真傳”的成語故事即源于此。“斷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為禪家所傳誦。同時,為紀念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求得佛法,人們又稱“達摩亭”為“立雪亭”。
達摩亭東側的為文殊殿,殿內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下面請大家跟隨我去參觀少林寺最高的大殿,當然也是最珍貴的殿堂。
千佛殿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盧閣,殿高20余米,面積300余平方米,是寺內的最大佛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毗盧佛(即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龕上懸掛的“法印高提”匾額是清乾隆皇帝御書,殿內東、西北、三面墻壁上是明代繪制的500羅漢朝毗盧大型彩畫,出自明代無名畫家之手畫意精美,設計大膽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我們往地上看,殿內磚鋪底面上有4排48個站樁坑,他們是歷年少林寺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從這些腳坑我們可見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東面是觀音殿又名錘譜殿,殿內供奉白衣大士,即觀音菩薩。殿內墻壁上是清中晚期繪制的少林寺拳譜。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間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側的為答辯長老,北側的為道明和尚,殿內南北兩面墻壁繪制的是“十殿閻君”,西面墻壁繪制的是“二十四孝圖”。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六
各位團友,大家都一定聽說過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
的確,在許多人看來,少林寺就是中國武術的代名詞。
它也因此成為海內外人士心目中的武術圣地。
但是,大家知道嗎?由北魏孝文帝元宏始建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的少林寺,因為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在此首傳禪宗的緣故,而被尊為禪宗祖庭。
已有1600余年歷史的少林寺以其精湛的少林功夫和古老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
今天,就請大家和我一起,近距離的體驗這一神秘的東方古剎!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少林寺的常住院。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執事僧進行佛事活動的地方,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為七進建筑,遵循我國傳統的寺廟建筑布局。
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山門,就是少林寺的大門,依佛經言,應作三門。
,三門即三解脫門簡稱,稱寺院大門為三門,取其入道之義。
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的單檐歇山式建筑,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親書。
過了山門,我們看甬道兩側有多品碑刻,人稱少林寺碑林,這些都是唐宋以來的著名原始碑刻。
碑林東側是慈云堂舊址,現為少林寺碑廊,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計有碑刻108塊。
它們共同記載著千年古剎的興衰狀況,在歷史、雕刻、藝術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碑林的西面是錘譜堂,這里回廊一周42間,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術的緣起、發展、練功、精華套路、國防功能、僧兵戰跡、武術活動等內容,共陳展14組216個錘譜像。
有坐禪、跑經繞佛、八段錦、小紅拳、大紅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昭陽拳、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帥出征、月空法師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習拳練武等內容。
俗話說:錘譜堂里五分鐘,出來一身少林功。
像不像,三分樣,大家可以比照這些塑像姿勢,練習練習。
我們現在看到是第二進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軍閥石友三燒毀。
這是1982年重修的,殿門外的兩大金剛,傳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
大殿內側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它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福人間。
天王殿后是全寺的中心建筑大雄寶殿,也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殿和天王殿一樣在1928年被軍閥石友三燒毀。
這是1985年重建的。
殿內正中供奉的為現世佛----釋迦牟尼如來佛,左為過去佛----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殿內東西山墻懸塑的是十八羅漢,屏墻后壁懸塑的是觀世音。
少林寺大雄寶殿與其它寺院大雄寶殿的不同之處在于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達摩祖師和被稱為少林寺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
大家看,在殿中間有兩根大柱,上面有麒麟雕像,麒麟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瑞獸,它們預示禪宗已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晨鐘暮鼓是形容寺院中僧人生活的常用詞匯,大家看,這大雄寶殿前兩側的建筑為鐘、鼓二樓,東南為鐘樓,西南為鼓樓。
大家眼前的這一建筑可是鼎鼎大名,少林寺藏經閣!在小說家筆下,這里曾是風云際會之處。
但小說畢竟是小說,現在的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為接待賓客的場所。
殿外懸趙樸初所書豎匾藏經閣。
此匾額中藏字少了幾筆,乃趙樸初警示后來者以史為鑒,保護好經書寶藏。
好了,現在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達摩亭,又稱立雪亭。
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達摩坐像,兩側分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殿內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題。
說起達摩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據佛教經典記載:達摩來到少林寺后,有一中國高僧神光也追隨而來,虛心向達摩求教,被達摩拒絕,神光并不灰心。
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后,達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精心照料,形影不離。
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公元53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達摩在達摩亭坐禪入定,神光依舊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后,見神光站在雪地里,就問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說:求師傅傳授真法。
達摩說: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頓時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缽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為傳法的憑證,并為其取名為慧可。
我們現在所說的衣缽真傳的成語故事即源于此。
斷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為禪家所傳誦。
同時,為紀念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求得佛法,人們又稱達摩亭為立雪亭。
各位朋友,請大家按原路返回,我們下面參觀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歷代少林寺高僧的墳塋,總面積14000余平方米,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林現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磚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 座。
少林寺塔林是我國現存古塔群中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古塔群,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級到七級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層級、形制是根據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學造詣、佛徒數量、威望高低、經濟狀況及歷史條件而定的。
好了,各位游客,少林寺的參觀活動就要結束了,歡迎大家有機會再到少林寺參觀旅游,修身養性,學拳習武,謝謝大家。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來河南旅游,,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游小張,大家也可以叫我張導,一位性格穩重的老大哥將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那就是我身后正在開車的李師傅了,此次少林之行就由我們兩位為大家全程服務了,有需要的地方您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心盡力解決,您的滿意是我們的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預祝本次旅途愉快順利,也希望大家能夠游的盡興,玩的開心.
俗話說:相聚既是緣分!在這里,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情誼,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夠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接下來,我把咱們的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已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途徑新密、登封大約90分鐘,就到達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少林寺。
少林寺初建于北魏太和19年,也就是公元495年,由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辟建的,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32年后,也就是北魏孝昌3年,釋迦牟尼的第28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3年來到少林,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佛教界統稱為禪宗祖庭,特別是唐初13棍僧救唐王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實用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
1983年,電影《少林寺》的公映,更使少林寺名滿天下,響譽海內外。
正所謂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說話間,車已經到達了新密境內。
新密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直到1994年撤縣置市,始稱新密,境內有黃帝練兵演武八陣兵法的軒轅黃帝宮,全國最大的漢墓之一打虎亭漢墓,密縣古縣衙等。
新密市煤炭儲量豐富,素有烏金之鄉的美譽。
新密的金銀花,密玉也很有名,曾被作為貢品獻入宮中。
車過新密我們就進入了登封境內。
登封是千年古縣,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陽為登封,沿用至今。
登封旅游資源豐富,得天獨厚。
背依中岳嵩山,有人文景觀150多處,自然景觀30多處。
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廟,儒學圣地嵩陽書院都坐落在嵩山之上,使嵩山成為五岳之中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
嵩山由兩大山群組成,共有72峰。
大致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主峰峻極峰,海拔1494米;西為少室山,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米,是嵩山的最高峰。
