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主題讀書心得篇一
每個人都有童年,并且每個人的童年是不一樣的。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幸福的;是沒有煩惱和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沒有高爾基那么貧苦,甚至不及他的百萬分之一,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認真學習,不孝順父母呢?
我讀了《童年》這一本書之后,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才深知,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從小被父母寵著,慣著,千依百順,唯我獨尊,沒有受一點委屈和痛苦,還整天怨天尤人,做一點事情就叫苦叫累。無論父母如何用心良苦,我們都不明白,不懂得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童年》是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我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四歲的主人公阿廖沙因為父親去世,和母親回到外祖父家,之后隨母親改嫁,和繼父一齊生活。在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掌管著家里的一切,脾氣十分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兩個舅舅為了分家不顧一切,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
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外祖母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丑惡現象屈膝的人。每次在外祖父打阿廖沙的時候,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
阿廖沙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后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好事情"等等。之后,阿廖沙不堪外祖父對母親的打罵,離家出走了。不久,母親就去世了,但是,阿廖沙沒有屈服,他在這些困難中懂得,活下去就是期望,只有斗爭才能生存。
之后,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架,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我堅強、不屈服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向支撐著。
讓我們向高爾基看齊,一齊做一個堅強的人;刻苦學習的人;學會生存的人;不管身處怎樣的環境,應對怎樣的挫折,都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心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那么,就從此刻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要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就應滿足自我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后,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一齊努力吧!
小學主題讀書心得篇二
今天,我讀了唐朝李紳的《憫農》三首。“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們所熟知的,但是,在我看來,只有第三首才反應出作者的心聲。
這首詩的內容是: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愿燕趙姝,化為嫫女姿。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這首詩的意思是,田埂上手扶著犁種地的人,卻在忍饑挨餓。在窗下織布的人,身上卻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我希望燕、趙那些無德無才、只會搔首弄姿的美女變成嫫母那樣德才兼備的人,雖然一笑不是那么傾國傾城,但是這樣的人卻可以把國家變得富強起來。
李紳生活在中唐時期,當時朝中缺乏人才,需要有知識的人。內心有所感慨,他便寫下了這首詩。
通過這首詩,我知道要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要珍惜糧食。還有,看一個人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他的才華,世道需要的不是腹中空空的“花瓶”,而是德才兼備的有識之士。我們不要做只注重外表的人,要做一個注重才能的人。
小學主題讀書心得篇三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
每當我讀一本新書,獲一份知識的時候,我心中的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如培根所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教師,要想能夠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就必須讀書加以補足,況且,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沒有一個淵博的大腦是不行的。讀書讓我們能夠很好的乘上時代的風帆,才能夠讓自己的職業生輝。
博斯威爾有這樣的一句話:“每天讀上五小時書,人很快就會淵博起來。”我們的教師每天很多時間都用在教育教學中,或許不可能這樣的投入,但是只要書籍在我的心中,我每天抽出一點點的時間,我就可以補足自己的不夠,因為知識是來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是道聽途說。
我們可以從教育理論書籍中獲得理論的指導,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指引方向;我們可以從名家名著中或者精神的營養,為我們的自身素質的提高獲得高品味的營養;我們可以從眾多的書籍中找到人生的意義,生命的詮釋,心靈的感動。
一句諺語這樣說:“生活中沒有書,就好像天地間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就仿佛鳥兒沒有翅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以禮儀大邦聞名于世,我們的民族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廣為傳誦,就深刻反映了這一點。讀書才能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系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是內在優秀品質的外化。讀書是提高個人修養的必然途徑,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完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介;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構建和諧社會,正是需要我們廣大的人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知書達禮。作為人師的教師,也唯有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夠更好的為社會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堅信自己的信念不會改變,讓我們在讀書中感受人生的哲理。
謝謝大家!
小學主題讀書心得篇四
同學們!
