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國土主要部份位于北美洲的中央。面積937。2萬平方公里,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0,居世界第4位。由本土48個州,一個直屬區(哥倫比亞特區)和阿拉斯加、夏威夷兩個州組成。人口為2億3930萬人(1985),其中白人為18820萬人,黑人為2850萬人,講西班牙語人為1760萬人(其中60%為墨西哥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人種為360萬人,印第安人為140萬人。宗教信仰以信奉基督教新教各教派和天主教為主,教徒共14217萬人,新教徒為7870萬人,天主教徒為5228萬人,猶太教徒為405萬人,其他教徒714萬人。通用英語。首都華盛頓。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北美洲成為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爭奪殖民的地區。在北美洲,法國人建立了新法蘭西(包括圣勞倫斯流域下游大湖區,密西西比河流域等處);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廣大地區)。
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了13個殖民地。到達殖民地的大多數是西歐貧苦的勞動人民,也有貴族、地主、資產階級,以英國人、愛爾蘭人、德意志人和荷蘭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戰禍和宗教迫害者,有自愿和非自愿的“契約奴”以及乞丐、罪犯;還有從非洲被販運來美的黑人(見英屬北美殖民地)。1607年,英國建立了第1個殖民據點——詹姆士城。1620年,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號船來到北美,建立了普利茅茨殖民地。
北美獨立戰爭英國對北美殖民地采取剝削、壓制政策。英法為爭奪海上霸權和掠奪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以英國勝利告終。英國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新法蘭西。在七年戰爭前,英國雖頒布了一系列重商主義的航海法、貿易法、工業法,限制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獨立發展,但當時英法矛盾甚于英國和殖民地的矛盾,英國還要利用北美殖民地的人力、物力來抵抗法國,因而執行不力。北部殖民地商人通過與西、法所屬西印度群島進行走私貿易,獲利甚巨,促進了北部殖民地工商業發展。七年戰爭后,英國對北美殖民地全面加強控制,宣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為王室產業,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并征收重稅,嚴厲緝私,限制殖民地人民的經濟活動。18世紀60年代中,英國頒布糖稅法、印花稅法(見印花稅條例),唐森德稅法等法令,嚴重地損害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經濟利益。從1619年吉尼亞建立議會起,各殖民地相繼成立議會,與英國相抗衡,1765年9個殖民地舉行抗議印花稅大會,掀起反抗怒潮。
18世紀70年代英國進一步執行高壓政策,1770年波士頓慘案發生。1773年通過了茶稅法,引起波士頓傾茶事件。1774年頒布了5項不可容忍的法令,諸如封閉波士頓港,增派英國駐軍,取消馬薩諸塞的自治權,確立英國對殖民地的司法權等,從政治上軍事上加緊對殖民地的控制與鎮壓。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訊委員會,領導殖民地人民的抗英斗爭。
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亞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1屆大陸會議,通過了和英國斷絕一切貿易關系的決議,繼而通過“關于殖民地權利和怨恨的宣言”,同時向英王呈遞請愿書。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頓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愛國者打響了反抗的槍聲,揭開了北美獨立戰爭的序幕。5月,第2屆大陸會議召開。次年7月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布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