嵩山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經過多次的造山運動,使嵩山分別經歷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形成了五世同堂的獨特地質現象,在嵩山旅游,一步就可以跨越億萬年。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少林寺景區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在進入少林寺之后呢,我希望大家跟緊團隊,不要大聲喧嘩,以免擾了佛門的清凈;也不要抽煙,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好了,朋友們,我們在寺內的活動時間是三個小時,三個小時后在寺院的大門口集合,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同參觀游覽吧。
大家看,這就是少林寺的第一進建筑----山門,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個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筆,山門原稱三門,寓示佛教的三解脫,佛教認為人有三毒,那就是貪、嗔、癡。
貪,就是貪心.;嗔,是指心胸狹窄,憤世嫉俗;癡,是指癡迷,不該執著的,卻太放不開.佛教認為,大家過了三門,就會滅掉這三毒,在心理上做一個快樂的自由人.大家看山門上的禪武二字正是對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注釋,禪為魂,武為衣,習武修禪,以禪入武,禪武雙修,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退則參禪習武修道行。
進入山門殿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地歡迎大家的到來,一副對聯叫: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說的就是此佛,我們再看佛龕后面供奉的是韋陀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持金剛寶杵,職責是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朋友們,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少林寺的第二進建筑----天王殿。
殿門外的兩大金剛為佛教護法神金剛力士,受封神演義的影響,群眾稱之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他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服人間,他們手持的法器代表了風調雨順,這也代表了封建農業經濟下人們的最樸實的愿望。
現在大家看到的兩個對稱的高大建筑,就是少林寺院的鐘鼓二樓,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僧人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
少林寺天下聞名,吸引了不少名人來此駐足,也留下許多著名的碑刻,請大家隨我來看這通《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它俗稱《李世民碑》,是李世民為表彰十三棍僧救駕而作的,也是電影《少林寺》拍攝的依據,其中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的親筆簽名世民二字,碑額太宗文皇帝御書為唐玄宗李隆基御書,也正是因此事此碑,少林寺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少林寺也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寶殿,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請大家隨我進殿參觀,大家看這三座佛分別是現實佛釋迦牟尼如來佛,過去佛藥師佛,未來佛阿彌陀佛,如果大家想要為家里已故的親人燒香拜佛的話,那大家可以去拜右邊的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他主張的世界是西方的極樂世界,就是不管你在人世間是什么職位 身份的人,過世之后登上的極樂世界是一個沒有煩惱和憂愁的地方,在那個世界里,人人和平 相處,眼盲耳聾的人在那里都不會在承受痛苦,而正中供奉的是現實佛釋迦牟尼如來佛,他主張的世界就是一個只要你付出,就會有一定的收獲的世界,正好是和我們現在的世界是相符合的。
左邊為過去佛東方靜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他主張的世界是一個永遠沒有疾病的世界,永遠不用吃藥的世界,遠離病魔的侵擾。
-->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七
少林寺塔林是歷代少林寺高僧的墳塋,總面積14000余平方米,19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林現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磚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余為清塔和宋代不詳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國現存古塔群中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古塔群,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級到七級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層級、形制是根據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學造詣、佛徒數量、威望高低、經濟狀況及歷史條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禪師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后)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長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筑史、雕刻、書法、藝術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貴寶藏。
下面我們繼續到初祖庵參觀。
現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后面山坡上,是達摩的后代弟子為紀念達摩面壁所建。面積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為宋代典型的木結構建筑,現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我們乘座索道去二祖庵參觀。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缽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對望所以又叫南庵。傳說二祖慧可立雪斷壁后曾在此靜養。
達摩洞位于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石洞深約7米,高3米,寬3.5米,從公元527年到536年,達摩在此面壁九年,終成正果,首傳禪宗,成為佛教史上的偉大創舉。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兩旁山巖上有歷代名人留下的多處石刻。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八
各位游客朋友,再有20分鐘,我們就會抵達嵩山少林!關于它,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80年代的那部同名電影《少林寺》把他推到了大家的視野中,不但成就了國際影星李連杰,還留下了兩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少林、少林》和《牧羊曲》,當年電影的影響力之大,讓人震驚,很多孩子離家出走,跑到少林寺非要習武出家,在手機電話不普及的年代,怎么把他們送回去,讓登封的公安局著實頭疼,很多人南方人跑來嵩山想一看究竟,當時住酒店不像現在,拿身份證就能住了,當時要介紹信的,很多人帶著帳篷過來,準備住在山上,結果晚上溫差大,又凍得哆哆嗦嗦的去找鄉親們借宿!我們公司的領導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更讓我們哭笑不得的例子,當年他看完電影很激動哇!晚上都不好好睡覺了!關了電燈,點上蠟燭,鉆進被窩,非要用自己的掌風把蠟燭撲滅,以此鍛煉自己的“內功”!只到老婆忍無可忍的把蠟燭給他吹滅才算結束!現在還常被夫人以此調侃。少林功法的魅力,可見一斑!
就算是現在,少林寺也依然是我們的文化標簽!有很多外賓,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最想看的,就是神奇的中國功夫!大家最多想讓導游唱個歌,外賓卻會一臉期待的請求導游表演輕功、耍大刀、、、、、、、寶寶做不到啊!真的不會啊。但很多登封人,都會!因為這里有少林寺,這里,是中國武術之鄉!看看車窗外,這大大小小的武術學校,隨處可見!習武已經從娃娃抓起了!
提起少林武術,總有一些的膾炙人口的功法:什么金鐘罩鐵布衫,易筋經,少林棍等等,有些確實是少林寺的,而有些,則是金庸的!感謝金庸和李連杰啊!他們一個用筆,一個用臉,組合出了一個神奇的少林!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少林寺的寺廟內看到金庸老先生捐資之后立下的功德碑,他說他一生寫過很多武俠小說,卻從來沒有說過少林寺一句壞話,永遠都是名門正派!因為他喜歡少林。金庸老先生筆下創造的最經典的少林功法當屬于:《葵花寶典》!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煉丹服藥,內外齊通!這開篇就讓人望而卻步了!在金庸書中:《葵花寶典》屬于少林寺所有。華山派弟子岳肅、蔡子峰偷看后憑記憶錄成寶典殘本。因為對寶典理解不同,華山派分裂為劍宗和氣宗。渡元禪師從岳蔡二人處得悉寶典經文,憑自己所悟,創立辟邪劍法,改名為林遠圖,威震江湖。后日月神教十長老攻華山搶走寶典殘本,東方不敗據此練成寶典武功。寶典中的武功博大精深,但兇險至極,練功時,首先要自宮凈身。莆田少林寺方丈紅葉禪師圓寂之時,認為這本秘籍修習起來殘傷身體,難關很多,傳世非武林之福,就把它投入爐中火化了。這過程讓金庸寫的蕩氣回腸,很多人也深信少林有此深功!哈哈哈,真的沒有,要有我早練了,還干什么導游,直接給馬云做保鏢去!
真實的少林功夫,有“72般功法”之稱,72,是個神奇的數字,嵩山也是有少室山36峰,太室山36峰,共計72峰組成,嵩山這個神奇的數字讓古人浮想翩翩,你還記得西游記中,悟空會多少變化嗎?72變!那少林寺72般功法有是怎么說呢?它是由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稱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內功組成,均在少林門中秘傳。在元代后,少林寺常住院,分成了東、西、南、北四個院,并且各院主持自掌門戶、單獨管理,特別在武功方面,各自收徒,秘傳單傳,造成了即使同是少林寺和尚,師傅不同,所學到的功夫也有差別的局面,這種現象一直流傳到今天。“少林七十二藝”,就是在上面所談的背景下出現的。1924年,有個叫金警鐘的先生到少林寺訪問,與當時的少林寺方丈、遠近聞名的武術高手妙興大和尚切磋武藝,取其精華,并根據少林寺舊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之說,編著了《少林七十二藝》一書,從此有了“少林七十二般功法”之說。
這中間有很多功法是我們所耳熟能詳的,比如:金鐘罩、鐵布衫、易筋經、八段錦,飛檐走壁、拈花指、蛤蟆功,羅漢拳,童子功,一指禪,醉拳,鐵砂掌、、、、、他們也都真實存在,但練習的難度,非常人可以忍耐!比如說:金鐘罩、鐵布衫,這個門類的功法,主要是鍛煉抗擊打能力!這種功夫練起來非常辛苦,每日要經過無數次的跌打磨搓,配合以運氣吐納,連晚上睡覺都要睡在堅硬的木板上,什么東西都不能墊。如果堅持練上三到五年,功夫才可小成。練成金鐘罩鐵布衫的人不但可以承受拳打腳踢而絲毫無損,甚至普通的刀劍也傷不了他們,更甚者可達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閉氣不絕、不食不饑等常人難以想象的效果,當然了,不管功法多么深厚,你要給他來一槍,他也會死的!
在全面進入冷兵器時代以后,武術的主要作用,就從保家衛國轉變為防身健體了!武術離大家并不遙遠,人人可學,也確實人人都學的會。我們今天參觀景點的過程中,大家會感受最真切的武術!少林寺門票中,包含了一場精彩的武術表演,還包含了更精彩的拜師學藝!我們將有機會學習一門神奇的少林基礎功法:八段錦!這是少林寺眾僧最早演練的健身功法之一,也是少林最基礎最經典實用的功法之一!它動作柔和簡單,效果卻很是神奇,據傳,早在唐朝時,少林寺高僧靈丘善練八段綿,壽達109歲。八段錦有舒筋活血,調理氣血,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等功能,久練可以健壯體質、抗疫祛病、延年益壽。大家可以認真跟僧人師父學習一下,回家之后,教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朋友同事,代替喧鬧的廣場舞,精心凝神,益壽延年!相信會給您的少林之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少林寺,以禪武醫三項聞名天下,而禪武是不分家的,以禪養武,以武修禪,關于禪,它似乎比武術更加神秘、、、、、、、(自行補充禪文化講解)。
筆者補充:簡單講:帶“新少林寺一日游”的過程中,把武術講解嵌在常規講解里就可以了,現在執行的是行程中包含八段錦學習,可能以后會做成推薦自費,那么,我們的講解順序就會相應的發生變化,按照自己的講解風格,大家可以自由調整方式。沒有誰的講解是錯的對的,怎樣通俗易懂,被游客吸收掉才最重要。最忌背書!最忌語速過快!不要高估游客的文化水平,更不要高估自己的普通話準確程度,講解的時候,接地氣的同時,慢一點,慢一點,游客的吸收就會快一點!