在祖國和平的藍天下,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我們比先輩擁有了更優越的學習條件,能心無旁騖,日以繼夜地遨游學海,向書山攀登。我們成了新一代讀書人,志存高遠,只爭朝夕,我們要在學好課本知識后,博覽群書,在書中讀李白的瀟灑,讀蘇軾的豪放,思索魯迅的冷峻深邃,感味冰心的意切情長。歷經苦難的高爾基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我們又何嘗不是呢?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最恒久的動力;讀書帶給我們心靈的和平,精神的慰籍。朋友可能離去,書卻是最忠誠的伙伴,時光不斷流逝,閱讀卻讓我們永葆青春!不僅如此,讀書使我們逐步建立起和古今中外偉大作家之間的交流,依他們的指引,歷史的大門為我們洞開,未來為我們展現理想的藍圖。
有人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著廣闊的世界,書中有著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所以,熱愛讀書吧!像饑餓的人撲到面包上那樣,熱愛讀書,閱讀撼人心弦的高貴作品,親灸偉大性靈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華,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通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可以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文明行為、禮儀規范;而讀一本壞書,則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
有這樣一個故事,俄國的羅蒙諾索夫小的時候,最希望得到一本書,他是漁民的兒子。白天,他跟父親打魚,晚上,躲在板棚里看書。有一天,羅蒙諾索夫和父親在海上打魚,忽然,一陣狂風,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況十分緊急。他不顧一切,沿著搖晃的桅桿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結實了,漁船恢復了平穩。狂風過去后,父親把他拉到身邊,笑瞇瞇地說:“孩子,我要獎賞你的勇敢,給你買件鹿皮上衣,好嗎?”羅蒙諾索夫搖搖頭。“那你要什么呢?”“我要買一本書,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
“難道一件鹿皮上衣還比不上一本書?”“爸爸,我想要一本好書,什么知識都有的書。比方,天上的星星為什么會掉下來,為什么黑夜過去就是黎明……”,父親和水手們聽了,都驚奇得睜圓了眼睛。長大后,羅蒙諾索夫成了俄國著名的科學家、詩人、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他的科學研究范圍很廣,涉及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在科學研究的同時,他又進行文學創造和語言學、歷史學研究,給后人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作品。
聽了這一個故事,親愛的同學們你一定會從中有所感悟、有所啟迪吧。在新的世紀中,愿同學們都來與好書作伴:文學的、藝術的、知識的、科技的、思想的、生活的……只要是好書,就開卷有益;只有博覽群書,才能使我們的知識淵博;只有與書作伴,思想才不貧窮、不孤獨,身心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滿情趣。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
小學主題讀書心得篇五
這個假期里,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神奇的收費亭》。
這本書寫了在一個下午,一個名叫米洛的小男孩,在家里發現了一個收費亭,就在這時奇妙的旅行開始了。
米洛先來到了懶散國,陷入了危機,幸好遇到了鬧鐘狗“咔噠”才逃出了懶散國,它們又誤入了結論島,還差點在詞語國入獄了。在這里面,我認識了許多人物,有甲蟲先生、騙人蟲噪音醫生和吵吵等。最后,米洛他們來到了無知山,那里有許多的怪獸。可是米洛他們還是度過了難關,勇敢地救出了韻律公主和理性公主。
讀了這本書,我感到非常慚愧,以前我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浪費了好多時間,遇到了難題就不想做,覺得動腦筋太累,太麻煩了,總是依賴別人。
如果換成是我在里面,我想我的車子肯定前進不了了,我也很膽小,怕黑,也很害怕蟲子,我在里面肯定會被嚇死的,如果我進了無知山,我也不可能戰勝它,早已被怪獸給吃了,想想我都后怕。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改改這些壞毛病,在也不能老依賴爸爸媽媽了,遇到困難一定要動腦子‘想辦法解決,再也不能因為一個人睡覺,害怕得哭了。
小學主題讀書心得篇六
這本書是一個美國中學男生格雷的日記,他在老媽的要求下寫日記。格雷是一個狡黠、機趣、自戀、膽小而且愛出風頭的男孩,這一點都不符合人們心中的“好孩子”,但是這個缺點不少的男孩讓無數的人喜歡他!格雷曾幻想著自己成名后拿日記本應付蜂擁而至的記者;他喜歡玩電子游戲,卻被老爸趕出去運動,結果他便去朋友家玩游戲,回家時用別人家的噴水器弄濕身子,扮成一身大汗的樣子;他眼紅自己的好朋友受傷以后得到女生的呵護,就故意用繃帶把自己的手掌裹得嚴嚴實實的,裝成傷員,反而招來女生的厭惡……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總是哈哈大笑,以為格雷滿腦子的鬼點子,確實讓人忍俊不禁。回首過往歲月,記憶慢慢翻開,折疊……疊成一串串美麗的故事,故事中,我想起了在我讀五年級的一件惡作劇:
那天,是四月一日愚人節。我早就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因為我前一天晚上我已經規劃好今天的整人計劃了。于是我背起書包,連飯都不顧及吃,像離弦的箭,向學校飛奔而去……
“叮鈴鈴……”上課了,我聚精會神地聽著,心里卻想著:“嘿嘿,待會兒有人好受的!”這時,老師點名坐在我前邊的小鑫朗讀課文,我真是激動萬分,因為,我一直等著這個時刻!我見小鑫站起來,認認真真地讀著長長的課文,我想:“得快點下手!”于是,我上半身裝作聽得陶醉的樣子,下半身卻在做小動作:用腳尖輕輕地把椅子勾到小鑫屁股后面的位置。我小心翼翼地操作著,生怕發出一丁點聲音,心里像裝了一只小兔子在怦怦直跳。
