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小鳥,一步三回頭,繞樹三匝。它好像在說:“不管天空是否留下痕跡,但我曾飛過。”綻開的鮮花,絢麗欲滴,若空中芙蓉。它好像在說:“不管大地是否留下痕跡,但我曾綻開過。”閃爍的露水似大珠小珠,裝飾它們的雖然不是玉盤卻也能襯托出它們的光彩。迎著朝陽它好像在說:“不管綠葉是否會留下痕跡,但我曾閃爍過。”英國作家約翰·羅斯金曾說過:“把每一個黎明看作生命的開始,把每一個黃昏看作生命的小結。讓每一個這樣短暫的生命,都能為自己留下一點兒可愛的事業的腳印和心靈深處得到充實的痕跡。”
作為人類我們每一個人可謂:“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試問又怎敢讓廣袤無垠的宇宙為自己留下痕跡呢?但我們不能悲觀要豪邁地說:“不管世界是否會留下痕跡,但我曾活過。”偉大的詩人李白曾吟唱過“亂我心者,昨日之日多煩憂。”可見對于那些煩擾我們心情的痕跡,應用心靈的橡皮將它們擦試干凈。“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讓這些美好的記憶長留在我的心底。因為它如冬天里的一盆熱火,溫暖著我們的心靈;沙漠里的一泓甘泉,滋潤著我們的心田;烈日下的一片涼陰,清爽著我們的心境。生命因為有這樣的“痕跡”而煥發光彩。朋友,但我想告訴你的是:在您的心靈痕跡定格上,你既是主角,又是導演。
這樣,你就應該知道,在別人的心靈上,你能做到因為有了你而更精彩嗎?偉大的詩人們都有用他們的行動在我們心中留下美好的痕跡。“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這是流連忘返的痕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悠閑自得的痕跡;“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無私奉獻的痕跡。
不禁要思考,什么才是我的痕跡?與這茫茫大千世界相比,頓感自身甚是渺少,我也應有屬于我的痕跡。像曹雪芹,《紅樓夢》是他的痕跡;像達·芬奇,《最后的晚餐》是他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