以上內容,是筆者的帶團經驗之談,并不適合所有人,內容僅作分享,如何使用:君自斟酌!如果錯誤,懇請支出,感謝。
另外,修正一個錯誤。在一次培訓中,我一時口誤,將湯顯祖的《牡丹亭》和舒元輿的《牡丹賦》弄混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是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天后之鄉,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出自舒元俞的《牡丹賦》!再次道歉,希望學員們修正過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九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河南旅游,,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游小張,大家也可以叫我張導,一位性格穩重的老大哥將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那就是我身后正在開車的李師傅了,此次少林之行就由我們兩位為大家全程服務了,有需要的地方您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心盡力解決,您的滿意是我們的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預祝本次旅途愉快順利,也希望大家能夠游的盡興,玩的開心。
俗話說:“相聚既是緣分!”在這里,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情誼,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夠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接下來,我把咱們的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已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途徑新密、登封大約90分鐘,就到達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少林寺。
少林寺初建于北魏太和9年,也就是公元495年,由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辟建的,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32年后,也就是北魏孝昌3年,釋迦牟尼的第28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3年來到少林,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佛教界統稱為“禪宗祖庭”,特別是唐初“3棍僧救唐王”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實用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98年,電影《少林寺》的公映,更使少林寺名滿天下,響譽海內外。正所謂“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說話間,車已經到達了新密境內。新密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直到94年撤縣置市,始稱新密,境內有黃帝練兵演武八陣兵法的軒轅黃帝宮,全國最大的漢墓之一——打虎亭漢墓,密縣古縣衙等。新密市煤炭儲量豐富,素有“烏金之鄉”的美譽。新密的金銀花,密玉也很有名,曾被作為貢品獻入宮中。
車過新密我們就進入了登封境內。登封是千年古縣,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陽為登封,沿用至今。登封旅游資源豐富,得天獨厚。背依中岳嵩山,有人文景觀50多處,自然景觀30多處。“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廟,儒學圣地嵩陽書院都坐落在嵩山之上,使嵩山成為五岳之中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
嵩山由兩大山群組成,共有72峰。大致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主峰峻極峰,海拔494米;西為少室山,主峰連天峰,海拔52米,是嵩山的最高峰。嵩山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經過多次的造山運動,使嵩山分別經歷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形成了“五世同堂“的獨特地質現象,在嵩山旅游,一步就可以跨越億萬年。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少林寺景區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在進入少林寺之后呢,我希望大家跟緊團隊,不要大聲喧嘩,以免擾了佛門的清凈;也不要抽煙,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好了,朋友們,我們在寺內的活動時間是三個小時,三個小時后在寺院的大門口集合,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同參觀游覽吧。
大家看,這就是少林寺的第一進建筑————山門,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個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筆,山門原稱“三門”,寓示佛教的“三解脫”,佛教認為人有“三毒”,那就是“貪”、“嗔”、“癡”。貪,就是貪心。;嗔,是指心胸狹窄,憤世嫉俗;癡,是指癡迷,不該執著的,卻太放不開。佛教認為,大家過了三門,就會滅掉這三毒,在心理上做一個快樂的自由人。大家看山門上的禪武二字正是對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注釋,禪為魂,武為衣,習武修禪,以禪入武,禪武雙修,“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退則參禪習武修道行”。
進入山門殿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地歡迎大家的到來,一副對聯叫:“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說的就是此佛,我們再看佛龕后面供奉的是韋陀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持金剛寶杵,職責是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朋友們,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少林寺的第二進建筑————天王殿。殿門外的兩大金剛為佛教護法神“金剛力士”,受封神演義的影響,群眾稱之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他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服人間,他們手持的法器代表了風調雨順,這也代表了封建農業經濟下人們的最樸實的愿望。
現在大家看到的兩個對稱的高大建筑,就是少林寺院的鐘鼓二樓,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僧人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少林寺天下聞名,吸引了不少名人來此駐足,也留下許多著名的碑刻,請大家隨我來看這通《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它俗稱《李世民碑》,是李世民為表彰十三棍僧救駕而作的,也是電影《少林寺》拍攝的依據,其中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的親筆簽名“世民”二字,碑額“太宗文皇帝御書”為唐玄宗李隆基御書,也正是因此事此碑,少林寺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少林寺也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寶殿,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請大家隨我進殿參觀,大家看這三座佛分別是現實佛釋迦牟尼如來佛,過去佛藥師佛,未來佛阿彌陀佛,如果大家想要為家里已故的`親人燒香拜佛的話,那大家可以去拜右邊的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他主張的世界是西方的極樂世界,就是不管你在人世間是什么職位身份的人,過世之后登上的極樂世界是一個沒有煩惱和憂愁的地方,在那個世界里,人人和平相處,眼盲耳聾的人在那里都不會在承受痛苦,而正中供奉的是現實佛——釋迦牟尼如來佛,他主張的世界就是一個只要你付出,就會有一定的收獲的世界,正好是和我們現在的世界是相符合的。左邊為過去佛——東方靜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他主張的世界是一個永遠沒有疾病的世界,永遠不用吃藥的世界,遠離病魔的侵擾。釋迦牟尼如來佛左右為他的大弟子和二弟子,迦葉和阿藍,而大雄寶殿與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在兩邊還有菩提達摩祖師和被稱作少林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的站像,為什么呢?答案就在接下來的參觀中。好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大殿的柱子下有麒麟的雕像,這代表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好了,朋友們,少林寺的講解就先到這里,接下來大家自由參觀,謝謝各位的支持。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十
我們看山門甬道兩側有多品碑刻,人稱少林寺碑林,這些都是唐宋以來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東側是慈云堂舊址,現為少林寺碑廊,它不僅記載著寺院的興衰狀況,而且在歷史、雕刻、藝術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計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錘譜堂,這里回廊一周42間,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術的緣起、發展、練功、精華套路、國防功能、僧兵戰跡、武術活動等內容,共陳展14組216個錘譜像。有坐禪、跑經繞佛、八段錦、小紅拳、大紅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昭陽拳、練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帥出征、月空法師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習拳練武等。俗話稱:錘譜堂里五分鐘,出來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這些塑像姿勢就可以練習少林功。
天王殿我們現在看到是第二進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燒毀。這是1982年重修的,殿門外的兩大金剛,傳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它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福人間。人們根據四大天王的組合特點,寓意“風調雨順”。
大雄寶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殿和天王殿一樣在1928年被軍閥石友三燒毀。這是1985年重建的。該殿是面闊五間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內正中供奉的為現世佛----釋迦牟尼如來佛,左為過去佛----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殿內東西山墻懸塑的是十八羅漢,屏墻后壁懸塑的是觀世音。少林寺大雄寶殿與其它寺院大雄寶殿的不同之處在于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達摩祖師和被稱為少林寺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另外,在該殿中間有兩根大柱下還有麒麟雕像,預示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大雄寶殿前兩側的建筑為鐘、鼓二樓,東南為鐘樓,西南為鼓樓,原建筑毀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進行了重修,它們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寺僧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十一
下面是關于少林寺的
導游詞
范文,僅供參考!前言:少林寺景區是每一個地接導游都非常熟悉的景區了,對于它的講解內容,大家都是爛熟于心的,而我們會發布這篇講解詞,是應家園邀請,為最新推出的“新少林寺一日游”做補充講解 。和常規的講解最大的不同是,以往我們對少林寺的“武”都一帶而過,但此篇補充的內容以武術為主。因為在“新少林寺一日游”的行程中,我們特別為游客增加了一個親自學習八段錦的機會,這是常規行程里沒有的,為了提高游客的旅游感受深度,我們特意補充了這一段少林寺講解詞。
各位游客朋友,再有20分鐘,我們就會抵達嵩山少林!關于它,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80年代的那部同名電影《少林寺》把他推到了大家的視野中,不但成就了國際影星李連杰,還留下了兩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少林、少林》和《牧羊曲》,當年電影的影響力之大,讓人震驚,很多孩子離家出走,跑到少林寺非要習武出家,在手機電話不普及的年代,怎么把他們送回去,讓登封的公安局著實頭疼,很多人南方人跑來嵩山想一看究竟,當時住酒店不像現在,拿身份證就能住了,當時要
介紹信
的,很多人帶著帳篷過來,準備住在山上,結果晚上溫差大,又凍得哆哆嗦嗦的去找鄉親們借宿!我們公司的領導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更讓我們哭笑不得的例子,當年他看完電影很激動哇!晚上都不好好睡覺了!關了電燈,點上蠟燭,鉆進被窩,非要用自己的掌風把蠟燭撲滅,以此鍛煉自己的“內功”!只到老婆忍無可忍的把蠟燭給他吹滅才算結束!現在還常被夫人以此調侃。少林功法的魅力,可見一斑!就算是現在,少林寺也依然是我們的文化標簽!有很多外賓,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最想看的,就是神奇的中國功夫!大家最多想讓導游唱個歌,外賓卻會一臉期待的請求導游表演輕功、耍大刀、寶寶做不到啊!真的不會啊。 但很多登封人,都會! 因為這里有少林寺,這里,是中國武術之鄉!看看車窗外,這大大小小的武術學校,隨處可見!習武已經從娃娃抓起了!