哈,終于,我在小鑫讀完課文之前,順利實施了我的計劃。我長舒了一口氣,心里暗暗高興:“好戲就要開演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小鑫的屁股與地板“深深地親吻”了一下。我心里簡直可開了花,但是樂極生悲,我在放學后,還是被留了下來,接受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品德教育。
我時常想,為什么愚人節那天,與同學開個玩笑,事后跟他誠懇地道歉,這件風波還是會平息的,為什么不讓我們兒童來解決兒童之間的問題呢?我明白,在我這種被貼上“好孩子”的標簽兒童,在大人心目中,可不能犯一點錯誤:例如,忘了帶作業;考試差一點得到100分……等等,這些兒童會犯的再正常不過的錯誤,對于“好孩子”來說,可是大錯!這時,老師就會問你:“怎么你也沒帶作業啊?你不應該犯這種錯誤的啊?”家長會問你:“考試怎么別人得的到100分,而你不能?是不是沒有花心思認真讀書?是不是又偷玩去了?”雖然這是“大人世界”里大人們的一片苦心,但……
在《小屁孩日記》這本書里,我深切感受到了童年,是這么的無憂無慮、幸福、純真和美好……相信大家讀了《小屁孩日記》以后,不僅能讓你輕松學習英語,開懷大笑,還能勾起你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
小學主題讀書心得篇七
世人總說母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但我卻認為父愛是無聲的、父愛如山。在記憶深處,總抹不去朱自清的《背影》,他細膩的文筆看似平淡卻令人刻骨銘心,像云絮輕輕劃過天際,留下永遠拭不去的云天愛語。
濃濃的父愛,讓人深深地懷念。在《背影》中,一位父親對兒女至深的愛,在朱自清筆下卻溢著獨特的傷感。父親家境貧寒,又遭突變,卻依然像每個父母一樣默默地關愛著兒女。特別是在火車站上,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爬上月臺的背影,深深地烙在我每個人的心中。父親辛勞攀過石欄為兒子買下朱紅的橘子,提著的只是橘子嗎?還有沉甸甸的父愛!離開的時候,走幾步,回頭看……舍不得。擔心,期盼和關心,仿佛書寫在他的背影上,清楚而又深刻,不能忘卻!
愛,就是樸素中出高尚;愛,就是無聲中響出歌曲;愛,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為兒子攀欄買橘是一件平常又非凡的事情。在千千萬萬愛的付出中顯得平常,在千萬的平常背后顯得非凡!“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會一下子認出那個步履蹣跚的背影,那個正是當天為“自己”買橘子的父親。
是誰的背影?總穿梭于危急的地方,把我從苦惱中救出?是誰的背影?總守候在病床的旁邊,熬紅了雙眼卻不在乎?是誰?是父親!讀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每個周末,我要去外面讀書,爸爸總是風雨無阻的送我,我總是看著他那開著車的背影在我的視線里遠去,但我知道,他總是在我走了幾步時離開的,他看著我進學校的背影。我們會看著對方的背影遠去,但都透露出對對方的愛,就像朱自清和他的父親一樣。
背影,靜靜地來,悄悄地去。無論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水乳交融般的真摯情感,那是自然賦予人類最美的情感——愛!
背影,在我們的心頭蕩起那愛的柔波,一圈又一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我們又要如何報答父母的深恩呢?母親,在犯錯是包容,在失落時陪伴,在落淚時安慰,但父親,在失敗時鼓勵,在成功時嚴厲,需要時幫助。沒有華麗的語言去形容默默奉獻的父親,用上所有的語言也不夠。但他為孩子付出的,一點一滴積起來是一個大海,一粒一顆堆起來是一座大山,一片一朵湊起來是一幕天空。翻開陳舊的相冊。你記起了嗎?心中那沉甸甸的關愛,就是父親為你做的平常而又非凡的事。父愛,沒有華麗的修飾,沒有張揚的表現,但卻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陪伴我們,鼓勵我們!
小學主題讀書心得篇八
弗朗西斯·培根,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哲學家,被馬克思譽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近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而他的《隨筆》,篇幅雖不長,但短小精煉的文字卻擁有振聾發聵的力量。
談死亡
大多數人都懼怕死亡,我也不例外。其實一位言者說得對:“死亡的聲勢比死亡本身更恐怖。”死亡本是一瞬,但死亡前的呻吟、面無血色、親朋哭泣等卻讓死亡變的恐怖。
但像凱撒大帝等英雄豪杰,他們對死亡卻看得很淡,死亡臨近還能面不改色。這是為什么?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偉大的人生。還有一些人,他們不畏懼死亡,因為他們死在追求偉大人生理想的路上,他們死而無憾。所以我們也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大膽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所熱愛的東西,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死而無憾。
談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是很那消滅的,只能用習慣來將其改變和抑制。培根在這篇隨筆中交給了我們一些改變天性、養成習慣的好方法:我們給自己定的任務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有時我們可以循序漸進,有時也可以立即而徹底地改變壞習慣,或者走到與壞的天性相反的極端。
同時養成習慣不能一鼓作氣,要有所間斷。可想要徹底鏟除一個惡習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時在不經意間人的天性就會暴露出來。所以為了徹底鏟除惡習,我們可以消除惡習的引誘,或經常和它親近,從而使它不起作用。
人的天性對人的影響非常大,但一些卑劣的天性也是根深蒂固、難以鏟除的。所以養成良好的習慣來抑制和改變我們天性中的卑劣之處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2023年中秋節主題活動方案中班 中秋節主題活動方案設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