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處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處走,是追求人生。
古人云:“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談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觀心論道,無如此三者!”天地的玄機在于一個“悟”字,自我的玄機在于一個“靜”字。往低處走,才能讓自己心靜如水,不在高處的浮華中迷失,永葆孩提時的純樸與自然,才能讓這低處的寧靜成為永久的快樂之源。
低處的寧靜是一種執著。無論花開花落,云卷云舒,都要頂得住干擾,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永遠保持一份內心的祥和與快樂。
低處的寧靜是一種悟性。天地間真滋味,唯靜者能嘗得出;人世間真玄機,唯靜者能看得透。
低處的寧靜更是一種成熟。懂得守護低處寧靜的人,從容不迫,縱然一貧如洗,身處困境,在艱難險阻中,他依然是平和、堅忍而快樂的,猶如一株銀杉,拔節挺勁,不枝不蔓,在世俗中能始終保持超凡的力量,根植于這個塵世卻不為風雨滄桑所動,能包容萬物,寬容萬象,守護著內心深處一顆慈仁博愛之心,放射出人格與操守的灼人光華,成為別人心中的快樂源泉。
守住低處的寧靜,不是為了逃離現實,而是在歷經滄桑后的平和與豁達,是對生命大徹大悟后的睿智與淡定。越是經歷了風雨的人,越懂得守住寧靜與快樂;越是不諳世事的人,越張牙舞爪。
守住低處的寧靜,就是堅守信念,不越雷池半步。在離群索居中能探幽尋微,集腋成裘,忙人之所閑,得人之所無;能不計回報地付出,享受內心的快樂與安寧。
守住低處的寧靜,就是以一種淡泊如水的人生態度去看待生活,以一種自由不羈的生存方式去抒寫人生。以平淡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繁華與誘惑,讓自己的靈魂安然如命。
在繁蕪的勞作之余,你可以觀月上樹梢,你可以覽湖光山水,你可以放飛心緒。總之,往低處走,守住自己的寧靜,守住自己的快樂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