提起少林武術,總有一些的膾炙人口的功法:什么金鐘罩鐵布衫,易筋經,少林棍等等,有些確實是少林寺的,而有些,則是金庸的!感謝金庸和李連杰啊!他們一個用筆,一個用臉,組合出了一個神奇的少林!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少林寺的寺廟內看到金庸老先生捐資之后立下的功德碑,他說他一生寫過很多武俠小說,卻從來沒有說過少林寺一句壞話,永遠都是名門正派!因為他喜歡少林。金庸老先生筆下創造的最經典的少林功法當屬于:《葵花寶典》!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煉丹服藥,內外齊通!這開篇就讓人望而卻步了!在金庸書中:《葵花寶典》屬于少林寺所有。華山派弟子岳肅、蔡子峰偷看后憑記憶錄成寶典殘本。因為對寶典理解不同,華山派分裂為劍宗和氣宗。渡元禪師從岳蔡二人處得悉寶典經文,憑自己所悟,創立辟邪劍法,改名為林遠圖,威震江湖。后日月神教十長老攻華山搶走寶典殘本,東方不敗據此練成寶典武功。寶典中的武功博大精深,但兇險至極,練功時,首先要自宮凈身。莆田少林寺方丈紅葉禪師圓寂之時,認為這本秘籍修習起來殘傷身體,難關很多,傳世非武林之福,就把它投入爐中火化了。這過程讓金庸寫的蕩氣回腸,很多人也深信少林有此深功!哈哈哈,真的沒有,要有我早練了,還干什么導游,直接給馬云做保鏢去!
真實的少林功夫,有“72般功法”之稱,72,是個神奇的數字,嵩山也是有少室山36峰,太室山36峰,共計72峰組成,嵩山這個神奇的數字讓古人浮想翩翩,你還記得西游記中,悟空會多少變化嗎?72變!那少林寺72般功法有是怎么說呢?它是由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稱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內功組成,均在少林門中秘傳。在元代后,少林寺常住院,分成了東、西、南、北四個院,并且各院主持自掌門 戶、單獨管理,特別在武功方面,各自收徒,秘傳單傳,造成了即使同是少林寺和尚,師傅不同,所學到的功夫也有差別的局面,這種現象一直流傳到今天。“少林七十二藝”,就是在上面所談的背景下出現的。1924年,有個叫金警鐘的先生到少林寺訪問,與當時的少林寺方丈、遠近聞名的武術高手妙興大和尚切磋武藝,取其精華,并根據少林寺舊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之說,編著了《少林七十二藝》一書,從此有了“少林七十二般功法”之說。
這中間有很多功法是我們所耳熟能詳的,比如:金鐘罩、鐵布衫、易筋經、八段錦,飛檐走壁、拈花指、蛤蟆功,羅漢拳,童子功,一指禪,醉拳,鐵砂掌、他們也都真實存在,但練習的難度,非常人可以忍耐!比如說:金鐘罩、鐵布衫,這個門類的功法,主要是鍛煉抗擊打能力!這種功夫練起來非常辛苦,每日要經過無數次的跌打磨搓,配合以運氣吐納,連晚上睡覺都要睡在堅硬的木板上,什么東西都不能墊。如果堅持練上三到五年,功夫才可小成。練成金鐘罩鐵布衫的人不但可以承受拳打腳踢而絲毫無損,甚至普通的刀劍也傷不了他們,更甚者可達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閉氣不絕、不食不饑等常人難以想象的效果,當然了,不管功法多么深厚,你要給他來一槍,他也會死的!
在全面進入冷兵器時代以后,武術的主要作用,就從保家衛國轉變為防身健體了!武術離大家并不遙遠,人人可學,也確實人人都學的會。我們今天參觀景點的過程中,大家會感受最真切的武術!少林寺門票中,包含了一場精彩的武術表演,還包含了更精彩的拜師學藝!我們將有機會學習一門神奇的少林基礎功法:八段錦!這是少林寺眾僧最早演練的健身功法之一,也是少林最基礎最經典實用的功法之一!它動作柔和簡單,效果卻很是神奇,據傳,早在唐朝時,少林寺高僧靈丘善練八段綿,壽達109歲。八段錦有舒筋活血,調理氣血,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等功能,久練可以健壯體質、抗疫祛病、延年益壽。大家可以認真跟僧人師父學習一下,回家之后,教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朋友同事,代替喧鬧的廣場舞,精心凝神,益壽延年!相信會給您的少林之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少林寺,以禪武醫三項聞名天下,而禪武是不分家的,以禪養武,以武修禪,關于禪,它似乎比武術更加神秘、(自行補充禪文化講解)。
筆者補充:簡單講:帶“新少林寺一日游”的過程中,把武術講解嵌在常規講解里就可以了,現在執行的是行程中包含八段錦學習,可能以后會做成推薦自費,那么,我們的講解順序就會相應的發生變化,按照自己的講解風格,大家可以自由調整方式。沒有誰的講解是錯的對的,怎樣通俗易懂,被游客吸收掉才最重要。最忌背書!最忌語速過快!不要高估游客的文化水平,更不要高估自己的普通話準確程度,講解的時候,接地氣的同時,慢一點,慢一點,游客的吸收就會快一點!
以上內容,是筆者的帶團經驗之談,并不適合所有人,內容僅作分享,如何使用:君自斟酌!如果錯誤,懇請支出,感謝。
另外,修正一個錯誤。在一次培訓中,我一時口誤,將湯顯祖的《牡丹亭》和舒元輿的《牡丹賦》弄混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是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天后之鄉,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 出自舒元俞的《牡丹賦》!再次道歉,希望學員們修正過來。
-->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十二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x導,首先我代表旅行社的全體員工歡迎大家的到來!坐在我旁邊的這位就是我們的司機x師傅,x師傅有著豐富的駕駛經驗,接下來的旅途中將由我和x師傅共同為大家服務,如果有什么不周之處還請大家多多包涵。俗話說:‘相聚既是緣分!”在這里,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情誼,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夠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接下來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現在我們正行駛在鄭少高速公路上,大約需要三個半小時,我們就到達今天的目的地---河南登封少林寺。
現在,我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河南的概況。可能大家都知道,古時呢,把天下分為九州,河南為豫州,獨具九州之中,故稱“中州”。而現在許多河南人喜歡把行、可以等詞匯說成是中就來源于這里。全省土地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分17個省轄市,下轄88個縣和21個縣級市,省會為鄭州。河南不僅平原遼闊、氣候濕潤、土質肥美堪稱我國農業大省,而且還形成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經濟逐漸迅速發展。
交通方面,中國鐵路網的兩條中軸線路——隴海線和京廣線分別從東至西、從南至北從河南的中部通過,鄭州是全國鐵路網的中心。另外,河南還是國家重要公路、航空線的貫通之處,是南來北往,西去東行的必經之地。因此,不論陸路或空中交通,河南與全國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聯系都十分方便,處于全國交通輻輳的中心地位。
此外,河南還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就建都在陽城鎮,也就是現在的登封告成鎮,還有距今八千多年的新政裴里崗化,三千多年的隞都以及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大河村遺址等。除此之外,歷史上還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內建都和分封諸侯。
在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中,僅河南就占據四個,它們是:十三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殷開封、殷商國都安陽、鄭州。河南地處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有四千年與這里緊密相連。所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這里一直是中國的文化軸心,長時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焦點。無數杰出人物在這塊土地上縱橫馳騁,激蕩起多少歷史風云。
游客朋友們,景區馬上就要到,現在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景區的概況。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稱為"禪宗祖庭"。2000年,少林寺景區被國家旅游局首批認定為我國目前最高級---4a級旅游區。
景區馬上就要到,因為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景點是一家寺院,旅游者在游覽時有四忌需牢記心頭,以免引起爭執和不快。1.因為寺院是佛門清凈之地,我們游覽時切記不宜大聲喧嘩或再寺廟內隨意走動。2.寺院內的佛像是不能隨便去碰去摸的。3.對寺院的僧人要稱其為大師或師傅,對主持僧人要稱其為長老或方丈。4.佛教的禮節和我們平時的.禮節也是不一樣的,見到他們的行禮方式是合十禮,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記住這幾點就不會惹到不必要的麻煩。
現在景區就要到,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進山注意防火,照相時注意安全。等師傅把車停好以后,請大家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關好車窗,記清我們的出牌號,隨我一起下車游覽!
