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孫子打電話來對奶奶說:“明天爸爸媽媽還要上班,外公外婆也要去察驗他們新房子的裝修。”奶奶回答:“那你就到爺爺奶奶這邊來吧!別忘記把沒做完的功課也帶過來哦。”
外公外婆功勞很大,將外孫喂得敦敦實實的。為了不使孫子趨向超重,我和妻子就決定包餃子,餡兒里放了一些新鮮的豬肉,當然還放了更多的芹菜。“中午我們吃餃子好吧?”我作出啟發性的征詢。
“好的,我好長時間沒吃餃子了,我想吃餃子!”孫子非常配合。
待妻子準備好了皮子和菜肉餡兒,我動手包餃子了。“爺爺,我的英語作業完成了,現在只剩下作文一項功課了。”孫子說著就提溜著作文本來找我。
“是不是作文有困難,想找爺爺幫助?”我猜得沒錯,就讀二年級上學期的孫子這是初涉作文,萬事開頭難么。
“先把你的作文要求念給我聽。”我正在包著餃子,雙手騰不出來。
孫子念到:“自從上次烏鴉嘴里的肉被狐貍騙走以后,烏鴉就一直很懊惱。這一天,烏鴉又找到一塊肉。此時狐貍卻正打樹下經過,而且看到了烏鴉叼著的肉,我的作文就是接著續寫一個新的故事。”
“烏鴉不會再上當了吧?”我見孫子同意這個說法就接著說:“就用‘吃一塹長一智’做題目吧。”
“題目是規定好的,只能是‘烏鴉受騙之后’。”孫子是鐵定的謹遵師囑不走樣的:“作文開頭還必須抄錄‘自打上次……到看到了烏鴉叼著的肉’,然后續寫。”
我一邊包著餃子,一邊讓孫子自行打理作文的題目和開頭,一邊還考慮著如何讓孫子多多接觸外界以便延展視野、開拓作文的思路……午餐時,我征詢意見:“下午爺爺奶奶一同陪你去博物館如何?”
“博物館是啥啊?”孫子反問:“是不是比桂花公園、大公園以及桐徑公園還要好玩啊?”在得到我的肯定意見后,孫子拍板:“那就博物館吧!”
途中,我就介紹蘇州博物館是著名設計師貝聿銘先生收官之作,其建筑巧妙地繼承和發揚了典型的蘇州傳統風格;我還介紹了館藏文物有成千上萬,其中僅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就有數以千計……孫子一進展館就被眼前琳瑯滿目館藏給吸引住了,他嘴里嘖嘖贊嘆的同時又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幸虧今天爸爸媽媽和外公外婆沒空!”言下之意是要不然就不可能前來參觀游覽了。
博物館北部有一處在古典園林元素基礎上精心打造出的創意山水園,其間不乏鋪滿鵝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九曲小橋、八角涼亭、竹林等。由于孫子說玩得還不過癮,那個山水園我們就光顧了兩回。我問孫子:“如果寫作文,你對今天的游覽最開心的是啥?是館藏文物還是與博物館比鄰的忠王府還是與爺爺奶奶照相?”
“是山水園池塘里的睡蓮、蓮花和游魚(錦鯉)!”孫子給出了他的賞析心得。
回到家里,我再次征求意見:“晚飯吃啥好呢?”
“還吃餃子!”孫子不假思索:“中午吃了11個沒有過癮!”結果晚餐時他吃了13個餃子,而后大呼過癮了。我以為,這樣的就餐素材也是可以啟發孫子作文的。
行文至此,我們當然不能遺落了孫子與我商量著續寫的那篇作文。我說:“抄錄好了老師布置的導語,我們應該另起一行并空兩格。”
“不行的,抄錄的最后一句后面是逗號……”言下之意不言而喻,應該緊接著就續寫下去。我讓奶奶翻出新華字典和成語詞典各一冊交給孫子備用,孫子使用這樣的工具書已經駕輕就熟。最后接續的作文是這樣的:
狐貍故伎重演還想要騙取烏鴉松口。吃一塹長一智的烏鴉趕緊將肉吃到肚子里,然后對狐貍說:“你是不是今天又沒吃飯啊?請你張大了嘴巴,我有好東西給你!”狐貍果然中計,啪嗒!烏鴉的大便掉落到狐貍的嘴巴里。烏鴉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狐貍是自作自受、惡有惡報。
孫子通過使用工具書又掌握了幾個成語的含義;他還涉獵到逗號、句號之外的冒號、引號、分號、頓號等的運用,孫子的作文起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