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很早以前便聽過了這本書.卻一直沒有機會去讀.這一次,不知道為什么,很沖動的跑到書店買下了這本霍達寫的《穆斯林的葬禮》,沒有后悔,只有慶幸...
這是第一本書,讓我明知道到很痛苦,還是堅持的讀了下去.
有悲憤。有痛苦。有眼淚。有快樂。很復雜...
那是有關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整部小說的構思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錯,最終匯合在新月的身世上……
玉。玉王。韓子奇。奇哥哥。
與師傅大女兒的婚姻,為了玉,理所當然,卻沒有愛情,注定了他將痛苦一生。
為了玉,遠赴倫敦,卻與小師妹萌生了愛情,有了愛的結晶----新月,這便注定了新月的悲慘一生。
他的一生,為玉舍棄了太多,到底是值還是不值?
月。新月。韓新月。
故事太過真實,以至于,新月一直沉沉的壓在我的心上,她的夢想,她的愛情。
在別人看來,很和諧的家,卻充滿了冷漠。只有爸爸和姑媽才會讓她感到溫暖,那個名義上的媽媽,心里,從里沒有她的女兒,一開始很不理解。讀到最后,便也了然了,妹妹與丈夫的孩子,帶給自己的只有傷痛吧。一個永遠藏著秘密的家,能給新月活下去的希望嗎?
只有楚雁潮的愛,始終拖著她,不讓她離開。
當她的愛情來臨的時候,她的生命,已經開始一點點的走向終點了。然而它來了,來的那么純凈美好,沒有一絲一毫的雜質。然而和自己的老師產生感情,這又是不被允許的。不過他們不怕,什么也不怕,連死也不怕了,更何況愛情的阻撓呢?
他們很痛苦很痛苦,只因為,他們一個是漢族,一個是穆斯林,一個沒有信仰,一個信仰真主安拉...
可是要走的人,注定是要走的,誰也留不下,這是她的宿命。她離去的時候,他那瘋狂的吻,是初戀的吻,也是訣別的吻。死亡可以奪走生命,卻帶不走愛情。
新月與雁潮的愛情,沒有人不會不掉淚的吧,無聲無息,卻早已淚流滿面...
人生的舞臺上,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舍晝夜,無盡無休......
看到過這樣一段評論“在這本厚重的書里,可以看到兩代人的凄美愛情,看到愛情中的無奈和悲哀。有時候我們確實是愛著的,但也因為愛著,才會感到無奈,做出些傷到別人也傷到自己的事。
愛情到底該是一種責任?或者說由責任萌發愛情?還是患難中的惺惺相惜?抑或是生命有了交點后所碰撞出的火花?怎么樣的愛情才能不被時間遺忘?”
在那戰亂的年間,那純潔的愛情,那沉重的責任...到底是悲劇還是喜???
人生是一場夢嗎?不,夢醒之后還可以忘卻,人生可以忘卻嗎?
人生是一部書嗎?不,書成之后還可以刪改,人生可以刪改嗎?
人生從來沒有藍圖,度過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歷史從來都是即興之作。而當它成為歷史,才被千秋萬代喋喋不休地評論。而無論是怎樣評論吧,都不能改變它的曾經存在,只有從偶然中尋找必然,使它順理成章。
歷史是人的足跡。但并不是所有留下足跡的人都敢于正視自己的歷史。
歷史是無法重寫的。不管它是牽動億萬人的命運的一場巨變,還是值不得寫在紙上的區區凡人的一段尋常經歷。
一切都過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在隨著玉..月..走完他們的一生,對于人生
多年之后...物是人非...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著琴弦,述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天地之間,久久地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死亡奪走了生命,卻沒有帶走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