我們現在來到少林寺的山門前,請大家看山門上牌匾中”少林寺”三個大字.他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筆.我們經常看到乾隆皇帝的御筆,而康熙皇帝的卻很難看到,因為他很少動筆,被稱為:”一字千斤”.等一下大家一定要把這”三千金”照下來帶回家去.
大家知不知道,”深山藏古寺”,寺院一般建在深山,所以第一道門叫”山門”.但更重要的是從“三門”而來.佛教認為人有”三毒”,就是“貪”、“嗔”、“癡”。佛教認為,過三門,就會滅掉這三毒,在心理上做一個快樂的自由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彌勒佛”,他是佛祖的未來接班人。請看這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是佛家向我們傳授的一種人生智慧。心胸寬廣,萬事看開,知足長樂,自然健康長壽。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少林寺碑林,這些石碑反映人們朝拜少林寺的盛況。碑林兩側是錘譜堂,是少林僧人練武之地。
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天王殿,殿外這兩個金剛力士叫哼哈二將。傳說他們威力無窮,一哼一哈吸人魂魄。他們站在這里是為防止妖魔鬼怪進寺院。進入殿內,我們可以看到護法神四大天王,他們分別持有琵琶,慧劍,龍蛇,天傘。象征風,調,雨,順。
請大家跟我來看這塊碑,它是少林寺最有價值的碑,叫太宗文皇帝御書碑,刻于1200年前,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表彰駕有功的13棍僧的戰功而立的,記載著13棍僧的名字和這歷史。少林寺電影的情節,就是根據這塊碑的內容改編的。
碑后的鐘鼓二樓是為迎接寺院1500年大慶重修的。俗話說,辰暮鼓,鐘鼓是為給僧人們一種嚴整的時間觀念,提醒他們修佛學,不要偷懶。鐘樓二層懸掛一口鐘,一層供奉的是地藏菩薩。他曾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他的修行本來可以成佛的,但他發愿如果有將那些受苦的人解救出來,決不成佛。
我們現在來到寺院重要的建筑“大雄寶殿“,這里是全寺的佛事活動中心。“大雄“是佛祖的別稱,表示佛的光明無量,請大家隨我進殿參觀。這里供奉3尊佛,左邊的這尊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主宰阿彌陀佛。右邊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中間是佛祖釋迦摩尼,他是我們生活這個世界的主宰。兩邊的塑像是十八羅漢,羅漢,是佛中的一種等級,意思是有一定修行的人。再往后走是藏經閣和方丈室,1750年乾隆曾住過這里,所以又叫龍亭.
之后的立雪亭是少林寺最有意義的建筑。據說當年達摩面壁九年之后住在這里,神光為向他求法,在大雪紛飛的夜晚,在門口站一夜,達摩最后一次試探他說到:“要我傳法,除非天降紅雪。神光用刀斬斷自己的左臂,鮮血染紅雪地,達摩深受感動,把衣缽法器傳給他,賜名慧可,也就是禪宗二祖,后代僧人為紀念他曾斷臂求法就斜披袈裟單掌施禮。
少林寺最后一層建筑,也是最有價值的西方圣人殿,建于明朝,是少林僧人過去練功習武的地方,主佛是毗盧佛。墻上的壁畫是五百羅漢朝毗盧,因為當時原畫家在顏料中加鉛粉,所以這些羅漢臉的顏色60年變一次。而地下排列有序,深陷的十八個坑,是少林僧人練武時踩出的站樁坑,“拳打一條線,拳打臥牛之地“就是不受環境的限制,少林拳注重與腿功的配合,有拳打三分,腳踢七分的說法。等一下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學上兩招吧! 最后,各位尊敬的游客,少林寺的游覽到這里就要結束。接下來,大家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半個小時以后我們再在這里集合,謝謝各位的支持!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十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河南旅游,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游xx,大家也可以叫我x導,一位性格穩重的老大哥將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那就是我身后正在開車的李師傅了,此次少林之行就由我們兩位為大家全程服務了,有需要的地方您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心盡力解決,您的滿意是我們的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預祝本次旅途愉快順利,也希望大家能夠游的盡興,玩的開心.
俗話說:“相聚既是緣分!”在這里,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情誼,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夠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接下來,我把咱們的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已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途徑新密、登封大約90分鐘,就到達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少林寺。
少林寺初建于北魏太和19年,也就是公元495年,由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辟建的,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32年后,也就是北魏孝昌3年,釋迦牟尼的第28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3年來到少林,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佛教界統稱為“禪宗祖庭”,特別是唐初“13棍僧救唐王”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實用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1983年,電影《少林寺》的公映,更使少林寺名滿天下,響譽海內外。正所謂“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說話間,車已經到達了新密境內。新密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直到1994年撤縣置市,始稱新密,境內有黃帝練兵演武八陣兵法的軒轅黃帝宮,全國最大的漢墓之一——打虎亭漢墓,密縣古縣衙等。新密市煤炭儲量豐富,素有“烏金之鄉”的美譽。新密的金銀花,密玉也很有名,曾被作為貢品獻入宮中。
儒學圣地嵩陽書院都坐落在嵩山之上,使嵩山成為五岳之中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
嵩山由兩大山群組成,共有72峰。大致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主峰峻極峰,海拔1494米;西為少室山,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米,是嵩山的最高峰。嵩山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經過多次的造山運動,使嵩山分別經歷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形成了“五世同堂“的獨特地質現象,在嵩山旅游,一步就可以跨越億萬年。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少林寺景區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在進入少林寺之后呢,我希望大家跟緊團隊,不要大聲喧嘩,以免擾了佛門的清凈;也不要抽煙,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好了,朋友們,我們在寺內的活動時間是三個小時,三個小時后在寺院的大門口集合,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同參觀游覽吧。
大家看,這就是少林寺的第一進建筑----山門,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個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筆,山門原稱“三門”,寓示佛教的“三解脫”,佛教認為人有“三毒”,那就是“貪”、“嗔”、“癡”。貪,就是貪心.;嗔,是指心胸狹窄,憤世嫉俗;癡,是指癡迷,不該執著的,卻太放不開.佛教認為,大家過了三門,就會滅掉這三毒,在心理上做一個快樂的自由人.大家看山門上的禪武二字正是對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注釋,禪為魂,武為衣,習武修禪,以禪入武,禪武雙修,“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退則參禪習武修道行”。
進入山門殿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地歡迎大家的到來,一副對聯叫:“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說的就是此佛,我們再看佛龕后面供奉的是韋陀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持金剛寶杵,職責是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降服人間,他們手持的法器代表了風調雨順,這也代表了封建農業經濟下人們的最樸實的愿望。現在大家看到的兩個對稱的高大建筑,就是少林寺院的鐘鼓二樓,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僧人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少林寺天下聞名,吸引了不少名人來此駐足,也留下許多著名的碑刻,請大家隨我來看這通《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它俗稱《李世民碑》,是李世民為表彰十三棍僧救駕而作的,也是電影《少林寺》拍攝的依據,其中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的親筆簽名“世民”二字,碑額“太宗文皇帝御書”為唐玄宗李隆基御書,也正是因此事此碑,少林寺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少林寺也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寶殿,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請大家隨我進殿參觀,大家看這三座佛分別是現實佛釋迦牟尼如來佛,過去佛藥師佛,未來佛阿彌陀佛,如果大家想要為家里已故的親人燒香拜佛的話,那大家可以去拜右邊的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他主張的世界是西方的極樂世界,就是不管你在人世間是什么職位身份的人,過世之后登上的極樂世界是一個沒有煩惱和憂愁的地方,在那個世界里,人人和平相處,眼盲耳聾的人在那里都不會在承受痛苦,而正中供奉的是現實佛——釋迦牟尼如來佛,他主張的世界就是一個只要你付出,就會有一定的收獲的世界,正好是和我們現在的世界是相符合的。左邊為過去佛——東方靜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他主張的世界是一個永遠沒有疾病的世界,永遠不用吃藥的世界,遠離病魔的侵擾。釋迦牟尼如來佛左右為他的大弟子和二弟子,迦葉和阿藍,而大雄寶殿與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在兩邊還有菩提達摩祖師和被稱作少林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的站像,為什么呢?答案就在接下來的參觀中。好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大殿的柱子下有麒麟的雕像,這代表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好了,朋友們,少林寺的講解就先到這里,接下來大家自由參觀,謝謝各位的支持。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十四
游客朋友,大家好:(致歡迎辭)
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游覽在我國佛教禪宗有著極其重要地位的著名寺院:少林寺。首先,請允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登封市和少林寺的概況。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總人口61萬。登封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著名的“文物之鄉”和“武術之鄉”。登封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最早在陽城(今告成鎮)建都禹都陽城,西漢武帝劉徹游嵩山,正式設立崇高縣,隋代改為嵩陽縣。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并為登封縣。1983年起隸屬鄭州,1994年撤縣設市。
登封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如周公測景臺、中岳廟、嵩陽書院、中岳嵩山等。其中嵩山分太室山和少室山兩部分,傳說為禹王的兩個妻子。少室山山勢險峻,不易攀登,聞名海內外的少林寺就是因建于少室山的密林之中而得名的。
