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一股上海世博會熱潮奔流到世界各地,激起了人們對城市生活的深切思考。然而時間如白駒過隙,沸騰了6個月的世博園送走了最后一批游客,在逐漸凝降的氣溫中,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盛會圓滿地落幕。
1889年巴黎世博會開創了汽車時代,1970年大阪世博會宣告信息時代來臨,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預示了生態時代的到來。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就對中國舉辦世博會進行了宏偉而浪漫的描述。2010年上海世博會闡述了綠色與城市的先進理念,引領我們走進未來的城市生活:園內的公共交通工具實現“零排放”,雨水、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100%,中國館“東方之冠”造型簡潔、生態節能……正是這些創新、獨特的科技手段,使低碳更親民,智能更廣泛。世博會留下的科技成果是珍貴無價的,它指明了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和時代進步的方向。
上海世博會促進了科技的發展,擁有功能強勁的“科技芯”。
但心是否隨“芯”而動呢?
事實表明,國人已經能夠以一個整體漂亮地組織一次盛會,但可能還需學習如何以不同的個體優雅地參加一次盛會。
在漢諾威世博會上,游客把排隊玩成了游戲,他們先是排成Ω形,后來又排成@形,平添浪漫之感。上海世博會,游客卻排不成任何規則有序的圖案,因為擁擠和炎熱,缺少閑情逸致,反而醞釀了無名火氣。亦有人,為了避開擁擠的隊伍,假扮成殘疾人享受“優惠”待遇。
國人面臨一個考驗:要么跟上世界文明的步伐,要么迷失在歷史陶醉的軌跡中。
世界的交融不僅僅是科技的,也是人文的。
你看,世博園內的“藍莓”(世博會城市志愿者服務站志愿者的昵稱)和“小白菜”(世博園區志愿者的昵稱),他們始終守護著自己那顆心,隨著世界的科技芯律動。因為他們周到的服務和引導,游客們也漸漸規范了自己的行為。
上海世博會后,我們明白:世博帶來的不僅僅是科技的發展,更是人文素質的提高,這也許比“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的努力更值得!
中國人在自家門口看世博,和世界接上了軌。心隨“芯”動,世博會的得失盡顯其中。
人人都要心隨“芯”
動,用實際行動來提升素質,像迎接科技發展一樣,迎接世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