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秀麗的銅鑼山是川東地區的一條山脈。這山北起達縣雷音鋪,呈東北至西南走向,跨達州、大竹縣、鄰水縣和重慶市等區縣。其止于綦江北岸天臺山。全長260公里,寬5公里至10公里,一般海拔600米~1000米,因為長江橫切重慶市以東的山嶺,形成銅鑼峽峪,峽峪中江水擊石,有如銅鑼之響聲,所以取名銅鑼山。
話說這銅鑼山上,即那大竹縣文星鎮5公里的地萬,有傳說中的七頭肥豬變化成的石頭,當年無極仙翁和觀世菩薩在山上曾經相會,兩仙的隨口言語留下了一段流傳千古的遺憾事。
那一天,紅彤彤的太陽光輝照著這巍峨的群山,像玉帶的白霧時隱時現在那深不可測的山澗里,千姿百態茂密的林子里群鳥歡聲歌唱,百花爭艷,一滴滴亮晶晶的露珠掛在五顏六色的花朵上。一位白發、白胡須、面紅齒白的老翁著長衫,手執竹丫趕著七頭大肥豬翻山越嶺。路上行人來往,大家看著這七頭肥豬十分聽話,老人就一根竹丫指點它們,它們就乖乖地向前走著。
“長得多壯的肥豬啊!”來往的人們看著這向前走的七頭肥豬,個個喝采。
老翁向喝采的人們點頭笑著,只管向前走著。剛好走上山頂,一位美麗的姑娘挑著一擔水也上了山。姑娘把這擔水放在地上,向老翁施禮,老翁只顧往前走,視而不見的樣子。姑娘大聲喊道:“小女子再次問候無極仙翁。”
老翁一驚,回頭大聲說道:“村姑啊!你就是觀音菩薩,你是用的麻藍在擔水嘛!”
這老翁話音剛落這水桶就變成了麻藍,水也在麻藍中消失了。
村姑現出觀音像:“仙翁啊,你趕的是什么?”
“肥豬啊!”仙翁答道。
觀音說:“識透(石頭)啊!”
觀音話剛說出,七頭肥豬就變成了石頭,再也不走動了。在此有許多凡間人,當他們知道二人是神仙,大家跪地朝拜。兩位神仙向人們揮手后向天空飄去。
原來這無極仙翁想在那壩上修“黃城”,這巨大的石頭他使用法力,他把石頭變成肥豬走動,省得勞力萬千個。觀音菩薩給居住在山頂的缺水山民們擔水,各自都是做的行善事。
仙界有仙界的條規,說話在凡界不要直白,不得讓凡間人知其真相,也就是說仙人不讓凡人知曉露面。
仙翁一語道破了這玄機,致使麻藍也不能再擔水了。觀音也順著仙翁的話,石頭也不能再走路了。
那麻藍的水泄漏后,流進山里,變成千萬條暗流,這暗流又流出山石成了清亮的噴泉,嘩嘩地流下山,滋潤萬物,后來人們又用這水修電站。也算是觀音菩薩行的善事,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天下許多人世世代代朝拜她。
無極大仙那七頭肥豬又化成了不走動的石頭。就固定在銅鑼山上的兩個山峰之間。這7塊巨石,高高低低站立一排。“石化豬”,“豬化石”,遠遠望去,就像聳立的碑石,所以人們就叫它七碑石。在第一座石碑上,刻有文字“文星閣”字,大竹縣文星鎮的名字就是源于此。在這7個碑石半中,還雕刻有大慈大悲的觀音像,有藥王像和財神像,就是那一場文革,那些造反者不知慈悲的菩薩們為何得罪了他們,雕刻的菩薩像被毀了,留下3個挖空的邊框。
菩薩心胸寬廣,山中泉水依然流淌。那傳說中達到功德圓滿修煉的神仙們,他們虛懷若谷,法力無邊。有句成語:人非圣賢,塾能無過?
其實神通廣大的神仙他們也難免有失誤的地方啊。
那“豬化石”即人們又稱的“七碑石”千百萬年里,在烈日下,在月光中,在風霜雪雨里就那樣呆呆地立著。難道就沒有人能聽見石頭向天空高呼:“無極仙啊!當年你不直白,我們就不會被‘識透’而棄之成荒山石頭,永遠就在這僻處受冷落啊!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的麻藍水不斷地利于民,我們在此又能干什么呢?”
上一篇:中國古語中的十大智慧
下一篇:回來,親愛的灰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