“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遷都洛陽后為安頓印度高僧沙門跋陀而建。是我國佛教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天下第一名剎”。它創自北魏,興于隋唐,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少林寺和尚13人因助戰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賞。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展很快,成為馳名中外的大佛寺,獲得“天下第一名剎”的稱號。元代少林寺“眾常兩千”,明代是少林寺鼎盛時期。從清朝末年以后,少林寺逐漸衰落。特別是1928年軍閥混戰,石友三放火燒毀了少林寺,主要建筑和寺內珍藏的經黃、文物全部被付諸一炬。新中國成立后,少林寺經過整修,煥然一新。上個世紀80年代,影星李連杰在這里拍攝了著名的電影《少林寺》,再加上現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近幾年來的推廣,使少林寺又逐漸恢復了過往的盛名。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少林寺的山門,請大家關好車窗,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跟我下車,游覽少林寺常住院。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寺門即為少林寺的山門,因佛寺多位于深山之中,所以稱山門,又因他們象征著佛教的“三解脫”,又稱“三門”、“三解脫門”山墻上的禪武兩字是對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注解,禪為魂,武為衣,習武修禪、以禪入武,禪武雙修,“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退則參禪習武修道行”。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十五
嵩山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河南旅游,,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也可以叫我*導,一位性格穩重的老大哥將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那就是我身后正在開車的李師傅了,此次少林之行就由我們兩位為大家全程服務了,有需要的地方您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心盡力解決,您的滿意是我們的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預祝本次旅途愉快順利,也希望大家能夠游的盡興,玩的開心.
俗話說:“相聚既是緣分!”在這里,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情誼,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夠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接下來,我把咱們的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已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途徑新密、登封大約90分鐘,就到達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少林寺。
少林寺初建于北魏太和19年,也就是公元495年,由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辟建的,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32年后,也就是北魏孝昌3年,釋迦牟尼的第28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3年來到少林,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佛教界統稱為“禪宗祖庭”,特別是唐初“13棍僧救唐王”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實用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1983年,電影《少林寺》的公映,更使少林寺名滿天下,響譽海內外。正所謂“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說話間,車已經到達了新密境內。新密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直到1994年撤縣置市,始稱新密,境內有黃帝練兵演武八陣兵法的軒轅黃帝宮,全國最大的漢墓之一——打虎亭漢墓,密縣古縣衙等。新密市煤炭儲量豐富,素有“烏金之鄉”的美譽。新密的金銀花,密玉也很有名,曾被作為貢品獻入宮中。
儒學圣地嵩陽書院都坐落在嵩山之上,使嵩山成為五岳之中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
嵩山由兩大山群組成,共有72峰。大致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主峰峻極峰,海拔1494米;西為少室山,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米,是嵩山的最高峰。嵩山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經過多次的造山運動,使嵩山分別經歷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形成了“五世同堂“的獨特地質現象,在嵩山旅游,一步就可以跨越億萬年。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少林寺景區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在進入少林寺之后呢,我希望大家跟緊團隊,不要大聲喧嘩,以免擾了佛門的清凈;也不要抽煙,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好了,朋友們,我們在寺內的活動時間是三個小時,三個小時后在寺院的大門口集合,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同參觀游覽吧。
大家看,這就是少林寺的第一進建筑----山門,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個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筆,山門原稱“三門”,寓示佛教的“三解脫”,佛教認為人有“三毒”,那就是“貪”、“嗔”、“癡”。貪,就是貪心.;嗔,是指心胸狹窄,憤世嫉俗;癡,是指癡迷,不該執著的,卻太放不開.佛教認為,大家過了三門,就會滅掉這三毒,在心理上做一個快樂的自由人.大家看山門上的禪武二字正是對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注釋,禪為魂,武為衣,習武修禪,以禪入武,禪武雙修,“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退則參禪習武修道行”。
進入山門殿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地歡迎大家的到來,一副
對聯
叫:“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說的就是此佛,我們再看佛龕后面供奉的是韋陀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持金剛寶杵,職責是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降服人間,他們手持的法器代表了風調雨順,這也代表了封建農業經濟下人們的最樸實的愿望。現在大家看到的兩個對稱的高大建筑,就是少林寺院的鐘鼓二樓,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僧人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少林寺天下聞名,吸引了不少名人來此駐足,也留下許多著名的碑刻,請大家隨我來看這通《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它俗稱《李世民碑》,是李世民為表彰十三棍僧救駕而作的,也是電影《少林寺》拍攝的依據,其中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的親筆簽名“世民”二字,碑額“太宗文皇帝御書”為唐玄宗李隆基御書,也正是因此事此碑,少林寺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少林寺也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寶殿,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請大家隨我進殿參觀,大家看這三座佛分別是現實佛釋迦牟尼如來佛,過去佛藥師佛,未來佛阿彌陀佛,如果大家想要為家里已故的親人燒香拜佛的話,那大家可以去拜右邊的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他主張的世界是西方的極樂世界,就是不管你在人世間是什么職位 身份的人,過世之后登上的極樂世界是一個沒有煩惱和憂愁的地方,在那個世界里,人人和平 相處,眼盲耳聾的人在那里都不會在承受痛苦,而正中供奉的是現實佛——釋迦牟尼如來佛,他主張的世界就是一個只要你付出,就會有一定的收獲的世界,正好是和我們現在的世界是相符合的。左邊為過去佛——東方靜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他主張的世界是一個永遠沒有疾病的世界,永遠不用吃藥的世界,遠離病魔的侵擾。釋迦牟尼如來佛左右為他的大弟子和二弟子,迦葉和阿藍,而大雄寶殿與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在兩邊還有菩提達摩祖師和被稱作少林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的站像,為什么呢?答案就在接下來的參觀中。好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大殿的柱子下有麒麟的雕像,這代表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好了,朋友們,少林寺的講解就先到這里,接下來大家自由參觀,謝謝各位的支持。
各位來賓,我們現在要去參觀游覽的地方就是中國禪宗發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創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稱為“禪宗祖庭”,并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這里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武術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武術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區還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20xx年,少林寺景區被國家旅游局首批認定為我國目前最高級----4a級旅游區。
少林寺景區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十方禪院、武術館等主要旅游景點。
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執事僧進行佛事活動的地方,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為七進建筑。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
山門:山門就是少林寺的大門,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親書,上有“康熙御筆之寶”方印一枚。
山門殿臺階下兩側的石獅是明代刻立的,即顯示了佛門的氣派,又象征著鎮邪與吉祥,山門外兩側還有明代嘉靖年間建造的東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門殿佛龕中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們的到來。我們把彌勒佛稱為“端莊莊重山門喜看世間光輝照,笑哈哈迎來人祝福極樂無窮”。
山門殿佛龕后面供奉的是韋馱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手持金剛寶杵,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我們看山門甬道兩側有多品碑刻,人稱少林寺碑林,這些都是唐宋以來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東側是慈云堂舊址,現為少林寺碑廊,它不僅記載著寺院的興衰狀況,而且在歷史、雕刻、藝術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計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錘譜堂,這里回廊一周42間,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術的緣起、發展、練功、精華套路、國防功能、僧兵戰跡、武術活動等內容,共陳展14組216個錘譜像。有坐禪、跑經繞佛、八段錦、小紅拳、大紅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昭陽拳、練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帥出征、月空法師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習拳練武等。俗話稱:錘譜堂里五分鐘,出來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這些塑像姿勢就可以練習少林功。
天王殿 我們現在看到是第二進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燒毀。這是1982年重修的,殿門外的兩大金剛,傳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它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福人間。人們根據四大天王的組合特點,寓意“風調雨順”。
大雄寶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殿和天王殿一樣在1928年被軍閥石友三燒毀。這是1985年重建的。該殿是面闊五間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內正中供奉的為現世佛----釋迦牟尼如來佛,左為過去佛----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殿內東西山墻懸塑的是十八羅漢,屏墻后壁懸塑的是觀世音。少林寺大雄寶殿與其它寺院大雄寶殿的不同之處在于這里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達摩祖師和被稱為少林寺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另外,在該殿中間有兩根大柱下還有麒麟雕像,預示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大雄寶殿前兩側的建筑為鐘、鼓二樓,東南為鐘樓,西南為鼓樓,原建筑毀于1928年的兵火,1994年進行了重修,它們是寺院的固定建筑。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寺僧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
鐘樓前這塊碑刻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諭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戰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親筆草簽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書”七個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書。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少林寺柏谷莊御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攝的歷史依據。
《李世民碑》的北邊是《小山禪師行實碑》,記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傳法禪師的經歷和重振少林禪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圖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體現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們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詩: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巖雨,發我夜窗吟。
大雄寶殿東側的殿宇是緊那羅殿,重建于1982年,內塑的緊那羅王是少林寺特有的護法神。這里展示了緊那羅王的報身、法身、應身三種不同的形象。
大雄寶殿西側與緊那羅殿相對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內正面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兩側供奉的是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稱六祖拜觀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達摩只履西歸圖”。
藏經閣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于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于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歷年鑄造的,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
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為接待賓客的場所。
如今的少林寺不僅因其陳腐神密的釋教文假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深的少林功夫而舉世聞名,“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這里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武術也是環球公認的中國武術正宗流派。
列位來賓,我們如今要去觀光游覽的地方便是中國禪宗發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為布置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辟基創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 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抵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而,少林寺被世界釋教統稱為“禪宗祖庭”,并在此底子上迅速生長,分外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后失掉了唐王朝的高度器重,贏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少林寺景區照舊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20xx年,少林寺景區被國度旅游局首批認定為我國目前最高級----4a級旅游區。少林寺景區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十方禪院、武術館等主要旅游景點。如今的少林寺不僅因其陳腐神密的釋教文假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深的少林功夫而舉世聞名,“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這里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武術也是環球公認的中國武術正宗流派。如今我們起首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掌管僧人和執事僧舉行佛事活動的地方,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為七進建筑。如今我們起首看到的是:山門:山門便是少林寺的大門,這是清代建筑,一九七五年翻修,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天子親書,上有“康熙御筆之寶”方印一枚。山門殿臺階下兩側的石獅是明代刻立的,即顯示了空門的氣派,又意味著鎮邪與祥瑞,山門外兩側另有明代嘉靖年間建造的東西石坊各一座。各人看,山門殿佛龕中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們的到來。我們把彌勒佛稱為“端莊端莊山門喜看世間燦爛照,笑哈哈迎來人祝愿極樂無量”。山門殿佛龕背面供奉的是韋馱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手持金剛寶杵,掩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寧靜。我們看山門甬道兩側有多品碑刻,人稱少林寺碑林,這些都是唐宋以來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東側是慈云堂舊址,現為少林寺碑廊,它不僅紀錄著寺院的興衰狀態,而且在歷史、雕刻、藝術方面,也有很高的研討代價,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合計有碑刻108通。
天王殿我們如今看到是第二進建筑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好友三廢棄。這是1982年重修的,殿門外的兩大金剛,傳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它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福人世。人們憑據四大天王的組合特點,寓意“風調雨順”。 鐘樓前這塊碑刻為《天子嵩岳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它刻立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諭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揚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戰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親筆草簽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天子御書”七個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書。反面刻的是李世民《賜少林寺柏谷莊御書碑記》,記敘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攝的歷史根據。
《李世民碑》的北邊是《小山禪師行實碑》,記敘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傳法禪師的經歷和重振少林禪宗的功德。它的反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下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圖像,此碑反應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表現了三教合流的緊張頭腦。再往北我們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詩: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巖雨,發我夜窗吟。
大雄寶殿西側與緊那羅殿絕對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內正面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兩側供奉的是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稱六祖拜觀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達摩只履西歸圖”。 藏經閣東西兩廂辨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為歡迎來賓的場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方丈僧(也便是方丈)起居、生存、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玄月二十九日,乾隆游歷嵩山時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門口東側的鐘為元代鑄造,此鐘只能在遇到緊急環境下方可擊之,起報警作用。達摩亭又稱立雪亭。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達摩坐像,兩側辨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內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天子御題。提及達摩亭另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釋教經典紀錄:達摩離開少林寺后,有一中國高僧神光也追隨而來,客氣向達摩討教,被達摩拒絕,神光并不悲觀。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后,達摩回寺院摒擋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經心照料,形影不離。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口服,就如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元 53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達摩在達摩亭坐禪入定,神光仍舊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后,見神光站在雪地里,就問他:“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回答說:“求徒弟教授真法。”達摩說:“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馬上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缽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為傳法的憑據,并為其取名為“慧可”。我們如今所說的“衣缽真傳”的
成語
故事即源于此。“斷臂求法”的故事也不停為禪家所傳誦。同時,為紀念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求得佛法,人們又稱“達摩亭”為“立雪亭”。達摩亭東側的為文殊殿,殿內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下面請各人追隨我去觀光少林寺最高的大殿,當然也是最珍貴的殿堂。千佛殿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又名毗盧閣,殿高20余米,面積300余平方米,是寺內的最大佛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毗盧佛(即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龕上懸掛的“法印高提”匾額是清乾隆天子御書,殿內東、東南、三面墻壁上是明代繪制的500羅漢朝毗盧大型彩畫,出自明代無名畫家之手畫意精美,計劃大膽有很高的藝術研討代價。我們往地上看,殿內磚鋪底面上有4排48個站樁坑,他們是積年少林寺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從這些腳坑我們可見少林功夫非統一樣平常。千佛殿東面是觀音殿又名錘譜殿,殿內供奉白衣大士,即觀音菩薩。殿內墻壁上是清中晚期繪制的少林寺拳譜。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心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側的為答辯長老,北側的為道明僧人,殿內南北兩面墻壁繪制的是“十殿閻君”,西面墻壁繪制的是“二十四孝圖”。列位朋儕,請各人按原路前往,我們下面觀光的是國度重點文物掩護單位----少林寺塔林。
高一樣平常在15米以下,由一級到七級不等,明塔的崎嶇、大小、層級、形制是憑據僧人生前在釋教的地位、梵學造詣、佛徒數目、威望崎嶇、經濟狀態及歷史條件而定的。 下面我們連續到初祖庵觀光。
如今為各人簡略先容一下初祖庵,初祖庵位于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背面山坡上,是達摩的后代門生為紀念達摩面壁所建。面積7760平方米,此中初祖庵大殿為宋代典范的木布局建筑,如今為國度級重點文物掩護單位。如今我們乘座索道去二祖庵觀光。二祖庵位于少林寺缽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筑,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對望所以又叫南庵。傳說二祖慧可立雪斷壁后曾在此靜養。達摩洞位于少林寺東南的五乳峰上 ,石洞深約7米,高3 米,寬3.5米,從公元527年到536年,達摩在此面壁九年,終成正果,首傳禪宗,成為釋教史上的巨大創舉。這里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兩旁山巖上有歷代名流留下的多處石刻。
接上去我們去觀光少林寺對面的十方禪院。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個方位。四正:建有東、西、南、北四座單檐歇山式殿宇。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圓。好了,列位游客,少林寺的觀光活動就要結束了,歡迎各人有時機再到少林寺觀光旅游,學拳習武,謝謝。 十方禪院計劃精巧,古樸典雅,它是少林寺主要旅游景點之一。
-->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十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河南旅游,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也可以叫我*導,一位性格穩重的老大哥將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那就是我身后正在開車的李師傅了,此次少林之行就由我們兩位為大家全程服務了,有需要的地方您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心盡力解決,您的滿意是我們的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預祝本次旅途愉快順利,也希望大家能夠游的盡興,玩的開心。
俗話說:“相聚既是緣分!”在這里,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情誼,在相聚的日子里,能夠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接下來,我把咱們的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已踏上旅途,行駛在鄭少高速,途徑新密、登封大約90分鐘,就到達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少林寺。
少林寺初建于北魏太和19年,也就是公元495年,由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辟建的,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32年后,也就是北魏孝昌3年,釋迦牟尼的第28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3年來到少林,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佛教界統稱為“禪宗祖庭”,特別是唐初“13棍僧救唐王”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實用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1983年,電影《少林寺》的公映,更使少林寺名滿天下,響譽海內外,正所謂“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說話間,車已經到達了新密境內。新密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直到1994年撤縣置市,始稱新密,境內有黃帝練兵演武八陣兵法的軒轅黃帝宮,全國最大的漢墓之一——打虎亭漢墓,密縣古縣衙等。新密市煤炭儲量豐富,素有“烏金之鄉”的美譽。新密的金銀花,密玉也很有名,曾被作為貢品獻入宮中。
車過新密我們就進入了登封境內,登封是千年古縣,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陽為登封,沿用至今。登封旅游資源豐富,得天獨厚。背依中岳嵩山,有人文景觀150多處,自然景觀30多處。“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道教洞天中岳廟,儒學圣地嵩陽書院都坐落在嵩山之上,使嵩山成為五岳之中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文化名山。
嵩山由兩大山群組成,共有72峰。大致以少林河為界,東為太室山,主峰峻極峰,海拔1494米;西為少室山,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米,是嵩山的最高峰。嵩山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經過多次的造山運動,使嵩山分別經歷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形成了“五世同堂“的獨特地質現象,在嵩山旅游,一步就可以跨越億萬年。
朋友們,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少林寺景區停車場,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在進入少林寺之后呢,我希望大家跟緊團隊,不要大聲喧嘩,以免擾了佛門的清凈;也不要抽煙,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好了,朋友們,我們在寺內的活動時間是三個小時,三個小時后在寺院的大門口集合,現在就請大家隨我一同參觀游覽吧。
大家看,這就是少林寺的第一進建筑----山門,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個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御筆,山門原稱“三門”,寓示佛教的“三解脫”,佛教認為人有“三毒”,那就是“貪”、“嗔”、“癡”。貪,就是貪心;嗔,是指心胸狹窄,憤世嫉俗;癡,是指癡迷,不該執著的,卻太放不開。佛教認為,大家過了三門,就會滅掉這三毒,在心理上做一個快樂的自由人。大家看山門上的禪武二字正是對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的注釋,禪為魂,武為衣,習武修禪,以禪入武,禪武雙修,“進則護寺報國救眾生,退則參禪習武修道行”。
進入山門殿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地歡迎大家的到來,一副對聯叫:“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說的就是此佛,我們再看佛龕后面供奉的是韋陀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持金剛寶杵,職責是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降服人間,他們手持的法器代表了風調雨順,這也代表了封建農業經濟下人們的最樸實的愿望。現在大家看到的兩個對稱的高大建筑,就是少林寺院的鐘鼓二樓,東為鐘樓,西為鼓樓,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僧人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少林寺天下聞名,吸引了不少名人來此駐足,也留下許多著名的碑刻,請大家隨我來看這通《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它俗稱《李世民碑》,是李世民為表彰十三棍僧救駕而作的,也是電影《少林寺》拍攝的依據,其中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的親筆簽名“世民”二字,碑額“太宗文皇帝御書”為唐玄宗李隆基御書,也正是因此事此碑,少林寺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少林寺也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寺院的中心建筑---大雄寶殿,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請大家隨我進殿參觀,大家看這三座佛分別是現實佛釋迦牟尼如來佛,過去佛藥師佛,未來佛阿彌陀佛,如果大家想要為家里已故的親人燒香拜佛的話,那大家可以去拜右邊的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他主張的世界是西方的極樂世界,就是不管你在人世間是什么職位身份的人,過世之后登上的極樂世界是一個沒有煩惱和憂愁的地方,在那個世界里,人人和平相處,眼盲耳聾的人在那里都不會在承受痛苦,而正中供奉的是現實佛——釋迦牟尼如來佛,他主張的世界就是一個只要你付出,就會有一定的收獲的世界,正好是和我們現在的世界是相符合的。左邊為過去佛——東方靜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他主張的世界是一個永遠沒有疾病的世界,永遠不用吃藥的世界,遠離病魔的侵擾。釋迦牟尼如來佛左右為他的大弟子和二弟子,迦葉和阿藍,而大雄寶殿與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在兩邊還有菩提達摩祖師和被稱作少林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的站像,為什么呢?答案就在接下來的參觀中,好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在大殿的柱子下有麒麟的雕像,這代表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好了,朋友們,少林寺的講解就先到這里,接下來大家自由參觀,謝謝各位的支持。
少林寺導游詞講解篇十七
各位游客朋友,再有20分鐘,我們就會抵達嵩山少林!關于它,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80年代的那部同名電影《少林寺》把他推到了大家的視野中,不但成就了國際影星李連杰,還留下了兩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少林、少林》和《牧羊曲》,當年電影的影響力之大,讓人震驚,很多孩子離家出走,跑到少林寺非要習武出家,在手機電話不普及的年代,怎么把他們送回去,讓登封的公安局著實頭疼,很多人南方人跑來嵩山想一看究竟,當時住酒店不像現在,拿身份證就能住了,當時要介紹信的,很多人帶著帳篷過來,準備住在山上,結果晚上溫差大,又凍得哆哆嗦嗦的去找鄉親們借宿!我們公司的領導還告訴了我們一個更讓我們哭笑不得的例子,當年他看完電影很激動哇!晚上都不好好睡覺了!關了電燈,點上蠟燭,鉆進被窩,非要用自己的掌風把蠟燭撲滅,以此鍛煉自己的“內功”!只到老婆忍無可忍的把蠟燭給他吹滅才算結束!現在還常被夫人以此調侃。少林功法的魅力,可見一斑!
就算是現在,少林寺也依然是我們的文化標簽!有很多外賓,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最想看的,就是神奇的中國功夫!大家最多想讓導游唱個歌,外賓卻會一臉期待的請求導游表演輕功、耍大刀、、、、、、、寶寶做不到啊!真的不會啊。但很多登封人,都會!因為這里有少林寺,這里,是中國武術之鄉!看看車窗外,這大大小小的武術學校,隨處可見!習武已經從娃娃抓起了!
提起少林武術,總有一些的膾炙人口的功法:什么金鐘罩鐵布衫,易筋經,少林棍等等,有些確實是少林寺的,而有些,則是金庸的!感謝金庸和李連杰啊!他們一個用筆,一個用臉,組合出了一個神奇的少林!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少林寺的寺廟內看到金庸老先生捐資之后立下的功德碑,他說他一生寫過很多武俠小說,卻從來沒有說過少林寺一句壞話,永遠都是名門正派!因為他喜歡少林。金庸老先生筆下創造的最經典的少林功法當屬于:《葵花寶典》!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煉丹服藥,內外齊通!這開篇就讓人望而卻步了!在金庸書中:《葵花寶典》屬于少林寺所有。華山派弟子岳肅、蔡子峰偷看后憑記憶錄成寶典殘本。因為對寶典理解不同,華山派分裂為劍宗和氣宗。渡元禪師從岳蔡二人處得悉寶典經文,憑自己所悟,創立辟邪劍法,改名為林遠圖,威震江湖。后日月神教十長老攻華山搶走寶典殘本,東方不敗據此練成寶典武功。寶典中的武功博大精深,但兇險至極,練功時,首先要自宮凈身。莆田少林寺方丈紅葉禪師圓寂之時,認為這本秘籍修習起來殘傷身體,難關很多,傳世非武林之福,就把它投入爐中火化了。這過程讓金庸寫的蕩氣回腸,很多人也深信少林有此深功!哈哈哈,真的沒有,要有我早練了,還干什么導游,直接給馬云做保鏢去!
真實的少林功夫,有“72般功法”之稱,72,是個神奇的數字,嵩山也是有少室山36峰,太室山36峰,共計72峰組成,嵩山這個神奇的數字讓古人浮想翩翩,你還記得西游記中,悟空會多少變化嗎?72變!那少林寺72般功法有是怎么說呢?它是由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稱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內功組成,均在少林門中秘傳。在元代后,少林寺常住院,分成了東、西、南、北四個院,并且各院主持自掌門戶、單獨管理,特別在武功方面,各自收徒,秘傳單傳,造成了即使同是少林寺和尚,師傅不同,所學到的功夫也有差別的局面,這種現象一直流傳到今天。“少林七十二藝”,就是在上面所談的背景下出現的。1924年,有個叫金警鐘的先生到少林寺訪問,與當時的少林寺方丈、遠近聞名的武術高手妙興大和尚切磋武藝,取其精華,并根據少林寺舊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之說,編著了《少林七十二藝》一書,從此有了“少林七十二般功法”之說。
文檔為doc格式
-->
-->
上一篇:2023年師范生求職自薦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